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6850发布日期:2020-11-27 12:5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堵稳焰的火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该火盖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火孔堵是灶具燃烧器主要的故障问题,火孔堵会影响点火、保火、稳焰等,其中相较于外环,内环火孔更容易堵塞。另外,目前的灶具一般都是在内环点火和保火的,即热电偶和点火针一般都是布置在内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958908u(申请号为20172074471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效燃烧器》即为这种结构,该结构的燃烧器当内环堵住火孔时,一方面会影响点火保火,另外一方面汤水油污滴在热电偶和点火针上还会损坏热电偶和点火针,影响使用寿命。目前点火处和保火处的火盖结构设计较简单,基本都是针对性的设计一个点火孔或者保火孔,这个火孔堵塞或者这个火孔离焰等都会影响点火和保火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点火成功率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防堵性能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燃烧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盖,包括顶盖和沿顶盖周向向下延伸的环壁,所述环壁上设置有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上对应于点火针位置设置有主点火孔,所述主点火孔径向内端的孔径小于径向外端的孔径。

为了延长主点火孔的长度,提高对主点火孔内气流的降速效果,所述环壁的内壁面上对应于主点火孔的位置径向向内延伸有一构件,所述主点火孔向该构件内延伸并贯通所述构件。

为进一步降低主点火孔内的气流速度,同时为主点火孔提高稳焰效果,所述环壁的外侧面上至少对应于主点火孔的位置设置有稳焰槽,所述稳焰槽与主点火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火孔包括沿周向分布设置在环壁上部的多个上火孔以及沿周向分布设置在环壁下部的多个下火孔;

所述稳焰槽沿周向设置在环壁的外侧面上且位于上火孔和下火孔之间,并且稳焰槽与各上火孔相连通。

为了更好的将稳焰槽内输出的气流导向主点火孔的点火位置,实现对主点火孔的稳焰效果,所述稳焰槽沿径向自内而外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下火孔沿径向自内而外逐渐向上倾斜。

为了提高点火成功率,所述环壁上在主点火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点火孔。

为了进一步发挥点火过程中的稳焰效果,所述环壁上在对应于主点火孔、辅助点火孔分布位置的上方设置有点火槽,所述点火槽沿径向贯通所述环壁。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壁的外壁面上对应于各辅助点火孔的位置内凹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顶盖的直径大于环壁的直径,所述顶盖上外扩设置有能够覆盖点火针的遮盖部;顶盖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低于边缘的盛液区。

为了避免溢液流道环壁上,所述顶盖的边缘沿周向向下延伸有挡檐。

为了使得处于挡檐上的溢液均能自远离火孔的位置流下,尽量避免对火孔的堵塞,所述挡檐的下表面沿径向向遮盖部外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溢液过多而污染点火针,在靠近遮盖部最外端位置对应的挡檐部分的下表面的两侧位置处设有缺口。

为了避免溢液滴落在热电偶上,所述顶盖上外扩设置有能覆盖热电偶的保护帽,所述保护帽的下表面上对应于热电偶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陷区。

为了有效实现溢液的导流,避免在顶盖的上表面上过多的堆积,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有与盛液区相连通的溢液口,所述顶盖对应于溢液口的上表面上沿径向自内而外向下倾斜。

为了降低堵塞火孔数量的可能,所述挡檐对应于溢液口区域的下表面自两侧向中部逐渐向下倾斜。

为了避免溢液流下对其他火孔的影响,所述环壁的外壁面上对应于溢液口区域的两侧分别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外表面上自上而下逐渐沿径向向外倾斜。

为了能够发挥更好的稳焰效果,所述环壁的上部对应于溢液口的位置设置有主稳焰孔,所述主稳焰孔径向内端的孔径小于径向外端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环壁的内壁面上对应于主稳焰孔的位置沿径向向内延伸有能够卡接在燃烧座上的定位柱,所述主稳焰孔向定位柱内延伸并贯通所述定位柱。

为了提升稳焰效果,所述环壁上在主稳焰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稳焰孔。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包括基座、引射管、点火针和热电偶,所述基座具有分别与引射管相连通的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上匹配设置有外环火盖,所述点火针、热电偶均靠近内环混气室而设置在内环混气室的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室上匹配设置有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采用前述的火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火盖,将主点火孔设置为内端孔径小外端孔径大的孔,工作时,气流经小孔径的孔段进入到大孔径的孔段后,因为截流面积的突然变大会对气流有缓冲降速的作用,如此在点火时能够发挥更好的稳焰效果,大大提升了点火的成功率。

而本发明中应用了这种火盖的燃烧器,点火成功率更高,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相应使用寿命也得以有效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仰视角度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另一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火盖可以应用在各种燃烧器中,本实施例中以燃烧器为例对该火盖以及应用该火盖的燃烧器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包括基座100、引射管200、点火针管300和热电偶400,基座100具有分别与引射管200相连通的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外环混气室上匹配设置有外环火盖500,点火针管300、热电偶400均靠近内环混气室而设置在内环混气室的外周,内环混气室上匹配设置有内环火盖600,内环火盖600采用如下述的火盖。为方便内火盖的安装,通常在形成内环混气室的内环基座100体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台阶面以供内环火盖600匹配装配,同时为了方便在安装时对内环火盖600进行定位,以使得内环火盖600上的点火孔与点火针管300的位置相对应,在内环基座100体上设置有定位槽,相应在内环火盖600上设置能匹配卡出至该定位槽内的定位柱23,如此可以保证内环火盖600的准确安装,保证点火。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火盖包括顶盖1和沿顶盖1周向向下延伸的环壁2,环壁2上设置有火孔,实施例中的火孔包括沿周向分布设置在环壁2上部的多个上火孔5以及沿周向分布设置在环壁2下部的多个下火孔6。其中上火孔5可以根据需要水平设置,而下火孔6通常沿径向自内而外向上倾斜设置,使得输出的气流向上喷出,进而保证燃烧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中下火孔6的孔径小于上火孔5的孔径,并且下火孔6与上火孔5在周向上交替设置。

点火针管300和热电偶400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内环火盖600的环壁2外侧。环壁2上对应于点火针管300位置设置有主点火孔3,本实施例中,环壁2的内壁面上对应于主点火孔3的位置径向向内延伸有一构件21,主点火孔3向该构件21内延伸并贯通该构件21。本实施例中主点火孔3沿径向水平延伸,相应该构件21沿径向水平延伸,该构件21可有效增长主点火孔3的长度。并且主点火孔3径向内端的孔径小于径向外端的孔径。如此在点火时,进入到内环混气室中的气流可以进入到主点火孔3中,气流从主点火孔3的小孔径段进入大孔径段内时由于截流面积变大了会对气流有缓冲降速作用,而构件21对主点火孔3长度的延伸又能增强该效果,如此可以提高主点火孔3的点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环壁2的外侧面上至少对应于主点火孔3的位置设置有稳焰槽4,稳焰槽4与主点火孔3相连通,具体的该稳焰槽4与主点火孔3的大孔径段相连通。而本实施例中稳焰槽4沿周向设置在环壁2的外侧面上且位于上火孔5和下火孔6之间,并且稳焰槽4与各上火孔5相连通。稳焰槽4沿径向自内而外逐渐向下倾斜,下火孔6沿径向自内而外逐渐向上倾斜。点火时,当气流进入到大孔径段中后,还会分流一部分气流进入到稳焰槽4内,进一步降低主点火孔3内的气流速度,同时分流到稳焰槽4内的气流又可以能在下火孔6处输出气流的作用下向主点火孔3靠拢,进而起到稳住主点火孔3上火焰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点火的成功率,提高主点火孔3的点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点火成功后,稳焰槽4也能发挥对各火孔的稳焰效果。

另外,该火盖装配时,通常预留有能够周向转动的间隙,为了避免该火盖装配时,其主点火孔3偏离点火针管30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环壁2上在主点火孔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点火孔7,该辅助点火孔7的孔心与柱点火孔的孔心在同一高度上,如此能够有效保证具有气流通过点火针管300,进而实现有效点火,提高点火成功率。

为了进一步发挥点火过程中的稳焰效果,环壁2上在对应于主点火孔3、辅助点火孔7分布位置的上方设置有点火槽8,点火槽8沿径向贯通环壁2,即在点火过程中,当有点火火焰产生时,该点火槽8输出的气流能够有效发挥稳焰效果,稳住主点火孔3、辅助点火孔7内的火焰,保证点火成功。

由以上内容可知,该火盖具有优秀的点火成功率,并且在工作过程中,火焰稳定,能有效避免出现离焰的情况。另外,该火盖还具有下述的结构内容,进而实现火盖的防堵效果。

环壁2的外壁面上对应于各辅助点火孔7的位置内凹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凹槽9,该凹槽9位于稳焰槽4和点火槽8之间。该凹槽9的设置,使得环壁2上位于该辅助点火孔7上方的部分凸出于凹槽9外,进而从上方形成对辅助点火孔7的遮挡,并且加上点火槽8的辅助作用,隔离了点火槽8上部的环壁2外表面与凹槽9之间的连接,能够有效避免溢液流至该辅助点火孔7内而堵塞辅助点火孔7,如此在有效实现辅助点火孔7防堵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保证点火的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的顶盖1的直径大于环壁2的直径,进而使得顶盖1的边缘能够有效实现对环壁2上的各种火孔、点火槽8以及稳焰槽4的保护,初步防止流道顶盖1上的溢液流下而堵塞火孔、点火槽8以及稳焰槽4的情况。

另外顶盖1上外扩设置有能够覆盖点火针管300的遮盖部13,顶盖1上还外扩设置有能覆盖热电偶400的保护帽14。如此可避免溢液污染点火针管300和热电偶400。

顶盖1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低于边缘的盛液区11,可以通过设置倒角的方式加工出该盛液区11,顶盖1上表面的边缘具有相对较宽的部分按照设定的倒角自内而外逐渐倾斜,进而在顶盖1的上表面边缘形成挡缘。本实施例中的盛液区11的表面水平设置,使用时,滴到顶盖1上表面上的汤水能够尽可能往内流入到火盖顶部盛液区11域,减小汤水下流的几率。

另外为了进一步避免溢液流道环壁2上,顶盖1的边缘沿周向向下延伸有挡檐12。该挡檐12底部与顶盖1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使得溢液流到挡檐12底部后不会翻上去流到火盖的环壁2上,提高火盖防堵效果。

为了使得处于挡檐12上的溢液均能自远离火孔的位置流下,尽量避免对火孔的堵塞,本实施例中挡檐12的下表面沿径向向遮盖部13外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挡檐12的下表面形成导流面,滴到挡檐12的汤水会沿着挡檐12下表面往最远离火孔的位置处流动。而为了防止沿挡檐12流动的溢液过多而污染点火针管300,在靠近遮盖部13最外端位置对应的挡檐12部分的下表面的两侧位置处设有缺口121,该缺口121可以在加工上火孔5时顺带打成,这两个缺口121能够对流动的溢液进行截留,可以使得部分溢液通过这两个缺口121流下去,分流一直流到遮盖部13外端的溢液量,如此有效避免对点火针管300的污染,保证燃烧器正常点火。

本实施例中保护帽14的下表面上对应于热电偶400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凹陷区141,即对应于热电偶400的正上方向外分别向下倾斜,溢液进入到该位置处时,能够在凹陷区141的导流作用下远离热电偶400上方的位置,进一步有效的减小了对热电偶400的污染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实现溢液的导流,避免在顶盖1的上表面上过多的堆积,顶盖1的边缘设置有与盛液区11相连通的溢液口15,顶盖1对应于溢液口15的上表面上沿径向自内而外向下倾斜。为了降低堵塞火孔数量的可能,所述挡檐12对应于溢液口15区域的下表面自两侧向中部逐渐向下倾斜,即使得溢液尽量集中到下倾的中间位置处流出。

为了避免溢液流下对其他火孔的影响,环壁2的外壁面上对应于溢液口15区域的两侧分别凸设有凸块22,该凸块22设置在稳焰槽4出口下方的位置,这两个凸块22的外表面上自上而下逐渐沿径向向外倾斜。使用时,即使自溢液口15流下的溢液掉落到环壁2上,也能将溢液有效的限制在该两个凸块22之间,避免溢液扩流至两个凸块22外的火孔内,另外在凸块22外表面的导流作用下也能使得溢液快速流下不,不会进一步污染稳焰槽4。

为了能够有效保证溢液口15处的稳焰效果,环壁2的上部对应于溢液口15的位置设置有主稳焰孔10,主稳焰孔10径向内端的孔径小于径向外端的孔径。环壁2的内壁面上对应于主稳焰孔10的位置沿径向向内延伸有能够卡接在燃烧座上的定位柱23,主稳焰孔10向定位柱23内延伸并贯通定位柱23。为了提升稳焰效果,环壁2上在主稳焰孔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稳焰孔101。其中该主稳焰孔10和辅助稳焰孔101均设置在上火孔5的上方,在溢液口15处对应设置的挡檐12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避免溢液对主稳焰孔10和辅助稳焰的堵塞。而该主稳焰孔10和辅助稳焰孔101的工作原理同主点火孔3和辅助点火孔7,该主稳焰孔10和辅助稳焰孔101能够有效稳定溢液口15处的火焰,减小出现溢液口15处出现离焰的情况几率。

以上结构的火盖和应用该火盖的燃烧器具有优秀的稳焰、防堵效果,点火成功率也高,提升了燃烧器的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应使用寿命也得以有效延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