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机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5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环保机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一个冷水机组、一个冷却水泵、一个冷冻水泵和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冷却塔的供水口与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出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待冷却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依次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冻水泵与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出口通过冷却水泵与冷却塔的回水口管道连接。通过连接管道的对接及温度传感器的联动结构,能够减轻冷却塔和冷水机组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专利说明】
节能环保机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尤其涉及节能环保机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在项目工程领域,为了方便管理,会将整个区域内的能源消耗设备,如中央空调、冷却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集中在一个机房区域内进行管理。
[0003]目前的机房区域的管理比较随意,制冷设备、冷却设备、照明设备等机房内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无法实现动态联动管理。比如,机房内的空调温度设置要么过低,造成能耗较大,要么过高,造成机房内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又比如,整个区域内的照明设备,要么大面积地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造成能源浪费或者影响正常办公。又比如,对于中央空调的冷却系统,要么一直高速运转,要么整体停止运转,对于能源消耗和个性化使用无法达成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机房系统,能够动态平衡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和冷却能效,在满足正常使用地同时,降低了能耗。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一个冷水机组、一个冷却水栗、一个冷冻水栗和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冷却塔的供水口与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出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待冷却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依次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冻水栗与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出口通过冷却水栗与冷却塔的回水口管道连接。
[0007]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分水器和一集水器,所述分水器设置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或多个待冷却设备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依次通过集水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冷冻水栗管道连接。
[0008]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却塔的供水口与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进口之间,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出口与冷却塔的回水口之间。
[0009]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冷却塔电动蝶阀、冷水机组冷却侧电动蝶阀和冷水机组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却塔电动蝶阀设置在冷却塔与第三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管道上,冷水机组冷却侧电动蝶阀设置在冷水机组与冷却水栗之间的管道上,冷水机组冷冻侧电动蝶阀设置在冷水机组与冷冻水栗之间的管道上。
[0010]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压差旁通阀,压差旁通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水器和集水器连接。
[0011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水流量计,水流量计设置在集水器与冷冻水栗之间。
[0012]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冷水机组之间的管道上,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集水器和冷冻水栗之间。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4]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检测设备的设置,对整个冷却系统进行整体工作效率地调节,能够平衡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和冷却能耗,在满足正常使用地同时,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节能环保机房系统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节能环保机房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10、一个冷水机组20、一个冷却水栗30、一个冷冻水栗40和两个温度传感器201、202,其中,冷却塔10的供水口与冷水机组20的冷水输出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20的冷水输出出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201与待冷却设备60的进水口连接,待冷却设备60的出水口依次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02、冷冻水栗40与冷水机组20的冷水回收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20的冷水回收出口通过冷却水栗30与冷却塔10的回水口管道连接。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2关联,使得该两个温度传感器201、202的温差范围在一预定范围内,例如,设置在5摄氏度范围内。这样,冷水机组20的出水口的水温就和进水口的水温联动,从而使得冷水机组20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能耗有所降低。
[0018]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系统100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50和第四温度传感器70,第三温度传感器50设置在冷却塔1的供水口与冷水机组20的冷水输出进口之间,第四温度传感器70设置在冷水机组20的冷水回收出口与冷却塔10的回水口之间。其中,第三温度传感器50和第四温度传感器70关联,使得该两个温度传感器50、70的温差范围在一预定范围内,例如,设置在5摄氏度范围内。这样,冷却塔10的出水口的水温就和进水口的水温联动,从而使得冷却塔10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能耗有所降低。
[0019]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分水器80和一集水器90,分水器80用于将冷冻水分流给多个待冷却设备60,集水器90用于将从多个待冷却设备60出来的水进行回收收集。冷水机组20依次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201、分水器80与一个或多个待冷却设备60的进水口连接,待冷却设备60的出水口依次通过集水器90、第二温度传感器202与冷冻水栗40
管道连接。
[0020]此外,为了能够使分水器80和集水器90的工作姿态联动,在优化地实施方式中,该系统100还包括压差旁通阀801,压差旁通阀801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水器80和集水器90连接,从而动态调整分水器80和集水器90的水压差。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进一步地降低能耗,提升整个机组的工作效率,该系统100还包括冷却塔电动蝶阀203、冷水机组冷却侧电动蝶阀204和冷水机组冷冻侧电动蝶阀205,冷却塔电动蝶阀203设置在冷却塔10与第三温度传感器50之间的管道上,冷水机组冷却侧电动蝶阀204设置在冷水机组20与冷却水栗30之间的管道上,冷水机组冷冻侧电动蝶阀205设置在冷水机组20与冷冻水栗40之间的管道上。通过电动蝶阀的设置,配合温度传感器的温差控制,从而使得冷水机组20和冷却塔10能够联动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0022]为了更加准备地控制本系统100,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水流量计802,水流量计802设置在集水器90与冷冻水栗40之间,用于侦测从集水器90回收到冷冻水栗40的水流量的大小。
[0023]为了进一步减轻冷水机组20的工作压力,提升效率,该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80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04,第一压力传感器803设置在分水器80与冷水机组20之间的管道上,第二压力传感器804设置在集水器90和冷冻水栗40之间,分别用于收集流进的水压大小,从而动态监测管道的水流量,引导对冷水机组20工作效率进行提升。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一个冷水机组、一个冷却水栗、一个冷冻水栗和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冷却塔的供水口与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出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待冷却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依次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冻水栗与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进口管道连接,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出口通过冷却水栗与冷却塔的回水口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分水器和一集水器,所述分水器设置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或多个待冷却设备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依次通过集水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冷冻水栗管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却塔的供水口与冷水机组的冷水输出进口之间,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水机组的冷水回收出口与冷却塔的回水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塔电动蝶阀、冷水机组冷却侧电动蝶阀和冷水机组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却塔电动蝶阀设置在冷却塔与第三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管道上,冷水机组冷却侧电动蝶阀设置在冷水机组与冷却水栗之间的管道上,冷水机组冷冻侧电动蝶阀设置在冷水机组与冷冻水栗之间的管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差旁通阀,压差旁通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水器和集水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量计,水流量计设置在集水器与冷冻水栗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冷水机组之间的管道上,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集水器和冷冻水栗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关联连接使得温差范围在第一预定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节能环保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关联连接使得温差范围在第二预定范围内。
【文档编号】F24F11/02GK205717666SQ20162035196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4日
【发明人】陈振明
【申请人】广州豪特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