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117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当室外空气流入室内进行 通风进气时,利用室内外大气压差对室外大气污染中含有的湿气、粉尘、 噪音起到过滤与净化、吸音与降噪作用。适用于民用建筑的住宅、学校、 医院及办公大楼内的通风进气,减少空调的使用量,改善和促进室内空气 质量,提高人体健康的通风进气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原因是,行驶在道路上装有柴油发动机的客货 车、拖拉机、船舶等尾气排放,还有各种作业时的飞扬粉尘,随着我们开 启的窗户流入到室内,被人体呼吸所吸入后,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疾病,会造成对人们健康上的损害。再则室内家具和装潢的化学涂料频繁 地散发出甲苯有害气体原因,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 噪音会影响、同样危害人们休息和健康。针对这样的情况,人们采取开启 窗户等措施更新室内空气,但是打开窗户会引发不安全的因素,没有人员 留守的时候不能打开窗户,这样的更新方式不是自动的,难以适应人们的 需要。
因此,有必要新开发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室内室内空气污染的现象, 提供一种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无需动力而利用室内外大气压差将室外空 气中含有的粉尘与噪音得到过滤与净化、吸音与降噪处理、达到节能减排 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在建筑物墙壁上开设一个通风孔,通风孔 内设置衬套,在衬套底部设置一室外衬套排水沟通往室外,衬套内设有除 尘净化装置,除尘净化装置分别通过两侧的过滤挡板固定在衬套内,过滤 挡板面向室内一侧依次设有除尘滤布和室内通风格栅,过滤挡板面向室外 一侧依次设置一除尘滤布和一空气导向管,空气导向管将除尘净化装置与 室外连通,通风孔的室外一端设有一防虫滤网。
所述的防虫滤网外侧依次设有一室外防雨格栅和一防雨罩,室外防雨 格栅底部设有室外防雨格栅排水口,防雨罩底部则设有防雨罩排水口,防 雨罩通过防雨罩紧固件固定在墙壁上。然后,在室外一侧的壁面与室外衬 套法兰和防雨罩之间的空隙处用硅胶进行粘合固定,以防止脱落和起到密 封作用,又可防止雨水沿着建筑物墙壁通风孔的间隙浸透和流入到室内。
所述的衬套包括室内衬套和室外衬套,其中,室内衬套设置在通风孔 的室内一边,室外衬套设置在通风孔的室外一边,室内衬套与室外衬套相
对的一端分别对应设置为L型端面,室内衬套与室外衬套的L型端面互相 配合对接,并且,室内衬套通过室内衬套法兰固定在室内的墙壁上,而室 外衬套通过室外衬套法兰固定在室外墙壁上。当然,衬套还可以采用其他 方便的连接形式。
所述的除尘净化装置为,在过滤挡板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排格栅过滤 板,中间通过中心过滤轴连接,每一格栅过滤板包括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 侧格栅过滤板,其中,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过滤板之间通过中心H 型连接圈连接,中心H型连接圈外面套一中心吸音挡圈;中心过滤轴下方 的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过滤板的中间向上凸起,两边倾斜向下,两 端为水平端,并且其中心下表面设有吸音挡圈,两边下表面各设一个Y型 回收槽,两边上表面各设一人字型收集沟;中心过滤轴上方的左侧格栅过 滤板和右侧格栅过滤板的中间向下凹陷,两边倾斜向上,两端为水平端, 并且中心上表面设有吸音挡圈,两边上表面各设一个Y型回收槽,两边下表面各设一人字型收集沟,从而形成若干个气体过滤通道,气体过滤通道 与通风孔的方向相同。
所述的室外防雨格栅的通风格栅面的底部弯角折边位置,设置宽度为
5mm、长度为lOrara的腰型孔,便于空气导向管内外积水的排水。
所述的防雨罩的底部弯角折边位置,设置宽度5mm、长度为10mm腰型 排水孔,便于室外衬套内的水分通过L型排水沟流经腰型孔向室外排放。 在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过滤板上设有Y型回收槽,其两边具有 延长的结构,并用45°斜面板切于90°直角面板而组合成人字型收集沟,经 过用两侧T型连接环和中心H型连接圈相互连接,并由两侧过滤挡板嵌入 固定而形成。 一条气体过滤通道内均有四个Y型回收槽和人字型收集沟, 三组吸音挡圈;当空气流入气体过滤通道内与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 过滤板的板壁、吸音挡圈进行接触时发生碰撞,可以形成一股旋涡回流 和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十个负压区域;负压区域是堆 积和储存粉尘的空间,利用吸音挡圈、离心力和负压区域是达到除尘与除 湿、吸音与降噪,过滤与净化空气的目的。
所述的中心过滤轴由左侧中心过滤轴和右侧中心过滤轴连接构成。 所述的中心吸音挡圈和吸音挡圈采用聚丙乙烯和橡胶的复合材料,其 厚度为3毫米,宽度为12-16毫米。设置在两侧T型连接环的外沿和中心 H型连接圈的内外沿上。使得室外空气伴随着噪音的流入与左侧格栅过滤 板、右侧格栅过滤板的接触和碰撞时,经过吸音挡圈的吸音,降低噪音干 扰,其吸音和降噪能力达到平均30分贝以上的效果。
所述的过滤挡板上设有中心凹槽,中心凹槽与室外衬套排水沟连通, 并在过滤挡板上设置加强筋,加强筋设有凹槽,凹槽与格栅过滤板之间的 空隙对应,使得每个气体过滤通道畅通;过滤挡板与除尘净化装置之间设 有圆环垫圈。
所述室内通风格栅、除尘滤布、两侧的过滤挡板、除尘净化装置和空 气导向管通过一连接螺杆连接,其中,室内通风格栅、除尘滤布、两侧的
6过滤挡板、除尘净化装置中心设置中心孔,连接螺杆穿过中心孔,与焊接 在空气导向管的螺母连接。可以通过松动和拆卸连接螺杆,把室内通风格 栅、除尘滤布、两侧过滤挡板、除尘净化装置拆卸下来,可以更换除尘滤 布,用水清洗除尘净化装置内的粉尘之后,重新安装上去,可以进行反复 地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显著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无需动力而利 用室内外大气压差能够将室外空气中含有的湿气、粉尘与噪音得到过滤与 净化、吸音和降噪处理,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将其安装在民用建筑上,不 需开启窗户,无需动力而利用室内外大气压差将室外空气中所含有的粉尘 与噪音引入到室内时,得到除湿与除尘、过滤与净化、吸音和降噪处理, 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的装置而尚未多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除尘净化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l一墙壁
2a—室外衬套法兰 3a—室内衬套法兰 5—防虫滤网
6a—室外防雨格栅排水口 7a—防雨罩排水口 9、 9' 一过滤挡板 ll一室内通风格栅 13—螺母
2— 室外衬套
3— 室内衬套 4一空气导向管
6— 室外防雨格栅
7— 防雨罩
8、 8'—除尘滤布 IO—除尘净化装置 12—连接螺杆 14—室外衬套排水沟
715—防雨罩紧固件 21—左侧格栅过滤板 24—T型连接环 26—吸音挡圈 28—Y型回收槽
16—硅胶
22—右侧格栅过滤板 25—中心H型连接圈 27—中心吸音挡圈
29、 30—人字型收集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一图4, 一种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在建筑物墙壁1上开设一 个通风孔,在通风孔的室内一边设置室内衬套3,在通风孔的室外一边设 置室外衬套2,室内衬套3与室外衬套2相对的一端分别对应设置为L型 端面,室内衬套3与室外衬套2的L型端面互相配合对接,并且,室内衬 套3通过室内衬套法兰3a固定在室内的墙壁1上,而室外衬套2通过室 外衬套法兰2a固定在室外的墙壁1上。室内衬套3和室外衬套2内设有 除尘净化装置IO,除尘净化装置10分别通过两侧的过滤挡板9、 9'固定 在室内衬套3与室外衬套2上,过滤挡板9向室内一侧依次设有除尘滤布 8和室内通风格栅11,过滤挡板9'向室外一侧依次设置一除尘滤布8' 和一空气导向管4,空气导向管4将除尘净化装置IO与室外连通,通风孔 的室外一端设有一防虫滤网5,并在室外衬套2底部设置一室外衬套排水 沟14通往室外。
如图1,所述的防虫滤网5外侧依次设有室外防雨格栅6和防雨罩7, 室外防雨格栅6底部设有室外防雨格栅排水口 6a,防雨罩7底部则设有防 雨罩排水口7a,防雨罩7通过防雨罩紧固件15固定在墙壁1上。然后, 在室外一侧的壁面与室外衬套法兰2a和防雨罩7之间的空隙处用硅胶16 进行粘合固定,以防止脱落和起到密封作用,又可防止雨水沿着建筑物墙 壁通风孔的间隙浸透和流入到室内。
如图l、图2,所述的除尘净化装置10为,在过滤挡板9与过滤挡板 9'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排格栅过滤板,中间通过中心过滤轴连接,每一格
8栅过滤板包括左侧格栅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其中,左侧格栅 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之间通过中心H型连接圈25连接,中心 H型连接圈25外面套一中心吸音挡圈27;中心过滤轴下方的左侧格栅过 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的中间向上凸起,两边倾斜向下,两端为水 平端,并且其中心下表面设有吸音挡圈26,两边下表面各设一个Y型回 收槽28,两边上表面各设一人字型收集沟29、 30;中心过滤轴上方的左 侧格栅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的中间向下凹陷,两边倾斜向上, 两端为水平端,并且中心上表面设有吸音挡圈26,两边上表面各设一个Y 型回收槽28,两边下表面各设一人字型收集沟29、 30,从而形成若干个 气体过滤通道,气体过滤通道与通风孔的方向相同。气体过滤通道的间距 设置在15腿至20mm之间,随机的一条气体过滤通道或者是靠近左侧中心 过滤轴31和右侧中心过滤轴32所组合成的一条气体过滤通道内,均有四 个Y型回收槽28和左侧人字型收集沟29 二个、右侧人字型收集沟30 二 个,两侧吸音挡圈26和中心吸音挡圈27;当室外空气利用室内外空气压 差流入到除尘净化装置10的一条靠近中心部位的气体过滤通道内时,流 经右侧格栅过滤板22、 Y型回收槽28、右侧人字型收集沟30、两侧吸音 挡圈26、左侧人字型收集沟29、中心吸音挡圈27进行接触时发生碰撞, 可以形成一股旋涡回流和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十个负 压区域34;利用两侧吸音挡圈26、中心吸音挡圈27、离心力和负压区域 34达到除尘与除湿、吸音与降噪,过滤与净化空气的目的。
所述的室外防雨格栅6的通风格栅面的底部弯角折边位置,设置宽度 为5mm、长度为10mm的腰型孔,便于空气导向管内积水的排水。
所述的防雨罩7的底部弯角折边位置,设置宽度5mm、长度为lOmm腰 型排水孔,便于室外衬套2内的水分通过L型排水沟流经腰型孔向室外排 放。
如图1、图2,在左侧格栅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上设有Y 型回收槽28,其两边具有延长的结构,并用45°斜面板切于90°直角面板而组合成人字型收集沟29、 30,经过用两侧T型连接环24和中心H型连 接圈25相互连接,并由两侧过滤挡板9、 9'嵌入固定而形成。 一条气体 过滤通道内均有四个Y型回收槽28和人字型收集沟29,三组吸音挡圈26; 当空气流入气体过滤通道内与左侧格栅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的 板壁、吸音挡圈26进行接触时发生碰撞,可以形成一股旋涡回流和离 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十个负压区域34;负压区域34是堆 积和储存粉尘的空间,利用吸音挡圈26、离心力和负压区域34是达到除 尘与除湿、吸音与降噪,过滤与净化空气的目的。
所述的中心过滤轴由左侧中心过滤轴31和右侧中心过滤轴32连接构成。
如图2,所述的中心吸音挡圈27和吸音挡圈26采用聚丙乙烯和橡胶 的复合材料,其厚度为3毫米,宽度为12-16毫米。设置在两侧T型连接 环的外沿和中心H型连接圈的内外沿上。使得室外空气伴随着噪音的流入 与左侧格栅过滤板21、右侧格栅过滤板22的接触和碰撞时,经过吸音挡 圈26的吸音,降低噪音干扰,其吸音和降噪能力达到平均30分贝以上的 效果。
所述相邻的格栅过滤板之间距离间隔为15—20毫米。 如图1,所述的过滤挡板9、 9'上设有中心凹槽(图中未示),中心 凹槽与室外衬套排水沟14连通,并在过滤挡板9、 9'上设置加强筋,加 强筋设有凹槽,凹槽与格栅过滤板之间的空隙对应,使得每个气体过滤通 道畅通;过滤挡板9、 9'与除尘净化装置10之间设有圆环垫圈(图中未 示)。
如图l,所述室内通风格栅ll、除尘滤布8、 8'两侧的过滤挡板9、 9'、除尘净化装置10和空气导向管4通过一连接螺杆12连接,其中, 室内通风格栅ll、除尘滤布8、 8'两侧的过滤挡板9、 9'、除尘净化装 置10的中心设置中心孔,连接螺杆12穿过中心孔,与焊接在空气导向管 4的螺母13连接。可以通过松动和拆卸连接螺杆12,把室内通风格栅11、除尘滤布8、 8'、两侧过滤挡板9、 9'、除尘净化装置10拆卸下来,可 以更换除尘滤布8、 8',用水清洗除尘净化装置10内的粉尘之后,重新 安装上去,可以进行反复地使用。
如图1,所述的室外衬套排水沟14设置在室外衬套2的底部,其宽度 为2mm至5mm、深度为2mm至5訓、长度为70mm至IOO證之间;在室外衬 套法兰面上,设置深度为2mm至5國之间的排水沟,与室外衬套底部的室 外衬套排水沟14相通,形成L型排水沟,使得可能堆积在室外衬套2底 部的水分,可以通过L型排水沟向室外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无需动力而利用室内外之间的大气压差,对含有湿气和粉尘及噪音的 空气,自然地通过防雨罩7、室外防雨格栅6和防虫滤网5的空隙、空气 导向管4 一定深度的压差诱导,流经除尘滤布8对湿气和粉尘实施第一层 次的过滤与净化后,进入到除尘净化装置10时,由几何形状构成的左侧 格栅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所排列成六条的气体过滤通道,含有 湿气和粉尘及噪音的空气与左侧格栅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进行 接触时发生了碰撞,并在各个气体过滤通道内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侧吸音挡 圈26、中心吸音挡圈27、 Y型回收槽28、左侧人字型收集沟29、右侧人 字型收集沟30的内外部分,分别形成一股旋涡回流,产生了离心力和有 效的负压区域34。通过离心力的作用,空气沿着气体过滤通道内左侧格栅 过滤板21和右侧格栅过滤板22的板壁,受到两侧吸音挡圈26、中心吸音 挡圈27的阻挡、过滤、吸音、音波得到板壁的反弹,又被水平流入的空 气推入到处于不同位置的Y型回收槽28内外有效的负压区域34内、以及 被截流到左侧人字型收集沟29、右侧人字型收集沟30内,这时Y型回收 槽28内外的负压区域34内所回收到的、被左侧人字型收集沟29、右侧人 字型收集沟30所截流到的湿气和粉尘,沿着Y型回收槽28内外有效的负 压区域34以及左侧人字型收集沟29、右侧人字型收集沟30内的斜面板壁, 通过自身的重量发生沉降,自然地流入和汇集到Y型回收槽28和左侧人
ii字型收集沟29、右侧人字型收集沟30的底部被逐渐地堆积、储存起来,
就是说对含有湿气和粉尘及噪音的空气实施第二层次的过滤与净化、吸音 域降噪处理;对留有剩余更小粉尘径粒的空气,随后流经到除尘滤布8、 8
'内、再进一步实施高度的、第三层次的过滤和吸附的净化处理之后,流 经两侧过滤挡圈9、 9'和室内通风格栅11流入到室内的空气质量可以得 到充分地改善和提高。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Y型回收槽28内外有效的负压区域34内所回收、 被左侧人字型收集沟29、右侧人字型收集沟30所截流、以及被配置在除 尘净化装置10前后二层的除尘滤布8、 8'所吸附的粉尘,在室内可以松 动和拆卸连接螺杆12、把室内通风格栅ll、除尘滤布8、 8'、两侧的过 滤挡板9、 9'与除尘净化装置10—起固定的拆卸下来,更换除尘滤布8, 用水反复清洗除尘净化装置10内的粉尘之后,再安装上去,可以重新使 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对含有湿气、粉尘、噪音 的空气实施一种安定分离和反复的过滤和净化、吸音和降噪处理,除尘与 除尘粒径达到^15um、除湿效果达到99%、平均降噪在30dB以上的显著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墙壁上开设一个通风孔,通风孔内设置衬套,并在衬套底部设置一室外衬套排水沟通往室外,衬套内设有除尘净化装置,除尘净化装置分别通过两侧的过滤挡板固定在衬套上,过滤挡板面向室内一侧依次设有除尘滤布和室内通风格栅,过滤挡板面向室外一侧依次设置一除尘滤布和一空气导向管,空气导向管将除尘净化装置与室外连通,通风孔的室外一端设有一防虫滤网。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 虫滤网外侧依次设有一室外防雨格栅和一防雨罩,室外防雨格栅底部设有 室外防雨格栅排水口,防雨罩底部则设有防雨罩排水口,防雨罩通过防雨 罩紧固件固定在墙壁上。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衬套包括室内衬套和室外衬套,其中,室内衬套设置在通风孔的室内一边, 室外衬套设置在通风孔的室外一边,室内衬套与室外衬套相对的一端分别 对应设置为L型端面,室内衬套与室外衬套的L型端面互相配合对接,并 且,室内衬套通过室内衬套法兰固定在室内的墙壁上,而室外衬套通过室 外衬套法兰固定在室外墙壁上。
4. 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除尘净化装置为,在过滤挡板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排格栅过滤板,中 间通过中心过滤轴连接,每一格栅过滤板包括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 过滤板,其中,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过滤板之间通过中心H型连接圈连接,中 心H型连接圈外面套一中心吸音挡圈;中心过滤轴下方的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过滤板的中间向上凸 起,两边倾斜向下,两端为水平端,并且其中心下表面设有吸音挡圈,两 边下表面各设一个Y型回收槽,两边上表面各设一人字型收集沟;中心过滤轴上方的左侧格栅过滤板和右侧格栅过滤板的中间向下凹 陷,两边倾斜向上,两端为水平端,并且中心上表面设有吸音挡圈,两边上表面各设一个Y型回收槽,两边下表面各设一人字型收集沟。
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过滤轴由左侧中心过滤轴和右侧中心过滤轴连接构成。
6.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吸音挡圈和吸音挡圈采用聚丙乙烯和橡胶的复合材料,其厚度为3毫 米,宽度为12-16毫米。
7. 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挡板上设有中心凹槽,中心凹槽与室外衬套排水沟连通,并在 过滤挡板上设置加强筋,加强筋设有凹槽,凹槽与格栅过滤板之间的空隙对应;并在过滤挡板与除尘净化装置之间设有圆环垫圈。
8. 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通风格栅、除尘滤布、两侧的过滤挡板、除尘净化装置和空气导 向管通过一连接螺杆连接,其中,室内通风格栅、除尘滤布、两侧的过滤 挡板、除尘净化装置中心设置中心孔,连接螺杆穿过中心孔,与焊接在空 气导向管的螺母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在建筑物墙壁上开设一个通风孔,通风孔内设置衬套,并在衬套底部设置一室外衬套排水沟通往室外,衬套内设有除尘净化装置,除尘净化装置分别通过两侧的过滤挡板固定在衬套上,过滤挡板面向室内一侧依次设有除尘滤布和室内通风格栅,过滤挡板面向室外一侧依次设置一除尘滤布和一空气导向管,空气导向管将除尘净化装置与室外连通,通风孔的室外一端设有一防虫滤网。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现象,提供一种无动力进气过滤装置,其优点是,无需动力而利用室内外大气压差将室外空气中含有的粉尘与噪音得到过滤与净化、吸音与降噪处理、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文档编号F24F7/013GK201333356SQ200820158129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7日
发明者陈妙生 申请人:陈妙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