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燃烧室消烟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003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燃烧室消烟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是一种多燃烧室消烟锅炉。
现有锅炉的结构一般包括进气室、燃烧室、炉排、换热室、出烟口,经常发生因燃烧不充分而排出大量浓烟,这不但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本申请人已经设计了两种减少锅炉黑烟排出量的消烟锅炉,其中一种为消烟锅炉,其中国专利号为95208562.3,另一种为拉圾煤两用消烟锅炉,其中国专利号为95215933.3;下面是对这两个专利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多个燃烧室并能减少锅炉黑烟排出量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本实用新型还在于不但具有多个燃烧室,而且能焚烧可燃垃圾,并且还能减少锅炉黑烟排出量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该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包括进气室、燃烧室、炉排、换热室、出烟口,其燃烧室包括正燃烧室和反燃烧室,而正燃烧室的上部与反燃烧室的上部通过喉道相通,在喉道以下的正燃烧室内有不少于一层的正燃烧炉排,在喉道以下的反燃烧室内有不少于一层的反燃烧炉排,在正燃烧炉排下方的正燃烧室内有进气室,在反燃烧炉排下方的反燃烧室内有下烟室,而下烟室与换热室及出烟口相通;燃烧室包括一个正燃烧室和一个反燃烧室;燃烧室包括一个正燃烧室和两个反燃烧室;燃烧室包括两个正燃烧室和一个反燃烧室;下烟室通过烟道与换热室相通;喉道以下的正燃烧室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喉道以下的正燃烧室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喉道以下的反燃烧室内有一层反燃烧炉排;喉道以下的反燃烧室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正燃烧室的外侧有水套;反燃烧室的外侧有水套;烟道的内侧或外侧有水套;换热室的外侧有水套;正燃烧室、反燃烧室、烟道、换热室的水套都是联通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
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附图7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正燃烧室炉门,2为正燃烧炉排,3为正燃烧室的内封头,4为正燃烧室的外封头,5为喉道,6为烟道,7为外胆,8为出烟口,9为外胆封头,为10为内封头,11为内胆,12为对流管,13为换热室炉门,14为夹层底板,15为夹层顶板,16为反燃烧室炉门,17为烟道,18为反燃烧炉排,19为下烟室炉门,20为进水管,21为下烟室底板,22为底板,23为出水管,24为换热室,25为反燃烧室,26为下烟室,27为正燃烧室,28为进气室,29为水套。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附
图1和2所示,实施例1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包括进气室28、燃烧室、炉排、换热室24、出烟口8,而燃烧室包括一个正燃烧室27和一个反燃烧室25,并且正燃烧室27的上部与反燃烧室25的上部通过喉道5相通,在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2,在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一层反燃烧炉排18,在正燃烧炉排2下方的正燃烧室27内有进气室28,在反燃烧炉排18下方的反燃烧室25内有下烟室26,而下烟室26与换热室24及出烟口8相通;使用时,首先在正燃烧炉排2和反燃烧炉排18上放上木材或其它引火物,火点着后分别向正燃烧炉排2和反燃烧炉排18上添煤,待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添煤,此时,正燃烧炉排2和反燃烧炉排18上的煤层已烧红,在自然或机械引风的作用下,正燃烧室27和反燃烧室25内未烧烬的黑烟在经过反燃烧炉排18上的烧红的高温煤层时被充分燃烧,从而起到消除黑烟的作用,燃烬后的烟经下烟室26、换热室24及出烟口8排出;为了充分利用热能,如附
图1和2所示,下烟室26通过烟道6与换热室24相通,并且在烟道6的内侧或外侧有水套29,在正燃烧室27的外侧也有水套29;反燃烧室25的外侧也有水套,换热室24的外侧也有水套29,其中,正燃烧室27的水套29由正燃烧室的内封头3和外封头4等构成,换热室24的水套由内胆11和外胆封头9等构成;并且正燃烧室27、反燃烧室25、烟道6、换热室24的水套29都是联通的;而且水套29上有进水管20和出水管23。
如附图3和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正燃烧室27的水套29与反燃烧室25、烟道6、换热室24的水套29是不相通的,并且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图5和6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燃烧室包括一个正燃烧室27和两个反燃烧室25,而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图7和8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燃烧室包括一个正燃烧室27和两个反燃烧室25。
如附图9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5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
图10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6的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
图11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7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2,而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
图12所示,实施例8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8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
图13所示,实施例9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9的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
图14所示,实施例10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0的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
图15所示,实施例11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1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
图16所示,实施例12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2的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
图17所示,实施例13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3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
图18所示,实施例14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4的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
图19所示,实施例1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5的燃烧室包括两个正燃烧室27和一个反燃烧室25,而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2,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一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图20所示,实施例16与实施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6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图21所示,实施例17与实施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7的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图22所示,实施例1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8的燃烧室包括两个正燃烧室27和一个反燃烧室25,而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2,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一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图23所示,实施例19与实施例18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9的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
如附图24所示,实施例20与实施例18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0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2。
如附图25所示,实施例21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1的喉道5以下的正燃烧室27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2,而喉道5以下的反燃烧室25内有一层反燃烧炉排18。
实施例1至14的正燃烧炉排2和反燃烧炉排18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是长方形的。
在实施例1至21中有二层正燃烧炉排2的,在上层正燃烧炉排2上特别适合焚烧可燃垃圾;有二层反燃烧炉排18的,在上层反燃烧炉排2上也特别适合焚烧可燃垃圾;从而进一步实现了能焚烧可燃垃圾,并且还能减少锅炉黑烟排出量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燃烧室,从而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效率,并且仍能减少锅炉黑烟排出量,还可进一步焚烧可燃垃圾。
权利要求1.一种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包括进气室、燃烧室、炉排、换热室、出烟口,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包括正燃烧室和反燃烧室,而正燃烧室的上部与反燃烧室的上部通过喉道相通,在喉道以下的正燃烧室内有不少于一层的正燃烧炉排,在喉道以下的反燃烧室内有不少于一层的反燃烧炉排,在正燃烧炉排下方的正燃烧室内有进气室,在反燃烧炉排下方的反燃烧室内有下烟室,而下烟室与换热室及出烟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包括一个正燃烧室和一个反燃烧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包括一个正燃烧室和两个反燃烧室;或者燃烧室包括两个正燃烧室和一个反燃烧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下烟室通过烟道与换热室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喉道以下的正燃烧室内有一层正燃烧炉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喉道以下的正燃烧室内有二层正燃烧炉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喉道以下的反燃烧室内有一层反燃烧炉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喉道以下的反燃烧室内有二层反燃烧炉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正燃烧室的外侧有水套;反燃烧室的外侧有水套;烟道的内侧或外侧有水套;换热室的外侧有水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正燃烧室、反燃烧室、烟道、换热室的水套都是联通的。
专利摘要一种多燃烧室消烟锅炉,其燃烧室包括正燃烧室和反燃烧室,而正燃烧室的上部与反燃烧室的上部通过喉道相通,在喉道以下的正燃烧室内有不少于一层的正燃烧炉排,在喉道以下的反燃烧室内有不少于一层的反燃烧炉排,在正燃烧炉排下方的正燃烧室内有进气室,在反燃烧炉排下方的反燃烧室内有下烟室,而下烟室与换热室及出烟口相通;因其具有多个燃烧室,从而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效率,并仍能减少锅炉黑烟排出量,还可进一步焚烧可燃垃圾。
文档编号F23J15/00GK2311699SQ9722505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8日
发明者闵含有 申请人:闵含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