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消烟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37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消烟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温消烟节能装置现行烧煤的各型水管炉、火管炉(包括各种炉排在内),均程度不同地存在消烟效果差,燃料消耗高,热效率低,以及在无电、贫电地区,农牧、乡镇、个体等单位对新型锅炉难于购置使用。
高温消烟节能炉的构造与现行一切烧煤锅炉迥然不同,燃烧反应强烈,有明显地高温、消烟、节能效果,且用途广泛普型炉不用电、自动炉耗电低吨位大可至1蒸吨(炉壳用耐火材料)小至3万大卡(炉壳用铁板)。可分为蒸气炉与循环热水取暖炉两类和工业与民用。且可把本炉中部份设备用到现行污染严重,浪费燃料的淘汰立式炉上,消烟节能效果甚佳,可变废为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即要高热、消烟省燃料三项全优,又要适应广泛,以填补现行炉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有高功能缩口燃烧室,它的容水设备(水套或用管材制缩口状)距火床高热面最近处受热。为改善因缩口致火室贫氧状态,辅以通风量增大1倍的盆状炉排,设了传导管③向火室供热风使燃料得以充分燃烧,高热烟火被缩口拢集而产生束射火流,传热快。
设(三个)特异功能喷燃口(图(8)(14)(17)被火焰加热(8)可达千度),火室中经缩口喷出的高热烟火至喷燃口先从烟气吸入孔(32)引入炉内游离烟气,再经热风孔(31)与空气混合,发生强烈燃烧,消烟放热。
有受热面大的中心火管(见图B、C)构成束射火焰中烽通道,向水容器(即升温器与扁锅)中心传热,并辅以聚火罩(30)汇集优势火力烧扁锅,故热效高。
内胆总体结构与布局科学取付合火焰自然规律(上升)火道,不设水冷壁与五循环,减少降温与阻力,构成火势旺盛同时合理布设水容器与水量,增大有效受热面。配以于蒸汽与热空气混合之气体送入炉排下与火室之内,助燃升温省燃料。
本炉的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如下热效率(冬季取暖手烧炉)70%消烟除尘排烟浓度手烧炉正常燃烧时排出淡兰色清淅烟气,动炉勾勾火床时为淡兰夹杂淡灰色微呈黑烟,为林格曼1.5级上下。自动炉正常燃烧后为林格曼0.3级上下。落尘飞灰逸出量300mg/标立米以下。烟气温度排出时低于300℃。
节省燃料一台发热量为6万大卡小炉,在冬季零下30度时,每小时烧(热值约5000大卡)原煤17kg,总节煤量较现行炉省12——15%。
高温消烟节能炉,由炉内胆、炉壳亦称热风胆和蒸汽传输系统构成。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如图所示炉内胆由燃烧室A,升温器B,扁锅C(见附图
)喷燃口(8)并以水管(10)(15)将ABC连接,构成水、火经路。燃烧室的附件是水套(4)(5),内胆(2),传导管(3)盆状炉排(1)和注(回)水管(34)。升温器B用扁圆壳(11)构成。内部设中心火管(13)和烟火管(12)、(13)和(12)均与扁圆壳上下壳板焊固。聚火罩(30)焊于内壳体上。扁锅C内扁圆壳(16),中心火管(27)及小喷口(17)构成。喷燃口(8)(14)(17)经通风管(9)(29)与炉壳(6)接通,内有热风孔(31)和烟气吸入孔(32)。喷燃口(8)设于燃烧室上缩口处,(14)(17)均设于中心火管(13)(27)的上口处。
炉壳(热风系统)由夹套(6)构成风胆,空气从进风口(35)入内胆预热,经通风管(9)(29)向喷燃口供风;另一路空气从灰门(39)进炉经传导管(3)与蒸汽混合入火室助燃。
蒸汽传输系统热水由给水管(25)经控制阀(26)少量放水入蒸汽套(21)汽化,入汽水分离器(19),进送汽管(18),由给汽阀(7)限量送入灰室炉排下部,与这里的空气混合,再经传导管(3)入火室。
权利要求1.高温消烟节能炉由炉内胆、炉壳、空气、蒸汽混合系统组成,其特征是,高效缩口燃烧室、喷燃口、升温器、内胆、蒸汽空气混合的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消烟节能炉,其特征是高效缩口燃烧室的构造型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消烟节能炉,其特征是喷燃口的构造、型状及排孔数目可多可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消烟节能炉,其特征是升温器设有中心火管、烟火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消烟节能炉,其特征是内胆能高速燃烧火势,使水温迅速上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消烟节能炉,其特征是蒸汽、空气的混合体被送入炉内火室。
专利摘要高温消烟节能炉的构造与现行一切烧煤炉回燃不同,不设水冷壁、锅筒,无需烟气循环,靠高效燃烧系列设备的作用,达到高温消烟节能。手烧炉热效65—75%排烟浓度正常状态淡蓝色烟气,动炉钩时不超二级;节省燃料10-16%。本炉适应面广泛,普型炉不用电,自动型耗电低;可工业与民用和蒸汽、热水两用。蒸发量大至一蒸吨以上。小至三万大卡。如将本炉部分设备装到排污费煤被淘汰的旧炉上,能收到消烟节能的效果。
文档编号F23L7/00GK2035859SQ8820209
公开日1989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17日
发明者田永茂 申请人:田永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