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655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常压、氮气氛保护,连续式生产钒氮合金设备的结构,具 体为一种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钒氮合金生成窑是将五氧化二钒、碳粉、活性剂等材料在高温、常压下进行化学反 应生成钒氮合金的设备;通常由隧道式窑体、进出口端密封闸门、进排气管道及外部循 环系统组成;在隧道式窑体内有多个加热室、 一个窑腔通道及六条滑道。将需要在高温 下进行反应的钒氮合金放置在石墨钵内,由进口端闸门进入充满氮气的隧道式窑体,通 过滑道依次从进口端运行到出口端。加热室内放置加热元件和加热元件垫板,加热室的 窗口用塞砖与外部隔离。向加热室与窑腔通道中分别通入氮气,进入加热室的氮气对加 热元件垫板及窑体拱顶进行气氛保护,进入窑腔通道内的氮气与产品进行化学反应。为 避免更换加热元件时窑腔通道与外界环境空气连通,通常还需要将加热室与窑腔通道隔 离,这容易影响窑腔通道内温度的均匀性及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钒氮合金生成窑的加热室与窑腔通道需要设置隔 离结构,影响窑腔通道温度的均匀性及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在隧道式窑体内设有一个窑 腔通道、多个加热室、窑腔通道进气口和加热室进气口,加热室在窑体的窑壁上设有窗 口,窑腔通道与加热室相通,窑体的窑壁中设有与加热室进气口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 通过气体输出口与加热室窗口连通,气体输出口输出气体形成的气帘覆盖窗口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气道与加热室进气口连通,在移出加热室的窗口塞砖更换加热元件 时,由加热室进气口将氮气引入气道,通过气体输出口在加热室窗口中形成一道气帘, 既阻隔外部空气进入加热室,又便于更换加热元件。优选气体输出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 窗口的开口方向的设置方式。正常生产过程中,开启窑腔通道进气口;更换加热元件时
开启加热室进气口 ,通常3~6个加热室窗口的气道共用一个加热室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加热室与窑腔通道相通,加热元件与窑腔直接连通,提高了窑腔内 温度均匀性及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由于设置有加热室进气口并与加热室窗口相通,能 有效防止窗口塞砖及加热室耐火材料的碳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应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和图2所示的钒氮合金生成窑包括隧道式窑体1,加热室2,窑腔通道3,加热 元件4,加热室塞砖5,加热元件垫板6,窑腔通道进气口7,加热室进气口8,加热室 2在窑体的窑壁上设有窗口 9,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的窑腔通道3与加热室2相通, 窑体的窑壁中设有与加热室进气口 8连通的气道10,所述气道10通过气体输出口 11 与加热室窗口9连通,气体输出口 11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窗口 9的开口方向,气体输出 口 11输出的气体形成气帘覆盖窗口 9的截面,通常3 6个加热室窗口的气道共用一个 加热室进气口。在更换加热元件4时,首先开启加热室进气口8,加热室进气口8的进 气量大小以在加热室塞砖5处有微量热风外溢为宜,依次移出加热室塞砖5、加热元件 4;新更换的加热元件经预热后再放入加热室2,按原结构安装加热室塞砖5后关闭加热 室进气口 8,打开窑腔通道进气口 7进行生产反应,本密封结构经R2915II-1/FTG 26 米钒氮合金生成窑试用,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权利要求1、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在隧道式窑体内设有一个窑腔通道、多个加热室、窑腔通道进气口和加热室进气口;加热室在窑体的窑壁上设有窗口,其特征是窑腔通道与加热室相通,窑体的窑壁中设有与加热室进气口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通过气体输出口与加热室窗口连通,气体输出口输出气体形成的气帘覆盖窗口截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气体输出口的开口 方向垂直于窗口的开口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其特征是3 6个加热室 共用一个加热室进气口。
专利摘要钒氮合金生成窑密封结构,在隧道式窑体内设有一个窑腔通道、多个加热室、窑腔通道进气口和加热室进气口,加热室在窑体的窑壁上设有窗口,窑腔通道与加热室相通,窑体的窑壁中设有与加热室进气口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通过气体输出口与加热室窗口连通,气体输出口输出气体形成的气帘覆盖窗口截面,气帘既阻隔外部空气进入加热室,又便于更换加热元件;本实用新型由于加热室与窑腔通道相通,加热元件与窑腔直接连通,提高了窑腔内温度均匀性及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由于设置有加热室进气口并与加热室窗口相通,能有效防止窗口塞砖及加热室耐火材料的碳化。
文档编号F27B9/30GK201152683SQ200820030408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日
发明者俊 吴, 梁迎军, 陈耕云 申请人:南京福特高磁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