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0494发布日期:2021-03-05 16:1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餐厨垃圾作为人类日常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近20%,其高水分、高盐分和高有机质含量,并且油脂含量远高于其他有机垃圾的特点使其需要进行单独特殊处理。
[0003]
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需要建设单独的厂房,占空空间大,土建投资高。而且在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时,会产生臭气,产生的臭气需要进行去除,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现有技术对于这些臭气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掩蔽法、燃烧法、溶液吸收法、药液清洗法、生物及活性材料吸附法等,这些方法的不足有:掩蔽法治标不治本,燃烧法能耗比较大,产生的高温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而且设备投资高;液相吸附法往往效果不佳,并且在寒冷的地区实用性不大;吸附除臭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除臭方法,是指利用活性炭、分子筛或硅胶对恶臭气体分子进行物理或化学吸附,从而有效除臭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常规的活性炭材料具有动态吸附能力差、吸附容量小等缺点,同时也解决不了高温气体排放大气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目的是节省空间和土建投资。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将餐厨垃圾引导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卸料大厅中的垃圾栈桥、设置于卸料大厅中且用于接收进入卸料大厅中的餐厨垃圾的接收料斗和用于接收来自接收料斗的餐厨垃圾且用于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的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布置在卸料大厅的下方。
[0006]
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挤压和输送餐厨垃圾的挤压螺旋输送机、用于对来自挤压螺旋输送机的餐饮浆液与砂砾进行分离处理的惰性物分离装置、用于去除来自惰性物分离装置的餐饮浆液中的浮渣的除渣机、用于对来自除渣机的餐饮浆液进行加热的浆液加热罐、用于对来自浆液加热罐的餐饮浆液进行提油处理的三相提油机以及用于收集臭气且用于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焚烧炉提供臭气的臭气储气罐。
[0007]
由所述挤压螺旋输送机实现固液分离,产生的杂物被输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坑内。
[0008]
由惰性物分离装置对餐饮浆液与砂砾进行分离处理后产生的砂砾被输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坑内。
[0009]
由三相提油机对餐饮浆液进行提油处理后产生的三相固渣被输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坑内。
[0010]
由惰性物分离装置对餐饮浆液与砂砾进行分离处理后产生的砂砾以及由三相提油机对餐饮浆液进行提油处理后产生的三相固渣与由所述挤压螺旋输送机产生的杂物混合后形成混合固相,混合固相被输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坑内。
[0011]
所述接收料斗包括料斗本体、设置于料斗本体上部的集气罩和设置于料斗本体下部的沥水收集池。
[0012]
本发明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工作,将预处理系统布置在卸料大厅下方,可以节省空间和土建投资,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简单,经济性好;而且通过将臭气作为一次风助燃空气入炉焚烧燃烧,可以实现臭气的合理利用,提高臭气的处理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4]
图1是本发明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0015]
图2是卸料大厅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餐厨垃圾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0017]
图中标记为:1、卸料大厅;2、接收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1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将餐厨垃圾引导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卸料大厅中的垃圾栈桥、设置于卸料大厅中且用于接收进入卸料大厅中的餐厨垃圾的接收料斗和用于接收来自接收料斗的餐厨垃圾且用于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的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布置在卸料大厅的下方。
[0020]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用于对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处理,并产生电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具有卸料大厅、垃圾坑、化水车间和焚烧炉,垃圾车需要进入卸料大厅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坑中。化水车间位于卸料大厅的下方,预处理系统的位置紧邻化水车间所在区域。垃圾栈桥是从卸料大厅的外部开始延伸至卸料大厅的内部,餐厨垃圾通过垃圾栈桥进入卸料大厅中,餐厨垃圾被倒入卸料大厅中指定的接收口及接收料斗中,餐厨垃圾然后进入预处理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和提油,预处理系统布置在卸料大厅下方0m区域,预处理系统和化水车间区域紧邻,节省空间和土建投资,无需在垃圾发电主厂房外另外建设小的厂房。
[0021]
如图1和图2所示,接收料斗设置于卸料大厅内部,实现餐厨垃圾的接收及沥水功能。接收料斗包括料斗本体、设置于料斗本体上部的集气罩和设置于料斗本体下部的沥水收集池。料斗本体为用于容纳餐厨垃圾,集气罩固定设置在料斗本体的上部,集气罩用于抽吸臭气,防止臭气外逸,避免影响环境。料斗本体的底部设置底板,底板具有让料斗本体内部的垃圾废液通过的沥水孔,沥水收集池位于该底板的下方,料斗本体中的垃圾废液经沥水孔流入下方的沥水收集池中,实现垃圾废液的收集。料斗本体的内部设置双螺旋给料机,
双螺旋给料机用于将料斗本体中的餐厨垃圾输送至预处理系统,双螺旋给料机位于底板的上方,双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与预处理系统连通。
[0022]
双螺旋给料机的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其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螺旋叶片轴,两个螺旋叶片轴同时选择,在餐厨垃圾输送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堵塞,输送效率高。
[0023]
如图3所示,预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挤压和输送餐厨垃圾的挤压螺旋输送机、用于对来自挤压螺旋输送机的餐饮浆液与砂砾进行分离处理的惰性物分离装置、用于去除来自惰性物分离装置的餐饮浆液中的浮渣的除渣机、用于对来自除渣机的餐饮浆液进行加热的浆液加热罐、用于对来自浆液加热罐的餐饮浆液进行提油处理的三相提油机以及用于收集臭气且用于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焚烧炉提供臭气的臭气储气罐。
[0024]
如图3所示,预处理系统采用“接收+挤压螺旋+浆料加热+提油”处理工艺。挤压螺旋输送机接收来自接收单元的餐厨垃圾,餐厨垃圾进入挤压螺旋输送机后,挤压螺旋输送机对餐厨垃圾进行挤压,实现固液分离,产生餐饮浆液和杂物。惰性物分离装置与挤压螺旋输送机连通,混有砂砾的餐饮浆液首先进入惰性物分离装置,惰性物分离装置将餐饮浆液中的砂砾分离出来。餐饮浆液进入惰性物分离装置后,餐饮浆液在惰性物分离装置呈水平运动,而餐饮浆液中的砂砾在重力作用下呈抛物线运动,砂砾在碰撞惰性物分离装置内设置的挡板后滑落至惰性物分离装置的底部设置的螺旋输送机构中,最后砂砾通过螺旋输送机构输送至指定位置处进行收集。除渣机与惰性物分离装置连接,分离出砂砾后的餐饮浆液进入除渣机,再由除渣机去除餐饮浆液中粒径较大的浮渣。浆液加热罐与除渣机连接,分离出浮渣后的餐饮浆液进入浆液加热罐,餐饮浆液进入浆液加热罐后,通过蒸汽直接加热将餐饮浆液的温度提升至75℃~85℃,并在浆液加热罐内继续蒸煮设定时间,蒸煮的同时,对餐饮浆液进行搅拌。蒸煮的主要作用有两点:首先,对餐饮浆液加热后,有利于油脂回收工艺环节最大化回收油脂;其次,在高温和搅拌作用下,餐饮浆液中的固态有机质能最大化的分离进入液相,同时也可以减少固相量。
[0025]
作为优选的,餐饮浆液进入浆液加热罐后,通过蒸汽直接加热将餐饮浆液的温度提升至80℃,并在浆液加热罐内继续蒸煮设定时间,蒸煮的同时,对餐饮浆液进行搅拌。
[0026]
三相提油机与浆液加热罐连接,由三相提油机对来自浆液加热罐的餐饮浆液进行提油处理,三相提油机的主要功能是将餐饮浆液中的油脂、有机固渣以及有机液相分离,形成三相固渣、油脂和浆液。三相提油机分离出的粗油脂在出料缓存罐中缓存后,送至室外毛油储罐暂存,最终获得的毛油纯度达在97%以上,可作为工业原料外售。
[0027]
在预处理系统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臭气,臭气被收集后会集中储存在臭气储气罐中,臭气储气罐再将收集的臭气提供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焚烧炉,使臭气能够作为一次风助燃空气入炉燃烧,这样可以实现臭气的合理利用,提高臭气的处理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0028]
在预处理系统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由惰性物分离装置对餐饮浆液与砂砾进行分离处理后产生的砂砾以及由三相提油机对餐饮浆液进行提油处理后产生的三相固渣与由挤压螺旋输送机产生的杂物混合后形成混合固相,混合固相被输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坑内。
[0029]
而且,由惰性物分离装置对餐饮浆液与砂砾进行分离处理后产生的砂砾被输送至
螺旋输送设备,由三相提油机对餐饮浆液进行提油处理后产生的三相固渣被输送至螺旋输送设备,由挤压螺旋输送机产生的杂物被输送至螺旋输送设备,在螺旋输送设备中,砂砾、三相固渣与杂物混合后形成混合固相,最后由螺旋输送设备将混合固相输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坑内,等待焚烧。
[0030]
因此,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杂质和固渣通过螺旋输送设备直送送至垃圾坑,位置在靠卸料大厅的卸料门侧壁的0-7米的中间位置。这样就无需利用车辆倒运至垃圾坑,减少了运行成本和投资,并且减少了对厂区环境的影响。
[0031]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