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61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射管组件11、引射器底座12和气流分配室20为一体铸造成型,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与引射器底座12螺接固定,引射管组件11包括第一引射管111和第二引射管112。第一引射管111和第二引射管112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气收缩管13、喉部14、混合管15和扩压管16,其中吸气收缩管13的孔径大于喉部14,喉部14和混合管15为相同孔径、扩压管16的孔径依次逐渐增大并光滑连接,吸气收缩管13与喉部14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在吸气收缩管13远离喉部14的一端设有可供空气进入的设定的进气口 17。在引射器10的吸气收缩管13处,由于燃气的速度动能带入一次空气从进气口 17进入引射器喉部14,在混合管15内空气与燃气的充分混合,再经扩压管16的减速进入气流分配室20,以此来保证进入外燃烧器头部30和内燃烧器头部40的混合气具有一定的静压,均匀地从头部火孔逸出,由于气流分配室20与内、外燃烧器头部40、30组成环形的头部容积,且其截面设计成渐缩的流道,使得头部容积中的混合气体能够均匀流经火孔,经点燃燃烧形成大气燃烧方式独特的蓝色锥体内焰,再经二次空气混合形成扩散焰面;内燃烧器头部的二次空气通过气流分配室20和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上的第三进气槽51进入,保证了燃气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的量,且稳定的空气流速。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气流分配室20包括呈圆环状的且与引射器底座12封接的第一挡环21、第二挡环22和挡环封板23,所述的挡环封板23封接第一挡环21和第二挡环22的底部,第一挡环21和第二挡环22为同心设置且第二挡环22套设在第一挡环21外部,第一引射管111的端部穿过引射器底座12后延伸到第一挡环21内形成内混合气出口 70,第二引射管112的端部连通引射器底座12和挡环封板23,挡环封板23上设有若干个沿挡环封板23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外混合气出口 80,内燃烧器头部40套设在内混合气出口 70上,外燃烧器头部30套设在第一挡环21和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上。
[0033]第一挡环21上且沿第一挡环21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气槽211,所述的第二挡环22上且沿第二挡环22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进气槽221,所述的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上且沿气流分配室挡圈50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进气槽51,第二进气槽221与第三进气槽51的形状、大小相配适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一进气槽211、第二进气槽221和第三进气槽51保证了燃气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的量,且稳定的空气流速,第一进气槽211、第二进气槽221和第三进气槽51的数量至少为3个,且第一进气槽211、第二进气槽221和第三进气槽51相对于气流分配室20底座的高度相等。第二进气槽221和第三进气槽51的长度(弧长)至少为60mm,高度至少为8mm。
[0034]外混合气出口 80与挡环封板23通过斜板24封接从而使外混合气出口 80与挡环封板23之间形成上口大下口小的气流分配区25,该气流分配区25的环面上可以是上口大下口小的梯形台或其他形状,从而实现在气流分配区25环形底面上的三个垂直外混合气出口 80流出的混合气经变向,流入斜板24设置的环形截面上其截面积渐缩的气体分配流道。
[0035]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燃烧器的引射能力低下,二次空气入口不固定,不能保证二次空气的量值与速度,取消了外燃烧器头部30的中间火孔,减少二次空气需要量;改变了传统的燃烧器的火孔排列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稳焰功能的主火孔和稳焰孔,它的功能不但能产生混合气流的二种出火孔速度,从而来保证火焰的稳定性,而且稳焰结构同时又增加了火孔面积,使得引射器的引射能力提高,提高了一次空气系数。因此可以不用增加引射器喉部尺寸、气流分配室与燃烧器头部的直径来提高功率的目的,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功率(5kW,国标要求彡3.5kW),低排放(COa =1彡200ppm,国标要求CO a =
500ppm),高热效率(热效率彡68%,国标要求彡55% ),免调风门且能设定为最佳的燃烧工况(取消空气调节装置)的灶具。
[003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7]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引射器10、引射管组件11、第一引射管111、第二引射管112、引射器底座12、吸气收缩管13、喉部14、混合管15、扩压管16、进气口 17、气流分配室20、第一挡环21、第一进气槽211、第二挡环22、第二进气槽221、挡环封板23、斜板24、气流分配区25、外燃烧器头部30、锥度环31、外主火孔32、外稳焰孔33、内燃烧器头部40、内主火孔41、内稳焰孔42、气流分配室挡圈50、第三进气槽51、稳焰火环槽60、内混合气出口70、外混合气出口 8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燃烧器,包括引射器(10)及置于引射器(10)上的气流分配室(20),气流分配室(20)上可拆卸的套设有外燃烧器头部(30)和内燃烧器头部(40),其特征在于,气流分配室(20)上还套设有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且气流分配室挡圈(50)的顶部与外燃烧器头部(30)的底部之间形成可供气体出入的稳焰火环槽(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射器(10)包括引射管组件(11)和引射器底座(12),引射管组件(11)和引射器底座(12)连接,且引射管组件(11)、引射器底座(12)和气流分配室(20)为一体成型,引射管组件(11)包括第一引射管(111)和第二引射管(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分配室(20)包括呈圆环状的且与引射器底座(12)封接的第一挡环(21)、第二挡环(22)和挡环封板(23),所述的挡环封板(23)封接第一挡环(21)和第二挡环(22)的底部,第一挡环(21)和第二挡环(22)为同心设置且第二挡环(22)套设在第一挡环(21)外部,第一引射管(111)的端部穿过引射器底座(12)后延伸到第一挡环(21)内形成内混合气出口(70),第二引射管(112)的端部连通引射器底座(12)和挡环封板(23),挡环封板(23)上设有若干个沿挡环封板(23)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外混合气出口(80),内燃烧器头部(40)套设在内混合气出口(70)上,外燃烧器头部(30)套设在第一挡环(21)和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挡环(21)上且沿第一挡环(21)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气槽(211),所述的第二挡环(22)上且沿第二挡环(22)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进气槽(221),所述的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上且沿气流分配室挡圈(50)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进气槽(51),第二进气槽(221)与第三进气槽(51)的形状、大小相配适且位置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燃气出口(80)与挡环封板(23)通过斜板(24)封接从而使外燃气出口(80)与挡环封板(23)之间形成上口大下口小的气流分配区(2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射管(111)和第二引射管(112)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气收缩管(13)、喉部(14)、混合管(15)和扩压管(16),其中吸气收缩管(13)的孔径大于喉部(14),喉部(14)和混合管(15)孔径相等、扩压管(16)的孔径依次逐渐增大并光滑连接,吸气收缩管(13)与喉部(14)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在吸气收缩管(13)远离喉部(14)的一端设有可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口(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燃烧器头部(30)为一体成型结构,外燃烧器头部(30)的外壁设有锥度环(31),锥度环(31)的上端面锥环上均匀设有若干外主火孔(32),锥度环(31)的下端面的凹环上均匀设有若干外稳焰孔(33),外主火孔(32)的孔径大于外稳焰孔(33)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度环(31)的锥度为30° -45°,当外燃烧器头部(30)套设在气流分配室(20)和气流分配室挡圈(50)上时,夕卜稳焰孔(33)位于气流分配室挡圈(50)内且稳焰火环槽(60)位于外主火孔(32)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燃烧器头部(40)为一体成型结构,内燃烧器头部(40)的外壁呈上小下大的锥面,且在锥面上环设有内主火孔(41)和由若干层内稳焰孔(42)组成的内稳焰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稳焰孔结构(420)两层内稳焰孔(42),每层内稳焰孔(42)环设在内燃烧器头部(40)外壁的锥面上,内主火孔(41)和相邻的内稳焰孔(42)相间排列,两层内稳焰孔(42)也相间排列,内主火孔(41)的孔径大于内稳焰孔(42)的孔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烧器。解决了现有技术燃烧不稳定及燃烧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引射器及置于引射器上的气流分配室,气流分配室上可拆卸的套设有外燃烧器头部和内燃烧器头部,气流分配室上还套设有气流分配室挡圈,且气流分配室挡圈的顶部与外燃烧器头部的底部之间形成可供气体出入的稳焰火环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宽泛的气体流速,超高的燃烧效率,达到免调风门的目的。
【IPC分类】F23D14-58, F23D14-02, F23D14-64
【公开号】CN204268471
【申请号】CN201420610207
【发明人】傅福华
【申请人】嵊州市福华燃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