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854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加热而存在各种制冷剂加热装置,但感应加热加热器(以下,称为IH加热器)在利用感应加热能迅速地加热制冷剂这点上是便利的。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74054号公报)中记载的IH加热器那样,上述制冷剂加热用的IH加热器是通过利用感应加热线圈对制冷剂流过的配管或配管内外的磁性体进行励磁来产生感应加热的,藉此,能加热配管中的制冷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IH加热器是作为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加热装置或制热辅助加热器而使用的,因此,例如可安装于膨胀阀的附近。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此,由于IH加热器等制冷剂加热装置是比较重的零件,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室外机的组装作业中,很难进行将IH加热器装入室内机内部的作业,且很难提高安装稳定性。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能提高组装性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包括制冷剂容器和制冷剂加热装置。制冷剂容器是能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积存的容器。制冷剂加热装置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制冷剂加热装置配置于制冷剂容器的上方。在此,由于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制冷剂加热装置配置于制冷剂容器的上方,因此,能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从而能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第二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是在第一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制冷剂容器是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用的储罐。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储罐的吸入侧连接。在此,由于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储罐的吸入侧连接且配置于储罐的上方,因此,能在储罐的上方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从而能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第三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是在第二发明的室外机的基础上,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储罐之间的距离是能进行将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储罐之间连接的配管的钎焊的距离。在此,由于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储罐之间的距离是能进行将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储罐之间连接的配管的钎焊的距离,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钎焊,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
第四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是在第二发明的室外机的基础上,还包括储罐管和切换装置。储罐管是将制冷剂加热装置与储罐连接的配管。切换装置对制冷剂回路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制冷剂加热装置、储罐管及切换装置构成一体化的组装体。一体化的组装体钎焊于储罐。在此,由于制冷剂加热装置、储罐管及切换装置构成一体化的组装体,且一体化的组装体钎焊于储罐,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将一体化的组装体装入室外机,从而能大幅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第五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是在第二发明的室外机的基础上,一体化的组装体通过其一端钎焊于储罐、其另一端钎焊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其他配管而固定于室外机的内部。在此,一体化的组装体仅通过两处钎焊而固定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配管,从而形成未被其他配管、固定物等支承的支承结构。因此,通过将制冷剂加热装置配置于储罐的上方来对储罐施加重量,能稳定地配置制冷剂加热装置的重量。第六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是在第一发明的室外机的基础上,还包括室外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使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容器是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与和制冷剂回路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用的储罐。在此,由于制冷剂容器是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与和制冷剂回路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用的储罐,且制冷剂加热装置配置于储罐的上方,因此,能在储罐的上方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从而能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发明效果根据第一发明,能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能大幅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根据第二发明,能在储罐的上方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能大幅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根据第三发明,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钎焊,能进一步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根据第四发明,能容易且可靠地将一体化的组装体装入室外机中,能大幅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根据第五发明,通过将制冷剂加热装置配置于储罐的上方来对储罐施加重量,能稳定地配置制冷剂加热装置的重量。根据第六发明,能在储罐的上方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能大幅提高室外机的组装性。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IH加热器组装体(induction heating heater assembly)的空调机的回路图。图2是图1的室外机的机械室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1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主视图。图4是图1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中的插入工序的剖视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中的扩管工序的剖视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1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中的绕线管安装工序的剖视说明图。图8是表示图1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配置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1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钎焊的剖视说明图。图10是安装有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IH加热器组装体的热泵装置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包括制冷剂加热装置30(以下,称为IH加热器组装体 30)的空调机1中,包括使用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将室外机2与室内机4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11。通常,制冷剂回路11的各制冷剂配管由铜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制冷剂回路11在室外机2内部包括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 室外热交换器23、由能调节节流的电子膨胀阀构成的膨胀阀M、IH加热器组装体30及储罐25等。另外,如图1所示,制冷剂回路11在室内机4内部包括室内热交换器沈等。在图1中,四通切换阀22表示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切换连接状态。第一实施方式的储罐25对应于本发明的制冷剂容器。在此,在制冷剂回路11内流动的制冷剂在本发明中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采用HFC(R410A等)、二氧化碳制冷剂等。如图1所示,制冷剂回路11具有喷出管A、室内侧气体管B、室内侧液体管C、室外侧液体管D、室外侧气体管E、储罐管F及吸入管G。如图8所示,储罐管F具有直管部分Fl和U字管部分F2。以下,按从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流出并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的流路的顺序,对各制冷剂配管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喷出管A将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室内侧气体管B将四通切换阀22与室内热交换器沈的气体侧连接。室内侧液体管C将室内热交换器沈的液体侧与膨胀阀M连接。在此,室内侧液体管C包括将室外机2与室内机4连通的液体连通配管6。室外侧液体管D将膨胀阀M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连接。室外侧气体管E将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储罐管F将四通切换阀22与储罐25连接。吸入管G将储罐25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这样,就构成了制冷回路11,通过使制冷剂朝上述方向循环流动,能进行制热运转。另外,通过切换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还能进行制冷运转。如图2及图5所示,IH加热器组装体30配置于储罐25的上方。具体而言,在储罐管F的中途(直管部分Fl与U字管部分F2之间)通过钎焊连接有后述IH加热器组装体30。
(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IH加热器组装体30是由双重管构成的IH加热器,包括内管 31、外管32、感应加热线圈33、绕线管34、一对盖35、一对螺母36、多个铁氧体块(ferrite block) 37、铁氧体保持件(ferrite holder) 38及金属板盖39。内管31是用与制冷剂配管5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即铜制造的,制冷剂在其内部流动。外管32是用磁性体即不锈钢制造的,并以包围内管31周围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通过将内管31扩管来使内管31的外周面与外管的内周面紧贴。外管32的壁厚为1 1. 2mm,以能利用集肤效应(当高频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电流密度在导体的表面较高,离开表面则变低的现象)获得有效的感应加热。外管32的材质并不限定于不锈钢,例如,能采用铁、铜、铝、铬、镍等导体及含有其中的至少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等。另外,作为不锈钢,例如,能例举出铁氧体类、马氏体类中的至少一种或这些材料的组合。感应加热线圈33包围外管32的周围,对外管32进行感应加热。感应加热线圈33 在卷绕于与外管32分体构成的绕线管34的状态下以包围外管32外周的方式配置。绕线管34是两端开放的圆筒状构件,在其侧周面卷绕有感应加热线圈33。一对盖35在其中央开设有开口 35a,并与外管32的外周嵌合。另外,一对盖35在安装于绕线管34的状态下,从上下两侧被后述C字状的铁氧体保持件38固定。通过使一对螺母36与形成在外管32两端附近的外周上的阳螺纹部3 螺合,来将事先组合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绕线管34、盖35、铁氧体保持件38及螺母36而形成的构件固定于外管32的外周。为了降低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朝金属板盖39外侧的漏磁通,多个铁氧体块37 排列安装于C字状的铁氧体保持件38。铁氧体保持件38从绕线管34的四周安装于感应加热线圈33的外侧。金属板盖39是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盖,利用螺钉固定于铁氧体保持件38的外侧。金属板盖39以包围圆筒状螺线管34的方式形成圆筒形或多边形,并呈一体形状,或者是呈分割成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的形状。藉此,由于内管31是与其他制冷剂配管F同类的铜制构件,因此内管31与制冷剂配管F的接合变得容易(制造容易)。而且,能利用由不锈钢等磁性体构成的外管32进行有效的感应加热。另外,由于采用使卷绕有感应加热线圈33的绕线管34支承于具有厚度的外管32 的结构,因此能提高IH加热器组装体30整体的强度。如上所述,IH加热器组装体30设于将四通切换阀22与储罐25连接的储罐管F 的部分的中途,藉此,如图1所示,能利用经由电源线71从高频电源60接收到高频交流电的IH加热器组装体30来加热从四通切换阀22朝向储罐管25的吸入气体制冷剂,进而提高制热能力。另外,在启动制热运转时,也存在压缩机21未充分变热的情况,但在此,能通过使 IH加热器组装体30发热来对从四通切换阀22朝向储罐25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加热,从而能弥补启动时的能力不足。
此外,在将四通切换阀22切换至制冷运转用的状态,以进行将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霜去除的除霜运转的情况下,由于能使用压缩机21进一步压缩通过IH加热器组装体30而被加热的气体制冷剂,因此,能提高从压缩机21喷出的热气的温度。藉此,能缩短利用除霜运转使霜解冻所需的时间。藉此,即使是需要在制热运转中适时地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也能尽快复原至制热运转,从而能提高用户的舒适性。(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制造方法)在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情况下,首先,如图5所示,将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铜制内管31插入由磁性体构成的不锈钢制外管32 的内部(插入工序)。然后,如图6所示,将具有比内管31的内径稍大的外径的扩管钢坯41压入内管31 的内部,藉此,内管31通过朝其外径扩大的方向扩大而与外管32的内部嵌合(扩管工序)。然后,如图7所示,将事先组合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绕线管34、盖35、铁氧体保持件38及螺母36而形成的构件在使螺母36松开的状态下套于外管32的外周,随后,将螺母36旋紧于外管32,使该螺母36朝内径方向按压于C字形环43,从而安装绕线管34等主要部分(绕线管安装工序)。藉此,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制造完成。(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安装结构)如图8所示,IH加热器组装体30经由储罐管F与储罐25上端的吸入侧连接而配置于储罐25的上方。藉此,能实现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稳定安装,从而能提高组装性。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IH加热器组装体30通过利用金属焊料将其内管31的上下两端在钎焊部分42、43钎焊于制冷剂回路11的铜制制冷剂配管A G中的储罐管F 的中途而安装于制冷剂回路11。藉此,由于是将同类材料彼此钎焊,因此内管31与储罐管 F的接合变得容易(制造容易),而且,能进行有效的感应加热。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安装结构中,IH 加热器组装体30的内管31的下端与储罐管F的直管部分Fl在钎焊部分42的部位被钎焊,另一方面,内管31的上端与储罐管F的U字管部分F2的一端在钎焊部分43的部位被钎焊。此外,直管部分Fl的下端与储罐25的直管状的吸入管Pl在钎焊部分44的部位被钎焊。另一方面,U字管部分F2的另一端与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管P2在钎焊部分45的部位被钎焊。因此,如图8所示,在储罐25的上方,利用在储罐25的上方空出的空间,使储罐25 的吸入管P1、储罐管F的直管部分Fl及IH加热器组装体30在同轴上垂直地配置。利用该配置,能将较重的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重心定位于吸入管Pl及储罐管F的直管部分Fl 之上,从而能稳定地安装IH加热器组装体30。因此,能大幅提高室外机2的组装性。另外,如图8所示,在室外机2的组装作业中,能预先构成将IH加热器组装体30、 储罐管F(具体而言,是直管部分Fl和U字管部分与四通切换阀22彼此相钎焊而一体化的组装体S。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一体化的组装体S的直管部分Fl钎焊于储罐25的吸入管P1,能容易且可靠地将一体化的组装体S装入室外机2,从而能大幅提高组装性。另外,一体化的组装体S通过其一端(具体而言,是组装体S的直管部分Fl的下端)在钎焊部分44被钎焊于储罐25的吸入管P1、其另一端(具体而言,是四通切换阀22 的连接管P4或其延长管)例如在钎焊部分46等被钎焊于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其他配管即喷出管A而固定于室外机2的内部。因此,通过将较重的IH加热器组装体30配置于储罐的上方来对储罐25施加重量,能稳定地配置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重量。而且,由于IH加热器组装体30与储罐25之间的距离Yl (具体而言,是从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下侧的螺母36的最下端到储罐25的吸入管Pl的根部的距离)确保了能进行将IH加热器组装体30与储罐25之间连接的配管的钎焊(具体而言,参照钎焊部分44) 的距离,因此能进行钎焊部分44的钎焊。(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1)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2中,IH加热器组装体30经由储罐管F与储罐25上端的吸入侧连接而配置于储罐25的上方。藉此,能在储罐25的上方实现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稳定安装,从而能提高室外机2的组装性。而且,能将IH加热器组装体30分离地配置于较重且容量大的储罐、压缩机的上方,这在室外机的布置上是较为理想的。(2)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2中,由于IH加热器组装体30与储罐25 之间的距离Yl确保了能进行将IH加热器组装体30与储罐25之间连接的配管的钎焊的距离,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钎焊部分44的钎焊。此外,藉此,能进一步提高室外机2的组装性。(3)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2中,构成将IH加热器组装体30、储罐管 F(具体而言,是直管部分Fl和U字管部分与四通切换阀22彼此相钎焊而一体化的组装体S,并将一体化的组装体S钎焊于储罐25。藉此,能容易且可靠地将一体化的组装体S 装入室外机2中,从而能大幅提高室外机2的组装性。(4)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2中,一体化的组装体S通过其一端在钎焊部分44被钎焊于储罐25的吸入管Pl、其另一端在钎焊部分46等被钎焊于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其他配管即喷出管A而固定于室外机2的内部。在此,一体化的组装体S仅通过两处钎焊而固定于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配管(吸入管P1、喷出管A等),从而形成未被其他配管、固定物等支承的支承结构。因此,通过将较重的IH加热器组装体30配置于储罐的上方来对储罐25施加重量,能稳定地配置IH加热器组装体30的重量。(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了 IH加热器组装体30配置于储罐25上方的例子,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储罐以外的其他制冷剂容器的情况下,也能使用本发明。S卩,在以下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储罐以外的其他的制冷剂容器,如图10 所示,在设有室外热交换器108的制冷剂回路中,在气液分离储罐106的上方配置有制冷剂加热装置即加热器105,其中,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08使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气液分离储罐106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108和与制冷剂回路连接的室外机外部的室内热交换器103之间,并对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8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因此,加热器105稳定地安装于气液分离储罐106的上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设有室外机的热泵装置的结构如下所示。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泵装置,表示了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和各开闭阀的状态(图中“关闭”表示在除霜运转时各开闭阀的关闭状态,另外,其以外表示各开闭阀的打开状态。)。如图所示,该热泵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由制冷剂配管110按压缩机 101、四通切换阀102、室内热交换器103、第一电子膨胀阀104、气液分离储罐106、第二电子膨胀阀107、室外热交换器108及储罐109的顺序连接,从而构成为形成闭回路的制冷剂回路。另外,气液分离储罐106的气体出口 106a利用注入回路111与压缩机101的注入端口 IOla连接。室外机100由图10的制冷剂回路中除了室内热交换器103之外的部分、即压缩机 101、四通切换阀102、第一电子膨胀阀104、气液分离储罐106、第二电子膨胀阀107、室外热交换器108及储罐109构成。S卩,第一电子膨胀阀104设于室内热交换器103与气液分离储罐106之间,第二电子膨胀阀107设于气液分离储罐106与室外热交换器108之间。另外,在制热运转时,第一电子膨胀阀104以将高压制冷剂减压至规定中压的方式设定开度,第二电子膨胀阀107以将中压制冷剂减压至规定低压的方式设定。上述四通切换阀102以能通过切换四个端口的连接来选择性地设定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的方式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与注入回路111不同的通路即第一连通路112分支连接于第一电子膨胀阀104与气液分离储罐106之间的制冷剂回路,以将制冷剂经由储罐109 朝压缩机101输送的方式形成。另外,在该第一连通路112中设有仅在对室外热交换器108 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时才被打开的第一开闭阀113,在注入回路111中同样设有仅在除霜运转时才被关闭的第二开闭阀115。符号105是加热器,设于朝第一连通路112的分支部11 与气液分离储罐106之间的制冷剂回路,以在除霜运转时对从室外热交换器108排出并返回至压缩机101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方式形成。加热器105配置于气液分离储罐106的上方,且连接于气液分离储罐106的与气体出口 106a不同的出入口 10乩。上述加热器105使用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IH加热器组装体。接着,对这样构成的热泵装置中的制冷剂的循环动作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时,首先,以规定的开度打开第一电子阀104及第二电磁阀107,并打开注入回路111的第二开闭阀115,关闭第一连通路112的第一开闭阀113。此外,四通切换阀102被切换至使制冷剂从压缩机101朝室内热交换器103流动,再使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108朝压缩机101流动那样的状态(参照图10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的通路)。这样,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03及第一电子膨胀阀104被输送至气液分离储罐106。此外,制冷剂在该气液分离储罐106中被分离为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体制冷剂经由注入回路111朝压缩机101输送。另一方面,液体制冷剂经由第二电子膨胀阀107、室外热交换器108及储罐109朝压缩机101输送。就这样,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来进行制热运转。此外,在对室外热交换器108的制冷剂配管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时,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104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07中、位于朝第一连通路112的分支部11 与室内热交换器103侧之间的膨胀阀即第一电子膨胀阀104。此外,关闭注入回路111的第二开闭阀 115,打开第一开闭阀113。另外,四通切换阀102被切换至使制冷剂从压缩机101朝室外热交换器108流动那样的状态,并对加热器105通电以加热制冷剂(参照图10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的通路)。就这样,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08、第二电子膨胀阀107及气液分离储罐106被输送至加热器105的配置部位。在此,制冷剂因加热器105的加热而蒸发, 并以其温度上升的方式被输送至压缩机101。此外,将高温的制冷剂朝室外热交换器108输送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除霜。另外,由于此时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104以禁止制冷剂朝室内热交换器103流动, 因此能防止室内热交换器103内部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此时,由于用加热器105来补充室外热交换器108的除霜所需的热量,因此能将高温制冷剂从压缩机101朝室外热交换器108输送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除霜。另外,由于在除霜运转时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104,从而不存在比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更冷的制冷剂朝室内热交换器103流动的情况,因此,能防止室内侧的温度降低。此外,能提高从除霜运转复原至制热运转后的启动性能。此外,通过将加热器105设成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加热器,能快速加热制冷剂,还能提高加热器的控制性。利用以上的结构,由于制冷剂被加热器105加热而使其温度变高,因此能作为设有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除霜的注入回路的热泵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制冷剂容器是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108与和制冷剂回路连接的室外机100外部的室内热交换器103之间的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用的气液分离储罐106,由于制冷剂加热装置配置于气液分离储罐106的上方,因此,能在气液分离储罐106的上方实现制冷剂加热用的加热器105的稳定安装,从而能提高室外机100的组装性。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应用于各种设有IH加热器及其他各种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领域。(符号说明)1空调机
2室外机
4室内机
6液体制冷剂连通配
7气体制冷剂连通配
11制冷剂回路
21压缩机
100130]22四通切换阀0131]23室外热交换器0132]24膨胀阀0133]25储罐(制冷剂容器)0134]26室内热交换器0135]30IH加热器组装体(制冷剂加热装置)0136]31内管0137]32外管0138]33感应加热线圈0139]34绕线管0140]35至 ΓΤΠ0141]36螺母0142]37铁氧体块0143]38铁氧体保持件0144]39金属板盖0145]41扩管钢坯0146]42、43、44、45、46 钎焊部分0147]10£加热器(制冷剂加热装置)0148]106气液分离储罐(制冷剂容器)0149]A喷出管0150]B室内侧气体管0151]C室内侧液体管0152]D室外侧液体管0153]E室外侧气体管0154]F储罐管(Fl 直管部分,F2 U字管部分)0155]G吸入管0156]S一体化的组装体0157]现有技术文献0158]专利文献0159]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1-174054号公报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O、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容器(25、106),该制冷剂容器O5、106)能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积存;以及制冷剂加热装置(30、105),该制冷剂加热装置(30、10 对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30、10 配置于所述制冷剂容器05、106)的上方。
2.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21),该压缩机对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制冷剂容器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用的储罐 (25),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30)与所述储罐0 的吸入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O),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30)与所述储罐0 之间的距离是能进行将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30)与所述储罐05)之间连接的配管的钎焊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罐管(F),该储罐管(F)是将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30)与所述储罐0 连接的配管;以及切换装置(22),该切换装置02)对制冷剂回路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 所述制冷剂加热装置(30)、所述储罐管(F)及所述切换装置0 构成一体化的组装体,所述一体化的组装体钎焊于所述储罐0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O),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的组装体通过其一端钎焊于所述储罐0 、其另一端钎焊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其他配管而固定于所述室外机O)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热交换器 (108),该室外热交换器(108)使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制冷剂容器是连接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08)与和所述制冷剂回路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用的储罐(106)。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能实现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稳定安装,从而能提高组装性。空调机的室外机(2)包括压缩机(21);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用的储罐(25);以及制冷剂加热装置(30)。储罐(25)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制冷剂加热装置(30)与储罐(25)的吸入侧连接,并对制冷剂进行加热。制冷剂加热装置(30)配置于储罐(25)的上方。
文档编号F24F1/00GK102159899SQ20098013701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
发明者浅田聪, 若岛真博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