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98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保持室内舒适的环境,对吸入空气进行调节,并向建筑物或房间供给的分体式空调器(Split type air conditioner)。特别是室内机中可拆装安装有氧气发生单元,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并生成氧气的分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器大体上分为分体式(separate type或split type)和一体式,上述一体式空调器将冷却和放热功能一体化,通过墙面上钻洞或挂在窗口而直接安装;分体式空调器则在室内侧安装冷却装置,室外侧安装放热及压缩装置,相分离的两装置间用冷媒配管进行连接。
图5显示出已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立体图,图6显示出已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氧气发生单元的部分截取立体图。
如图5所示,已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空调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室内机2,安装于室内,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暖操作;室外机6,安装于室外,与上述室内机2通过冷媒配管4进行连接,将上述室内机2中热交换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氧气发生单元10,安装于上述室外机6的上面,吸入室外空气后,吸附氮气并生成氧气;氧气软管8,两端连接于上述氧气发生单元10和室内机2,将上述氧气发生单元10中生成的氧气引导到上述室内机2中。
其中,如图6所示,上述氧气发生单元10包含有外壳12,安装于上述室外机6的上面,其一侧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吸入孔12a;压缩装置14,安装于上述外壳12的内部,将通过上述吸入孔12a吸入的室外空气传送到上述室内机2中;氮气吸附器16,吸附上述压缩装置14中传送的空气中的氮气,并同时生成氧气。
上述氮气吸附器16的内部填充有用于吸附吸入空气中的氮气的吸附粉末,作为上述吸附粉末使用有沸石,上述沸石通过对空气中多数分子的不同的吸附力而进行吸附作用。
上述压缩装置14包含有压缩器14a和电机14b,通过上述吸入孔12a吸入室外空气,同时,通过上述氮气吸附器16向上述室内机2传送室外空气。
上述传送的室外空气中,通过上述氮气吸附器16而除去氮气,故实际上生成有氧气浓度高的空气,但是在本说明书中,氧气浓度高的空气作为氧气而进行说明。
上述氧气软管8通常与上述冷媒配管4一同连接室内机2和氧气发生单元10之间,其一端设置于上述室内机2的排出口侧,使上述生成的氧气与上述室内机2的排出空气一同排出到室内。
但是,在已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空调器中,为了氧气发生单元10中生成的氧气供给到室内机2,而使上述氧气软管8加长形成。由此,当安装上述分体式空调器时,上述氧气软管8的部件费用相应增加,并且安装操作也较为困难。
同时,氧气沿着上述加长形成的氧气软管8而流动,由于上述氧气软管8内存在流动阻力,从而减少氧气的供给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中可拆装安装有氧气发生单元,从而无需上述氧气软管,使上述氧气发生单元中生成的氧气直接排出到室内,从而增大氧气供给量的分体式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是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室内机,安装于室内,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制暖操作;氧气发生单元,可拆装安装于上述室内机的一侧,吸入室内空气后吸附其内的氮气,并将生成的氧气供给到室内。
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可拆装安装于上述室内机两侧面中的任何一面,其外观与上述室内机的外观相同。
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包含有外壳,可拆装安装于室内机的一侧,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及氧气排出口;氮气吸附器,内设于上述外壳中,从上述空气吸入口中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吸入氮气;氧气排出泵,安装于上述氮气吸附器和氧气排出口之间,将上述氮气吸附器中生成的氧气排出到氧气排出口;氮气排出泵,与上述氮气吸附器连通安装,将上述氮气吸附器中吸附的氮气向室外排出;氮气排出软管,一端连接于上述氮气排出泵,另一端则安装于室外。
如上结构的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由于氧气发生单元直接安装于室内机中,可省去用于连接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和室内机的氧气软管,从而减少部件费用,同时提高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安装时的装配效率,特别是减少外部环境对上述氧气发生单元的影响,从而相应延长产品的寿命。
并且,上述氧气发生单元是氧气通过氧气排出口直接排出到室内的结构,与已有技术中的通过氧气软管向室内供给氧气的方式相比,其氧气的排出量相对增大。
同时,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可拆装安装于室内机中,使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可拆装安装于其它室内机,从而实现氧气发生单元的兼容性。此外,上述氧气发生单元的外观与上述室内机的外观相同,从而上述氧气发生单元的安装对室内机美观的影响达到最小化。


图1显示出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显示出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氧气发生单元的结构图。
图3显示出本发明中的氧气发生单元的氧气排出过程的工作状态图。
图4显示出本发明中的氧气发生单元的氮气排出过程的工作状态图。
图5显示出已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6显示出已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氧气发生单元的部分截取立体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50室内机 52吸入口54排出口 56,76吸入格栅58,78排出格栅 60冷媒配管62室外机 64氧气发生单元
72空气吸入口 74氧气排出口80氮气吸附器 82沸石(zeolite)90氧气排出泵 92氮气排出泵94氮气排出软管 96空气滤清器100逆止阀(check valve) 102第1开闭阀门104第2开闭阀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图1显示出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立体图,图2显示出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氧气发生单元的结构图,图3及图4分别显示出本发明中的氧气发生单元的氧气排出过程和氮气排出过程的工作状态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室内机50,安装于室内,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暖操作;室外机62,安装于室外,与上述室内机50通过冷媒配管60进行连接,将上述室内机50中热交换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氧气发生单元64,可拆装安装于上述室内机50的侧面,从室内空气生成氧气并向室内供给。
其中,上述室内机50的前面中央形成有吸入口52,上述吸入口52中安装有吸入格栅56,用于吸入室内的空气;前面下部形成有排出口54,上述排出口54中安装有排出格栅(discharge)58,用于向室内排出温度和湿度得到调节的空气。上述排出格栅58中设置有上下、左右方向可旋动的风向调节构件(未图示),从而调节排出空气的风向。
此外,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可拆装安装于上述室内机50的两侧面中的任何一面,并根据用户的需要而决定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的安装操作。
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包含有外壳70,可拆装安装于室内机50的侧面,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72及氧气排出74;氮气吸附器80,内设于上述外壳70中,从上述空气吸入口72中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吸入氮气;氧气排出泵90,安装于上述氮气吸附器80和氧气排出74之间,将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生成的氧气排出到氧气排出口74;氮气排出泵92,与上述氮气吸附器80连通安装,将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吸附的氮气向室外排出;氮气排出软管94,一端连接于上述氮气排出泵92,另一端则安装于室外。
上述外壳70是可拆装于上述室内机50的结构,故可使用于多种室内机50中。为了防止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的安装对室内机50的美观产生影响,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与上述室内机50具有相同的外形。
具体说,上述外壳70的空气吸入口72与室内机50的吸入口52对应的位置上,以相同的形状而成;上述外壳70的氧气排出口74则与室内机50的排出口54对应的位置上,以相同的形状而成。同时,上述空气吸入口72与上述吸入口52相同的形成有吸入格栅76;上述氧气排出口74也与上述排出口54相同的安装有排出格栅78。
此外,上述外壳70在空气吸入口72的背面上最好安装有空气滤清器96,用于过滤上述空气吸入口72中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
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填充有吸附粉末,用于吸附内部吸入的室外空气中的氮气。作为上述吸附粉末使用有沸石(zeolite)82,上述沸石82通过利用对空气中多数分子的不同的吸附力而进行吸附作用。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与空气吸入口72连通形成,使上述空气吸入口72中吸入的空气流入到上述氮气吸附器80的内部。
上述氧气排出泵90的入口部与上述氮气吸附器80连通形成,出口部则安装于上述外壳70的氧气排出口74中。通过上述氧气排出泵90的抽吸作用,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吸入口72流入到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生成的氧气将流动到氧气排出泵90的入口部中,并通过上述氧气排出泵90排出到上述氧气排出口54,从而供给到室内。
上述氧气排出泵90的出口部形成有喷嘴90a,使上述氧气排出口54中排出的氧气以喷射方式排出。
上述氮气排出泵92是将吸附到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的氮气进行真空抽吸后,通过上述氮气排出软管94向室外排出的真空泵。当上述氮气排出泵92工作时,为使其内部保持真空状态,上述氮气吸附器80卡断与上述空气吸入口72及氧气排出泵90的连接状态。当上述氧气排出泵90工作时,则卡断上述氮气吸附器80和氮气排出泵92的连接状态。
即,上述氮气吸附器80和氧气排出泵90之间安装有逆止阀100,使其只能从上述氮气吸附器80到氧气排出泵90的方向流动。上述氮气吸附器80和空气吸入口72之间安装有第1开闭阀门102,从而限制上述氮气吸附器80和空气吸入口72之间的流动;上述氮气吸附器80和氮气排出泵92之间则安装有第2开闭阀门104,从而限制上述氮气吸附器80和氮气排出泵92之间的流动。
下面说明如上结构的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当上述分体式空调器接到电源时,在室内机50中,室内空气通过吸入格栅58吸入到吸入口52中,并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排出口54的排出格栅58排出到室内指定的方向,从而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暖操作。
其中,上述冷媒通过冷媒配管60传送到室外机62中,通过上述冷媒配管60流入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返回到上述室内机50中。
同时,在上述室内机50的侧面,根据用户的需要可安装或拆卸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
如图3所示,在安装于室内机50的氧气发生单元64中,氧气排出泵90开始工作,并通过外壳70的空气吸入口72吸入室内空气,吸入到上述空气吸入口72中的室内空气,在空气滤清器96中进行过滤后,流动到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室内空气中的氮气则通过上述氮气吸附器80吸附并去除。
此时,第1开闭阀门102为开放状态,第2开闭阀门104为关闭状态。
由此,通过氮气吸附器80的作用,室内空气中的氮气将被吸附去除,并同时生成氧气,上述氧气在氧气排出泵90的抽吸作用下,通过上述氧气排出泵90的喷嘴90a,喷射到上述外壳70的氧气排出口74,从而供给到室内。
如上所述,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吸入室内空气,并生成氧气后直接排出到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迅速得到改善,从而保持室内舒适的环境。同时,由于通过上述喷嘴90a直接进行排出,从而增大氧气的排出量。
特别是,上述氧气排出泵90的喷嘴90a上连接有氧气面盖(air mask)时,可集中吸入上述氧气发生单元中生成的氧气,从而达到运动后疲劳恢复的效果,同时对考生或老人、患者也不无裨益。
相反,当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工作一段时间时,上述氮气吸附器80的沸石82中积存有氮气,从而降低上述氮气吸附器80的吸附性能。通过向外部排出上述氮气吸附器80中的氮气,使上述沸石82可重新进行吸附操作。
即,如图4所示,在上述第1开闭阀门102关闭,上述第2开闭阀门104开放的状态下,当氮气排出泵92进行驱动时,上述氮气吸附器80的内部成真空状态,使积存的上述氮气进行脱离,通过上述氮气排出泵92的抽吸作用下脱离的氮气,将沿着氮气排出软管94向室外排出。
上述氮气排出操作进行充分时间后,上述氮气排出泵92停止驱动。同时,上述氧气排出泵92重新进行驱动。此时,上述第1开闭阀门102开放,上述第2开闭阀门104则关闭。
以上参照

了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但是,本发明不只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在不超出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相关行业的技术者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
即,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可拆装安装于室内机50的两侧面,也可安装于上部和下部及前部和后部。上述外壳70可根据各室内机50的种类而具有多种形状,其内部结构也根据设计条件而具有多种形式。
此外,作为上述氧气发生单元64安装于室内机50的方法,通过连接构件进行连接固定,或是在上述室内机50和氧气发生单元64的侧面上,对应形成有卡钩或滑动形状的装配结构,从而进行装配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安装于室内,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暖操作;氧气发生单元,可拆装安装于上述室内机的一侧,吸入室内空气后吸附其内的氮气,并将生成的氧气供给到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可拆装安装于上述室内机两侧面中的任何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氧气发生单元的外观与上述室内机的外观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包含有外壳,可拆装安装于室内机的一侧,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及氧气排出口;氮气吸附器,内设于上述外壳中,从上述空气吸入口中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吸入氮气;氧气排出泵,安装于上述氮气吸附器和氧气排出口之间,将上述氮气吸附器中生成的氧气排出到氧气排出口;氮气排出泵,与上述氮气吸附器连通安装,将上述氮气吸附器中吸附的氮气向室外排出;氮气排出软管,一端连接于上述氮气排出泵,另一端则安装于室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氧气排出泵的入口部连通于上述氮气吸附器;出口部安装于上述外壳的氧气排出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氧气排出泵的出口部形成有喷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氮气排出泵是将上述氮气吸附器中吸附的氮气进行真空抽吸后,通过上述氮气排出软管向室外排出氮气的真空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室内机中安装有氧气发生单元,使其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并生成氧气的分体式空调器。本发明中的分体式空调器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室内机,安装于室内,对室内控制进行制冷暖操作;氧气发生单元,可拆装安装于上述室内机的一侧,吸入室内空气后吸附其内的氮气,并将生成的氧气供给到室内。由此,可省略用于连接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和室内机的氧气软管,从而减少部件费用,同时提高上述氧气发生单元安装时的装配效率,特别是减少外部环境对上述氧气发生单元的影响,从而相应延长产品的寿命。
文档编号F24F1/00GK1755246SQ20041007228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9日
发明者朴峯均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