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663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焙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焙烧炉排出烟气中余热进行
水加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焙烧炉是精密铸造业用于烘制砂模的炉窑,常规情况下,工厂采用焙烧炉连接作 业模式,以获得最经济的生产成本。焙烧炉烘制砂模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不间断地从 排气管中直接外排,宝贵热资源直接外排造成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十分可惜。另外,不间断 外排的高温烟气恶化了工作环境,不利于操作者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不改变焙烧炉排气管的排气功 能,又能充分利用排气管中热量的焙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热能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焙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它包括焙烧炉、排气管、热交换筒、热水管、蓄水箱、回
水管和水泵。所述蓄水箱位于焙烧炉上方一侧,蓄水箱顶部外接进水管,底部设有出水管。
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焙烧炉一侧设有向上斜置的排气管,其轴线与水平线成30° 55°
角,热交换筒套装在排气管外壁上并作密封连接,热交换筒顶部至蓄水箱上段由热水管沟
通,热交换筒底端与蓄水箱底部之间由回水管及串连接的水泵组成循环水道。 上述结构中,热交换筒与蓄水箱之间由热水管、回水管及水泵组成循环水路,使蓄
水箱中的水不断地流至热交换筒中受热。水循环使蓄水箱内水温不断提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由套管组成的热交换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2、充分利用废弃的热能生产生活用水,热能利用率高; 3、热能利用有效减少热量外排,直接改善工作环境。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 附图所示的焙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它包括焙烧炉1、排气管2、热交换筒3、热 水管4、蓄水箱5、回水管6和水泵7。所述蓄水箱5位于焙烧炉1右侧上方,蓄水箱5顶部 外接进水管5. 2,从进水管5. 2中引入冷水源,蓄水箱5底部设有出水管5. 1输出热水。本实施例中,焙烧炉1右侧设有向上斜置的排气管2,排气管2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30° ,热 交换筒3套装在排气管2外壁上并作密封连接。热交换筒3顶部至蓄水箱5上段由热水管 4沟通,热交换筒3底端与蓄水箱5底部之间由水管6及串连接的水泵7组成循环水道。本 实用新型实际应用时,首先通过进水管5. 2向蓄水箱5内注满冷水,启动水泵形成蓄水箱5 中的冷水经水管6输入到热交换筒3内,焙烧炉1中的烟气通过排气管2外排,烟气中的热 量通过热交换筒3的筒壁与循环水作热交换,升温的水被后输入的水顶送回到蓄水箱5内。 蓄水箱5内的水经反复循环加热而增温,出水管5. 1流出的热水作职工生活用水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排气管2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5° ,由于夹角较实施例1大,热交换筒 3相对较直一些,水在热交换筒3内热交换时间也相应短一些,废气中的热能利用相对也较 少些,但烟气排出较实施例1更畅一些。
权利要求一种焙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它包括焙烧炉(1)、排气管(2)、热交换筒(3)、热水管(4)、蓄水箱(5)、回水管(6)和水泵(7);所述蓄水箱(5)位于焙烧炉(1)上方一侧,蓄水箱(5)顶部外接进水管(5.2),底部设有出水管(5.1);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炉(1)一侧设有向上斜置的排气管(2),其轴线与水平线成30°~55°角,热交换筒(3)套装在排气管(2)外壁上并作密封连接,热交换筒(3)顶部至蓄水箱(5)上段由热水管(4)沟通,热交换筒(3)底端与蓄水箱(5)底部之间由回水管(6)及串连接的水泵(7)组成循环水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焙烧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它包括焙烧炉、排气管、热交换筒、热水管、蓄水箱、回水管和水泵。所述蓄水箱位于焙烧炉上方一侧,蓄水箱顶部外接进水管,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焙烧炉的排气管轴线与水平线成30°~55°角向上斜置,热交换筒套装在排气管外壁上并作密封连接,热交换筒顶部至蓄水箱上段由热水管沟通,热交换筒底端与蓄水箱底部之间由回水管及串连接的水泵组成循环水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箱内的水与热交换筒的水作循环热交换而增温,同时也减少烟气排放温度,明显改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适合各种规格的焙烧炉配套使用。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1449160SQ20092004384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
发明者曹进, 胡军奇, 荆剑 申请人:泰州金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