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453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具,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0520085535.X,申请人为孙卓珩的专利,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包括烟囱、炉体外壳、烟囱隔热层、带阻风门的点火装置、汽化罐、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汽化罐套装在炉体外壳内;烟囱安装在汽化罐顶部,与汽化罐上的出气孔紧密连接,烟囱隔热层套在烟囱外面与烟囱固定连接;中心炉箅安装在汽化罐下部;烟囱隔热层上部固定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一加水箱,烟囱隔热层通过出水管与加水箱相通;烟囱内下部安装有燃烧器,燃烧器下端与出气孔紧密连接,燃烧器上开有供氧孔;汽化罐上面开有进料口,燃料燃烧时只能够部分燃烧,燃料的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燃料充分燃烧的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中包括烟筒、炉体外壳、采暖水套、燃烧器、发生器、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带阻风门的点火装置,燃烧器位于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上方的炉体外壳内部,炉体外壳套在采暖水套的外面,炉体外壳与采暖水套固定连接,炉体外壳内部的点燃装置的上方安装有圆筒形发生器,圆筒形发生器上端设计有进料口,进料口向上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穿过炉体外壳的外侧壁,圆筒形发生器下端固定连接底盖盘,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安装在底盖盘上方的圆筒形发生器内部;其特点是发生器的外侧壁开有限氧孔,限氧孔的数量上疏下密。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是由于发生器的外侧壁开有限氧孔,限氧孔的数量上疏下密,使气化限氧供气和燃烧低过剩空气不断的创造自身平衡,这种平衡又不断与时刻处于动态变化气化燃烧系统自行协调,相互弥补,不断的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能时刻确保炉体内的燃料在气化燃烧过程中始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燃料充分燃烧,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除灰助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高温助燃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3、4所示,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中包括烟筒10、炉体外壳3、采暖水套5、燃烧器6、发生器4、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2、带阻风门的点火装置1,燃烧器6位于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2上方的炉体外壳3内部,炉体外壳3套在采暖水套5的外面,炉体外壳3与采暖水套5固定连接,炉体外壳3内部的点燃装置1的上方安装有圆筒形发生器4,圆筒形发生器4上端设计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向上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穿过炉体外壳3的外侧壁,圆筒形发生器4下端固定连接底盖盘,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2安装在底盖盘上方的圆筒形发生器4内部;发生器4的外侧壁开有限氧孔13,限氧孔13的数量上疏下密。发生器内部设计有除灰助燃装置12,除灰助燃装置12包括下部的倒锥筒形炉箅子14,倒锥筒形炉箅子14上端固定连接有下圆环套,下端固定连接有中圆环套,下圆环套上接锥筒形炉箅子15,锥筒形炉箅子15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圆环套16,上圆环套16上端带有清灰爪17,下圆环套下接所述底盖盘,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2穿过上圆环套16、中圆环套、下圆环套,将热量聚集在圆环套周围,更好的烧掉剩余的生物碳,使生物碳的利用率提高,减少资源的浪费。燃烧器包括内套18、外套9、圆环台20,内套18包括上部的大口径筒21和下部的小口径筒24,内套侧壁上分布有通气孔23,圆环台20上带有空气孔22,圆环台20分别与内套18、外套19的上端面密闭固定连接,圆环台20上的圆环孔与大口径筒21的口相对应,大口径筒21和小口径筒24为一整体;小口径筒24下接连接筒,连接筒上带有调节阀,小口径筒24与连接筒密闭相通,调节阀穿过炉体外壳3外侧壁,连接筒与下方的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2固定连接,燃烧器6不仅能确保大功率燃烧时的燃烧质量,而且还能根据加热体的需要长时间、小功率的高效燃烧,节能环保性能非常可靠。燃烧器6的上端接高温助燃网9,高温助燃网9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层网25和水平布置的下层网26,上层网25和下层网26固定连接,上层网25由直径不同的圆环固定连接而成,下层网26与上层网25的结构一致,上、下两层网圆环直径各不相同,下层网26下接所述圆环台的上端面并与圆环台上的圆环孔相对应,工作时,高温助燃网集燃烧器上口的燃烧热量,将通过燃烧器未燃尽的挥发分和焦油彻底燃尽,提高可燃气的利用率和燃烧炉灶口和发生器内的热量,同时提高燃烧气道的温度,进而提高了发生器内燃料的气化质量和可燃气的燃烧效果,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炉体外壳3上部外面套有预除湿烘干箱7并与之密闭固定连接,烟筒10、上部炉体外壳3、上部采暖水套5穿过预除湿烘干箱7箱体空腔,进料管与上方的预除湿烘干箱7密闭相通,预除湿烘干箱7向上开口,开口的上端设计有箱盖8,预除湿烘干箱7能够使气化炉和燃烧器的余热得到合理的利用,可将含水分量较大的燃料自行烘干至满足正常气化且能获得较大低热值的标准,从而确保了进入炉体内燃料的气化、燃烧质量,确保了炉灶对全天侯条件下的燃料使用,降低了燃料的加工成本。使用时,将生物质加工成型的颗粒燃料,通过预除湿烘干箱7烘干后,经过加料口进入发生器内,利用带阻风门的点火装置内点火材料点燃燃烧,迅速向发生器内的锥体直气道内供热,使锥体直气道下部周围的燃料产生气化反应,析出可燃气,上吸至发生器上方通气口,在通气口上方通过燃烧器与氧气混合,经明火引燃而燃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生器内燃料气化,是依靠发生器周围侧壁上上疏下密的限氧孔限氧供气,确保了发生器内燃料的气化质量的提高和析出可燃气的稳定输出,同时,通过带阻风门的点火装置下的阻风门的部分直接通气供氧,增强了锥体直气道和除灰助燃装置周围的燃烧能量,将燃料气化后剩下的生物碳及时燃烧、燃尽,此结构很好的实现了燃料气化和直燃的高效结合,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随着发生器体内燃料气化层由上而下、由中心而周围的逐步延伸,生物碳的燃烧随之跟进,不断的对外输出高质量的可燃气,通过燃烧器燃烧做功,直至燃料全部燃尽。在发生器上方通气口与燃烧器下方的通气道上安装有调节阀,它可以调节发生器对外输出可燃气的数量,以实现炉具灶口燃烧火焰的大小调节。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中包括烟筒(10)、炉体外壳(3)、采暖水套(5)、燃烧器(6)、发生器(4)、带锥体直气道的中心炉箅(2)、带阻风门的点火装置(1),燃烧器(6)位于中心炉箅(2)上方的炉体外壳(3)内部,炉体外壳(3)套在采暖水套(5)的外面,炉体外壳(3)与采暖水套(5)固定连接,炉体外壳(3)内部的点燃装置(1)的上方安装有圆筒形发生器(4),圆筒形发生器(4)上端设计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向上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穿过炉体外壳(3)的外侧壁,圆筒形发生器(4)下端固定连接底盖盘,中心炉箅(2)安装在底盖盘上方的圆筒形发生器(4)内部;其特征是发生器(4)的外侧壁开有限氧孔(13),限氧孔(13)的数量上疏下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特征是所述的发生器内部设计有除灰助燃装置(12),除灰助燃装置(12)包括下部的倒锥筒形炉箅子(14),倒锥筒形炉箅子(14)上端固定连接有中圆环套,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圆环套,下圆环套上接锥筒形炉箅子(15),锥筒形炉箅子(15)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圆环套(16),上圆环套(16)上端带有清灰爪(17),下圆环套下接所述底盖盘,所述中心炉箅(2)穿过上圆环套(16)、中圆环套、下圆环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烧器包括内套(18)、外套(19)、圆环台(20),内套(18)包括上部的大口径筒(21)和下部的小口径筒(24),内套侧壁上分布有通气孔(23),圆环台(20)上带有空气孔(22),圆环台(20)分别与内套(18)、外套(19)的上端面密闭固定连接,圆环台(20)上的圆环孔与大口径筒(21)的口相对应,大口径筒(21)和小口径筒(24)为一整体;小口径筒(24)下接连接筒,连接筒上带有调节阀,小口径筒(24)与连接筒密闭相通,调节阀穿过所述炉体外壳(3)外侧壁,连接筒与下方的所述中心炉箅(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器(6)的上端接高温助燃网(9),高温助燃网(9)包括水平布置的上层网(25)和水平布置的下层网(26),上层网(25)和下层网(26)固定连接,上层网(25)由直径不同的圆环固定连接而成,下层网(26)与上层网(25)的结构一致,上、下两层网圆环直径各不相同,下层网(26)下接所述圆环台的上端面并与圆环台上的圆环孔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特征是所述炉体外壳(3)上部外面套有预除湿烘干箱(7)并与之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烟筒(10)、上部炉体外壳(3)、上部采暖水套(5)穿过预除湿烘干箱(7)箱体空腔,所述进料管与上方的预除湿烘干箱(7)密闭相通,预除湿烘干箱(7)向上开口,开口的上端设计有箱盖(8)。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使燃料充分燃烧的生物质气化直燃炉灶,其中包括烟筒、炉体外壳、采暖水套、燃烧器、发生器、中心炉箅、点火装置,燃烧器位于中心炉箅上方的炉体外壳内部,炉体外壳套在采暖水套的外面,炉体外壳与采暖水套固定连接,炉体外壳内部的点燃装置的上方安装有圆筒形发生器,圆筒形发生器上端设计有进料口,进料口向上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穿过炉体外壳的外侧壁,圆筒形发生器下端固定连接底盖盘,中心炉箅安装在底盖盘上方的圆筒形发生器内部,发生器的外侧壁开有限氧孔,限氧孔的数量上疏下密。
文档编号F24B1/199GK101042244SQ20071001547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30日
发明者孙卓珩 申请人:孙卓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