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温度均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544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辊道窑温度均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温度均匀装置,适用于陶瓷工业窑炉中建筑陶瓷烧成的辊道窑,尤其是宽截面辊道窑。
背景技术
辊道窑在陶瓷工业窑炉中是用来烧成建筑陶瓷的窑炉。由于辊道窑的断面温度均匀、传热效率高、能耗低,已成为我国建筑瓷砖厂普遍采用的烧成设备。目前,随着建筑陶瓷厂家的产量越来越大,窑炉也越建越长、截面也愈来愈宽,窑内的温度自然也就越来越难以控制,而由于窑内温度不均匀带来的烧成缺陷,如变形、色差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如何均匀窑内温度、减小截面温差成了企业家们最关心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充分均匀窑内预热带和烧成带温度、还能有效地减小截面温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辊道窑温度均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辊棒,特征是还包括左右金属圆盘、左右轴承和手柄,辊棒的两端分别与左右金属圆盘固定连接,左中轴的左端固定在手柄上,右端穿过左轴承固定在左金属圆盘上,左轴承固定在左轴承座上,右中轴的左端固定在右金属圆盘上,右端固定在右轴承中间,右轴承固定在右轴承座上。
在左右金属圆盘之间固定连接有2-4根辊棒。
所述的2-4根辊棒是相互平行的。
本实用新型由辊棒、左右金属圆盘、左右轴承和手柄组成,相互平行的辊棒两端穿过窑墙上的圆孔伸出窑体外分别与左金属圆盘、右金属圆盘固定连接。刚开始辊棒在窑内是垂直位置,烟气流过时通过转动手柄来调节窑体内的辊棒的相对位置,来改变气流分层状态的不同,气流分层状态的不同就会导致流量不同,从而改变温度分布状态,达到均匀窑温的目的。耐火棉起防止漏气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大型辊道窑截面温差这一难题,减少烧成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不仅能充分均匀窑内预热带和烧成带温度、还能有效地减小截面温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优点,适于大型宽截面的辊道窑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辊道窑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辊棒6、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左中轴2、右中轴8、左轴承3、右轴承9和手柄1组成,辊棒6的两端分别与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固定连接,左中轴2的左端固定在手柄1上,右端穿过左轴承3固定在左金属圆盘5上,左轴承3固定在左轴承座4上,右中轴8的左端固定在右金属圆盘7上,右端固定在右轴承9中间,右轴承9固定在右轴承座10上。
在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之间固定连接有2-4根相互平行的辊棒6。
辊道窑的窑体13由窑顶18、窑墙11和窑底17组成。安装时,在辊道窑固有的辊棒12上方的窑墙11上加工有圆孔15,在窑体13内的烧成带16中、辊棒12上方放置有由辊棒6、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左中轴2、右中轴8、左轴承3、右轴承9和手柄1组成的温度均匀装置14,辊棒6的两端穿过圆孔15伸出窑体13外分别与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固定连接,在圆孔15内填实有防止漏气作用的耐火棉19。
温度均匀装置14中的辊棒6可用圆形或方形的耐火棒代替。
权利要求1.一种辊道窑温度均匀装置,包括辊棒(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左中轴(2)、右中轴(8)、左轴承(3)、右轴承(9)和手柄(1),辊棒(6)的两端分别与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固定连接,左中轴(2)的左端固定在手柄(1)上,右端穿过左轴承(3)固定在左金属圆盘(5)上,左轴承(3)固定在左轴承座(4)上,右中轴(8)的左端固定在右金属圆盘(7)上,右端固定在右轴承(9)中间,右轴承(9)固定在右轴承座(1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窑温度均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左金属圆盘(5)、右金属圆盘(7)之间固定连接有2-4根辊棒(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窑温度均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4根辊棒(6)是相互平行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道窑温度均匀装置,它包括辊棒,特征是还包括左右金属圆盘、左右轴承和手柄,辊棒的两端分别与左右金属圆盘固定连接,左中轴的左端固定在手柄上,右端穿过左轴承固定在左金属圆盘上,右中轴的左端固定在右金属圆盘上,右端固定在右轴承中间。在左右金属圆盘之间固定连接有2-4根辊棒。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转动手柄来调节窑体内的辊棒的相对位置来改变气流分层状态的不同、流量不同,从而改变温度分布状态,达到均匀窑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大型辊道窑截面温差这一难题,减少烧成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不仅能充分均匀窑内预热带和烧成带温度、还能有效地减小截面温差、结构简单的优点,适于大型宽截面辊道窑使用。
文档编号F27B9/36GK2723931SQ20042008208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0日
发明者冯青, 杨燕, 汪和平, 陆琳 申请人:冯青, 杨燕, 汪和平, 陆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