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463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利用家庭供暖的热源,将空气加湿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家庭在冬天房间中的空气特别干燥,还须配上空气加湿装置。电热式加湿装 置耗电量大,容易结垢。蒸发式加湿装置耗电并且电机带来噪声和电磁污染。超声波加湿 装置耗电并且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如果水质较硬,在使用中会产生白色粉末状杂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家庭供暖 的热源、节能的空气加湿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包括盛水容器,该盛水 容器具有侧壁与底壁,在该盛水容器的底壁上设置有底壁开口,在该底壁开口的周围以向 上竖起的方式设置有内壁,在该内壁与盛水容器的侧壁之间形成盛水空间,在该盛水空间 中设置有加热管道,在该盛水容器的壁上设有入口及出口,上述加热管道的两端分别通过 入口及出口与外部热源相连,在上述内壁的相对的内壁上以跨接该内壁的方式设置有吸 水、散湿部件,该吸水、散湿部件的至少一端浸在盛水容器的水中。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设置在外部热源上能利用外部热源对 其进行加热的位置,包括盛水容器,该盛水容器具有侧壁与底壁,在该盛水容器的底壁上设 置有底壁开口,在该底壁开口的周围以向上竖起的方式设置有内壁,在该内壁与盛水容器 的侧壁之间形成盛水空间,在上述内壁的相对的内壁上以跨接该内壁的方式设置有吸水、 散湿部件,该吸水、散湿部件的至少一端浸在盛水容器的水中。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加湿装置,其外部热源最好利用家用暖气热媒。合适是,上述内壁顶部形成的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上述底壁开口的面积。合适是,上述盛水容器的内壁的一部分与侧壁的一部分构成部分重叠的结构。合适是,上述盛水容器的底壁开口设置在该底壁的中间。合适是,上述盛水容器包括可透气的盖。该可透气的盖可拆卸地置于上述盛水容 器上面或与上述盛水容器为一体,该可透气的盖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上述吸水、散湿部件最好为棉布或无纺布或湿膜。在一个最佳的例子中,上述盛水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可放在现有暖气的上方,占用空间小,材料用量小, 外观漂亮,可更有效的改善空气湿度,易于设计造型。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适合屋内摆 放,且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藏起来。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空气加湿功能,它利用暖 气管道接口和暖气接通,用管道的热能使水温升高形成水蒸气以及利用暖气的热气加快吸 水、散湿部件的蒸发从气口排出达到空气加湿功能。[0014]本实用新型加湿装置的有益之处,加湿功能明显,安全,无声,无电磁污染,替代原 有的电能空气加湿装置。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去掉加热源后的盛水容 器部分的内外结构的透视图,加热管道的入口及出口在盛水容器的两侧。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去掉加热源后的盛水容 器部分的内外结构的透视图,加热管道的入口及出口在盛水容器的一侧。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去掉加热源后的盛水容 器部分的内外结构的透视图,加热管道的入口及出口在盛水容器的两侧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整体内外结构的透视图, 图中省略了抽吸湿气的容器及吸水、散湿部件。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盛水容器部分的内外 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如图作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加湿装置包括盛水容器1,该盛水容器1 具有侧壁12与底壁13,在该盛水容器1的底壁13上设置有底壁开口 11,在该底壁开口 11 的周围以向上竖起的方式设置有内壁,在该内壁与盛水容器1的侧壁12之间形成盛水空间 14,在该盛水空间14中设置有加热管道2。在盛水容器1的壁(侧壁或底壁)上设有入口 5及出口 6,加热管道2的两端分别通过入口 5及出口 6与外部热源相连,用于把盛水容器 1中的水加热,盛水容器1中的水被加热以后迅速蒸发起到空气加湿的作用。上述盛水容器1的内壁顶部形成的开口面积最好小于底壁开口 11的面积,构成上 小下大的结构,此结构起到抽吸下方热气的类似于烟筒的作用,当然,也可以等于底壁开口 11的面积,同样起到抽吸湿气的类似于烟筒的作用。该容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成以下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家庭的使用要求。在一个最佳例子中,上述盛水容器1的内壁9的一部分与侧壁12的一部分构成部 分重叠的结构。例如,当盛水容器1的内壁围成方框结构时,可借用盛水容器1 一侧的外侧 壁作为内侧壁,即让两者重叠,这样可减少一个内壁,简化了结构。不言而喻,也可以将盛水容器1的底壁开口 11设置在该底壁的中间,使内壁与侧 壁之间形成的盛水空间为环形,例如,当入口 5及出口 6设置在侧壁一侧时,加热管道2围 绕该环形盛水空间置于其中(参加附图2)。当入口 5及出口 6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侧侧壁 上时,加热管道2置于一部分环形盛水空间中(参加附图1、3)。在上述内壁8、9上以跨接相对的例如两侧内壁8、9的方式设置有吸水、散湿部件 4,该吸水、散湿部件4可以是棉布或无纺布或湿膜等,该吸水、散湿部件4的至少一端浸在 盛水容器1的水中,最好是两端都浸在盛水容器1的水中。这样,可迅速的将水吸收到其上。盛水容器1包括可透气的盖7。该可透气的盖7可拆卸地置于上述盛水容器1上 面或与上述盛水容器1为一体,其结构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为的是让水得到更好的蒸发。同时可以防止物品从盖子上掉进水里。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其中,外部热源是家用暖气热媒。这样,既节能又环保。为了使用方便,也可以在上述盛水容器1的侧壁12上设置有注水口。使用时,先把暖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5和6连通。使暖气管中的水流过加 热管道2,从而使加热管道2也成为热源。同时此装置也可以接入以热气为热媒体的暖气管 道。然后向容器1中注入水,加热管道2中的热量把整个容器中的水加热快速蒸发,同时吸 水、散湿部件4上的水也因下面上来的大量热空气而快速蒸发,从而达到空气加湿的效果。 由上述可知,由于本实用型加湿装置连接方便,占用空间少,并且大大节省了能源。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盛水容器部分的内外结 构的透视图。为了叙述简便,这里仅仅叙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不需要在盛水容器1的壁上设置入口 5及出 口 6,因此省略了加热管道2的两端分别通过入口 5及出口 6与外部热源相连的结构。替代 该结构的是,通过设置在盛水容器上的底壁开口,将盛水容器1套装在例如作为外部热源 的家用暖气管道(图中省略)上,这样就能将该加湿装置安装在可利用外部热源对其进行 加热的位置。至于家用暖气管道的结构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使盛水容器安装在其上的任何 结构均是可行的。采用该实施例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和作用。本实用新型加湿装置的有益之处,热载体为水,加湿功能明显,方便,安全,无声, 无电磁污染,替代了原有的电能空气加湿装置。
权利要求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盛水容器(1),该盛水容器(1)具有侧壁(12)与底壁(13),在该盛水容器(1)的底壁(13)上设置有底壁开口(11),在该底壁开口(11)的周围以向上竖起的方式设置有内壁,在该内壁与盛水容器(1)的侧壁之间形成盛水空间(14),在该盛水空间(14)中设置有加热管道(2),在该盛水容器(1)的壁上设有入口(5)及出口(6),所述加热管道(2)的两端分别通过入口(5)及出口(6)与外部热源相连,在所述内壁的相对的内壁(8、9)上以跨接该内壁(8、9)的方式设置有吸水、散湿部件(4),该吸水、散湿部件(4)的至少一端浸在盛水容器(1)的水中。
2.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是,设置在外部热源上能利用外部热源对其进行加热的位置, 包括盛水容器(1),该盛水容器(1)具有侧壁(12)与底壁(13),在该盛水容器(1)的底壁 (13)上设置有底壁开口(11),在该底壁开口(11)的周围以向上竖起的方式设置有内壁,在 该内壁与盛水容器(1)的侧壁之间形成盛水空间(14),在所述内壁的相对的内壁(8、9)上 以跨接该内壁(8、9)的方式设置有吸水、散湿部件(4),该吸水、散湿部件(4)的至少一端浸 在盛水容器(1)的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壁顶部形成的开口面积小于 或等于所述底壁开口(11)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盛水容器(1)的内壁(9)的一 部分与侧壁(12)的一部分构成部分重叠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盛水容器(1)的底壁开口(11) 设置在该底壁的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盛水容器(1)包括可透气的盖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可透气的盖(7)可拆卸地置于所述 盛水容器(1)或与所述盛水容器(1)为一体,该可透气的盖(7)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加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水、散湿部件(4)为棉布或无 纺布或湿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部热源是家用暖气热媒。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盛水容器(1)的侧壁上设 置有注水口(15)。
专利摘要一种可利用暖气管道热能的空气加湿装置,其包括具有侧壁12与底壁13的盛水容器1,在该底壁13上设置有底壁开口11,在该底壁开口11的周围以向上竖起的方式设置有内壁,在该内壁与盛水容器1的侧壁之间形成盛水空间14,在该盛水空间14中设置有加热管道2,在该盛水容器1的壁上设有入口5及出口6,加热管道2的两端分别通过入口5及出口6与外部热源相连,在内壁8、9的相对的内壁上以跨接该内壁8、9的方式设置有吸水、散湿部件4,该吸水、散湿部件4的至少一端浸在盛水容器1的水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水消耗量低,加湿功能明显,无电磁污染,安全,无声,效率高,充分利用了暖气管道的热能,从而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文档编号F24F6/08GK201589357SQ20102011346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0日
发明者孙田 申请人:孙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