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码烧能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2626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码烧能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砖的窑,特别涉及一种一次码烧能窑。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烧砖的窑,均存在只能烧制干坯的缺陷,一是需要另建烘房,增加建造成本和占用土地,二是湿坯先要般进烘房烘干,再搬入窑内烧制,不仅增加烧制人力成本,更为严重的是湿坯先烘干后出烘房冷却再进窑加热焙烧,由于热应力的作用,成品砖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砖体开裂、变脆、酥松,敲击音不清脆,闷响(这是行业内凭经验衡量砖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搬运次数增多,易损坏砖的棱角。在实践中,也有过许多尝试设计一次码烧的窑,但均未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传统的设计思维无法解决本技术中湿坯烘干垮坯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码烧、提高成品砖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烧砖占用土地的能窑。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窑体、窑门、设在窑顶的观火口、窑炉、在窑炉底侧壁的排热窗和排潮窗、和排热窗连通的排热支管、和排潮窗连通的排潮支管、与各排热支管连通的排热主通道、排热支管与排热主通道间的排热闸、与排热主通道连通的烘干主通道、排热主通道与烘干主通道间的送风风机、与烘干主通道连通从窑炉上部供热的烘干支管、在烘干主通道与烘干支管闸的烘干闸、与各排潮支管连通的排潮主通道、排潮支管与排潮主通道间的排潮闸、在排潮主通道上的抽湿风机。
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目的窑炉为封闭环形。
窑炉为双炉。
排潮主通道位于窑顶盖上。
排潮窗分布于窑炉的两侧壁。
排热窗分布于窑炉的外侧壁。
窑炉可为封闭环形和开放形,以封闭环形最好,开放形的窑炉,在烧到最后一节后,烧其它段时需要另行点火,环形窑炉可连续烧制;窑炉以双炉为好,单窑炉土地利用率低,三炉及以上装窑出窑不方便;排潮主通道可设在窑底地面,也可设在窑顶,还可不设排潮主通道,在每一个排潮支管上设置一抽湿风机;排潮窗可设置于窑炉的两侧壁,也可在其一个侧壁设置;排热窗可设置于窑炉的两侧壁或一个侧壁,在多拱中,由于保温的原因,外侧温度较内侧低,外侧设置排热窗,通过送风风机的抽风,把火焰往外侧拉,提高外侧温度,故以设置在外侧壁为最好。
凡以在窑炉底侧壁设置排热窗和排潮窗,从排潮窗排湿,抽窑内烧制排烟余热在窑炉内烘干湿坯后点火烧制的方式均为本发明的等同结构。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在于一是排潮窗和排热(烟)窗的位置。根据一般理论,烘干支管应设在窑炉的低部,排潮窗设在窑炉的顶部,从砖的下面送入热气,烘出砖体的水分后,水汽从上面自然排出。这是现有一次码烧砖窑的基本点,湿坯烘干过程中,严重垮坯,无法使用,均告失败。本发明分析现有技术失败的原因,认为垮坯的原因在于,水汽的密度大,不可能从顶部自然排出,把排潮窗设在窑炉底侧壁,加抽湿风机抽出,很好地解决了排潮问题,排潮窗位置设定后,为了很好地排湿和利用烘干余热,确定烘干进风位置。
二是将窑炉设成双拱,能有效地节约土地。
由于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烧砖时,湿坯砖直接从窑门装入窑炉内,焙烧过程中排除的余热从排热窗、排热支管、排热主通道、送风风机、烘干支管进入窑炉内烘干湿砖坯,烘干过程中,从砖坯中烘出的水汽从排潮窗、排潮支管等,通过抽湿风机抽出窑外;砖烘干后点火烧制,烧好后开门出砖,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又烘干窑内其它段新装入的湿坯,如此往复循环,实现湿坯直接入窑的一次码放、能回烧制;同时,由于实现了湿坯直接入窑烧制,不需烘干设置,节省了烘干投资和土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与现有先烘干再烧制的窑相比,相同规模下,可节省土地20-30%,建窑投资40-50%,降低生产成本20-30%,二是减少了堆码和搬运次数,对砖的棱角损伤相应减少;三是湿坯砖入窑后,从常温逐渐加热烘干,待水份烘干后,再点火烧制,连续升温,避免了传统烧制方法烘干后降温再烧制升温而导致的砖体开裂、变脆、酥松等问题。


图1为本发明俯视示意图(虚线为窑体底部不可见轮廓线和顶部排潮主通道轮廓线);图2为本发明图1中F-F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1中A-A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1中B-B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图1中C-C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图1中D-D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1中E-E剖视示意图(局部)。
附图中的剖面线应为砖石剖面线,为了图面清楚而使用了金属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仅限于此。
如图1、2、3、4、5、6、7所示,本发明包括窑体1、窑门9、设在窑顶的观火口4、环形双拱窑炉20、在窑炉20底侧壁的多个排热窗18和排潮窗17、和排热窗18连通的排热支管8、和排潮窗17连通的排潮支管7、与各排热支管8连通的排热主通道6、排热支管8与排热主通道6间的排热闸19、与排热主通道6连通的烘干主通道15、排热主通道6与烘干主通道15间的送风风机2、与烘干主通道15连通从窑炉20上部供热的烘干支管22、在烘干主通道15与烘干支管22间的烘干闸23、位于窑顶部与各排潮支管7连通的排潮主通道5、排潮支管7与排潮主通道5间的排潮闸21、在排潮主通道5上的抽湿风机3。如图5、6,排潮窗17分布于窑炉20的两侧壁,如图3、4,排热窗18分布于窑炉20的外侧壁。
使用方法新点火烧制时,在点火位置的三道以上的窑门内,需要装入干砖,在窑炉内的其它部分,装入湿坯砖码好,分段用纸张等能隔风的材料隔成段,一般一至二个窑门为一段,再在点火位置点火烧制。烧制过程中,首先打开抽湿风机3和送风风机2,再打开烧制段的排热闸19和烧制段相临段(称为烘干段,可以是一段或几段)的烘干闸23及排潮闸21,关闭烧制段排潮闸21,抽烧制段内燃烧烟气余热到烘干段,对烘干段内的湿坯砖进行烘干,当烘干段内砖坯完全烘干后,用火烧掉烧制段和烘干段间的隔层,同时打开该段的排热闸19,关闭排潮闸21,火在送风风机2的抽风作用下,逐渐向该段燃烧,如此向前推进。当烧制段完成烧制,熄火后逐渐冷却,打开窑门取出成品砖,再装入湿坯砖,封闭窑门,隔段,待循环到该位置时,再烘干、烧制,如此循环进行。对窑炉20不为环形封闭炉时,首段烧制需重新点火。本发明的使用方法,除需打开关闭排潮闸、排热闸、烘干闸外,其余方法与现有能窑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码烧能窑,包括窑体(1)、窑门(9)、设在窑顶的观火口(4),其特征在于它还有窑炉(20)、在窑炉(20)底侧壁的排热窗(18)和排潮窗(17)、和排热窗(18)连通的排热支管(8)、和排潮窗(17)连通的排潮支管(7)、与各排热支管(8)连通的排热主通道(6)、排热支管(8)与排热主通道(6)间的排热闸(19)、与排热主通道(6)连通的烘干主通道(15)、排热主通道(6)与烘干主通道(15)间的送风风机(2)、与烘干主通道(15)连通从窑炉(20)上部供热的烘干支管(22)、在烘干主通道(15)与烘干支管(22)间的烘干闸(23)、与各排潮支管(7)连通的排潮主通道(5)、排潮支管(7)与排潮主通道(5)间的排潮闸(21)、在排潮主通道(5)上的抽湿风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码烧能窑,其特征在于窑炉(20)为封闭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码烧能窑,其特征在于窑炉(20)为双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码烧能窑,其特征在于排潮主通道(5)位于窑顶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码烧能窑,其特征在于排潮窗(17)分布于窑炉(20)的两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码烧能窑,其特征在于排热窗(18)分布于窑炉(20)的外侧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码烧能窑,它包括窑体、窑门、设在窑顶的观火口(加煤口)、窑炉、在窑炉底侧壁的排热窗和排潮窗、在窑底和排热窗连通的排热支管、和排潮窗连通的排潮支管、与各排热支管连通的排热主通道、排热支管与排热主通道间的排热闸、与排热主通道连通的烘干主通道、排热主通道与烘干主通道间的送风风机、与烘干主通道连通从窑炉上部供热的烘干支管、烘干主通道与烘干支管间的烘干闸、与各排潮支管连通的排潮主通道、排潮支管与排潮主通道间的排潮闸、在排潮主通道上的抽湿风机。其特点在于一是湿坯直接入窑烘干烧制,成功实现了一次码烧;二是不需烘干设置,节省了烘干投资和土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节省土地20-30%,建窑投资30-40%,降低生产成本20-30%;三是减少了堆码和搬运次数,对砖的棱角损伤相应减少;四是湿坯砖入窑后,从常温逐渐加热烘干,再点火烧制,连续升温,避免了传统烧制方法烘干后降温再烧制升温而导致的砖体开裂、变脆、酥松等问题。
文档编号F27B13/00GK1967122SQ20061002158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8日
发明者何仕茂 申请人:何仕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