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5722发布日期:2021-07-09 12:5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灶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背景技术:

2.灶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其上的火盖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3.火盖上设置有火孔,火孔的形状决定了通过火孔排出的燃气燃烧形成的火焰的形态。目前,火焰的形态分为直火和旋火两种,直火通常由圆形火孔形成,火焰垂直地喷在锅底上;旋火通常由条形火孔(又称槽孔)形成,燃气打着旋从条形火孔喷出形成旋火。直火产生的热负荷较高,旋火的外焰均匀分布于锅底,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热效率较高。
4.现有的一些灶具将直火和旋火结合使用来兼顾热负荷和热效率。然而,使用中发现,旋火容易出现红火,红火会降低热效率,而且还导致锅底容易变黑、甚至发生天然气中毒。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火盖组件,火盖组件包括大火盖,大火盖上设置有外环火孔和中环火孔,外环火孔和中环火孔中的一个为槽孔,外环火孔和中环火孔中的另一个为直火孔,外环火孔位于中环火孔的径向外侧,外环火孔与中环火孔之间沿着大火盖的径向方向设置有预定间隔。
6.本实用新型将外环火孔和中环火孔中的一个设置为槽孔,另一个设置为直火孔,可以使大火盖在具有较高热效率的同时提供较大的热负荷。进一步地,通过将外环火孔与中环火孔沿着大火盖的径向方向间隔一定的距离,有助于各火孔排出的燃气与氧气充分接触进行燃烧,尤其是槽孔,避免直火孔与槽孔争夺氧气而出现红火,使得各火孔排出的燃气都充分燃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7.示例性地,槽孔的侧壁不垂直于水平面;和/或槽孔的延伸方向沿着大火盖的周向方向偏转。
8.槽孔的延伸方向沿着大火盖的周向方向偏转,可以在大火盖上有限的空间内,增大槽孔的长度,从而增大火焰的面积,使得锅底的受热面积更加均匀。
9.槽孔的上述侧壁相对于大火盖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沿着大火盖的周向方向倾斜设置,可以使该槽孔喷出的气墙相对于锅底不垂直,而是呈一定角度。因此,对于锅底而言,形成的是面火焰。这样,由多个槽孔喷出的燃气燃烧将形成环绕大火盖的旋火。旋火能够增大火焰与锅底的接触面积。而且旋火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燃气与氧气接触的面积,降低因燃烧不充分而生成的一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的含量,从而提高热效率。
10.示例性地,外环火孔为直火孔,外环火孔设置在大火盖的外周面上。
11.由此,可以增大外环火孔与中环火孔之间的径向距离,有助于各火孔排出的燃气
与氧气充分接触进行燃烧。
12.示例性地,外环火孔包括第一排外环火孔和第二排外环火孔,第一排外环火孔与第二排外环火孔沿大火盖的周向方向错开。
13.由于外环火孔的数量的增加,可以降低排出燃气的流速,从而减少离焰现象的出现,并且,这样设置,可以在增多外环火孔的数量的同时,保证燃烧的火焰更加密集,使得其上设置的锅具受热更加均匀;并且各个火孔相互依托,保证外环火不离焰。
14.示例性地,中环火孔为槽孔,槽孔由大火盖的内周面延伸至顶面。
15.这样,可以增大槽孔的延伸长度,增大其排出的燃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效率,同时,降低了排出的燃气的流速,减少离焰现象的出现。进一步,槽孔由大火盖的内周面延伸至顶面,中环火孔上的火焰更长,提高了作用在锅具上的受热面积。
16.示例性地,预定间隔为25mm

45mm。
17.该长度即能保证不会因火孔之间的间隔太大,而使大火盖的尺寸变大,也能够避免各火孔之间距离太近,导致燃气因争夺氧气而燃烧不充分。
18.示例性地,大火盖内设置有燃气通道,外环火孔和中环火孔共同连通至燃气通道。
19.由于燃气通道内的燃气既流向外环火孔,也流向中环火孔,所以可以降低各火孔排出燃气的流速,从而减少离焰现象的出现。
20.示例性地,大火盖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大火盖和第二大火盖,第一大火盖位于第二大火盖的径向内侧,中环火孔设置在第一大火盖上,外环火孔设置在第二大火盖上。
21.由于第一大火盖和第二大火盖彼此独立,所以其各自内部也都具有独立的燃气通道。其优势在于,可以分别对各个燃气通道内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从而分别控制外环火孔和中环火孔的燃气流速以及火焰。
22.示例性地,火盖组件还包括小火盖,小火盖设置在大火盖的径向内侧,小火盖上设置有内环火孔。
23.由此,内环火孔、中环火孔和外环火孔形成了三环火。小火盖设置在大火盖的径向内侧,其内环火孔形成的内环火焰可以对大火盖上的外环火孔和中环火孔分别形成的外环火焰和中环火焰形成补充,以弥补大火盖所形成的燃烧面积上的损失,使得其上设置的锅具的底部充分受热。而且通过设置大火盖和小火盖,还可以提供大火模式和小火模式,用户的选择更多样。
24.示例性地,内环火孔设置在小火盖的外周面上,内环火孔由上至下包括第一排内环火孔、第二排内环火孔和第三排内环火孔,其中第一排内环火孔与第三排内环火孔沿竖直方向对齐,第二排内环火孔与第一排内环火孔沿小火盖的周向方向错开。
25.这样,第三排内环火孔燃烧的火焰可以做到对第一排内环火孔燃烧的火焰的依托作用,减少其离焰现象的出现。而第二排内环火孔与第一排内环火孔相互错开,则是可以避免各火孔之间争夺氧气,避免燃烧不充分的现象。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任一种火盖组件。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灶具,包括上述任一种燃烧器。
28.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0.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3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火盖组件的立体图;
32.图2为图1中的大火盖的立体图;
33.图3为图1中的大火盖的另一个立体图;
34.图4为图1中的大火盖的俯视图;
35.图5为图1中的大火盖的又一个立体图;以及
36.图6为图1中的小火盖的立体图。
3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8.100、火盖组件;200、大火盖;210、外环火孔;211、第一排外环火孔;212、第二排外环火孔;220、中环火孔;222、侧壁;230、燃气通道;300、小火盖;310、内环火孔;311、第一排内环火孔;312、第二排内环火孔;313、第三排内环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39.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盖组件100,如图1

5所示,火盖组件100可以包括大火盖200。大火盖200上设置有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中的一个为槽孔。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中的另一个为直火孔。直火孔的轴线位于大火盖200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内。外环火孔210位于中环火孔220的径向外侧。外环火孔210与中环火孔220之间沿着大火盖200的径向方向设置有预定间隔。
41.上述中环火孔220是相对于小火盖300而言的,如图1所示,火盖组件100还包括小火盖300。小火盖300设置在大火盖200的径向内侧。小火盖300上设置有内环火孔310。由此,内环火孔310、中环火孔220和外环火孔210形成了三环火。小火盖300设置在大火盖200的径向内侧,其内环火孔310形成的内环火焰可以对大火盖200上的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分别形成的外环火焰和中环火焰形成补充,以弥补大火盖200所形成的燃烧面积上的损失,使得其上设置的锅具的底部充分受热。而且通过设置大火盖200和小火盖300,还可以提供大火模式和小火模式,用户的选择更多样。
4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环火孔210、中环火孔220和内环火孔310分别在各自所在的火盖上成环,以形成完整的环形火焰。
43.当有燃气由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排出并燃烧时,在大火盖200上将形成外环和中环两环火焰。由于两环火焰在大火盖200上的燃烧面积大,且内外均可以对其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所以锅具受热均匀。另外,众所周知,燃气经由直火孔垂直地喷出,流量较大,火力直喷锅底,热负荷较高,但热效率低,适用于爆炒。而燃气经由槽孔喷出时燃气分布
均匀,面位面积上的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使燃烧时拥有更多的氧气助燃,并且外焰均匀地分布于锅底,燃烧更充分而更节能省气,热效率较高。
44.本实用新型将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中的一个设置为槽孔,另一个设置为直火孔,可以使大火盖200在具有较高热效率的同时提供较大的热负荷。进一步地,通过将外环火孔210与中环火孔220沿着大火盖200的径向方向间隔一定的距离,有助于各火孔排出的燃气与氧气充分接触进行燃烧,尤其是槽孔,避免直火孔与槽孔争夺氧气而出现红火,使得各火孔排出的燃气都充分燃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4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大火盖200上的槽孔的宽度通常较小,因此从大火盖200的顶部向下观看时,槽孔呈细长的条状大体上沿着大火盖200的径向方向延伸。可选地,槽孔也可以与径向方向呈一定角度,也就是说,槽孔的延伸方向可以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偏转,图4中示出了沿顺时针偏转的情况。由此,可以在大火盖200上有限的空间内,增大槽孔的长度,从而增大火焰的面积,使得锅底的受热面积更加均匀。
46.燃气从直火孔喷出时,大体上形成了气柱;而燃气从槽孔喷出时,形成了与槽孔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气墙。槽孔可以包括一对侧壁222以及一对端壁(未标示出)。一对侧壁222和一对端壁合围形成细长的槽孔。侧壁222沿着槽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端壁沿着槽孔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大火盖200正常使用的摆放状态下,优选地,槽孔的侧壁222不垂直于水平面。示例性地,侧壁222可以朝向大火盖200的周向方向倾斜设置。在图示实施例中,侧壁222沿逆时针方向倾斜。由此,该槽孔喷出的气墙相对于锅底不垂直,而是呈一定角度。因此,对于锅底而言,形成的是面火焰。这样,由多个槽孔喷出的燃气燃烧将形成环绕大火盖200的旋火。
47.旋火能够增大火焰与锅底的接触面积。而且旋火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燃气与氧气接触的面积,降低因燃烧不充分而生成的一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的含量,从而提高热效率。
48.对于直火孔而言,若外环火孔210为直火孔,则直火孔的靠近外侧的一端可以高于靠近内侧的一端,这样外环火孔210排出燃气的火焰将由内至外斜向上燃烧,作用于锅具的外周部。若中环火孔220为直火孔,则直火孔的靠近内侧的一端可以高于靠近外侧的一端,这样中环火孔220排出的燃气的火焰将由外之内斜向上燃烧,作用于锅具的中心部位。
4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外环火孔210为直火孔,外环火孔210设置在大火盖200的外周面上。由此,可以增大外环火孔210与中环火孔220之间的径向距离。进一步地,外环火孔210可以包括第一排外环火孔211和第二排外环火孔212。第一排外环火孔211与第二排外环火孔212沿大火盖200的周向方向错开。即第一排外环火孔211与第二排外环火孔212在竖直方向上不对齐。由于外环火孔210的数量的增加,可以降低排出燃气的流速,从而减少离焰现象的出现,并且,这样设置,可以在增多外环火孔210的数量的同时,保证燃烧的火焰更加密集,使得其上设置的锅具受热更加均匀;并且各个火孔相互依托,保证外环火不离焰。
50.示例性地,中环火孔220为槽孔,槽孔由大火盖200的内周面延伸至顶面。这样,可以增大槽孔的延伸长度,增大其排出的燃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效率,同时,降低了排出的燃气的流速,减少离焰现象的出现。进一步,槽孔由大火盖200的内周面延伸至顶面,中环火孔220上的火焰更长,提高了作用在锅具上的受热面积。
51.图中仅展示了外环火孔210为直火孔,中环火孔220为槽孔的大火盖200的示例,大火盖200还可以是外环火孔210为槽孔,中环火孔220为直火孔。
52.示例性地,上述外环火孔210与中环火孔220之间的预定间隔为25mm

45mm。该长度即能保证不会因火孔之间的间隔太大,而使大火盖200的尺寸变大,也能够避免各火孔之间距离太近,导致燃气因争夺氧气而燃烧不充分。优选地,所述预定间隔为30mm

40mm之间的任意值。该优选的预定间隔可以进一步地在确保火孔之间避免出现争夺氧气的前提下,避免大火盖200的尺寸过大。
53.示例性地,大火盖200内设置有燃气通道230,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共同连通至燃气通道230。由于燃气通道230内的燃气既流向外环火孔210,也流向中环火孔220,所以可以降低各火孔排出燃气的流速,从而减少离焰现象的出现。
54.示例性地,大火盖200还可以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大火盖(未示出)和第二大火盖(未示出)。第一大火盖位于第二大火盖的径向内侧。中环火孔220设置在第一大火盖上。外环火孔210设置在第二大火盖上。即大火盖200是由第一大火盖和第二大火盖组装而成的。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大火盖和第二大火盖彼此独立,所以其各自内部也都具有独立的燃气通道。其优势在于,可以分别对各个燃气通道内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从而分别控制外环火孔210和中环火孔220的燃气流速以及火焰。
55.示例性地,内环火孔310设置在小火盖300的外周面上。内环火孔310由上至下包括第一排内环火孔311、第二排内环火孔312和第三排内环火孔313。其中第一排内环火孔311与第三排内环火孔313沿竖直方向对齐。第二排内环火孔312与第一排内环火孔311沿小火盖300的周向方向错开。这样,第三排内环火孔313燃烧的火焰可以做到对第一排内环火孔311燃烧的火焰的依托作用,减少其离焰现象的出现。而第二排内环火孔312与第一排内环火孔311相互错开,则是可以避免各火孔之间争夺氧气,避免燃烧不充分的现象。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任一种火盖组件。
5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上述任一种燃烧器。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9.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6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
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2.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