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炉的出料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205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冶金炉的出料通道的制作方法
冶金炉的出料通道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特别是用于电还原炉的出料通道,它 由至少一个出料石和一个出料通道区域中的冷却装置构成。曰本专利摘要05-331521公开了一种出料通道,其中,圆筒的出料 通道通过由铜制成的且设置有一些冷却通道的套管构成。这个套管如此 地插入到具有用于定位的填料的炉子的侧壁中的 一个孔中,即套管的端 壁和炉子的内壁齐平地结束。在SMS-Demag公司文章"Mit SAF-Technologie zum Erfolg (采用 SAF-工艺规程通往成功之路),,中在12页左栏上有如下描迷出料口的结构方式可以传统的结构形式提供出料口。用于金属,Cu-石和炉渣出口的 水冷却部件供更高的载荷时使用。此外还公开时衬壁中的出料通道的出料石进行冲洗,壁结构遭到破 坏。这样就不再能保证出料通道区域中的导热能力和密封性。因为炉子 是连续工作的,所以必须定期地对受到损害或者有磨损的出料石进行维 修/更换。为了进行维修/更换必须关停炉子。这导致中断生产。为了使出料石的维4/°更换。在'^i种设计^环绕出料通道的周围区域得不;j冷 却。

图1和图2示出了这种类型的设计。在另一些已公开的出料通道中对出料通道直接进行冷却,其中,将 冷却介质,优选地为水引入到出料通道中,直到炉子的内部,并且继续引入,直到炉子衬壁区域中。因此当出料通道受损时冷却介质会进入到 炉子中。本发明的任务是对已公开的出料通道,特别是它们的稳定性和使用 寿命进行改进,并且避免上述缺陷。此外采用经改进的出料通道的设计 能简化所必须的维护工作,并且改进安全性。这个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述措施得以完成,即在根据权利要求1 的前序部分的出料通道中将冷却装置设计成一种包围炉壁区域中的出 料石的套筒。从与此有关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出料通道的其它方案。根据本发明的出料通道的主要优点在于套筒不是在整个长度上包 围出料石。那个指向炉子内部的出料石(在多部件设计中),或者出料 石段(在单部件的出料石中)是不被套筒包围的。这种出料石和炉子的 炉衬对齐地结束。在根据本发明的出料通道中冷却介质仅从外部引入到由铜制成的 套筒上。出料通道通过铜套筒的高的导热能力被间接地冷却。没有冷却 介质被引入到炉子内部,因为在套筒中的冷却通道仅设置在炉壳的外 部。通过套筒使通过热炉渣/金属等的自然侵蚀最小化,并且出料通道保 持预配置的形状。此外还规定了出料孔的位置。环绕出料孔的炉衬保持完好。可容易 地拆卸已使用/磨损的出料石。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套筒使得容易/简单地安装新的出料石成为 可能,其中,可以使用价廉物美的标准格式的出料石。通过套筒进行强化的直到炉子的内部的冷却。这种强化冷却加快了 熔液的凝固,并使得快速和安全地触及出料孔或成为可能。所示的这些 改进避免或者减少了炉子的停产时间。下面借助很简化的附图对本发明的 一 个实施例和现有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是图1:已知的设计中的出料通道的侧面截面图。 图2:图1的出料通道的顶视截面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出4牛通道的侧面截面图。 图4:图3的出料通道的顶一见截面图。图1示出了已公开的设计的一个出料通道1。该出料通道设置在一 个由炉壁3和炉衬4构成的炉子的出料孔2中。图2示出了图1中的出样通道l的顶视截面图。在所示的设计中出 料通道1由多个出料石5、 6、 7、 8构成。出津+石1指向炉子内部,出 料石7、 8位于炉壁3的外部,并且为了进行稳定由一个板结构包围起来。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出料通道1的侧面截面图。在出料孔2中设 置了三块出料石10、 11、 12,其中,指向炉子内部的出料石IO和炉子的炉衬4齐平地结束。背向炉子的,外部的出料石12伸出炉子的炉壁3。 为此一个台阶13固定在炉壁上,用以支撑出料石12。在炉壁3的区域 中出料石11、 12被套筒14形状的冷却装置包围。这个套筒M在炉子 的外侧和出料石12的端面齐平地结束。该套筒14部分地伸入到炉子的 炉衬4中。如图所示,炉子内壁的直接区域不被套筒14涉及。例如最 后的指向炉子内部的出料石IO就不被套筒所包围。图4示出出料通道1的顶视截面图。例如由实心的铜构成的套筒14 在它的由炉壁3向外伸出的区域中设置一个冷却通道15。这个通道在所 示的设计中为环形。在套筒14的侧壁上设置用于冷却水的输入和冷却 水的排出的接头16、 17。附图标记表1 出料通道2 出料孔3 炉壁4 炉衬5 出料石6 出料石7 出料石8 出料石9 板结构10 出料石11 出料石12 出3+石13 台阶14 套筒15 冷却通道16 接头17 接头
权利要求
1.用于冶金炉的,特别是用于电还原炉的出料通道((1),它由至少一个出料石(10、11、12)和在出料通道(1)的区域中的冷却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构成为间接地冷却至少一个出料石(10、11、12)的,并且在炉壁(3)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将其包围的套筒(14)。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通道(1 ),其特征在于,套筒(14) 由高热传导能力的材料构成。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通道(1),其特征在于,套筒(14) 由4同构成。
4. 按照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出料通道,其特征在于,套筒(14) 单部件构成。
5. 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出口通道,其特征在于,套筒(14) 多部件构成。
6. 按照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出料通道(1 ),其特征在 于,套筒(14)至少区域地具有环绕的冷却通道(15)。
7. 按照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出料通道(1 ),其特征在 于,套筒(14)具有多个环绕的冷却通道(15)。
8. 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出料通道U),其特征在于,套筒 (14)具有用于输入和排出冷却介质的接头(16、 17)。
9. 按照权利要求6、 7或8所迷的出料通道(1 ),其特征在于,套 筒(14)构成为部分地伸入到炉子的衬壁(4)中。
10. 按照权利要求6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出料通道(1 ),其特征在 于,套筒(14)在炉子的外侧和出料石(12)的端面齐平设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特别是用于电还原炉的出料通道(1)。所述出料通道由至少一个出料石(10、11、12)和一个在出料通道(1)的区域中的一个冷却装置构成。所述冷却装置设计为一个间接地冷却至少一个出料石(2),且在炉壁(3)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包围这个炉壁的套筒(14)。
文档编号F27B3/10GK101238344SQ200680029266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H·-D·伯格沃特, J·孔泽, K·-H·库默 申请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