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工品烧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5127发布日期:2021-08-17 13:5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工品烧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爆破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工品烧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民爆产品研制、试验、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易燃易爆的废、旧、残次品。这些废旧易燃易爆危险品质量轻、灵敏度高、爆炸威力大,不宜长期积存和集中销毁。在废旧弹药销毁过程中,常常因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不当,而引起伤亡事故。因此对废旧易燃易爆危险品应采用及时、安全、可靠的烧毁方法来处理。烧毁法是报废弹药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对含能材料施以火焰(热能)刺激,促使其能量按照预定的途径释放出来的技术过程。复合推进剂残渣、硝酸脂系炸药、氧化剂等采用烧毁法均能达到完全烧毁的目地。

现有技术中,火工品烧毁装置不完善,需要人工开合设备进行投料,以及排泄、倾倒火工品烧毁后的灰渣。自动化程度低,且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火工品烧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火工品烧毁装置不完善,需要人工开合设备进行投料,以及排泄、倾倒火工品烧毁后的灰渣。自动化程度低,且危险性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工品烧毁装置,包括燃烧炉组件、接料组件、开关组件和点火组件。所述接料组件连接于所述燃烧炉组件的顶部,用于将需要烧毁的火工品投入所述燃烧炉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连接于所述燃烧炉组件的底部,用于将烧毁后的火工品的灰渣排出所述燃烧炉组件;所述点火组件连接于所述燃烧炉组件的侧壁,并伸入所述燃烧炉组件的内腔,用于对所述燃烧炉组件内的火工品进行点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燃烧炉组件包括炉体和底板。所述炉体的内腔中部呈圆柱状,内腔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球状的顶部,内腔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圆台状的底部;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能够打开和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炉体采用一体铸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炉体的底部的一侧设有连接轴。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轴连接,能够以所述连接轴为轴,旋转打开和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料组件包括接料器本体和自动门。所述接料器本体连接于燃烧炉组件的顶部,并与所述燃烧炉组件连通;所述自动门连接于所述接料器本体的顶部开口处,能够打开和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料组件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连接于所述接料器本体的侧壁,并与所述接料器本体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罩设于所述接料器本体的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排烟管。所述排烟管连接于所述保温层的顶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液压缸、后推杆、前推杆和液压缸固定架。所述液压缸架设于所述液压缸固定架内;所述后推杆一端连接所述液压缸,另一端连接所述前推杆;所述前推杆远离所述后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燃烧炉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点火组件包括燃烧器、连接器和喷火管。所述燃烧器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喷火管。所述喷火管伸入所述燃烧炉组件的内腔,对火工品进行点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接料组件、开关组件和点火组件装配燃烧炉组件,完成了火工品烧毁各个环节,有效解决了火工品烧毁装置的不完善,需要人工开合设备进行投料,以及排泄、倾倒火工品烧毁后的灰渣,危险性高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火工品烧毁过程的自动化,节约人力资源,且保障工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火工品烧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火管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炉体本体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火管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1-燃烧炉组件;11-炉体;12-底板;2-接料组件;21-接料器本体;22-保温层;23-自动门;231-挡块;232-门板;233-平衡锤;234-连杆转轴;235-第一连杆;236-第二连杆;237-第三连杆;238-第四连杆;3-开关组件;31-液压缸;32-后推杆;33-前推杆;34-液压缸固定架;4-点火组件;41-燃烧器;42-连接器;43-喷火管;5-集气罩;6-排烟管;7-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工品烧毁装置,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7。

参照图1所示,火工品烧毁装置包括燃烧炉组件1、接料组件2、开关组件3和点火组件4。接料组件2连接于燃烧炉组件1的顶部,用于将需要烧毁的火工品投入燃烧炉组件1;开关组件3连接于燃烧炉组件1的底部,用于将烧毁后的火工品的灰渣排出燃烧炉组件1;点火组件4连接于燃烧炉组件1的侧壁,并伸入燃烧炉组件1的内腔,用于对燃烧炉组件1内的火工品进行点火。

本实施例通过接料组件2、开关组件3和点火组件4装配燃烧炉组件1,完成了火工品烧毁各个环节,有效解决了火工品烧毁装置的不完善,需要人工开合设备进行投料,以及排泄、倾倒火工品烧毁后的灰渣,危险性高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火工品烧毁过程的自动化,节约人力资源,且保障工人的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6所示,燃烧炉组件1包括炉体11和底板12。炉体11采用一体铸造,炉体11的内腔中部呈圆柱状,内腔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球状的顶部,内腔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圆台状的底部。一体铸造能够增强炉体11的强度,增加抗爆性,根据多次试验表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炉体11能够承载37mm口径以下各种弹丸、引信、手榴弹等火工品的烧毁。

炉体11的内腔底部呈圆台状,由于火工品堆积于炉体11内腔的底部,所以采用圆台状,能够逐渐增加炉体11的壁厚,增强炉体11的抗爆能力。炉体11内腔中部呈圆柱形,使火焰在腔内循环,炉内升温快,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烧毁效率,确保了销毁的完全性。

底板12连接于炉体11的底部,能够打开和关闭。炉体11的底部设有开口,底板12设于炉体11的底部,遮挡炉体11的底部的开口。当火工品烧毁完全之后,打开底板12,将灰渣排出炉体11。

继续参照图1所示,炉体11的底部的一侧设有连接轴。底板12与连接轴连接,能够以连接轴为轴,旋转打开和关闭。连接轴可以是平行于底板12,底板12与连接轴连接,能够以连接轴为旋转轴在竖直方向上,打开和关闭。连接轴也可以是垂直于底板12,底板12与连接轴连接,能够以连接轴为旋转轴在水平方向上,打开和关闭。

参照图2所示,接料组件2包括接料器本体21和自动门23。接料器本体21连接于燃烧炉组件1的顶部,并与燃烧炉组件1连通;自动门23连接于接料器本体21的顶部开口处,能够打开和关闭。

接料器本体21连接于燃烧炉组件1的顶部,具体的,连接于炉体11顶部,并与炉体11连通。火工品从接料器本体21投入,向下落入炉体11中。自动门23设置于接料器本体21的顶部开口处,投放火工品时,能够自动打开,没有火工品投入或在燃烧炉组件1烧毁火工品的过程中,能够处于关闭状态,保持装置的封闭,减少热量散发,节约能源,同时避免火工品碎片飞出。

具体的,自动门23包括门板232、连杆转轴234、两个挡块231、两个第一连杆235、两个第二连杆236、两个第三连杆237、两个第四连杆238和平衡锤233。

连杆转轴234转动连接于接料器本体21的顶部;第一连杆235、第二连杆236、第三连杆237依次相连;两个第一连杆235分别连接于连杆转轴234的两端;两个第三连杆237分别连接于门板232的两端;两个挡块231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杆235远离连杆转轴234的一端的内侧壁。两个第四连杆238的中部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杆237远离第二连杆236的一端;平衡锤23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四连杆238远离第三连杆237的两端。

自动门23的宽度略大于料斗7。料斗7传输至接料组件2上方时,料斗7的侧壁恰好抵住两个挡块231,料斗7按压两个挡块231向下运动。两个挡块231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杆235一端的内侧壁,第一连杆235的另一端连接连杆转轴234。连杆转轴234连接于接料器本体21的顶部,起支撑作用。向下按压挡块231,第一连杆235以连杆转轴234为旋转中心转动。第一连杆235连接挡块231的一端的外侧壁连接第二连杆236,第一连杆235带动第二连杆236向下运动。第二连杆236连接第三连杆237,第三连杆237的另一端连接接料器本体21,同时,门板23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第三连杆237远离第二连杆236的一端,能够跟随第三连杆237转动。

第二连杆236在第一连杆235的带动下,向下按压第三连杆237,第三连杆237以与接料器本体21连接的一端为旋转轴顺时针旋转,同时,带动门板232顺时针旋转,门板232顺时针旋转,即向内打开。

挡块231采用球状,表面采用防滑材料。使料斗7能够按压至门板232完全打开,此时,料斗7的倾斜角度足够使火工品掉落。

两个第四连杆238处于两个第三连杆237的内侧。第四连杆238中部弯折,弯折处与第三连杆237或门板232连接。第四连杆238的一端与平衡锤233连接,另一端设有向外的凸点。第三连杆237顺时针旋转时,会向下按压凸点,使第四连杆238以弯折处为轴旋转,第四连杆238连接平衡锤233的一端向上翘起。

当料斗7将火工品投放,并且脱离挡块231后,平衡锤23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动第四连杆238逆时针旋转,第四连杆238带动第三连杆237或门板232逆时针旋转。门板232闭合,第三连杆237带动第二连杆236及第一连杆235归位,等待下一次的动作。

参照图1或图2所示,接料组件2还包括保温层22。保温层22连接于接料器本体21的侧壁,并与接料器本体21连通。炉体11的内腔中火工品烧毁产生的烟气和热量向上传递,通过接料器本体21,然后通过保温层22排出。

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集气罩5。集气罩5罩设于接料器本体21的上方。

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排烟管6。排烟管6连接于保温层22的顶部。

集气罩5和排烟管6分别连接于接料组件2的接料器本体21和保温层22的上方,两者的作用均是收集火工品燃烧产生的热气和烟灰,减少污染。

参照图1所示,开关组件3包括液压缸31、后推杆32、前推杆33和液压缸固定架34。液压缸31架设于液压缸固定架34内;后推杆32一端连接液压缸31,另一端连接前推杆33;前推杆33远离后推杆32的一端连接燃烧炉组件1。

液压缸31、后推杆32和前推杆33依次连接,液压缸31带动后推杆32和前推杆33运动。前推杆33远离后推杆32的一端连接燃烧炉组件1,具体的,连接底板12。

当底板12在竖直方向上打开和关闭时,前推杆33连接于底板12的底部。液压缸31回缩,带动后推杆32回缩,后推杆32带动前推杆33向下运动,前推杆33带动底板12向下旋转打开。液压缸31伸出,带动后推杆32伸出,后推杆32带动前推杆33向上运动,前推杆33带动底板12向上旋转关闭。

当底板12在水平方向上打开和关闭时,前推杆33连接于底板12的侧壁。液压缸31回缩,带动后推杆32回缩,后推杆32带动前推杆33向外运动,前推杆33带动底板12向外旋转打开。液压缸31伸出,带动后推杆32伸出,后推杆32带动前推杆33向内运动,前推杆33带动底板12内旋转关闭。

参照图1所示,点火组件4包括燃烧器41、连接器42和喷火管43;燃烧器41通过连接器42连接喷火管43。喷火管43伸入燃烧炉组件1的内腔,对火工品进行点火。

点火组件4是烧毁装置的重要组件。燃烧器41将火焰通过连接器42传递给喷火管43。喷火管43伸入炉体11的内部,将火焰直接作用于炉体11的内腔的火工品上。点火3分钟后炉体11的内腔的底部烧毁温度就能达到800℃左右。在烧毁中,持续向炉体11的内腔喷火,炉体11的内腔的底部温度始终能够保持在600℃左右,37mm以下弹丸、各种引信、火炸药、火工品、附件空药盒、边角料、复合推进剂残渣、硝酸脂、氧化剂、底火、雷管等火工品均能在4分钟内爆炸,且燃烧完全。

参照图5和图7所示,喷火管43采用变径设计,因此,火工品爆炸碎片不易进入到喷火管43中,延长喷火管43的使用寿命。喷火管43和炉体11内腔的位置设置为,喷火管43的管口正对炉体11的内腔的底部,因此,直接将火焰作用于火工品上,升温快,节约能源。

同时点火组件4设有二次自动点火装置,能够保障火焰的持续输出,确保火工品燃烧完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