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9591发布日期:2022-01-05 02:3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燃烧器是人们在烹饪时经常使用的器具,可以用于烧烤、火锅等。在燃烧器工作时,人们需要点燃燃烧器中的混合燃气,来使其燃烧,而燃烧器中的混合燃气会从多孔陶瓷炉头的通孔往上输出,到达表面后就马上溢散,浓度不够,难以点火成功,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提高点火成功率,提高用户体验的燃烧器。
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外壳、燃烧板、引射管和聚气罩,所述外壳设置有安装位;所述燃烧板通过所述安装位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燃烧板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与所述燃烧板限定出腔体;所述引射管穿设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引射管进入所述腔体的部分为引射内管,所述引射管的其他部分为引射外管;所述聚气罩设于所述燃烧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聚气罩与部分所述燃烧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点火装置的点火腔。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烧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从引射管中通入的混合燃气进入腔体中,并通过燃烧板的第一通孔溢散而出,部分溢散出的混合燃气会进入由聚气罩和部分燃烧板形成的点火腔,并在点火腔中聚集起来,从而增加了点火腔中混合燃气的浓度,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点火装置在点火腔中进行点火,进而点燃燃烧器,由于点火腔中混合燃气的浓度较高,所以点火的成功率也较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包括金属网和固定板,所述金属网设于所述燃烧板的上方,所述固定板围绕设置于所述金属网的周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聚气罩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挡流板,所述挡流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引射内管的端口前方,所述挡流板设置有第二通孔。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流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引射内管的端口前方,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引射内管的上方,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朝向所述引射内管的方向倾斜设置。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射外管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通入空气。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射外管包括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连接于所述引射外管的侧壁,并覆盖所述开口。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板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燃烧板沿所述燃烧器长度方向并列设置。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燃烧板的形状及大小相同。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位包括所述壳体内形成的阶梯槽和固定连接于所述阶梯槽的隔板。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点火装置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面为平整面,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底面。
1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燃烧器的部分爆炸图;
20.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24.图6为图5的a

a截面剖视图。
25.燃烧器100、外壳110、壳体111、安装位1111、阶梯槽11111、隔板11112、上盖112、金属网1121、固定板1122、燃烧板120、第一通孔121、引射管130、引射内管131、引射外管132、开口1321、网状结构1322、聚气罩140、点火腔141、挡流板150、第一挡板151、第二挡板152、第二通孔153。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9.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众所周知,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并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
器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等,同时,燃烧器也经常被应用于烹饪领域中,应用于烹饪领域的燃烧器通常会被用于烧烤、火锅等。
31.燃烧器中通常设置有燃烧板,燃烧器中的混合燃气到达燃烧板后,会从燃烧板中的通孔溢散而出,导致燃烧板表面的混合燃气的浓度不够。
32.进一步地,当人们需要点燃燃烧器来进行烹饪时,由于燃烧板表面的混合燃气的浓度不够,所以点火的成功率不高,即使最终点火成功,也会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由于需要一直通入燃气,所以也造成了燃气的浪费,使用户遭受经济损失,从而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33.为此,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集成灶,具体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

图6所示。
34.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100包括外壳110、燃烧板120、引射管130和聚气罩140,外壳110设置有安装位1111;燃烧板120通过安装位1111与外壳110固定连接,燃烧板120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21,外壳110与燃烧板120限定出腔体;引射管130穿设于外壳110,且与腔体连通,引射管130进入腔体的部分为引射内管131,引射管130的其他部分为引射外管132;聚气罩140设于燃烧板120的上方且与外壳110连接,聚气罩140与部分燃烧板120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点火装置的点火腔141。
35.需要说明的是,燃烧板120的多个第一通孔121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通孔121位于点火腔141的下方,使得有混合燃气进入点火腔141中,并让点火腔141中的混合燃气的浓度逐渐升高,从而点火腔141中的点火装置的点火成功率。
36.需要说明的是,点火腔141下方的第一通孔121可以为两个、三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7.需要说明的是,聚气罩140与外壳1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此种连接方式方便于聚气罩140与外壳110之间的拆卸。
3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聚气罩140还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外壳110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9.需要说明的是,聚气罩140还可以与外壳110进行滑动连接,此时外壳110上设置有滑槽,聚气罩140通过螺柱连接在滑槽上。
40.需要说明的是,引射管130穿设于外壳110后,引射管130的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壳110连接,此时外壳110的封闭性更好,可以防止混合燃气的泄露。
41.需要说明的是,引射管130穿设于外壳110后,引射管130的侧壁还可以采用通过轴承与外壳110连接的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2.参照图1、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0包括壳体111和上盖112,上盖112包括金属网1121和固定板1122,金属网1121设于燃烧板120的上方,固定板1122围绕设置于金属网1121的周沿,固定板1122与壳体111固定连接,聚气罩140与固定板1122固定连接。
43.可以理解的是,金属网1121可以用于放置食物,实现烧烤的功能。
44.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网1121、固定板1122和壳体111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45.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板1122设置在金属网1121的上方,金属网1121放置于壳体111,固定板1122通过螺钉与壳体111固定连接,并将金属网1121压紧于壳体111。
46.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网1121可以通过焊接与壳体111固定连接,同时,固定板1122通过螺钉与壳体111固定连接。
47.需要说明的是,聚气罩140通过螺钉与固定板1122固定连接。
4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聚气罩140还可以通过焊接与固定板1122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9.参照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100还包括挡流板150,挡流板150设置于壳体111内,并位于引射内管131的端口前方,挡流板150设置有第二通孔153。
50.可以理解的是,从引射内管131喷射出的混合燃气会冲击挡流板150,并使得混合燃气中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并使混合燃气缓慢均匀地从第二通孔153中溢出,并最终到达燃烧板120。
51.需要说明的是,挡流板150通过焊接与壳体111固定连接,焊接的连接方式不会破坏壳体111。
52.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挡流板150还可以通过螺钉与壳体111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3.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挡流板150设置的第二通孔153可以为三个、四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孔153可以设置在挡流板150的任意位置,只要使得混合燃气能够成功溢散出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5.参照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流板150包括第一挡板151和第二挡板152,第一挡板151与第二挡板152连接,第一挡板151位于引射内管131的端口前方,第二挡板152位于引射内管131的上方,第二通孔153设置于第二挡板152。
56.可以理解的是,从引射内管131喷射出的混合燃气会直接冲击第一挡板151,故第一挡板151主要起到缓冲,并使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的作用,之后,混合燃气会通过位于上方的第二挡板152的第二通孔153溢散而出,故第二挡板152主要起到通气的作用。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151通过焊接与第二挡板152固定连接。
5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151和第二挡板152还可以为一体构件。
59.参照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51朝向引射内管131的方向倾斜设置。
60.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挡板151朝向引射内管131的方向倾斜设置,从引射内管131中喷射出的大部分混合燃气会跟随着第一挡板151的倾斜方向向壳体111底部流动,并冲击壳体111的底面,这样,混合燃气就经过了第一挡板151和底面的两次缓冲过程,使得混合燃气速度下降的同时,混合也更加充分。
6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挡板151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可以任意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2.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射外管132的侧壁设置有开口1321,开口1321用于通入空气。
63.可以理解的是,在燃烧器100开始工作时,引射管130中会有高速流动的燃气,高速流动的燃气会使周围的气压降低,由于引射外管132的侧壁设置有开口1321,在压差的作用下,开口1321附近的空气会被吸入引射管130中,并与燃气混合,形成混合燃气。
64.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口1321可以设置在引射外管132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成功吸入空气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5.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口1321的形状与大小可以任意设置,只要能够成功吸入空气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6.需要说明的是,引射外管132的端口处设置有燃气口,用于通入燃气。
67.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射外管132包括网状结构1322,网状结构1322连接于引射外管132的侧壁,并覆盖开口1321。
68.可以理解的是,网状结构1322用于放置空气中的杂物被吸入引射管130中,影响燃烧器100的使用。
69.需要说明的是,网状结构1322通过焊接与引射外管132的侧壁固定连接。
70.需要说明的是,网状结构1322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与引射外管132的侧壁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1.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板120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燃烧板120沿燃烧器100长度方向并列设置。
72.可以理解的是,设置至少两个燃烧板120能够使燃烧器100同时烹饪至少两种口味的食物,同时,当燃烧板120的某处损坏时,只需要更换一部分燃烧板120即可,而只有一个燃烧板120时,需要把整个燃烧板120都更换掉,造成浪费。
73.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燃烧板120还可以沿燃烧器100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74.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燃烧板120的形状及大小相同。
75.可以理解的是,燃烧器100的壳体111通常是规则的,至少两个燃烧板120的形状及大小相同能够更加适配于燃烧器100的壳体111。
76.需要说明的是,当燃烧器100壳体111的形状不规则,燃烧板120的形状可以相应地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各个燃烧板120之间的形状及大小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7.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位1111包括壳体111内形成的阶梯槽11111和固定连接于阶梯槽11111的隔板11112。
78.需要说明的是,当燃烧器100具有至少两个燃烧板120,则每个燃烧板120都会被固定在阶梯槽11111与隔板11112限定出的安装位1111中。
79.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燃烧板120数量的改变,隔板11112的数量也会相应地改变。
80.在一些实施例中,点火装置与固定板1122固定连接。
81.需要说明的是,点火装置与固定板1122固定连接,且点火装置容置在点火腔141中。
82.需要说明的是,点火装置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与聚气罩140固定连接。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1的的底面为平整面,第二挡板152平行于壳体111的底面。
84.需要说明的还,壳体111的底面为平整面方便于燃烧器100的放置,而第二挡板152平行于壳体111的底面能够让从第二挡板152中溢散出来的混合燃气同时到达燃烧板120,使燃烧板120各处燃烧更加均匀。
8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