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4255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自动燃气热水器,普遍是采用在翅片吸热外围绕水道进行加热的方式,由于采用的材料传导性差,其结构不尽合理,因而热效率低,耗损燃气能源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用最新的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设计合理的热交换器,加热迅速,热效率高,节约燃气的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热交换水箱是放置于燃烧火排的上方,至少有一组热交换水箱,所述的热交换水箱有水流通道,在水流通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竖立的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的下端与燃烧火排相对。加热时,热量能迅速把热能量传导到热超导棒元件四周壁上,热超导棒元件四周壁上的热量又迅速与流经元件四周壁的冷水进行冷热交换,最终以少量的燃气能量加热大流量的冷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迅速传导加热,从而提高热能量的利用率,达到燃气热水器高效节能。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热交换水箱1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A-A剖面图。
附图4是附图2的俯视图。
附图(5、6、7、8、9、10)是热交换水箱13内水流通道的几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11、12、13、14、15、16、17、18)是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的几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机壳1、冷水进水口2、热水出水口3、燃气进气口4、水气联动阀体5、调水阀芯6、燃烧火排7、电脉冲器8、调火阀芯9、点火针10、下端盖11、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热交换水箱13、上端盖14、烟盖15、连接管16、焊缝17、热超导介质18、焊缝19。
本实用新型至少有一组热交换水箱13,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至少有一个竖立的水流通道,在水流通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的下端与燃烧火排7相对。
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的下端盖11是套住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的下端,下端盖11与燃烧火排7相对。使燃气在燃烧时直接火焰加热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底端。
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内的水流通道是采用一对相邻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下部连通,另一对相邻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上部连通的结构构成水流通道。
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的水流通道是圆筒形(图5、8)、板式(图6、9)、U型管形(图7、10)。
所述的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是扁圆形(图11)、正方形(图12)、棱形(图13)、多齿形(图14)、长方形(图15)、波板形(图16)、波纹管(图17)、螺纹管(图18)。
本实施例中,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是由美国SUNNET公司研制,型号为NHP-R3-16×200,该元件传热速率比银材料传热速率快7000倍。
权利要求1.一种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其热交换水箱(13)是放置于燃烧火排(7)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组热交换水箱(13),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有水流通道,在水流通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竖立的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的下端与燃烧火排(7)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的下端盖(11)是套住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的下端,下端盖(11)与燃烧火排(7)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内的水流通道是采用一对相邻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下部连通,另一对相邻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上部连通的结构构成水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水箱(13)的水流通道是圆筒形、板式、U型管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12)是扁圆形、正方形、棱形、多齿形、长方形、波板形、波纹管、螺纹管。
专利摘要一种热超导全自动快速燃气热水器,其特点是热交换水箱是放置于燃烧火排的上方,至少有一组热交换水箱,所述的热交换水箱有水流通道,在水流通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竖立的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的下端与燃烧火排相对。加热时,热量能迅速把热能量传导到热超导棒元件四周壁上,热超导棒元件四周壁上的热量又迅速与流经元件四周壁的冷水进行冷热交换,最终以少量的燃气能量加热大流量的冷水。其优点是利用热超导能源传导棒元件,迅速传导加热,从而提高热能量的利用率,达到燃气热水器高效节能。
文档编号F24H1/12GK2602299SQ0320283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1日
发明者郭泽荣, 郭力, 罗应明 申请人:郭泽荣, 郭力, 罗应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