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5074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的后处理及连续平幅织物或非织物的后处理技术,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
背景技术
干燥定型是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流程工序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操作。目前的生产技术多采用热风穿透式圆网干燥机,其中的圆网是该类干燥机的关键工作件之一。工作时,水刺后含有一定水分的非织造布通过输送装置送入圆网干燥机,在循环热风的作用下吸附在圆网的表面,随着圆网的转动同步向前运动,与此同时,经过加热后的干热空气(热风)在风机的作用下垂直喷向圆网外表面并沿径向由外向内依次穿透非织造布、外筒圈、内筒体最终沿轴向抽出。热风在穿透非织造布的同时进行着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蒸发带走物料中的水分,实现了对非织造布的干燥定型。
传统的圆网多采用金属板冲孔,捲圆拼焊后制作成圆网的网皮,网皮外面包覆金属丝编织网。圆网网皮与金属丝编织网呈面接触状态,圆网内部设有弧形匀风板。该类圆网用于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时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1、圆网表面透气率低,圆网网皮受自身机械强度和刚性的影响,对冲孔率有一定的限制。
2、透气不均匀带来的受热不均,圆网内部虽设有弧形匀风板,由于调节量有限,导致热风在圆网的幅宽方向穿透速度不一致,从而造成物料干燥不均匀。
3、非织造布与圆网的网皮未冲孔区域的干燥形式更接近于烘筒的接触式干燥而非热风干燥,从而造成成品非织造布的手感发硬、不柔软影响产品质量。
4、随着近年来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幅宽的不断增大,大尺寸宽幅圆网的拼接加工制造更加困难,迫切需要一种透气率高、透气均匀、便于加工制造的圆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表面透气率高、透气均匀性好、便于制造组装且可保障非织造布完全在热风中进行干燥定型的大尺寸宽幅的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包括圆网中心传动轴,通过连接支撑件环绕传动轴设置的内筒体,通过端板及连接支撑件环绕传动轴设置的外筒圈,所述外筒圈包括由其两侧边均加工有多个通孔的V形折板构成的内筒网圈和套装包覆在内筒网圈上的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网圈是由环绕圆网圆周轴向并排设置的多根倒V形折板拼接而成,且每两相邻的倒V形折板的弯折底边相互叠合,并通过连接件与套装在传动轴上的支撑圈相固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网圈也可以是由连续弯折的波形板材卷制拼接而成的一个近似圆筒形的多边形网圈。
本实用新型中的多边形网圈外所包覆的圆筒形金属丝编织网同V形折板的顶角呈接触面积很小的线接触,整个周向形成一个由数十个V形折板顶角支撑的非常接近圆形的具有充分透气率的金属丝编织网网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筒体直径较外筒圈小350~600mm,由金属板冲孔后卷制而成,从左至右沿圆网幅宽方向分成三到四节,每节用螺栓通过环架固定在支撑圈和端环板上,内筒体的整个圆周表面布满圆形筛孔,筛孔的排布及开孔率的大小依热风在外筒圈表面幅宽方向均匀分布为原则开设,具体做法是内筒体的筛孔开孔面积远小于外筒圈的通风面积,使热风沿圆网幅宽方向各点的静压保持一致得以实现。
为减轻重量,圆网中心所设的传动轴的两端轴头为实心结构,中段为空心结构。传动轴通过轴端与外部的传动机构联接,实现圆网的支承和旋转。传动轴、圆网内部撑杆、支撑圈和端环板均用螺栓联接紧固,形成整个圆网的骨架。支撑圈和端环板均为轮辐式结构,镂空部分做为热风的回风通道。
在圆网的左右两侧端面的端环板处各装设一套圆筒形金属丝编织网的涨紧机构,通过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弹簧对压装在涨网圈上的金属丝编织网进行胀紧;更具体讲,所述外筒网圈的两端外侧折边后用固定压环将其压装在涨网圈上,涨网圈通过旋装于端环板上的导向螺杆和依次套装在导向螺杆上的弹簧座、弹簧、调节螺母、并紧螺母与端环板相结合,通过调节螺母对涨网圈进行调整,可实现涨紧金属丝编织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原理如下在正常工作状态时,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轴对圆网进行拖动旋转,而作为载热体的热风是通过风机的作用进行循环。热风从圆网表面沿径向依次穿过水刺非织造布、外筒圈、内筒体进入圆网,然后沿轴向从圆网两端被风机抽走。由于热风在圆网内外造成的压差,水刺非织造布被吸附在圆网外表面随圆网的旋转实现操作的连续。热风在穿透水刺非织造布的同时,带走物料中的水分,对其进行干燥定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避免了部分接触式熨烫干燥,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完全处于热风的干燥环境中,有效地克服了产品手感不好的问题,内外双层圆网的设置解决了宽幅圆网在幅宽方向热风不均匀性的问题,保证了物料在宽度方向上的干燥均匀。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各零件的联接方式多采用可拆式螺栓联接,在各零件完成制造后进行组装,这样就使得宽幅大尺寸圆网的加工制造简单化,极大地方便了实施过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图4是图1中的I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的II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的III处放大图。
图中1是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2是V形折板,3是内筒体,4是撑杆,5是支撑圈,6是传动轴,7是端环板,8是涨网圈,9是固定压环,10是导向螺杆,11是并紧螺母,12是调节螺母,13是弹簧,14是弹簧座,15是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包括圆网中心传动轴6,分别套装在传动轴6左、右两端的端环板7和套装在传动轴6中间的支撑圈5,通过支撑圈5环绕传动轴6设置的内筒体3,通过端环板7及支撑圈5环绕内筒体3设置的外筒圈;所述外筒圈包括由其两侧边均加工有多个通孔的V形折板2构成的内筒网圈和套装包覆在内筒网圈上的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1;更具体讲,所述内筒网圈是由环绕圆网圆周并排设置的多根倒V形折板2拼接而成,且每两相邻的倒V形折板2的弯折底边相互叠合,并通过螺钉逐件用与套装在传动轴6上的支撑圈5和端环板7的外圆相组装固定(如图6所示);分别套装在传动轴6左、右两端的端环板7和套装在传动轴6中间的支撑圈5通过传动轴6上设置的台阶及螺栓实现固定联接;周向均匀分布的撑杆4固定安装在左、右的端环板7上;所述内筒体3同传动轴6同心套装,具体说,内筒体3由金属板冲孔后卷制而成,从左至右沿圆网幅宽方向分成三节,每节用螺栓通过环架15固定在支撑圈5和端环板7上,内筒体的整个圆周表面布满圆形筛孔(见图5)。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1的两端外侧折边后用固定压环9将其压装在涨网圈8上,涨网圈8通过旋装于端环板7上的导向螺杆10和依次套装在导向螺杆10上的弹簧座14、弹簧13、调节螺母12、并紧螺母11与端环板7相结合。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1的绷紧涨平可通过调节螺母12前后调节来实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左端轴头通过与外部拖动装置联接实现工作转动,水刺非织造布由循环热风在圆网内外形成的压差吸附在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1外表面,并随着圆网转动向前运动;与此同时,循环热风沿幅宽方向均匀的由径向穿过水刺非织造布、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1、V形折板2构成的内筒网圈、内筒体3进入圆网内腔,通过支撑圈5、端环板7的辐板空间,沿轴向分别从左、右二端流向外部双点划线所示的流道。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它包括圆网中心传动轴(6),通过连接支撑件环绕传动轴(6)设置的内筒体(3),通过端板及连接支撑件环绕内筒体(3)设置的外筒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圈包括由其两侧边均加工有多个通孔的V形折板(2)构成的内筒网圈和套装包覆在内筒网圈上的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网圈是由环绕圆网圆周并排设置的多根倒V形折板(2)拼接而成,且每两相邻的倒V形折板(2)的弯折底边相互叠合,并通过连接件与套装在传动轴(6)上的支撑圈(5)相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3)是由布满圆形筛孔金属板卷制而成,沿圆网幅宽方向分成至少三节,每节用螺栓通过环架(15)固定在支撑圈(5)和端环板(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其特征在于圆网中心传动轴(6)的两端轴头为实心结构,中段为空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网圈(1)的两端外侧折边后用固定压环(9)将其压装在涨网圈(8)上,涨网圈(8)通过旋装于端环板(7)上的导向螺杆(10)和依次套装在导向螺杆(10)上的弹簧座(14)、弹簧(13)、调节螺母(12)、并紧螺母(11)与端环板(7)相结合。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热风干燥定型的折边双层圆网,它包括圆网中心传动轴(6),通过连接支撑件环绕传动轴(6)设置的内筒体(3),通过端板及连接支撑件环绕内筒体(3)设置的外筒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圈包括由其两侧边均加工有多个通孔的V形折板(2)构成的内筒网圈和套装包覆在内筒网圈上的由金属丝编织网构成的外筒网圈(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避免了部分接触式熨烫干燥,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完全处于热风的干燥环境中,有效地克服了产品手感不好的问题,内外双层圆网的设置解决了宽幅圆网在幅宽方向热风不均匀性的问题,保证了物料在宽度方向上的干燥均匀。
文档编号F26B13/10GK2751270SQ20042007509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1日
发明者武斌, 杨慧萍, 李晔, 朱伟平 申请人: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