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187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结构,主要包括 一机壳内设成前、 后空间,并设有冷温产生单元而可在前空间中产生冷温,即可获得冷 气的效果;冷温产生单元的热温则由后空间排出至室外,因此通过本 实用新型可不需压縮机,即能产生冷气空调的作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气空调机中的"非分离式"机,都设置为 一机壳内具有 压縮机、冷凝管、散热管、鼓风机,而通过冷媒产生冷温,上述结构 有下列缺点(1)因有压縮机,故其噪音较大、较费电;(2)冷媒会 挥发至空气中,造成破坏臭氧层、不环保的问题。另外在"分离式"机中,设置有一产生冷温的主机、吹出冷温的子 机;主机中具有压縮机、冷媒、冷凝管,子机中具有鼓风机、散热管; 上述结构也存在下列缺点(1)主机虽置于室外,但其仍使用压縮机, 故仍有压縮机产生噪音、较费电等问题;(2)其也是使用冷媒产生冷 温,故仍有不环保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请参阅图l、图2和图3, 一机壳10中设置为具有前空间ll和后 空间12,前空间11具有入气口 13、排风口 14、以及鼓风机15,后空 间12也具有入气孔16、排风孔17、以及排风机18,其入气孔16、排 风孔17与室外相通,机壳10中设有冷温产生单元20,冷温产生单元 20设为具有前散热片21,置于前空间ll中;后散热片22,置于后 空间12中;前、后散热片21、 22间设有数组致冷晶片23、导温座24、 温度控制器25,致冷晶片23的冷温面231贴触于前散热片21,热温 面232则贴触于导温座24,导温座24再贴触后散热片22,而由前散 热片21散出冷温于室内、后散热片22散发热温排出至室外,温度控3
制器25设于导温座24,从而感知热温,当超过设定高温时可切断供电。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温产生单元立体分解图。元件符号说明 10机壳 11前空间 12后空间 13入气口 14排风口 15鼓风机16入气孔17排风孔18排风机20冷温产生单元21前散热片22后散热片23致冷晶片 231冷温面 232热温面 24导温座 25温度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致冷晶片23,又称冷热极片、冷冻晶片、致冷片, 其一面(冷温面231)可产生冷温(约2°C),产生冷温时会导致产生 热温,因此会在另一面(热温面232)具有热温。本实用新型即是利用 冷温排至室内、将热温排出至室外。另夕卜,致冷晶片23是采用"低电 压直流电"作用。如图1、图2所示,当通电时致冷晶片23的冷温面231可产生冷 温,而使前散热片21 (铝质)呈冷温状态,鼓风机15动作而可让空气 由入气口 13吸入,而使前散热片21的冷温经由排风口 14排出冷气至 室内,达到具有冷气机的效果。致冷晶片23热温面232的热温,则可 经由导温座24、后散热片22而吸收,并通过排风机18吸入空气由入 气孔16进入后空间12中,得使后散热片22的热温散发而由排风孔17 排出至室外。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效果及优点 (1)不需有压縮机即可产生冷气,而没有压縮机的费电及噪音问题。(2) 不需冷媒即得冷气,而不会产生冷媒破坏臭氧层的问题,环 保作用佳。(3) 无压縮机、无输送冷媒的管路(散热管、冷凝管),可使得 机体体积小、重量轻。(4) 采用低电压直流电,可省电、且安全;当发生停电时,可使 用备用充电电池,能够继续使用,因此方便实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实具有极佳的实用性与显著的 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机壳中设置有前空间和后空间;前空间具有入气口、排风口、以及鼓风机;后空间也具有入气孔、排风孔、以及排风机;其入气孔、排风孔与室外相通,机壳中还设有冷温产生单元,冷温产生单元设有前散热片,置于前空间中;后散热片,置于后空间中;前、后散热片间设有数组致冷晶片,致冷晶片的冷温面贴触于前散热、热温面则贴触于后散热片,从而由前散热片散出冷温于室内、后散热片散发热温排出至室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冷温产生单 元可设有导温座,导温座贴触致冷晶片的热温面及后散热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温度控制 器,其可感知热温,达设定高温时可切断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结构,特别是一种无压缩机可产生冷温的空调机;主要包括在一机壳中设置具有前、后空间,并设有由致冷晶片、导温座、温度控制器、前后散热片所构成的冷温产生单元,冷温产生单元可产生冷温、并配合鼓风机排出使室内有冷气效果,冷温产生单元产生热温并通过排风机排出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无需压缩机也能达到冷气空调的效果。
文档编号F24F5/00GK201050853SQ20072014289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8日
发明者林文耀 申请人:林文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