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197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气体燃料的燃烧器,更具体地指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
在现代家庭使用的嵌入式燃气灶具中,为适应厨房设备的造型变化,灶具趋于薄型化设计。人们对传统的大气式燃烧器的结构进行一些改进,如为了使灶具薄型化,对传统燃烧器的引射结构作了相应的变动,使原来的横式引射管改变为立式引射管。另外,由于灶具是“埋入”在厨房的料理台面下部,料理台上仅露出灶面以上的零部件,因此燃烧所需空气的补给口也只能由台面上部供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上进风”嵌入式家用燃气灶,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尽管燃烧器的种类各不相同,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使用者都会感到,这些燃气灶的燃烧器均存在着如下缺陷如进口的燃气灶中虽然使用了“上进风”形式,但燃气灶燃烧时,其外圈火焰方向平坦,这种燃气灶适用于平底锅的烹调,由于中国与外国的烹饪习惯有所不同,平坦的火焰达不到尖底锅的中餐烹调所需的火力要求;同时内圈火焰由于结构性问题而偏硬,使燃烧器容易产生回火;此外,内外圈的火焰由于结构上的原因不能形成各自独立腔体分别操作;再就是燃烧器的材质由铝合金压铸而成,铝合金材料熔点过低,易在回火后受热变形。
上述市售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进风”燃气灶的推广和普及,也不符合中餐烹调的习惯,因此,传统的燃烧器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为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燃气灶的燃烧器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以解决燃气灶的火力平坦、回火而引起的材质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火盖座、火盖、火盖盖板、燃气进气管,火盖座呈圆盘形,其内为可使燃气进入混合气通道,火盖呈圆盘形并盖合于火盖座上,火盖与火盖座共同形成燃气混合腔;燃气进气管竖设于火盖座的中心,进气管与火盖座相连接并与燃气混合腔相通;火盖上具有内外二个环形火圈,其特征在于内外二个环形火圈侧部圆周分别开设有数个小火火孔和大火火孔,各小火火孔和大火火孔均与燃气混合腔相通;火盖盖板包含内外盖板,分别罩合于内外环形火圈上;内外环形火圈上部圆周还开设有数个小火辅助火孔和大火辅助火孔,各小火辅助火孔和大火辅助火孔均与燃气混合腔相通。
所述的火盖于内环形火圈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
所述的火盖于外环形火圈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
该燃烧器还包括空气分流架,火盖座架设在空气分流架上,火盖座与空气分流架形成的空气通道分隔为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
在所述的内外环形火圈之间开设有内火圈二次空气补充孔。
所述的内火圈二次空气补充孔为四个呈等距对称分布腰圆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除了在火盖的内外二个环形火圈侧部圆周分别开设有数个小火火孔和大火火孔外,还在内外环形火圈上部圆周还开设有小火辅助火孔和大火辅助火孔,小火辅助火孔和大火辅助火孔均与燃气混合腔相通;且在火盖于内环形火圈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因此,该燃烧器可克服传统的燃烧器存在的平坦的火焰达不到尖底锅的中餐烹调所需的火力要求、内圈火焰偏硬、容易产生回火的缺点,该燃烧器有利于使“上进风”燃气灶的推广和普及,更能适应用尖底锅烹调的中国烹饪习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分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去除火盖盖板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空气通道分隔示意图。
请先参阅
图1、图2所示,括火盖座1、火盖2、火盖盖板3、燃气进气管4,火盖座1呈圆盘形,其内为可使燃气进入的混合气通道,火盖2呈圆盘形并盖合于火盖座1上,火盖2与火盖座1共同形成燃气混合腔;燃气进气管4竖设于火盖座1的中心,进气4管与火盖座1相连接并与燃气混合腔相通。火盖2上具有内外二个环形火圈21、22,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外环形火圈21、22不处于一个平面上而呈塔状分布,内环形火圈21的水平位置高于外环形火圈22,内外环形火圈21、22的侧部均设计成倾斜坡面状,内外二个环形火圈21、22侧部圆周分别开设有数个小火火孔211和大火火孔221,各小火火孔211和大火火孔221均与燃气混合腔相通,小火火孔211、大火火孔221与火盖座1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分别大致为45°和30°,这样的设计可以获取不同的燃烧效应,使在燃烧器上的锅底受热更加均匀,当然也可为其它不同的夹角,但必须保证内外环形火圈21、22上的火孔均与燃气混合腔均相通。火盖盖板3包含内外盖板31、32,分别罩合于内外环形火圈21、22上,内外盖板31、32与内外环形火圈侧部圆周的小火火孔211和大火火孔221之间形成火焰层。除此以外,内外环形火圈21、22上部圆周还开设有数个小火辅助火孔212和大火辅助火孔222,各小火辅助火孔212和大火辅助火孔222均与燃气混合腔相通,小火辅助火孔212和大火辅助火孔222的设计可使燃烧器达到中式烹调所需的火力幅度。
所述的火盖2于内环形火圈21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213,同样,火盖2于外环形火圈22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223。缓冲区213、223的设计可调整燃烧器的火焰的硬度,减少回火现象。
请结合图4所示,该燃烧器还包括空气分流架5,火盖座1架设在空气分流架5上,火盖座1与空气分流架5形成的空气通道分隔为一次空气通道51(虚直线箭头表示)和二次空气通道52(实直线箭头表示)。
在所述的内外环形火圈21、22之间开设有内环形火圈21的二次空气补充孔23(见图3、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环形火圈21二次空气补充孔23为四个呈等距对称分布的腰圆孔。

图1和图4中,虚直线箭头也表示一次空气的流向,实直线箭头也表示二次空气的流向,二次空气经过二次空气补充孔23直接流向内环形火圈21,而一次空气则经过火盖座1与空气分流架5之间所形成开口51流向进气管4的进气口,一次空气与燃气形成混合气体共同从进气管4进入燃气混合腔(
图1中的空心直线剪头),然后再从内外环形火圈21、22的小火火孔211、小火辅助火孔212、大火火孔221、大火辅助火孔222流出燃烧。
请再参见
图1、2,编号6是燃烧器座,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在使用时置于燃烧器座6上,火喷咀7对准进气管4的下端口,该燃烧器的燃烧过程是当燃气从火喷咀7以一定的速度流出,靠本身的流速吸入一次空气(虚直线箭头)在进气管4内形成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
图1中的空心直线剪头)并通过各自通道进入内外环形火圈21、22再经其上的火孔和辅助火孔流出后点火燃烧。此外,内环形火圈21的二次空气补给经二次空气补充孔23直接流向内环形火圈21。另一方面,外环形火圈22所需的二次空气还直接由灶台上的外部空间的二次空气直接补给,这样形成的燃烧所需的空气补给使燃烧器在燃气压力稳定的情况下能进行正常的工作,达到符合标准的燃烧工况。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火盖座、火盖、火盖盖板、燃气进气管,火盖座呈圆盘形,其内为可使燃气进入混合气通道,火盖呈圆盘形并盖合于火盖座上,火盖与火盖座共同形成燃气混合腔;燃气进气管竖设于火盖座的中心,进气管与火盖座相连接并与燃气混合腔相通;火盖上具有内外二个环形火圈,其特征在于内外二个环形火圈侧部圆周分别开设有数个小火火孔和大火火孔,各小火火孔和大火火孔均与燃气混合腔相通;火盖盖板包含内外盖板,分别罩合于内外环形火圈上;内外环形火圈上部圆周还开设有数个小火辅助火孔和大火辅助火孔,各小火辅助火孔和大火辅助火孔均与燃气混合腔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盖于内环形火圈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盖于外环形火圈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还包括空气分流架,火盖座架设在空气分流架上,火盖座与空气分流架形成的空气通道分隔为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外环形火圈之间开设有内火圈二次空气补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火圈二次空气补充孔为四个呈等距对称分布腰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该燃烧器除了在火盖的内外二个环形火圈侧部圆周分别开设小火火孔和大火火孔外,还在内外环形火圈上部圆周还开设小火辅助火孔和大火辅助火孔,且在火盖于内环形火圈处的内壁开设有凹环形缓冲区。该燃烧器可克服传统的燃烧器存在的平坦的火焰达不到中餐烹调所需的火力要求、内圈火焰偏硬、容易产生回火的缺点,更能适应用尖底锅烹调的中国烹饪习惯。
文档编号F24C3/08GK2486852SQ0123853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8日
发明者孔卫国 申请人:上海山富燃气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