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炉膛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541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炉膛炉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以生物质和/或煤为燃料的新型炉膛 炉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炉具种类、型号很多,随着人们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以秸秆等生物质 为燃料的炉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气化炉其结构包括气化筒、燃烧 头和净化器等几部分组成,存在的缺点主要是占地面积大,安装不方便;不能连续加料, 容易形成空洞,因此燃烧时间短,火焰不稳定;产生大量焦油,容易堵塞灶头。综上可以看出,现的炉具存在以下问题一、节能方面传统炉具无论以煤炭还是 以秸秆为燃料,普通存在燃烧不充分或可燃气体流失严重,导致燃烧效率低的缺点;二、环 保方面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大量烟雾及灰烬,不但会污染环境,甚至所产生的大量焦油气 味难闻,还易致癌;三、效率方面由于燃烧不完全、可燃气体流失等原因,导致燃烧效率较 低;四、如常见的气化炉成本较高,使用者尤其是农民使用投资过大,炉具不易推广使用; 五、炉具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使用者尤其是农民不易掌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节能环保、燃烧效率高的新型炉膛炉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炉膛炉具,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炉体的一侧还设有下部与炉膛的 下部连为一体的燃料装置。所述炉膛的中心位于炉体中心的一侧,炉膛的上半部分为喷火口,下半部分为充 分燃烧室,充分燃烧室呈倒漏斗状。所述燃料装置包括燃料筒,燃料筒倾斜安装在炉体的侧面上,燃料筒的上端高于 炉体的上端,燃料筒的上端还设有能够平向移动的燃料筒盖,所述燃料筒的下部为预燃气 化室,预燃气化室与充分燃烧室连接为一体结构,预燃气化室的下端与炉膛的下端共同连 接一接灰进气装置。所述接灰进气装置包括上端设有炉条的集灰室,集灰室的腔体与炉膛及预燃气化 室相连通,集灰室的一侧设有接灰斗。本新型炉膛炉具可把炉膛的位置向前(燃料筒的方向)移约炉体一半的距离,炉 膛与炉体外壁之间用耐火材料填充,且炉膛呈倒漏斗型,因此相对于传统炉具,炉膛大大缩 小,并与倾斜连接的燃料筒的下部的腔体连为一体,使热量互相利用和相互补充,热量高度 集中。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将预燃气化室、充分燃烧室及高温二次进风巧妙结合集中在一定的空间内,在此空间内实现多次供氧,使热量相互利用、相互补充,使燃烧更加充分。当燃料进入燃料筒后先在燃料筒下部的腔体(预燃气化室)聚集,预燃并加热分解 形成大量可燃气体;燃料的加热一方面来自底火的燃烧,另一方面来自炉膛充分燃烧室内 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同时,空气在烟道及炉膛的吸力作用下经由燃料筒盖开启的缝隙进入燃料筒,经 燃料筒内燃料的加热形成高温空气,高温空气进入预燃气化室与充分燃烧室的上部,实现 “高温二次进风”。“高温二次进风”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常温“二次进风”,至于进风的位置 或者说“进风口,,的有无皆在其次,只要达到“高温二次进风”的效果即当属本发明的构思 范围之内。然后,可燃气体与高温二次进风口处的高温空气混合后被烟筒的吸力吸至充分燃 烧室,再与炉膛下部充分燃烧室内的燃料一起快速、强烈燃烧,形成光亮、透明、热量高度集 中的火焰,可用于炊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使用方法与普通炉相仿;2、节能使用普通炉具须3公斤柴29分钟才能烧开6公斤的水,而使用该炉具节 柴40%以上,节煤也在40%以上。经使用证明用1.2-1. 5公斤柴,15分钟左右便于烧开6公 斤的水,并在40分钟内把散热面积为4平方米的暖气片加热到50°C以上,燃煤每小时亦不 超过1. 2公斤;3、环保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预热、加热燃料气化分解、二次高温空气供给等功 能,燃烧正常时,不论燃煤还是燃柴,因可燃气体和燃料都充分燃烧,烟筒皆不冒黑烟;由于 多次充分燃烧和多次供氧(炉体底部进风供氧燃烧、高温二次进风供氧燃烧),预燃气化室 和充分燃烧室的热量相互补充利用,所以燃料燃烧非常充分,燃烧完毕只剩少量白色灰烬,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燃烧后废弃物所带来的危害;4、效率高由于多次供氧,以及炉膛内热量高度集中,故燃烧时火焰光亮、透明, 火焰高度可达40厘米以上,做饭取暖速度非常快。在燃同样柴的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炉具 或气化炉,其燃烧时间长、火焰温度高、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同样的燃烧效果下可省时约 30%。同时,本实用新型可多次加料,燃烧时间可延长;5、燃料广泛,适用范围广燃料可包括农作物秸秆、树枝、树叶、锯末、玉米芯乃至 一些生活垃圾,传统的煤炭也可作为本实新型的燃料。本实用新型的炉具不但适用于农村 家庭之用,同样适用于工业上的炉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1.炉体,2.集灰室,3.接灰斗,4.炉座,5.燃料筒,6.燃料筒盖,7.炉口,8.炉 盘,9.烟道,10.烟筒,11.水套,12.喷火口,13.充分燃烧室,14,预燃气化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新型炉膛炉具,包括炉体1、集灰室2、接灰斗3、燃料筒5、炉口 7、炉盘8以及烟道9和烟筒10。炉体1内设有炉膛,炉膛设在炉体1内靠近燃料筒5的一侧,即炉膛的中心位于炉 体1中心的一侧(图1中左侧),其目的是保证炉体1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若炉体1太小,则炉 体1难以承载炉口 7上方的炊具,使稳定性降低),减小炉膛的体积,其一使热量更加集中, 其二也便于燃料产气。炉膛可大致分为上部分的喷火口 12和下部分的充分燃烧室13,充分 燃烧室13呈倒漏斗形,倒漏斗形充分燃烧室13的收口部分连接喷火口 12,喷火口的截面积 约为60平方厘米,炉膛与炉体1外壁之内填充以耐火材料。燃料筒5倾斜安装在炉体1的侧面上,燃料筒5的上端高于炉体1的上端,燃料筒 5的上端还设有可平向移动的燃料筒盖6,燃料筒5的倾斜角度与垂直方向为15°时为宜, 其目的是1、因为燃料筒5的长度相对较长,从燃料筒盖6进入的空气,可经过较长的预热 时间,故便于加热二次进风的气体,达到高温二次进风的目的;2、燃料筒5较长,也便于放 入较长的燃料(如植物秸秆),燃料筒5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燃料筒5内的燃料下落;3、 燃料筒5较长,且不宜垂直,目的是为了防止可燃气体由燃料筒盖6向上溢出。如果燃料筒 盖密封良好,则燃料筒5的安装角度不受此限,亦为本发明构思之所在。故本实用新型的燃 料筒5可呈垂直至水平多种安装方式,但针对本实施例倾斜15°是最佳的安装方式。所述燃料筒5的下端与炉体1下方的集灰室2相连为一体,燃料筒5下端的腔体 形成预燃气化室14。燃料筒5周围的壁用耐火材料做成。炉体1的下部设有集灰室2,集灰室2的上端设有炉条与炉膛及燃料筒5下部的腔 体(即预燃气化室)相通,即炉膛与燃料筒5的下部共用炉条,炉条其自身可转动,便于将燃 烧后的灰烬落入集灰室2中。共用炉条不但为炉膛内的充分燃烧室13提供助燃的空气(氧 气),还为预燃气化室14提供产气所需的氧气。集灰室2的一侧设有接灰斗3,接灰斗3呈 抽屉状,可向外抽拉,接灰斗3的作用为其一,未使用炉具时把集灰室2内的燃烧灰烬清除 于外;其二,使用本炉具时通过控制接灰斗3向外抽出的距离来控制进风量,进而控制喷火 口 12火苗的大小。集灰室2的下部还设有炉座4,炉座4用于支持整个炉具。炉体1的上部设有炉盘8,炉盘8上为炉口 7,用于炊事。当本炉具不做饭时,可将 盖子将炉口 7盖住。 炉口 7的一侧还设有烟道9,烟道9连接烟筒10,烟筒10外还设有水套11,便于与 暖气片连通,用于取暖。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炉具最大的区别及工作原理在于其一、燃料筒5下端的腔体与炉膛相连,而炉膛在炉体1内前移(靠近燃料筒5),使 得整个炉膛体积变小,使热量更加集中。燃料筒5下端的腔体为预燃气化室14,炉膛的下 部为充分燃烧室13,当燃料放入燃料筒5后聚集在预燃气化室14内,其受到充分燃烧室13 内的回热,于负氧状态下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烟道9的吸力和/或喷火口 12火 苗的吸力的作用下移至充分燃烧室13(可燃气体移动方向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充分燃 烧室13有部分燃着的燃料,加之从充分燃烧室13底端的炉条进入的助燃空气,使得可燃气 体在充分燃烧室13内强烈燃烧;需要说明的是,“预燃气化室”在燃料筒的位置以及“预燃 气化室”与“充分燃烧室”之间的相对位置,因内部腔体连通,在实际上燃烧时并无明显的限 界,但本新型为了便于说明,给出了 “预燃气化室”和“充分燃烧室”的定义。其二,本新型可不必专门设置二次进风口(相对于从炉体1下方从炉条的“第一次”进风而言,传统的二次进风口设置在喷火风附近),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控制 燃料筒盖6开合的大小,空气则会经由燃料筒盖6开启的缝隙进入燃料筒5,再经燃料筒5 内料筒的加热,形成高温空气(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高温空气进入预燃气化室14和充 分燃烧室13的上部,实现高温二次进风,高温二次进风的高温空气能够提高燃烧效果,故 相对于现有炉具为常温的二次进风,燃料燃烧更加充分,燃烧灰烬更少;其三、充分燃烧室13的上端高于炉体1的上端(即炉口 7),而充分燃烧室13的上 端距炉口 7距离较近,约为6cm,因此火苗可从喷火口 12喷出,火力不会减弱。本实用新型的炉具作用说明本新型炉膛的炉具燃料广泛包括农作物秸秆、树枝、树叶、锯末乃至生活垃圾、煤 炭等。燃料经预燃、气化、加氧后与部分燃料混合燃烧具有节能的优点,节省燃料达40%以 上。烟筒10几乎不冒黑烟,具有环保低排的优点。使用方法与传统柴灶或煤炉相似1、把烟管连接在本炉具的烟筒10上口外,烟管的高度应不低于3. 5米;2、把炊具放在炉口 7上,要求炊具与炉盘8密封好;3、拿下燃料筒盖6,把少量易燃燃料0.5公斤左右,放到预燃气化室14内,调整接 灰斗3与集灰室2的缝隙为Icm左右,用小块报纸点燃燃料并盖上燃料筒盖6,燃料筒盖6 留Icm左右缝隙,稍后加入燃料即可;4、燃料筒盖6与燃料筒缝一般为l_3cm用于控制二次进风量,接灰斗3与集灰室 2的间隙可在l-4cm用于控制火力大小;5、停止添加燃料后,一段时间即可熄火;6、其它操作步骤与普通炉具相似。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炉膛炉具,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其特征在于,炉体的一侧还设有下 部与炉膛的下部连为一体的燃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炉膛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中心位于炉体中心 的一侧,炉膛的上半部分为喷火口,下半部分为充分燃烧室,充分燃烧室呈倒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炉膛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装置包括燃料筒,燃料 筒倾斜安装在炉体的侧面上,燃料筒的上端高于炉体的上端,燃料筒的上端还设有能够平 向移动的燃料筒盖,所述燃料筒的下部为预燃气化室,预燃气化室与充分燃烧室连接为一 体结构,预燃气化室的下端与炉膛的下端共同连接一接灰进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炉膛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灰进气装置包括上端设 有炉条的集灰室,集灰室的腔体与炉膛及预燃气化室均相连通,集灰室的一侧设有接灰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炉膛炉具,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炉体的一侧还设有下部与炉膛的下部连为一体的燃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使用方法与普通炉相仿,节能,环保,燃烧效率高,燃料广泛,适用范围广。燃料可包括农作物秸秆、树枝、树叶、锯末、玉米芯乃至一些生活垃圾,传统的煤炭也可作为本实新型的燃料,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生物质和/或煤为燃料的新型炉膛炉具,不但适用于农村家庭之用,同样适用于工业的上炉具。
文档编号F24B1/14GK201916927SQ2011200011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5日
发明者丁吉智 申请人:丁吉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