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758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溶液除湿系统作为一种新的除湿系统,使用浓溶液对空气进行除湿,除湿处理之 后将得到稀溶液,然后对稀溶液进行再生处理。 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传统的溶液除湿系统中采用的除湿溶液去除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能力,完全取决 于它们在除湿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有害物质的溶解饱和,除湿溶液去除有害物质的能力 就逐步丧失,另外对于苯、甲苯等难溶于除湿溶液的有害物质,除湿溶液的去除能力相当有 限,因此对于长期运行的空调系统来说,溶液除湿系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 一体化空调系统,可将溶液除湿与催化空气净化功能一体化,使系统在除湿的同时催化净 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充分利用这两项技术的优点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所述系统中应用了一种混合溶 液,所述混合溶液包括除湿溶液及催化剂,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所述混合溶液的流通回 路,所述流通回路包括 溶液再生器、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 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完成除湿,并在所述溶液再生器中完
成再生,所述催化剂吸收的有害物质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被分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提供一种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可将溶液除湿与催化空 气净化功能一体化,使系统在除湿的同时催化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充分利用这两项 技术的优点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所述系 统中应用了一种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包括除湿溶液及催化剂,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所述混合溶液的流通回路,所述流通回路包括 溶液再生器、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 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完成除湿,并在所述溶液再生器中完
成再生,所述催化剂吸收的有害物质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被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示
意图,参照该图,该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中应用了一种混合溶液,所述
混合溶液包括除湿溶液及催化剂,所述系统包括三条所述混合溶液的流通回路,即第一流
通回路、第二流通回路、第三流通回路,其中 所述第一流通回路依次通过与外部冷源换热的第一换热器1、第一溶液再生器2、 第一溶液槽14、第二换热器9、第二溶液槽17、第二溶液泵13、与外部热源换热的第三换热 器8、第一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7、所述第二溶液槽17、所述第三换热器9、所述第一溶液槽 14、第一溶液泵10,回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 ;所述第一溶液再生器2中的混合溶液在重力作 用下通过管道流入溶液槽14,所述第二换热器9两侧通入的都是混合溶液,所述第二溶液 槽17中的混合溶液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9换热后,进入所述第一溶液槽14,所述第一溶液 槽14中的混合溶液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9后,进入所述第二溶液槽17 ; 所述第二流通回路依次通过第二溶液再生器3、第二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5、第三 溶液槽15、第三溶液泵11,回到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3 ;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3中的混合溶 液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第二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5流入所述第三溶液槽15,所述第三溶 液槽15中的混合溶液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溶液泵11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3 中的布液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溶液泵11的出口相连; 所述第三流通回路依次通过第三溶液再生器4、第三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6、第四 溶液槽16、第四溶液泵12,回到所述第三溶液再生器4 ;所述第三溶液再生器4中的混合溶 液在重力作用下,经第三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6流入所述第四溶液槽16,所述第四溶液槽 16中的混合溶液通过管道与所述第四溶液泵12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溶液再生器4中的布 液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四溶液泵12的出口相连; 所述第一溶液再生器2、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3、所述第三溶液再生器4中设置有 再生填料,其用于除湿溶液的再生; 所述第一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7、所述第二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5、所述第三溶液
除湿及催化模块6均为采用光催化的溶液除湿及光催化模块,并且其中设置有透明填料,
以及由石英套管包裹的紫外光灯,在紫外光灯的照射下,溶于混合溶液中的有害物质以及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光催化分解,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所述第一溶液再生器2、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3、所述第三溶液再生器4、所述第一
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7、所述第二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5、所述第三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6
中设置有淋/喷所述混合溶液的布液器/喷头。 本发明中的混合溶液包括除湿溶液和催化剂,它分为两部分 —部分是作为全热回收器的工作介质,这部分溶液分别积存在中间的两个溶液 槽,即所述第三溶液槽15、所述第四溶液槽16中,吸收空气中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混合溶液 分别在所述第三溶液泵11、所述第四溶液泵12的作用下进入到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3和所 述第三溶液再生器4的布液器中,均匀的淋下,经过再生填料对除湿溶液进行再生,然后分别流入所述第二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5和所述第三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6中,在紫外光灯 的作用下将混合溶液中的有害物质光催化分解,然后再分别流入到所述第三溶液槽15、所 述第四溶液槽16中,完成对混合溶液的再生; 另一部分是分别与外部热源和外部冷源换热的溶液,分别积存在所述第一溶液槽 14和所述第二溶液槽17中。所述第一溶液槽14中的混合溶液在所述第一溶液泵10的作 用下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l,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中被外部热源加热后,在所述第一溶液再 生器2中完成溶液的浓縮再生过程。所述第二溶液槽17中的混合溶液在所述第二溶液泵 13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三换热器8,在所述第三换热器8中被外部冷源冷却后,在所述第一 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7中与被处理的新风进行热湿交换和吸收有害物质,在此同时,溶液 在紫外光灯的作用下对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净化了稀溶液。室内排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溶 液再生器2、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3、所述第三溶液再生器4,然后排到室外,新风或者循环 风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5、所述第三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6、所述第一溶 液除湿及催化模块7,然后送入室内。 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可将溶 液除湿与催化空气净化功能一体化,使系统在除湿的同时催化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 充分利用这两项技术的优点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另外,该系统具备良好的传热传质、 光催化面积大、不需要催化剂回收以及占用建筑空间小等优点;催化剂采用光催化纳米颗 粒时,可加强溶液除湿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应用了一种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包括除湿溶液及催化剂,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所述混合溶液的流通回路,所述流通回路包括溶液再生器、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完成除湿,并在所述溶液再生器中完成再生,所述催化剂吸收的有害物质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被分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流通回路、第二流通回路, 所述第一流通回路依次通过与外部冷源换热的第一换热器、第一溶液再生器、第一溶 液槽、第二换热器、第二溶液槽、第二溶液泵、与外部热源换热的第三换热器、第一溶液除湿 及催化模块、所述第二溶液槽、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溶液槽、第一溶液泵,回到所述第 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流通回路依次通过第二溶液再生器、第二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第三溶液槽、 第三溶液泵,回到所述第二溶液再生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流通回路, 所述第三流通回路依次通过第三溶液再生器、第三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第四溶液槽、第四溶液泵,回到所述第三溶液再生器。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为溶 液除湿及光催化模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及光催化模块中设置有透明 填料,以及由石英套管包裹的紫外光灯。
6.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再生器、溶液除湿及 催化模块中设置有淋/喷所述混合溶液的布液器/喷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溶液除湿与催化净化空气一体化空调系统,所述系统中应用了一种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包括除湿溶液及催化剂,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所述混合溶液的流通回路,所述流通回路包括溶液再生器、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完成除湿,并在所述溶液再生器中完成再生,所述催化剂吸收的有害物质在所述溶液除湿及催化模块中被分解,可将溶液除湿与催化空气净化功能一体化,使系统在除湿的同时催化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充分利用这两项技术的优点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文档编号F24F3/16GK201497097SQ20092030263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8日
发明者侯志坚, 王寒栋, 辛婧 申请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