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001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主要 指一种易安装、维修、美观实用的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习用的分离式冷气机主要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外机具有冷凝 器、压缩机,产生冷却效应,室内机具有风鼓、蒸发器,且该蒸发器 可产生吸热效应,并使冷凝器产生放热反应以具有冷气循环的效果, 且可利用风鼓将冷气由室内机中导出。
为了提高室内的美观整体性,习用的室内机采用隐藏式设计,将 室内机隐藏嵌置在室内顶壁与装潢板体之间,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图
6所示即为习用吊隐式侧吹室内机的安装结构,室内机l'具有回风 入口 11'和出风口 12',其内部还设置有蒸发器、风鼓及出风装置(图 中未标示),出风口 12'与风管2'的一端接合,风管2'的另一端 延伸至室内装潢板体3'的侧端开口 31'位置,该室内机l'的侧端 还设置有接合部13、此接合部13'处设置有吊杆4'与室内顶壁接 合,使得室内机l'可设置于室内顶壁与装潢板体3'之间;装潢板 体3'的水平方向还设置有回风口 32'及维修孔33',并分别设置回 风栅板和维修孔盖板331、使得室内空气可由回风口 32'导 入室内机r的回风入口 11',再经由出风口 12'、风管2'导入室内,当需要维修室内机r时,可直接打开维修孔盖板33i'维修。
然而前述习用的组成结构及安装方式具有以下缺陷
1、 室内机l'必须另外组配连接风管2',增加组件及组装成本;
2、 维修人员虽然可打开维修孔盖板331'由维修孔33'维修室
内机l、但若要更换室内机r的内部组件时不易将室内机r整组
拆下取出至室内装潢板体3'外侧,出现维修不便的情形;
3、 室内装潢板体3'上必须设置开口 3r、维#^孔33'及回风 孔32',造成装潢板体3'因设置较多孔而降低整体性质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 及安装构造,其组装、维修方便,具有较佳的美观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 及安装构造,其可提供舒适的空调环境。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包括一室内机主体和 一安装架,该室内机主体和安装架组设在室内顶壁与设有回风口的装 潢板体之间;室内机主体具有可拆式出风口组和回风入口,室内装潢 板体的侧端设置有宽度可供室内机主体穿插的开口 ,可拆式出风口组 位于装潢板体的开口位置;安装架承置室内机主体,通过接合吊杆与 室内顶壁组"^妄。
上述室内机主体具有机壳,该机壳的前方设置有接合孔,机壳通 过接合元件与装潢板体固定。
上述室内机主体的机壳内设置有可拆式风道座与可拆式鼓风元件。
上述可拆式出风口组具有摆动导风组件。
上述室内机主体的前方与可拆式出风口组的后方在对应位置有 接合部,可拆式出风口组借助接合部与室内机主体的接合部组合。 上述可拆式出风口组与室内机主体的接合部采用扣接组合。 上述装潢板体的回风口设置回风口滤网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装潢板体上设置回风口,室内的 空气可由回风口导入室内机主体,并经由室内机主体的出风口导出至 室内,可减少风管的设置,安装便利,并可减小风管组件的成本;另 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室内机主体可直接安装在室内顶壁与装潢板体之 间,且室内机主体的可拆式出风口组位于装潢板体的开口位置,将开
口遮挡,具有组装整体性质感;本实用新型需要维修时,只需要将可 拆式出风口组拆卸,或将整个室内机主体从装潢板体的开口抽拉取出,
操作简便,具有维修便利性,且不需另外开设维修孔,增进室内装潢 板体的整体性质感。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拆式出风口組具有摆动导风组件,比习 用的长条型出风口固定式更加美观实用,更能加速空调速率与环境的 舒适性。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主体(含可拆式出风口组、可拆式风 道座、可拆式鼓风元件)、安装架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剖视示意5图4是本实用新型维修室内机主体的取出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取出出风口组、风道座、鼓风元件的维修保养 示意图6是习用产品的安装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室内机主体10机壳101接合部
102接合孔11回风入口12可拆式出风'
121摆动导风组件122接合部13蒸发器
14风道座15鼓风元件151马达
152线流扇2安装架21吊杆
3装潢板体31开口32回风口
33回风口滤网纟且4接合元件
r室内机ir回风入口12'出风口
13'接合部风管3,装潢板体
3r开口32'回风口321'回风栅板
33'维修孔331'维修孔盖板4'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室内机主体1与一安 装架2,且室内机主体l与安装架2组设在室内顶壁与装潢板体3之 间。
室内机主体1具有机壳10、回风入口 11、可拆式出风口组12、 蒸发器13、可拆式风道座14和可拆式鼓风元件15;机壳10具有接合部IOI,其可与可拆式出风口组12扣接组合,机壳10还在对应接 合可拆式出风口组12的前方位置设置有接合孔102,利用接合元件4 与装潢板体3固定;可拆式出风口组12内具有摆动导风组件121, 其还在后方对应接合部101的位置设置有接合部122,使可拆式出风 口组12可通过接合部122与机壳10的接合部101扣接组合,从而将 可拆式出风口组12组设在室内机主体1的前方;可拆式风道座14通 过接合元件4与机壳10接合;鼓风元件15具有马达151及线流扇 152,可组设在机壳10内或取出。
安装架2承置于室内机主体1的下方,并接合吊杆21与室内顶 壁组接。室内装潢板体3的侧端方向设置有开口 31,且此开口 31的 宽度可供室内机主体1穿插;室内装潢板体3的水平方向还设置有回 风口 32,在该回风口 32还设置有回风口滤网组33。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室内机主体1可直接安装在室内顶壁与装潢 板体3之间,并将机壳10利用接合元件4与装潢板体3固定,再将 可拆式出风口组12组设在机壳10的前方,并使可拆式出风口组12 位于装潢板体3的开口 31前方位置,且可将开口 31遮覆,以具有组 装整体性质感;再佳j几壳10的下方承置在安装架2上;这样,室内 的空气可由回风口 32导入室内机主体1,并经由室内才几主体1的可 拆式出风口组12导出至室内,本实用新型由于室内机主体1 (内含 风道)可直接导风,而不需像习用产品那样必须经过风管2'(参照 图6所示),所以可免去风管2'的设置,安装方便,并可减少风管2' 的组件成本。
若需维修本实用新型时,可取下可拆式出风口组12、回风口滤 网组33,直接进行维修保养,参照图4所示,将接合元件4拆下, 即可如抽屉般以抽拉方式将机壳11 由装潢板体3的开口 31中取出,具有维修的便利性;且本实用新型的室内装潢板体3不需再另外设置 维修孔,增进室内装潢的整体性质感。
再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不必取出室内机主体1的机壳11, 而直接拆下出风口组12、风道座14及鼓风元件15,即可保养维修鼓 风元件15及其它组件,保养维修十分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佳的组成及安装便利性,并可减少 组件成本,且其具有大幅提升维修便利性的功效及美观实用性,此外,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拆式出风口组12的风向摆动设计更能够提供较佳 的舒适的空调环境,而室内机主体1若未利用接合元件4与装潢板体 3固接时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前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 型例示,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 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室内机主体和一安装架,该室内机主体和安装架组设在室内顶壁与设有回风口的装潢板体之间;室内机主体具有可拆式出风口组和回风入口,室内装潢板体的侧端设置有宽度可供室内机主体穿插的开口,可拆式出风口组位于装潢板体的开口位置;安装架承置室内机主体,通过接合吊杆与室内顶壁组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主体具有机壳,该机壳的前方设置有接合孔, 机壳通过接合元件与装潢板体固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机壳内设置有可拆式风道座与可拆式鼓 风元件。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出风口组具有摆动导风组件。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前方与可拆式出风口组的后方在对应位 置有接合部,可拆式出风口组借助接合部与室内机主体的接合部组 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出风口组与室内机主体的接合部采用扣接组 合。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装潢板体的回风口设置回风口滤网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嵌入侧吹空调室内机组合及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室内机主体和一安装架,该室内机主体和安装架组设在室内顶壁与设有回风口的装潢板体之间;室内机主体具有可拆式出风口组和回风入口,室内装潢板体的侧端设置有宽度可供室内机主体穿插的开口,可拆式出风口组位于装潢板体的开口位置;安装架承置室内机主体,通过接合吊杆与室内顶壁组接。此结构组装、维修方便,具有较佳的美观实用性。
文档编号F24F1/00GK201259279SQ20082011753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蔡明哲 申请人:华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