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9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机动车中的电加热装置,尤其是用于加热空气
的辅助加热器,具有加热块,该加热块祐:保持在形成有相对设置的 框架开口的壳体中,并且加热块包括散热元件和热生成元件的平行层。
背景技术
例如,从EP 1 564 503可以获知这种类型的用于调节机动车辆 中的空气的辅助加热器。加热块的热生成元件通常包括一些PTC加 热元件,该PTC加热元件重叠地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并且^皮布置在 通常由金属薄板带形成的印制导体之间。这些印制导体承载不同极 性的电流。PTC元件可以紧附于这些印制导体。印制导体也可以在 压力下与PTC力口热元件4妄触。无i仑如何,为了获得由PTC加热元 件产生的热量且为了输送电流,需要确保在印制导体和PTC加热元 件之间有良好的4妄触。
可以i殳置一个或更多的热生成元4牛作为力p热块的部分。由热生 成元件生成的热量通过散热元件散至诸如像空气等的、将要被加热 的々某介。热量流经壳体,并经过容纳了扁平的加热块的框架开口。 在此,框架开口通常;f皮此平4于地位于基本上扁平的、冲医架型的壳体 的相对两侧。考虑到最经济地制造该电加热装置的原因,散热元件 一般由曲折地弯曲的薄板条形成,该薄板条形成波紋肋(corrugated ribs)。这些波紋肋在一侧或两侧4妄触散热元件。因此,加热块包括-
几个散热元件和热生成元件的层,其中,考虑到热辐射的原因,还 需要确保散热装置与热生成元件具有良好的接触。还根据此方面, 散热元件可以7lC久:l也与热生成元件4妄合和/或通过至少一个容纳在 壳体中的弹簧元件在压力下接触热生成元件。
除了曲折的金属薄板带,散热元件还可以由挤压成形的铝制叶 型形成,该叶型形成基本垂直于包括散热元件和热生成元件的层结 构的层延伸的脊。这种类型的情况下,用于PTC加热元件的印制导 体,即通常的扁平方文置面可以形成在这种类型的纟齐压成形的铝制叶 型的外侧表面上。通过波紋肋和纟齐压成形的叶型这两种选4奪,可以
电导通地形成PTC加热元件的放置面,并且PTC加热元件被电连 接至通常彼此绝纟彖地安装的4妄触点。在第一种情况下,接触点一4殳 由金属薄板带的暴露的端部形成。
分层的加热块包4舌平4亍的散热元件和热生成元件,可选择i也具 有一个或更多平4亍于加热块延伸的附加弹簧元件,优选地,该加热 块被安装在具有U型剖面的壳体中。当层结构受到弹簧的压力时, 需要设计框架的尺寸使得即使在升高的温度下也能够持续保持弹 簧力。在此,应当注意的是,部分由于经济性的原因,绝^^结构近 来被制造为注塑部件。现今,通常的壳体包括壳体下部分和壳体上 部分。在此,壳体下部分形成用于加热块的以及需要的弹簧元件的 单独的元件的容座。力口热块的单独的元件布置在此壳体下部分中。 然后,通过接合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将加热块封闭在壳体中。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围绕框架开口的边缘可以部分地覆盖加热块, 使得加热块被封闭在框架开口之间并安装在壳体内。然后,例如通 过^f吏用锁定连接将两个壳体部分4妄合在一起。
利用这种类型的装配的问题是,加热块的单独的层必须被设置 在框架中的预定点处。因为不是每个热生成元件都被指定了其各自 的才妄触点,在装配期间还需要考虑加热块内的电气环境。然而,为
了使制造成本最小化,还需要尽可能标准化地形成加热块的部分, 使得加热块的不同层可以使用统 一 的零件。
此外,考虑到经济地制造电加热装置的原因,框架本身应该能 够被尽可能简单地制造。然而,在这里,当接合壳体部分时,加热 块已经在框架中受到预加应力,使得需要抵抗此预加应力来进行接 合,所以对框架中 一个或更多弹簧元件的实际安装还需要遵循特殊 的需求。
考虑到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在EP 1 564 503中已经*提出了普通 类型的电加热装置,在该装置中,首先,包括了弹簧元件的加热块 的层最初不受压力地安装在壳体下部分中。可以连4妄至壳体下部分 的壳体上部分形成了延伸在弹簧元件的 一端上的倾斜滑动表面,该 弹簧元件从壳体下部分向上突出加热块的外侧。因此,当接合壳体 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时,弹簧元件在加热块的方向压紧并以预加应 力4妄触加热块。
该现有方案在装配期间获得一定的简化,然而,这需要加热块 的元件还有弹簧元件;帔引入壳体下部分中的正确位置。此外,随此 电加热装置一起执行的框架具有不同倾斜的表面,在接合壳体部分 时这些表面需要挤压和封闭弹簧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才是供一种能够更简单并因此而更经济地制 造的电加热装置。
才艮据本发明,该目的可以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电加 热装置实现。这与普通类型的电加热装置的不同点在于,此装置的 热生成元件在其端面侧上具有突出在加热块之上的装配件,配属于
所述装配件的装配件容座形成在壳体上,不同之处还在于,不同热 生成元件的装配件和配属的装配件容座形成为使得热生成元件不 能在所述壳体中的任意位置插入。
通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加热装置,在该电加热装置中,通 过在壳体侧面上形成具有匹配的装配件容座的各个装配件而对各 个热生成元件进行特殊布置,可以各个热生成元件配属给在加热块
之内的特^M立置。因此,加热块的各个热生成元件不能在壳体中的 任意位置装入。尽管已经预先指定了具有相应装配件的特定热生成 元件在框架之内的 一个或多个位置,但散热元件例如可以统一地形 成并实际上〗尤选;也形成为统一;也垂直于层结构的层延伸的曲浙-i也 弯曲的金属薄板条。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将装配件作为热生成元件的部 分,这些装配件除了将这些热生成元件定位和/或安装在壳体中之外 没有其它功能。例如,这种没有其它功能的装配件由位置元件形成,
所述位置元件将PTC加热元件保持在热生成元件之内的预定位置
上,所述位置元件尤其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定位框架形成,该定位
才匡架形成有在4壬<可情况下用于至少一个PTC加热元4牛的相邻"i殳置 的容座。在这里,装配件尤其是由相应的定位框架的端部形成。为 此,定4立冲医架的一端或两端可能具有特 未形状的头,此头可以;波引 入壳体上相应形状的容座中。定^f立冲医架在其各个端面侧的端部上可 以具有统一的装配件。然而,这也可以变4b,并且事实上^f吏每个热
此,在壳体上形成用于这些装配件的装配件容座,使得前述的在壳 体中的热生成元件只可以:帔安装在壳体之内的预定位置。针对由定 位才匡架形成的并且除了在壳体之内4呆持和定位热生成元件之外没 有其它功能的装配件、形成印制导体的各个金属薄板带可以形成为 装配件。
在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这个方面中可以提出,所述热生成
元件包括金属薄板带,所述金属薄板带与PTC加热元件电接触,并 且所述金属薄^反带通过弯曲而在所述加热块的端面侧上/人相应的
且不同热生成元件的弯曲的金属薄板带和相关的槽形成为使得所 述热生成元件不能在所述壳体中的任意位置插入。
通过此优选实施例,位于加热块中各个定位框架的上侧和下 侧、并4妄触布置在各个定位框架中的PTC加热元件的选定的金属薄 4反带的一端一皮弯曲至力o热块的端面侧的端部的一侧或双侧之上,佳: 得金属薄板带离开在加热块之内的#皮相应的热生成元件所占据的 平面。因此,在加热块的端部,金属薄^反带通常垂直于加热块的层 延伸,但是在一定长度之后,即沿此侧向偏移一定量之后,金属薄
即,通常基本平行于层结构的层延伸。通过弯头的长度,即槽和相 关的热生成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实现将预定散热元件指定至壳体 内预定位置,使得热生成元件不能插入壳体中的任意位置,而是位 于特殊的、优选地明确的位置。
通过本发明以及前述的另一改进方案,可以防止在接合壳体部 分之前、在壳体之内布置层结构的各个层时的装配错误。利用根据 本发明的电加热装置,加热块的各个元件仅能被安装在某一预定位 置。由于装配件和装配件容座的布置和排列,4吏得完全不可能将热 生成元件安装在i殳计中不允许的位置。装配件和相关的装配件容座 一皮设计成可具有 一定量的游隙,使得层结构的层可以纟皮轻+〉插入而 不管装配件在装配件容座中的强制互锁安装,并且通常被保持为可 相对于加热块的层进4于有限的运动。然而,7>差不大,4吏得任意装 配件容座恰好可以容纳任意装配件。才艮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另一个改进方案,框架包括壳体下部分,
该部分形成加热块的容座,和围绕容座的结构以及装配件容座;还 包括壳体上部分,其连接至壳体下部分以封闭加热块。在这里,形 成了装配件容座,使得装配件可以沿垂直于加热块延伸的平面的方 向插入壳体下部分中。在加热装置的装配期间,力口热块的各个层因 at匕沿jJ:匕壳体下部分上形成的;f医架开口的方向纟翁入在一侧打开的壳
体下部分中,直到这些层达到容座的底部。在此,沿插入方向打开 的装配4牛容座指定了在加热块之内的相应的热生成元件的可简单 识别的位置。为了实现根据此优选实施例的明确的指定,可以提出, 不同的装配件容座沿热生成元件的纵向形成为不同的长度和/或沿 热生成元件的横向形成为不同的宽度。
各个热生成元件的装配件可以:故加宽为类似《垂子头, <旦形成为 相对4交4豆。其它的装配4牛可以形成为相》十长和窄的脊的形^)犬。可以 设置突出在热生成元件的一侧上的长的、宽的脊。可以接受非常不 同的4仑廓形状,而相应的l仑廓形状^皮指定给装配件容座。例如,在 平面一见图中装配件可以^皮形成为在持续打开的壳体下部分之上的 圓形、椭圆形、H或U型。之前讨论的可能的剖面形状通常是一整 件地在定位框架上成型,并通常与将装配件连接至加热块的薄脊相 接合。
为了进一步防止装配错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 出,壳体上部分具有定位销,其从封闭加热块的壳体上部分的盖上 突出,并与所述盖一起形成为一整件,并且与壳体下部分中切出的 定位销槽对应地接合,其中定位销和定位销槽相对应地形成在两个 壳体部分上,使得两个壳体部分只能以确定的对准接合在一起。该
另一改进方案考虑到,尽管盖可被形成为非特定类型的盖,然而, 考虑到加热块或弹簧装置的部将的准确布置,优选地、特定地形成 壳体上部分,并将该上部分设置成用于封闭加热块的预定的布置,
并形成壳体上部分,用于将盖改造乂人而用在加热块的元件:没计,并 将该壳体上部分明确地附至壳体下部分。
考虑到简单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尤其考虑到使用注 塑技术制造壳体,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方面,可以提出,形成容座 和定位销槽的功能性区域以及给出外轮廓的壳体下部分的轮廓表 面以及形成定位销的功能性区域和限制了盖的壳体下部分的限制 表面均全部地形成为使得它们平行或垂直于封闭框架开口的平面。 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在热塑的注塑过禾呈期间,制造壳体下部分和 壳体上部分的注塑模具不具有退刀槽,并且由于形成壳体部分的刀
具表面的功能性,轮廓和限制表面,即整个注塑模具,可以使用面 铣以简单的方式制造。不用电火花烧蚀表面的复杂注塑模具形成模 腔,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的壳体所使用的注塑模具可以经济 i也生产而无需^^未4口"i只。
为了该另 一改进的目的,功能性表面^皮作为限制加热块容座、 实现壳体部分的接合、和引导壳体部分为了接合而需要的相对运动 的壳体部分的表面。为了该另一改进的目的,4&廓和限定边界表面 作为限定壳体部分和框架整体的外4仑廓的壳体部分的表面。相对窄 的端面侧或两个平表面以直角相遇的边缘表面不被认为是适合实 现本发明目的的功能性、轮廓和限定表面。这些端面侧和边缘表面 可以被修圓磨光或斜切成角。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壳体通常形成为直角零件,其封闭基本相 似的矩形加热块容座,并且其两个外侧的每个都规定了基本相似的
矩形壳体开口 。
为at匕,壳体下部分具有平4于于相应的壳体开口的》欠置面,并为 了实现另一改进,类似地形成功能性表面,并在插入壳体下部分之 后,与加热块面对放置。定位销槽暴露在壳体下部分的相对侧。这
些定位销槽形成在加强杆的至少一个中,优选地,形成在呈圆周地 包围并封闭加热块的壳体下部分的框架元件中处于相对位置的纵 向加强杆上。该壳体元件形成壳体下部分的主要部分。仅在形成在 壳体元件的端面侧的框架开口的区域内,支杆延伸经过容座开口并 在加热块插入壳体下部分之后被设置在框架的外侧和加热块之间。
壳体上部分基本上由盖构成,这个盖平行于形成由壳体元件形 成的框架开口延伸并且形成另一框架开口 ,并且类似地具有经过其 的支杆,优选地,与壳体下部分的支杆相对应。该盖是基本扁平的 零件、具有平行或垂直于上部分的框架开口的表面。定位销从盖的 内表面突出从而垂直于包括框架开口的平面延伸为脊的形状。优选 地,这些定位销主要的、即使不是专有的被设置在纵向侧。在壳体
上部分的一》从向侧、或可选择的两皇从向侧上还可以i殳置销,此销与 相应地形成在壳体下部分上的凹入部相互作用,所述凹入部在壳体 下部分的处于相对位置的纵向侧上^皮忽略,使得壳体上部分〗又可以 某一对准而实用地^妾合至壳体下部分。
优选地,本发明的电加热装置的壳体优选完全由两个壳体部分 组成,即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安装凸缘和/或控制加热块的控 制壳体可以通过焊接、粘、或夹紧而紧附至框架的端面侧,电连接 元件从此框架的端面侧向外突出。这些其它的零件通常不是根据本 发明的电加热装置的壳体部分。在简化的实施例中,其框架具有扁 平的、简单的、矩形的、盒子形状的外部4仑廓。
通常,壳体下部分形成加热块容座。在加热块在压力下被保持 在壳体中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另一改进,可以提出,壳体 下部分形成用于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放置面,利用这些弹簧元件可 以在压力下将加热块保持在容座中。这些方文置面全部地平4于或垂直 于包括框架开口的平面延伸。通常,那些用于弹簧元件的抵抗弹簧 力的放置面严格地垂直于也包括框架开口的平面延伸。在平行于此
并在相对小的范围内,设置一个或多个阻挡表面作为至少一个弹簧 元件的方文置表面,在弹簧元件:被插入支架下部分之后,弹簧元件对 抗地r接触该阻挡表面。因此,阻挡表面预先失见定了弹簧元件在壳体 下部分中的最低位置。
才艮据本发明的另 一优选实施例,选定的定位销:故形成为缺口 销。这首先意味着,平行于壳体下部分和壳体上部分的接合运动延 伸的缺口销的表面位于也包括缺口销的剩余定位表面的平面中。因
导。才艮据本发明的特殊特;f正,连4妻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的缺口
销和其锁定表面进入在壳体下部分的外侧上形成的窗口 ,并实际 上,进入指定的定位销槽。还考虑到注塑的塑性壳体的简单制造, 缺口销的锁定表面平4于于包4舌才医架开口的平面延伸。形成在窗口上 的锁定对应表面具有相应的延伸。
为了进一 步简化注塑的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优选实施例, 可以提出,缺口销的锁定脊突出锁定表面之外地从盖的外侧表面延 伸,渐变成形成在盖的外侧边缘的凹入部。优选地,在这里锁定脊 从包括框架开口的平面向锁定表面延伸,且平行于定位销的定位表 面延伸。就该种情况来看,例如,本发明的优选的另一改进方案4吏
用端4先刀(endmilling cutter)来实J见简单的力口工处J里,也为形成缺 口销的注塑才莫具的刀具表面实现了简单的加工处理。在本实施例 中,优选地,凹入部被作为轮廓,其从面对的分型面或呈圆周地围 绕盖的边缘侧面向内突出,并且无"i仑如^f可,位于突出在锁定表面上 的锁定脊的外侧表面的区域中。
优选地,在两个壳体部分上的所有的表面都全部平4于或垂直于 包括框架开口的平面延伸。在框架开口 #皮用作为参考平面的情况 下,在已有4支术中已经完成了 , 4医架开口形成注塑的底部以形成壳 体下部分或壳体上部分,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平行于注塑才莫具的分
型面放置。就该种情况来看,考虑框架开口意P未着同时考虑注塑模 具的分型面。才艮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只有壳体部分的表面或端 面侧之间的以直角相遇的边缘表面可以通过才莫制的才莫具的边缘表 面或端面侧的4先或磨而祐J牛切成角或磨成圆角。例如,这些端面侧 包括定位销的端面侧的端表面,即,相应的定位销在插入方向的前 表面,或形成在各个端上的定位销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的端面侧。


本发明的进 一 步细节和优点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
明中给出。附图示出了
图1是电加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侧-亂图2是才艮据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安装了加热块的壳体下部 分的侧一见图3是根据图2的视图的放大细节;
图4是才艮据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的立体侧一见图5是才艮据图1的电加热装置的壳体上部分的立体侧^L图6是才艮据图1的电加热装置的热生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7是才艮据图6中装配后的热生成元件所示的沿vn-vn线剖
耳又的剖面图8是用于预压紧图1至7中所示实施例的加热块的弹簧元件 的立体侧视图9是根据图1的示例在与壳体部分接合之前的一端的侧视
图IO是才艮据图9中所示的沿X-X线剖耳又的剖一见图11是图10中细节A的放大详细^L图;以及
图12a至12e是与根据图11的视图相似的在壳体部分接合期间 的各种状态的放大详细视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电加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侧视图,该装置具有包 4舌了壳体下部分4和壳体上部分6的壳体2。两个壳体部分4、 6相 对锁定地4妄合在一起,并且其中容纳了加热块8,该加热块包括布 置在彼此平行的层中的一些热生成元件10和散热元件12。散热元 件12是由曲折地弯曲的金属薄板条形成的波紋肋元件形成。
4皮此叠置的五个4妄触片14沿横向突出壳体2的端面侧。4妾触 片从切出槽15穿过壳体2,每一个切出槽都容纳一个接触片,并且 该槽大部分由壳体下部分4形成,而余下的部分在端面侧上由壳体 上部分6形成。
壳体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框架开口,图1中只能看到形成在 壳体上部分6上的框架开口 16。由壳体下部分4形成的框架开口可 以在图4中看到并且由参考标号18表示。框架开口 16、 18每个都 散置着支杆20,该杆垂直于加热块8的层延伸,并将处于壳体下部 分4和壳体上部分6上的彼此相对位置的纵向加强杆连接在一起。
图2示出了加热块8及其尤其容纳在壳体下部分4中的细节, 并以平面^L图示出了去除了壳体上部分之后的壳体下部分4。 ^U又
不完整地示出了在壳体下部分4的各个端面侧的端部的散热元件 12。相应地,图2中所示的内容提供了可看到由壳体下部分4形成 的才匡架开口 18的^L图。
如图所示,示出的实施例具有四个热生成元4牛10,这些元^f牛在 端面侧上是彼此隔离的,并且被容纳在壳体下部分4中的同时具有 垂直于层结构(力。热块8)的层的确定运动。壳体下部分4具有用 于此目的装配件容座22,该装配件容座开向容座24,该容座基本 上由壳体下部分4形成并可容纳加热块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 壳体下部分4的每个端面侧上设置了两个不同种类的装配件容座 22a、 22b(还可参见图3)。热生成元件10在其端面侧的两端上具 有与装配件容座22的几何形状一致的装配件26a、 26b,这些装配 件的每个都仅安装进入合适的、相应的装配件容座22a或22b中。 这里,相应的装配件容座22与相应设置的装配件22相匹配,使得 热生成元件10可以沿垂直于壳体2中的加热块8的层的纵向延伸 方向移动几百微米。外侧的装配件26a形成为锤头的形状并与相应 地形成的装配件容座22a 4妄合。沿热生成元件10的纟从向方向,22a 基本短于设置在中心的第二装配件容座22b。指定给这些纵向装配 件容座22b的装配件26b是长条形状,且比锤头形状的装配件26a 窄。由于此独4争的i殳计,在加热块上,^立于中心的热生成元^f牛10 不可安装进入热生成元件10的外侧位置。以类似的方式,位于外 侧的热生成元件不能被安排在加热块的中心,也就是说,外侧热生 成元件不能插入壳体2之内。
尽管热生成元件10不能在壳体2中的^f壬意位置插入,但散热 的波纟丈肋元件12是非专门生产的,并且最初,该元4牛是《从切面为 曲折地弯曲的金属薄板条,并然后由这种连续的材料剪切出 一定长 度。对于插入加热块8中的散热元件而言,每个单独的散热元件12 可以被插入加热块8之内任何可用于散热元件的位置。
装配件26整体形成在定位框架28上,该定位框架可以在图6 和7中看到,并且参考这些附图对其进4亍详细i兌明。定位框架28 由绝缘材冲牛组成,并用于定位PTC加热元件30。在这里,为每个 单独的PTC加热元件30在定位框架28上切出了容座32,该容座 呈圆周地保持并配置此PTC加热元件。在彼此邻近地布置在一个平 面上的每个PTC加热元4牛30的两侧,金属薄才反带34、36产生4妾触, 该接触形成为PTC加热元件30供电的电印制导体,并且,由PTC 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该*接触而以热传导的方法传至散热元4牛 12。这些接触直接位于金属薄板带34, 36之上。
定位框架28的相对端通过装配件脊38而延伸至超出金属薄板 带34、 36的位置。在装配件脊38的外侧端,有定位框架28的各 个装配件26。根据沿图6中画出的VII-VII线的剖面图所示(参见 图7),定位框架28在宽度方向上的大部分范围都被各个金属薄板 带34、 36所占据。在剖视图中,在紧贴金属薄板带34、 36的侧边, 定位框架具有固定脊40,该固定脊紧靠金属薄板带34、 36的侧边 设置,并且突出于相应金属薄板带34, 36的上表面,并在外部覆 盖两金属带,优选地,该固定脊触及印制导体34、 36并与它们接 触。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脊40在注塑期间形成为单一部分, 最初,其形成为沿垂直于定位框架28的主要延伸方向延伸的突出 部。选定处于相对位置的两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使得金属薄板带34 或36可恰好安装在这些突出部之间。
然后,以此方法通过注塑制造的一个部分的零件安装了热生成 元件10的主要部分,即,PTC加热元件30插入相应的容座32并 且其两侧被金属薄板带34, 36所包围。随后,凹入部被向内塑性 地变形,全面地形成印制导体34、 36。这里,通常采用热成型方法, 在该方法中,形成固定脊40的材料在金属薄板带34、 36的区域中 被局部加热并因此变软。例如,在每个零件中采用的设备可以通过
热气流或热传导来局部加热定位框架28。在^f吏用热传导加热的情况 下,优选地,引起发热的设备可由同时对固定脊40进行定型的工 具形成。
固定脊40不是连续地沿热生成元件10的纵向形成,而是以区 段40.1至40.5提供。在这些区段40.1至40.5之间留出了空的通道 41,形成该通道41 4吏得支杆22在每一个通道中沿宽度方向安装在 4殳40.1; 40.2; 40.3; 40.4或40.5之间。由通道41形成的区,史相对于 每一个固定脊40的外侧表面向内突出很多,使得支杆22的至少一 半厚度安装在固定脊40之间,并#1容纳在那里。
然而,支杆22和定4立4匡架28之间的正向锁定4妄合(positive locking engagement)在4黄向于加热块8的层的方向上失去,使得在 也可被指定为第一支杆的壳体部分4、 6的支杆22与可^皮指定为第 二支杆43的固定脊40之间提供有横向于加热块8的层的运动。
热生成元件10形成为预先安装好的零件,并且可因此在装配 期间操作而没有丢失插入定位框架28中的印制导体34、 36或甚至 是丢失PTC加热元件30的风险。然而,应当指出,通常固定脊只 将金属薄板带34、 36固定在定位框架中,但是没有可以顶住PTC 加热元件30的接触压力来与金属薄板带4妄触,这样的4矣触才足够 在才喿作中为PTC加热元件30可靠地供电。通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对所述的实施例的讨论,在任何情况下,这都是由参考图8至10 而更详细i兑明的弹簧元4牛所4丸^f亍的。
然而,首先将要处理一些特征,以确保加热块8的各部分不能 在壳体2之内的任意位置安装。
如图所示,尤其是由图3和图6所示,金属薄板带,即图6中 示出的金属薄才反带34^皮弯曲出热生成元^f牛10的平面。因此,由于 再次但方向相反的弯曲,在金属薄板带34与PTC加热元件30接触 的平面和平行于前面第一次提及的金属薄板带的基本段延伸的自 由端44之间产生了弯头42。如图3中可以看出,这个自由端44通 过弯边元件46而机械和电地连接至指定的接触片14。
由图3中参考标号10.3和10.4所代表的上散热元件具有弯头 42.3和42.4,该弯头乂人上金属薄才反带34向上伸出。下热生成元件 10.1具有向下伸出的弯头42.1。由参考标号10.2所4气表的热生成元 件10的金属薄才反带34、 36在两侧弯曲以形成弯头42.20或42.21, 并为每个都^殳置了接触片14。由于这些差异,可以防止壳体2之内 的热生成元4牛10.3和10.2的^f立置互4奐。在此情况下,由于4妄触片 容座48的i殳计,本实施例允许两个中心热生成元件10.2和10.3的 位置互换。也为两个外部热生成元件10.1和10.4才是供了适当的互 换性。
参考图1,前面所提及的槽15从壳体2的外侧向内延伸并直通 到接触片容座48中,每个接触片容座都比槽15宽。在此接触片容 座48之后依次形成限制槽50,该限制槽可以容纳由冲压而成型的、 形成接触片14以及指定的金属薄板带34的自由端44的金属板件。
壳体下部分4可以以经济制造的注塑方法形成,因为所有对壳 体有意义的表面都平行或垂直于壳体下部分4的框架开口 18延伸。
因此,壳体下部分4具有第一结构表面52a-d,它们基本彼此 垂直,呈圓周型地围绕加热块8并垂直于包括冲匡架开口 18的平面。 在接触片14被引出的壳体下部分4的端面侧上,该侧对应的框架 表面52b向外开出四个装配件容座54,该容座的基本壁也垂直于包 括框架开口 18的平面延伸。基本形成接触片容座48以及通向该接 触片容座的槽15或50的那些功能性表面,以及限定装配件容座22 并在图3中示出的壳体下部分4的那些壁具有适当的延伸。上述容
座15、 22、 50和54限定在壳体下部分4的一侧的底面上,该底面 平行于包括壳体下部分4的框架开口 18的平面。这个容座底面由 图4中的参考标号56代表。该底面56也形成支杆22的内表面, 以及一 方面用于下面将i兌明的弹簧元件的在边纟彖上的阻挡件58 、 60,以及另一方面位于两相对的纵向侧面之上的外侧散热元件12。 这些阻挡件58或60依次平行于也包括框架开口 18的平面。
在形成装配件容座22或4妄触片容座48的壁的相对侧端的端面 侧上形成的壳体下部分4的内表面平行于此平面。在纵向的侧边上, 其上边纟彖由伸出在结构表面52c上到达容座24的间隔件62形成, 该间隔件的功能将在下面对弹簧元件的"i兌明中4又述。在壳体下部分 4的内表面的上平面之下存在壳体下部分4的两个纵向加强杆64、 66的内表面63 ,然而,其伸出超过边缘上的阻挡件58、 60 4艮远, 使得加热块8几乎完全呈圆周地被保持,即,其高度范围的70%以 上寻皮保持在壳体下部分4中。纵向加强杆64、 66上散置了定位销 槽68, 70, 72,其垂直于包括冲匡架开口 18的平面延伸。定位销槽 68、 70、 72基本上分段地散置在纵向加强杆44、 46的整个纵向范 围。
在各个纵向加强杆64、 66的中心有定位销槽70,其形成的长 度相对短,并向^立于壳体下部分4的外侧上的窗口 74开口。靠近 此中心定位销槽70设置了定位销槽68,该槽的每一个的长度约为 纵向加强杆64、 66长度的1/3。在这些定位销68的外端,依此为 如上所述的具有指定的窗口 74的定位销槽70。在纟从向加强杆64、 66的端面侧端上还形成了相对小的定位销槽72,其从纵向加强杆 64、 66的内表面延伸至也包括框架开口 18的壳体下部分的外表面。
形成或限定定位销槽68、 70、 72的功能性表面全都垂直于包 4舌才匡架开口 18的平面延伸。-f又有相应的开口 68至72的端面侧边 缘被微微切成斜角或被磨圆以实现引入相应的壳体上部分6的定位
销76至80。为了更轻+〉地4妻合壳体下部分4和壳体上部分6,此 外,壁的自由端也被切成斜角或被磨圓,该自由端限定间隔件62 以及在端部的容座22b、 15、 50、 48,并形成间隔件62的上端。
在图5中示出的壳体上部分6的立体图也具有垂直或平行于相 应的框架开口 16排列的专有功能性或限定表面。尤其,设置可以 ^皮引入^目应的定^f立销'槽68、 70、 72的前述定4立销'76、 78、 80的定 位区域作为功能性表面。定位销78被铸造成缺口销并形成锁定脊 82,在上侧,缺口销78的加厚头突出于该脊,这形成了平行于也 包括框架开口 16的平面延伸的锁定表面86。锁定脊82从盖88的 上面开始延伸,该盖88基本上形成为平板型零件,并且其上产生 框架开口 16,且还包括支杆20的外表面。形成结构型的盖88,使 其作为壳体下部分4的盖。因此,定位销76至80从盖88的内表 面延伸垂直延伸。为锁定脊82i殳置了凹入部90。在凹入部90的区 域中,盖88的边缘表面被向内拉,使得锁定脊82的扁平的、甚至 是侧表面平行于定位销76或80的引导表面延伸,但是位于这些定 位销76、 80的外侧引导表面之内。面对着加热块8的相应的定位 销78至80的内表面仍然4立于一个平面内。
在壳体上部分6的一个端面侧及盖88的内壁上,形成了》于应 于五个^妄触片容座48的五个凹入部,这些凹入部形成槽15的部分, 并且在加热块装配于闭合的壳体中之后,还可以构成接触片14的 上方空余的区域。在位于相对位置的端面侧上设置了另一个定位销 92,其与在壳体下部分4上切出的相应的另一个定位容座进行相互 作用,j旦不可安装进入装配件容座22或4妾触片容座48,这样4吏得 可以^f呆i正壳体上部分6 ^皮;改置于壳体下部分4之上,并且以预定的 且明确的方式与壳体下部分4妄合。并且,包围另一个定位销槽94 和形成定^f立销92的壁垂直于4立于4医架开口 16或18上的平面延伸。
图8示出了弹簧元件96的立体侧-现图,该弹簧元件*接触加热 块8的边缘,并位于其在加热块8同一高度的安装位置。图8中弹 簧元件96的前侧形成平坦;改置表面98,附近的、在图3中最高的 散热元件的叶片与该表面4妾触。更准确地r说,波紋肋带12的更多 迂回叶片的端面侧弯曲端^妄触此扁平的》文置面98。;改置面98由最 初扁平的金属薄4反带形成,在该表面的两侧已由冲压形成垂直;也突 出的弹簧翼IOO,此弹簧翼最初位于》文置面98的平面之内,而在沖 压之后,通过弯曲而形成为可在图8、 10、 11、和12中看到的形状。 两弹簧翼lOOo、 lOOu沿宽度方向,即垂直于平坦;故置面98的纟从向 范围及因此沿装配期间弹簧元件96的插入方向重叠。每个单独的 弹簧翼100o、 lOOu形成倾斜的滑动表面102a、 102b、 102c,每个 表面与平坦放置面之间的夹角在35。至55。之间,优选地为45。。在 沿弹簧元件96的纟从向一个4妾一个i殳置的弹簧翼对100之间有平坦 革殳104,弹簧元件96在该处形成为矩形平坦金属薄^1带。
图8中示出的弹簧元件96具有数对弹簧翼100o、 100u,该弹
簧翼的数量相应于纵向加强杆64上各个间隔件62之间的间距(参 见图4)的数量。每一对弹簧翼lOOo、 lOOu都位于在这些间隔件 62之间的弹簧元件96的安装位置上。平坦^殳104 3争过间隔件62的 宽度并将附近的弹簧翼对lOOo、 100u接合在一起。因此,4艮据此 而相应地制造的弹簧可以作为一个部分的零件而被引入壳体2尤其 是壳体下部分4中,这简化了电加热装置的制造。设置在靠近的间 隔件62之间的结构表面42c的壁截面因此形成了各个弹簧翼对100 的支撑表面106。由于实施例中弹簧元件100尤其是重叠弹簧翼100 的各对之间的平坦,殳104的匹配,所以不可能一寻弹簧元4牛96以不 正确的对准引入壳体下部分4中。然后,只有当平坦》文置面98与 加热块对准时,弹簧元件96才可#1推入其安装位置,在该位置中 弹簧元件被容纳在与壳体2中加热块8齐平的平面上。此外,加热 块被间隔件62保持在与支撑表面106 —定距离的地方,使得弹簧
元件96在被引入壳体下部分4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接触这些支撑 表面,而不会被加热块8所妨碍。
通过弹簧元件96沿加热块8的方向的持续的插入运动,即, 通过将弹簧元件持续地插入加热块之中,来自下弹簧翼lOOu的弹 簧力^f吏弹簧元件96受到沿加热块8的方向的力,^使得加热块的层 10、 12纟皮压紧。平坦的》丈置面98和邻近的散热元件12已经具有了 覆盖,使得通过持续的插入运动,弹簧元件96沿插入方向被充分 导入加热块8和壳体下部分4之间。最终,通过连续的插入,下弹 簧翼lOOu:f皮弹性压紧。这里,在壳体侧上的反作用力由上边纟彖108 形成,该上边缘108是由支撑表面106和纵向加强4干64的内表面 的交点在两者之间形成的。此边缘108最初在引入弹簧元件96期 间对下弹簧翼100u施压力使其向内。通过持续的引入运动,上弹 簧翼100o最终受到向内呈斜角并弯曲的相应弹簧翼100o的自由端 的相互4乍用而向内。
如图10, 11,和12中所示,壳体2具有与弹簧元件96相互作 用的另 一个壳体元件。这另 一个壳体元件在壳体上部分6的边缚_ 110 上形成,该边纟彖是在盖88的内表面和壳体上部分6的底面112之 间形成,并且实际上,该壳体元件是在限定着壳体上部分的底面112 的外边缘113与盖88的内表面的相交(joining)边^彖上形成。在底 面112和盖88的内表面之间的高度偏差是考虑到加热块8突出于 由纵向加强杆64, 66形成的表面63,并且实际上这个突出的长度 与间隔件62突出于纵向加强杆64, 66的内表面63的长度几乎相 同。边纟彖110接触形成在上弹簧翼110o上的弹簧元件96的倾斜滑 动表面102a。根据图10和12a中所示,弹簧元件96的上端与壳体 上部分6的底面112有间隔,而处于基本上没有接触压力的状态。
下面参考图12a至12e对装配进4亍i兌明。首先,单独的层10、 12净皮引入壳体下部分4中。然后弹簧元件96以手工方式部分地插
入壳体下部分中,直到加热块8的各层都面对彼此放置,并且弹簧 元件96放置到加热块8和结构表面52c之间的充分深的位置。
这个最初的引入运动将弹簧元件96引至间隔件62面对着与弹 簧元件96的平坦_险104相互作用的加热块8的端面侧表面之上,
弹簧元件96和间隔件62接触,弹簧元件96由其平行于加热块的 层10、 12的平坦;改置面对准。在此第一装配步骤之后,弹簧元件 96突出由加热块8所占据的平面一段纵向长度,这由图12a中的L 所代表。然后,壳体上部分6被放置在壳体下部分4上。在这里, 定位销76、 78、 80、 92与对应的定位销槽68、 70、 72、 94々妾合。 在进行这一步骤时,弹簧元件96卩呆持最初基本上没有应力(stress )。
壳体部分4、 6都4又可以沿直线方向相对;波此运动。然后,4妄下来 是利用弹簧力而使壳体部分4, 6接合。
首先,弹簧翼100o、 100u^皮轻轻压紧,直到壳体上部分6的 底面112遇到弹簧元件96的上端(参力口图12b)。两个边缘108和 100已经沿倾在+滑动表面102a和102b滑动了某一赠4呈。上弹簧翼 100o在这段^各程中已经向内弹性弯曲了4艮多,4吏得随着持续的插入 运动,向内朝着弹簧元件96的中心弯曲而形成另一倾杀牛滑动表面 102c的弹簧翼100o的自由端能够可靠地经过边缘108。之后,在 两个壳体部分4、 6之间的持续的4妄合运动也导致了弹簧元件96随 之变化。在这里,最初边纟彖108产生了下弹簧翼100u的另一个弹 性压力。此下弹簧翼lOOu最终完全^皮容纳在支撑表面106和加热 块8之间(图12c )。随着弹簧元件96继续插入壳体下部分4中, 最终,上弹簧翼100o通过边續^ 108和此上弹簧翼100o的相互作用 而向加热块8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因此产生了弹簧力。此弹性 弹簧力主要是由于边缘108滑下另一倾斜滑动表面102c而产生,
并且使上弹簧翼lOOo沿加热块8的方向受力(图12c和图12d之 间的中间步骤)。在两个壳体部分4、 6彼此接触并同时它们的各个 表面^皮此对准时,弹簧元件96达到其最终位置。由于加热块8和 结构表面52c之间的弹簧力,弹簧元件96受压并保持在此安装位 置。如果有非故意的力从外部推动弹簧元件96,阻挡件58或壳体 上部分6的底面112的每个都可防止弹簧元件96被推出壳体2之 外。
在两个壳体部分4、 6彼此接触之前的短时间内,#1导入定位 通道的头84由于其在定位销槽70中的锁定脊82的轻樣吏的弹性弯 曲而受力向外,佳:得其锁定表面86与锁定对应表面114^妄触,或 者该锁定表面突出在对表面之外而具有轻樣丈的活动,4吏得两壳体部 分4、 6相互牵制地固定在一起。
根据上述说明,在4艮据所讨论的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的制造期
被引入其安装位置,在该位置中弹簧元件与加热块位于同一高度, 即,弹簧被布置在也被加热块所占据的平面中。此外,仅在引入弹 簧元件和4又当通过将定位销76至80强制锁定地4妄合在相应的定位 销槽68、 70、 72中而相对-波此定位两个壳体部分4、 6时,弹簧元 件才被置于弹簧压力之下。因此而得出的有建设性的改进提供了不 使用压力(tension)就将加热块的零件引入在壳体2上形成的容座 24中的可能性。〗又在此后才跟随有弹簧压力,并且实际上这压力在 发生接触时和壳体部分4、 6被相对彼此限制在固定位置时才产生。 如果随后,由于产生的弹簧压力,在接合壳体部分4、 6时,发生 了加热块8的元件位移或甚至是加热块8的元件;陂推出容座的情 况,把加热块包围在壳体2中的壳体部分4、 6的部分将保持上述 部分,并且在4妾合壳体部分4、 6时将其推回所需位置。
考虑到有建设性的改进,本发明不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因此, 例如,可以提供一种弹簧元件,其具有的弹簧翼在安装位置最初基
本没有压力。此弹簧元件被引入时与容座24之内的加热块之间没 有压力。弹簧元件具有弹簧翼并且该弹簧翼形成向外并向下朝着阻 挡件58的方向倾斜的滑动表面,并且实际上是用于在弹簧压力之 下的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的4妄合期间与弹簧元件相互作用并 设置相应的弹簧翼的销,使得在弹簧压力之下弹簧元件完全接触加 热块8。通过此实施例,弹簧元件最初没有压力地与加热块一起内 容纳在壳体下部分中,并在产生弹簧压力时,依然相对于4妄合方向 保持静止。弹簧元件加热块的平面中仅被轻微推动并接触加热块。 此外, 一个或多个弹簧翼转动以产生弹性压力。对热生成单元10 的特殊改进实现了更简单的装配,因为第一和第二支杆20、 43形 成的网格排列不完全是壳体部分,相反,形成了具有定位框架28 的第二支杆,并因此可靠地位于加热块8之内安》文PTC加热元件 30的位置。与网格排列完全由壳体部分形成的本领域中以前的情况 相比,可以因此而制造相对简单形成的壳体部分。此夕卜,可以容许 更高的公差,因为不存在连接至壳体的一整体部分的支杆,这样的 支杆平行于加热块8的层延伸并且必须准确设置在热生成单元10 的位置。通过设计支杆20和通道41的尺寸,并尤其是支杆20插 入固定脊40的两个截面之间的尺寸,仍然可以利用支杆和固定脊 相对;波此的强制互锁来支撑第一和第二支杆20、 43,并因此可以整 体力口固壳体。
因为散热元件12 ,皮准备为预先安装的单元,还可以通过装配 件26和相关的容座22来确保热生成元件12只能被安装在壳体2 之内的确定的4立置,电加热装置的生产,尤其是单独部分的装配也 可以通过非熟练4支术人员来进4亍。本实施例的可靠的布置4是供了电加热装置的不同零件的明确 的配属。如果此明确的配属没有保持,电加热装置的零件不能被装配。
参考标号列表
2 4 6 8
10 12
14
15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壳体
壳体下部分
壳体上部分
力口热块
热生成it/f牛
散热元件
接触片

框架开口,壳体上部分
才匡架开口,壳体下部分
支杆,第一支4干
装配件容座
力口热块容座
装配件
定位框架
PTC加热元件
PTC加热元件容座
金属薄板带
金属薄板带
装配件脊
固定脊
40.1至40.5固定脊段
41通道
42弯头
43第二支杆
44金属薄板带34的自由端
46弯边元件
48接触片容座
50槽
52冲匡架表面
54装配件(脊)容座
56底面
58弹簧元件的边纟象阻挡件
60散热元件的边缘阻挡件
62间隔件
63纵向加强杆的内表面
64纟从向加强4干
66纟从向力o强4干
68定位销槽
70定位销槽
72定位销槽
74窗口
76定位销
78定位销
80定位销
82锁定脊
84头
86锁定表面
88盖
90凹入部
92另 一定位销
94另 一定位销槽
96弹簧元件
98平坦;故置平面
100弹簧翼
102滑动表面
104平坦段
106支撑表面
108边缘
110边缘
112壳体上部分的底面
113底面112的外边纟彖
114锁定对应表面
纵向段L。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扁平的加热块(8)的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块被保持在形成有相对设置的框架开口(16、18)的壳体(2)中并且包括散热元件和热生成元件(10、12)的平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生成元件(10)具有装配件(26),并且配属于这些装配件(26)的装配件对应件(22)形成在壳体(2)上,并且不同热生成元件(10)的装配件(26)和配属的装配件对应件(22)形成为使得热生成元件(10)不能在所述壳体(2)中的任意位置插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件(26)突出于所述加热块地形成在端面侧上,而装配件容座 (22)形式的装配件对应件形成在壳体(2)上并开向容纳所 述加热块(8)的容座(2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 配件由保持装置(28 )形成,所述保持装置将热生成元件(10 ) 的相邻设置的PTC加热元件(30)保持就位。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装配件(26)由绝纟彖材料的定位框架(28)的端部形 成,所述定位冲匡架形成有分别用于至少一个PTC力口热元件(30)的相邻设置的容座(32)。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热生成元件(10)包括金属薄板带(34、 36),所述 金属薄板带与PTC加热元件(30)电接触,并且所述金属薄斗反带通过弯曲而在所述加热块(8)的端面侧上/人相应的热生 成元件(10)的平面引出并经过在所述壳体(2)的端面侧中 切出的槽(50 ),并且不同热生成元件的弯曲的金属薄板带(34、 36)和相关的槽(50)形成为使得所述热生成元件(10)不能 在所述壳体(2)中的任意位置插入。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包括壳体下部分(4)和壳体上部分(6),其中, 所述壳体下部分形成用于所述加热块(8)的容座(24)和围 绕所述容座(24)的框架(52a、 b、 c、 d)以及装配件容座(22 ); 所述壳体上部分与所述壳体下部分(4) 4妄合以封闭所述加热 块(8),所述装配件容座(22)形成为使得所述装配件(26) 可在一黄向于所述加热块(8)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插入所述壳 体下部分(4),并且不同的装配件容座(22)沿所述热生成元 件(10)的纵向形成为不同长度和/或沿横向于热生成元件(10) 的方向形成为不同宽度。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体上部分(6 )具有从封闭所述加热块(8 )的壳体上部分(6 ) 的盖(88)上凸出的定位销(76、 78、 80),定位销与所述盖 形成为一体并且与相应的在所述壳体下部分(4)上切出的定 位销槽(68、 70、 72)4妻合,其中,所述定位销(76、 78、 80) 和所述定位销槽(68、 70、 72)相应地形成在所述两个壳体部 分(4、 6)上,使得所述两个壳体部分(4、 6)只能以确定的 对准接合在一起。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容座(24)和所述定位销槽(68、 70、 72)的功能性 表面和限定所述壳体下部分(4)的外轮廓的轮廓表面,以及 形成所述定位销(76、 78、 80)的功能性表面,以及限定所述 盖(88)的边界的壳体上部分(6)的限定边界表面全部平行 于或垂直于包括框架开口(16、 18)的平面。
9. 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具有容纳在 所述壳体(2)中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96),通过所述弹簧元 件,所述加热块(8)在预压力下被保持在所述壳体(2)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部分(4)形成用于至少一个弹簧元 件(96)的放置面(52c、 58、 106),所述放置面全部平行于 或垂直于包括所述框架开口 (18)的平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定的定位销形成为缺口销(78),配属于这些缺口销(78) 的定位销槽(70)通到窗口 (74),该窗口开向所述壳体下部 分(4)的外侧,并且形成在所述缺口销(78)上的锁定表面(86)以及通过窗口 (74)形成的锁定对应表面(114)平行 于包^"所述才医架开口 (16)的平面延伸。
11. 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 于,具有锁定表面(86)的缺口销(78)的脊(82)从凹入部(90)处从盖(88)的外表面延伸,所述锁定表面由所述脊承 载并且突出于所述脊,所述凹入部形成在所述盖(88)的外侧 边缘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分(4、 6)的所有功能性、轮廓以及限定边界的表 面全部平行于或垂直于包括所述框架开口 (16、 18)的平面延 伸并且只有在表面之间或端面侧之间以直角相遇的边缘表面(108、 110)成4牛角或倒圓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具有扁平的加热块(8),所述加热块被保持在形成有相对设置的框架开口(16、18)的壳体(2)中并且包括散热元件和热生成元件(10、12)的平行层。为了简化装配方法而提出,热生成元件(10)在端面侧上具有突出加热块(8)之外的装配件(26),且配属于这些装配件(26)的装配件容座(22)形成在壳体(2)上,不同热生成元件(10)的装配件(26)和配属的装配件容座(22)形成为使得热生成元件(10)不能在所述壳体(2)中的任意位置插入。
文档编号F24H3/02GK101349476SQ20081013357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8日
发明者弗朗茨·博伦德, 德特勒夫·斯特凡, 米夏埃尔·尼德雷尔, 米夏埃尔·策恩, 赖纳·温施特尔 申请人:凯特姆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