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241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体是指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所以,对燃气灶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 现有的燃气灶全都是填充式的,即在灶体的金属壳和耐火泥炉膛之间填充各种隔热材料 (如炉灰,煤渣,泥砂,石棉粉等),其作用是勿使灶体内的热量不向或少向外扩散,使其尽量多的热量供做饭烧水之用。但事实上在使用燃气灶的过程中,或者燃气灶闲置的时候,热量还是会或多或少的流失,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生活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该燃气灶通过在灶台的外侧壁上安装余热回收装置,使燃气灶在做饭和烧水或者闲置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被充分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包括灶台、以及与灶台内部相通的进气管,所述灶台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阀门,通过阀门来控制燃气灶通气与否。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紧贴于灶台的外侧壁。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从而能尽可能的防止余热回收装置中的热量散失。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为水箱,通过水箱吸收燃气灶的余热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装置不局限于水箱,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选择能吸收余热的装置,比如说烤箱,人们可将食物放置在烤箱内进行加热和保温。所述水箱的上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进水管向水箱内部加水,当需要使用热水时,只需开启出水管即可。所述水箱为不锈钢制成,从而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灶台的外侧壁上安装余热回收装置, 使燃气灶在做饭和烧水或者闲置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被充分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和降低生活成本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一灶台;2—进气管;3—余热回收装置;4一阀门;5—进水管;6—出水管;7—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灶台1、以及与灶台1内部相通的进气管2,进气管2 用于向灶台1内部通入燃气,通过燃气的燃烧进行日常的烧水做饭;本实用新型紧贴于灶台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3,余热回收装置3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7,本实施例中的余热回收装置3优先选用不锈钢制成的水箱,水箱的上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进水管 5和出水管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开启设置在水箱上部的进水管5,向水箱内加入冷水;然后,在需要使用燃气灶的时候,开启设置在进气管2上的阀门4,然后点火,即可进行日常的烧水和做饭,在烧水和做饭的过程中,水箱内的冷水吸收了来自灶台1内部散发的热量,水温持续升高,且在燃气灶停止使用时,水箱内的水还将持续吸收灶台1的余热; 当人们需要使用热水时,只需开启设置在水箱底部的出水管6即可。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灶台1的外侧壁上安装余热回收装置3,使燃气灶在做饭和烧水或者闲置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被充分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和降低生活成本的目的。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包括灶台(1)、以及与灶台(1)内部相通的进气管(2), 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上安装有阀门(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3)紧贴于灶台(1)的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3)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7)。
5.根据权利要求1 4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3)为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上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进水管(5 )和出水管(6 )。
7.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为不锈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该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灶包括灶台(1)、以及与灶台(1)内部相通的进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灶台的外侧壁上安装余热回收装置,使燃气灶在做饭和烧水或者闲置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被充分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和降低生活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C13/00GK202101300SQ2011202266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陈海林 申请人:陈海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