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801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其具备进气管(intake duct)、离心式送风机、蒸发器和外部排出构造,并将顺着进气管的底壁面流动的水向外部排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知一种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其设置有利用风箱(blower)和进气管之间的压力差,将存积在进气管底壁部的水引导到风箱内的引导通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该排水构造是这样的利用压力差引导到风箱内的水在由风箱送风后被蒸发器俘获,并且作为冷凝水从蒸发器下方的排水管排出。因此,无需在进气管设置排水管,即可提供一种可防止进气管内雨水存积的车用空调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98782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中,因为利用风箱动作产生的送风将引导到风箱内的水向外部排除,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风箱停止时,就不能将引导到风箱内的水向外部排除。
另夕卜,电动机旋转轴水平配置的风箱类型,因为其蜗状壳体(scroll casing)的涡旋角度有300。左右,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即风箱停止时,附着在进气管内表面的雪、水滴等形成水顺着管道底壁面流动的话,则存积在蜗状壳体下部,一旦存积的水结冰,就有可能损伤风箱。

发明内容
着眼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构成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无需追加排水构造,无论离心式送风机停止或是动作,均可以将将要存积在蜗状壳体下部的水向外部排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设置有吸入内气与外气中的至少一方的进气管;吸入侧与该进气管连接并且电动机旋转轴水平配置的离心式送风机;配置在与该离心式送风机的排出侧连通的送风通路的中途位置的蒸发器;设置在收容该蒸发器的主体外壳上,并将附着在蒸发器外部
散热片上的冷凝水向外部排出的外部排出构造,
该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底壁面
和所述离心式送风机的蜗状壳体下部的第一连通部;和连通所述蜗状壳体的下部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的第二连通部。
由此,本发明的离心式送风机停止时,附着在或者混入进气管的雪、水滴等形成水顺着管道底壁面流动时,将该水从管道底壁面通过第一连接部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的蜗状壳体下部,并从蜗状壳体下部通过第二连接部引导到蒸发器的上部,并进一步从蒸发器的上部顺着蒸发器流到下方,然后从排出蒸发器的冷凝水的主体外壳的外部排出构造向外部排出。
离心式送风机动作时,附着在或者混入进气管的雪、水滴等形成水顺着管道底壁面流动时,将该水从管道底壁面通过第一连接部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的蜗状壳体下部,并且,被风扇风压顺着蜗状壳体内表面引导,并进一步通过排出侧的送风通路由蒸发器俘获,并将俘获的水顺着蒸发器送到下方,并从排出蒸发器的冷凝水的主体外壳的外部排出构造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排水构造利用排出蒸发器的冷凝水的现有外部排出构造,所以只需追加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不必追加新的排水构造即可简单构成。
并且,如上所述,不拘于离心式送风机的停止或是动作,就可以将将要存积在蜗状壳体下部的水向外部排除。


图1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电动机旋转轴方向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图1的第一、第二连通部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电动机旋转轴直交方向截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图3的第2连通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蒸发器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蒸发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说明实施例1的离心式送风机动作时的排水作用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具备现有进气管专用排水软管(drain hose)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具备具有现有的涡旋角度有300°左右的蜗状壳体的离心式送风机的车用空调装置中在蜗状壳体下部水存积的样子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内外气导入管
2进气管
2a第一倾斜底壁面
2b第二倾斜底壁面
3过滤器
4离心式送风机
41蜗状壳体
42鼓风扇
43风扇电机
5主体外壳
6蒸发器
61风上侧上部上水箱(header tank)
62风下侧上部上水箱
63风上侧下部上水箱
64风下侧上部上水箱
65风上侧热交换管
66风下侧热交换管
67外部散热片
7送风通路
8密封隔水板
9排水管(外部排出构造)
10第一排水口 (第一连通部)
11、 12第二排水口 (第二连通部)
13排水间隙
14倾斜导向槽
6ML电动机旋转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表示的实施例1说明实现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的最佳实施方式。实施例1
首先,说明其构成。
图1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电动机旋转轴方
向截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图1的第一、第二连通部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电动机旋转轴直交方向截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图3的第二连通部的放大截面图。
使用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车用空调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内外气导入管l、进气管2、过滤器3、离心式送风机4、主体外壳5和蒸发器6。
所述内外气导入管1设置有未图示的进气门,并通过进气门的开闭控制以导入内气、导入外气或者导入内外气的混合气。
所述进气管2是与所述内外气导入管1连接而吸入内气与外气中的至少一方的管道,在其中途位置,如图l所示,配置有去除粉尘、花粉等的过滤器3。
该进气管2的底壁面具有作为内外气导入管1的下部并且倾斜角度陡的第一倾斜底壁面2a;作为朝向离心式送风机4的部分并且倾斜角度缓的第二倾斜底壁面2b。
因为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是气体从叶轮中心向半径方向穿过的送风机,并且是由叶轮的转动给予气体离心力而送风,所以具有高静压、高送风压力的特征。实施例1的离心式送风机4为多翼片送风机(sirocco fan:西罗科风扇)类型,如图1所示,由蜗状壳体41、鼓风扇42和风扇电机43构成。
所述蜗状壳体41如图1所示,在其吸入侧连接有进气管2,并在鼓风扇42的吸入位置形成有环状的喇叭口部41a。在蜗状壳体41上,如图1所示,形成有支承风扇电机43的电动机支承部41b。另外,如图3所示,蜗状壳体41的涡旋角度有300。左右,因此在蜗状壳体41下部由于大的涡旋角度而构成贮水空间。
所述鼓风扇42如图3所示,在圆周上排列有多个翼片,并连接在风扇电机43的电动机旋转轴43a上。
所述风扇电机43是驱动鼓风扇42并使其旋转的驱动源,如图1所示,该 电动机旋转轴ML被水平配置。
所述主体外壳5 (亦称为空调外壳)是收容蒸发器6、未图示的空气混合 门或暖气风箱等的壳体,如图3所示,在与所述蜗状壳体41的排出侧连通的 部分形成有送风通路7。
所述蒸发器6为安装在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内的蒸发器,并配置在送 风通路7的中途位置,使流动于内部的致冷剂和通过外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使致冷剂蒸发汽化以冷却空气。如图1所示,蒸发器6的外周由密封隔水板8 包围。
下面,说明将顺着所述进气管2的倾斜底壁面2a、 2b流动的水向外部排 出的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
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构成为设置有将所述进气管2的倾斜底壁面2a、 2b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的下部连通的第一连通部;以及将所 述蜗状壳体41的下部与所述蒸发器6的上部连通的第二连通部。
另外,虽然在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中也包括排水管9 (外部排出构造), 但是该排水管9设置在收容蒸发器6的主体外壳5的排水盘部5a,本质是为 了将附着在蒸发器6的外部散热片67 (参照图5, (a))的冷凝水向外部排出而 设置的现有外部排出构造。
所述第一连通部是将所述进气管2的倾斜底壁面2a、 2b及所述蜗状壳体 41的下部位置沿着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发动机旋转轴ML的方向连通的第 一排水口 10。如图1、 2、 4所示,所述第一排水口 10在蜗状壳体41的喇叭 口部41a开孔。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连通部是使所述蜗状壳体41的下部位置和所述 蒸发器6的上部位置一致、并在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电动机旋转轴ML直 交方向连通所述两位置的第二排水口 11、 12。所述第二排水口 ll在蜗状壳体 41 (或者主体外壳5)开孔,所述第二排水口 12与第二排水口 11位置相一致, 并在密封隔水板8上开孔。
如图1、 3所示,所述蒸发器6以热交换面作为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 发电机旋转轴ML平行的面而纵方向配置。如图1所示,所述蒸发器6的外周 面隔着密封隔水板8与主体外壳5的内壁板相对,两侧面和上面3面以密封隔水状态被固定,仅在下面插装和排水管9连通的排水间隙13。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排水口 IO和所述第二排水口 ll之间由第 一排水口 IO朝向第二排水口 11且坡度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槽14连接。
下面,说明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中的蒸发器6的构成。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蒸发器的主视图及俯视图,图6是表示 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的蒸发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蒸发器6具有风上侧上部上水箱61、风下侧上 部上水箱62、风上侧下部上水箱63、风下侧下部上水箱64、风上侧热交换管 65、风下侧热交换管66和外部散热片67。
如图6所示,所述蒸发器6是层叠型热交换器,其将由一对板状构件601、 602以及一对热交换促进散热片603、 604构成的层叠单位构件605多个层叠 在一起而形成。
因此,所述风上侧上部上水箱61由在一对板状构件601、 602上形成的储 槽口 601a、 602a多个层叠构成。所述风下侧上部上水箱62由一对板状构件 601、 602上形成的储槽口 601b、 602b多个层叠构成。所述风上侧下部上水箱 63由一对板状构件601、 602上形成的储槽口 601c、 602c多个层叠构成。所 述风下侧下部上水箱64由一对板状构件601、 602上形成的储槽口 601d、 602d 多个层叠构成。
另外,所述风上侧热交换管65由将热交换促进散热片603夹入在一对板 状构件601、 602中形成的致冷剂通路601e、 602e之间而构成。所述风下侧热 交换管66由将热交换促进散热片604夹入在一对板状构件601、602中形成的 致冷剂通路601f、 602f之间而构成。
所述风上侧上部上水箱61是致冷剂出口 ,所述风下侧上部上水箱62是致 冷剂入口,如图6所示,两上部上水箱61、 62被隔着间隙并列配置。所述风 上侧下部上水箱63和风下侧下部上水箱64是两端部被封闭的容器,如图6 所示,两下部上水箱63、 64被隔着间隙并列配置。
所述风上侧热交换管65连通风上侧上部上水箱61和风上侧下部上水箱
63。 所述风下侧热交换管66连通风下侧上部上水箱62和风下侧下部上水箱
64。 而且,如图5 (b)所示,风上侧热交换管65和风下侧热交换管66被隔 着间隙并列配置。并且,如图5 (a)所示,多个外部散热片67设定在层叠而 成的层叠单位构件605的外部的水平方向。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中,将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 11、 12 引导到蒸发器6上部的水,从风上侧上部上水箱61和风下侧上部上水箱62 之间的间隙,经由风上侧热交换管65和风下侧热交换管66之间的间隙以及风 上侧下部上水箱63和风下侧下部上水箱64之间的缝隙,由在主体外壳5上设 置的排水管9向外部排出。
下面,说明其作用。关于背景技术
如图9所示,在使用了蜗状壳体的涡旋角度为300。左右、且电动机被水 平配置的离心送风机的车用空调装置中,由于车辆设计,附着在进气管或者蜗 状壳体上的雪或是水滴存积在蜗状壳体下部,若积水结冰,则可成为风箱损伤 的原因。
在此,如图8所示,为了确保对于顺着进气管的底壁面流动的水、或蜗状 壳体的下部积水的排水性,在进气管的下部追加了进气管专用排水软管等排水 部件。
但是,在如图8所示的现有排水构造中,因为需要在进气管中设置进气管 专用排水软管,所以作为空调单元来看时,就成了设置有进气管专用排水软管 和HVAC排水软管的2个排水构造。
在此,HAVC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是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trolling System的略称。
针对于此的提案是日本专利特开2004-98782号公报所记载的车用空调装 置,在此提案的装置里,因为设置有将在进气管底壁面的积水由风箱和进气管 之间的气压差向风箱内引导的引导通路,所以当风箱动作时,由于气压差而被 引导到风箱内的水在风箱送风之后被蒸发器俘获,并作为冷凝水由蒸发器下方 的排水管排出。
但是,在上述提案中,因为利用由风箱的动作而形成的送风将引导到风箱 内的水排除到外部,所以在风箱停止时,不能将引导到风箱内的水排除到外部。
所以,实施例1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不仅是一种无需追加排水构 造的简单的构成,而且也不拘束于离心式送风机的停止或是动作,均能够将将 要存积在蜗状壳体下部的水向外部排除。在离心式送风机停止时的排水作用
根据图1~图4,说明在实施例1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中,在离心式送风机停止时的排水作用。
在离心式送风机4停止时,导入到进气管2的水经过下列程序向外部排出。
(1) 附着在或者混入进气管2的雪、水滴等形成水时,如图1 (a)所示, 该水顺着管道底壁面2a、 2b,向下游侧的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的下 部方向流动。
(2) 向蜗状壳体41的下部流动的水,如图1 (b)所示,从倾斜底壁面 2a、 2b经过第一排水口10,被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下部。
在此,第一排水口 IO到第二排水口 11之间由从第一排水口 IO朝向第二 排水口 11的坡度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槽14连接。因此,如图2所示,来自第 一排水口 10的水汇集在倾斜导向槽14,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附着在蜗状 壳体41的内表面的水滴凝结成的水也汇集在倾斜导向槽14。 S卩,汇集在倾斜 导向槽14的水被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下部。
(3) 将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的水,如图1 (c)所示, 从蜗状壳体41的下部通过第二排水口 11、 12引导到蒸发器6的上部。
(4) 引导到蒸发器6上部的水,如图l (d)所示,从蒸发器6的上部顺 着蒸发器6传送到下方。
在此,作为蒸发器6,因为其使用的是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有空隙的层 叠型热交换器,所以引导到蒸发器6上部的水,如图3所示,经由风上侧上部 上水箱61和风下侧上部上水箱62之间的间隙、风上侧热交换管65和风下侧 热交换管66之间的间隙以及风上侧下部上水箱63和风下侧下部上水箱64之 间的间隙。也就是说,将层叠型热交换器构造的蒸发器6具有的间隙当做排水 通路来利用。
(5) 从蒸发器6的上部顺着蒸发器6传送到下方的水,如图1 (e)所示, 汇集到主体外壳5上的排水盘部5a。
(6) 汇集在主体外壳5的排水盘部5a水,如图1 (f)所示,从排出蒸发 器6的冷凝水的主体外壳5上的排水管9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排水构造因为利用排出蒸发器6的冷凝水的现有排 水管9向外部排水,所以只需追加第一排水口 IO和第二排水口 11、 12,不必 追加新的排水构造,能够简单构成。
此外,和追加进气管专用排水软管等的排水部件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提高 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如上所述,即使离心式送风机停止时,也能够以最短路线将将要存 积在蜗状壳体41下部的水排除到外部。
在离心式送风机动作时的排水作用
根据图1及图7说明在实施例1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中,在离心式 送风机停止时的排水作用。
离心式送风机4动作时,导入到进气管2的水以及附着在蜗状壳体41内 表面的水滴经过下述过程排除到外部。
(1) 附着在或者混入进气管2的雪、水滴等形成水时,如图1 (a)所示, 该水顺着管道底壁面2a、 2b,向下游侧的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的下
部流动。
(2) 向蜗状壳体41的下部流动的水,如图1 (b)所示,从倾斜底壁面 2a、 2b经过第一排水口10,被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下部。
(3) 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的下部的水,如图7 (g)所 示,由于风扇风压而顺着蜗状壳体41的内表面被引导。
此时,附着在蜗状壳体41内表面上的水滴同样由于风扇风压而顺着蜗状 壳体41的内表面被引导。
(4) 顺着蜗状壳体41内表面被引导的水,如图7 (h)所示,经由排出 侧的送风通路7被蒸发器6俘获。
(5) 被蒸发器6俘获的水,如图7 (i)所示,顺着蒸发器6传送到下方。 在此,水被蒸发器6俘获时,因为冲撞到外部散热片67以及风上侧热交
换管65,所以被俘获的水不脱离蒸发器6而顺着蒸发器6传送到下方。
(6) 顺着蒸发器6传送到下方的水,如图7 (j)所示,汇集到主体外壳 5的排水盘部5a。
(7) 汇集在主体外壳5的排水盘部5a的水,如图7 (k)所示,从排出 蒸发器6的冷凝水的主体外壳5的排水管9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实施例l的排水构造,如上所述,即使在离心式送风机4动作 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将要在蜗状壳体41下部存积的水以及附着在蜗状壳体内 表面的水滴排除到外部。
再加上,在离心式送风机4动作时,第二排水口ll、 12的部分成为吸入 负压,即使异物堵塞第二排水口 11、 12的部分,也能够由风扇风压顺着蜗状 壳体41的内表面排除。由此,能够长期维持对将要在蜗状壳体41的下部存积的水的排水性,同时能够防止由于水滞留而发生异味。 下面,说明其效果。
由实施例1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可以得到下列效果。
(1) 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其具备吸入内气与外气中的至少一方 的进气管2、吸入侧连接该进气管2并且电动机旋转轴ML水平配置的离心式
送风机4、配置在与该离心式送风机4的排出侧连通的送风通路7中途位置的 蒸发器6、设置在收容该蒸发器6的主体外壳5上而将附着在蒸发器6的外部 散热片67上的冷凝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管9,所述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 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管2的底壁面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下 部的第一连通部、以及连通所述蜗状壳体41的下部与所述蒸发器6的上部的 第二连通部,因此,可以提供一种简单构成,既不必追加排水构造,且不拘束 于离心式送风机4的停止或是动作,就可以将将要存积在蜗状壳体41的下部 的水向外部排除。
(2) 所述第一连通部是将所述进气管2的倾斜底壁面2a、 2b和所述蜗状 壳体41的下部位置沿着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电动机旋转轴方向连通的第一 排水口 10,所述第二连通部是使所述蜗状壳体41的下部位置与所述蒸发器6 的上部位置相一致,并沿着和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电动机旋转轴ML直交的 方向连通所述两位置的第二排水口 11、 12,所述蒸发器6是以热交换面作为 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电动机旋转轴ML平行的面的纵方向配置。因此,在 离心式送风机4停止时,能够以最短路线将将要存积在蜗状壳体41下部的水 排除到外部。
(3) 所述第一排水口 IO和所述第二排水口 11、 12之间由从第一排水口 lO朝向第二排水口ll、 12且坡度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槽14相连接,因此, 可以防止朝向蒸发器6的上部位置的第二排水口 11、 12的水的滞留,并且提 高朝向第二排水口ll、 12的水的汇集效率。
(4) 所述蒸发器6具有并列配置的风上侧上部上水箱61及风下侧上部 上水箱62;并列配置的风上侧下部上水箱63及风下侧下部上水箱64;分别将 风上侧的2个上水箱61、 63与风下侧的2个下部上水箱62、 64连接且并列配 置的风上侧热交换管65及风下侧热交换管66,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 11、 12 将引导到所述蒸发器6上部的水,从风上侧上部上水箱61与风下侧上部上水 箱62之间的间隙,经由风上侧热交换管65与风下侧热交换管66之间的间隙、与风上侧下部上水箱63和风下侧下部上水箱64之间的间隙,从设置在主体外 壳5的排水管9排出到外部,因此,当离心式送风机4停止时,利用蒸发器6 具有的间隙作为排水通路,能够顺畅地从蒸发器6的上部顺着蒸发器6进行排 水。
(5)所述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具备吸入内气与外气中的至少一方 的进气管2;吸入侧连接该进气管2,并且电动机旋转轴ML水平配置的离心 式送风机4;配置在与该离心式送风机4的排出侧连通的送风通路7中途位置 的蒸发器6;设置在收容该蒸发器6的主体外壳5上,并将附着在蒸发器6外 部散热片67上的冷凝水排出到外部的外部排出构造,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停 止时,当附着在或者混入进气管2的雪、水滴形成水顺着管道底壁面2a、 2b 流动时,将该水从倾斜底壁面2a、 2b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的 下部,并从蜗状壳体41的下部引导到蒸发器6的上部,并进一步从蒸发器的 6的上部顺着蒸发器6流到下方,而从排出蒸发器6的冷凝水的主体外壳5的 排水管9排出到外部,因此,可以提供一种简单构成,既不必追加排水构造且 不拘束于离心式送风机4的停止或是动作,就可以将将要存积在蜗状壳体41 的下部的水向外部排除。
以上根据实施例1说明了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结构,但关于其具 体构成,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l,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的各项权利要求所 涉及的发明宗旨,就容许设计的变更、追加等。
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是,第一连通部作为第一排水口 10,第二连通部作 为第二排水口 11、 12,但第一连通部以及第二连通部也可使用排水管或者排 水槽等。总之,第一连通部只要连通进气管底壁面和离心式送风机的蜗状壳体 下部,则并不仅限于实施例l。另外,第二连通部只要连通蜗状壳体下部和蒸 发器上部,则并不仅限于实施例l。
在实施例1中,作为外部排出构造,所示的是设置于主体外壳5的排水管 9,但也可以是设置于空调外壳的排水管或者是排水软管。
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是,使所述蜗状壳体41的下部位置和所述蒸发器6 的上部位置一致,将蒸发器6纵方向配置,由最短路线将水向外部排出的优选 例子,但是也可以是蜗状壳体下部位置和蒸发器上部位置错离,将两位置用可 挠性管连通的例子,或将蒸发器以斜方向倾斜配置的例子。
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是,使用具备具有涡旋角度为300°左右的蜗状壳体的离心式送风机的车用空调装置装置,但是即使是具备具有涡旋角度在300° 以下的蜗状壳体的离心式送风机的车用空调装置,只要是具有在蜗状壳体下部 积水的构造的车用空调装置就可以适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具备吸入内气与外气中的至少一方的进气管、吸入侧连接该进气管并且电动机旋转轴水平配置的离心式送风机、配置在与该离心式送风机的排出侧连通的送风通路的中途位置的蒸发器、设置在收容该蒸发器的主体外壳上并将附着在蒸发器外部散热片上的冷凝水排出到外部的外部排出构造,该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底壁面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的蜗状壳体的下部的第一连通部、以及连通所述蜗状壳体的下部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的第二连通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部是将所述进气管的倾斜底壁面与所述蜗状壳体的下部位置沿着所述离心式送风机的电动机旋转轴方向连通的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二连通部是使所述蜗状壳体的下部位置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位置 相一致,并将两位置沿着和所述离心式送风机的电动机旋转轴直交的方向连通 的第二排水口,所述蒸发器以热交换面作为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的电动机旋转轴平行的 面而纵向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之间由从第一排水口朝向第二排水口 且坡度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槽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 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具有并列配置的风上侧上部上水箱及风下侧上部上水箱; 并列配置的风上侧下部上水箱及风下侧下部上水箱;以及 分别将风上侧的2个上水箱与风下侧的2个下部上水箱相连接且并列配置的风上侧热交换管与风下侧热交换管,使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引导到所述蒸发器上部的水,由风上侧上部上水箱与风下侧上部上水箱的间隙,经由风上侧热交换管和风下侧热交换管的间隙、以及风上侧下部上水箱和风下侧下部上水箱的间隙,而从设置在主体外壳的外部排水构造排出到外部。
5. —种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具备-吸入内气与外气中的至少一方的进气管、吸入侧连接该进气管并且电动机 旋转轴水平配置的离心式送风机、配置在与该离心式送风机的排出侧连通的送 风通路的中途位置的蒸发器、设置在收容该蒸发器的主体外壳上,并将附着在 蒸发器外部散热片上的冷凝水排出到外部的外部排出构造,该车用空调装置的 排水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停止时,当附着在或者混入进气管的雪、水滴形成水顺 着管道底壁面流动时,将该水从管道底壁面引导到离心式送风机的蜗状壳体的 下部,并从蜗状壳体的下部引导到蒸发器的上部,并进一步从蒸发器的上部顺 着蒸发器流到下方,而从排出蒸发器的冷凝水的主体外壳的外部排出构造排出 到外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构造,其具备吸入内气与外气中的至少一方的进气管(2)、电动机旋转轴(ML)水平配置的离心式送风机(4)、配置在与该离心式送风机(4)的排出侧连通的送风通路(7)的中途位置的蒸发器(6)、将附着在收容该蒸发器(6)的外部散热片(67)上的冷凝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管(9),该车用空调装置的排水结构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管(2)的底壁面与所述离心式送风机(4)的蜗状壳体(41)下部的第一排水口(10)、以及连通所述蜗状壳体(41)的下部与所述蒸发器(6)的上部的第二排水口(11、12)。
文档编号B60H1/00GK101511619SQ20078003313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8日
发明者龟山贡一 申请人: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