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520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
技术背景[0002]现有技术中电磁烹饪器具,例如电磁炉,烹饪时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使烹饪容器底部发热。这种加热方式热效率很高,可高达92 %,超出国家规定的一级能效标准2个百分点,是目前热效率最高一种厨房烹饪器具。按支撑面板的形状特点划分,电磁炉通常包括平面灶和凹面灶两类,平面灶适用于平底锅加热,凹面灶适用于圆底锅加热。平面灶加热时, 仅加热烹饪容器的底部,而四周不发热,因此往往容易造成底部加热集中而引发糊底的问题,甚至引起微晶面板局部过热而引发炸机危险,由于存在加热范围集中的缺陷,这种类型的电磁炉在厨房烹饪时使用的频次偏低,用户在从事需要全面立体加热的烹饪工作时,尤其是炒菜时,通常会选用煤气灶等工具,而煤气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污染生活环境。对于凹面灶来说,虽然实现了立体加热,但由于仅能适用于圆底锅加热,应用范围过窄且弧形微晶面板的成本也较高,因此该类产品有逐渐被市场淘汰的趋势。由于电磁炉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影响了该类产品的市场推广。[0003]上述电磁炉存在的客观技术缺陷,不仅限制了这种高能效、低污染的厨房烹饪器具的市场规模,也影响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同时平面灶加热集中的缺陷也会给用户带来一定危险性。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实现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与电磁炉组合使用,所述立体加热装置包括可实现立体加热的耦合加热组件,耦合加热组件包括与电磁炉耦合作用的耦合线圈、以及由耦合线圈提供能量的至少两个沿同一中心轴线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0006]前述至少两个电磁加热线圈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电磁加热线圈与耦合线圈闭环连接。[0007]前述电磁加热线圈包括并联连接的内环加热线圈以及外环加热线圈且分别与耦合线圈闭环连接。[0008]前述耦合线圈包括内环耦合线圈和外环耦合线圈,内环电磁加热线圈与内环耦合线圈闭环连接,外环电磁加热线圈与外环耦合线圈闭环连接。[0009]前述耦合线圈直径为80mm 200mm。[0010]前述电磁加热线圈为疏绕线圈。[0011]立体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第一磁条设置在耦合线圈上部,第二磁条设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耦合加热组件中包括至少两个同心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故与 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个设有同一中心轴线的电磁加热线圈的结构设计,可实现不同加热区域的选 择,改变电磁加热线圈的磁场分布,同时通过所需要的加热半径选择不同电磁加热线圈达 到调整烹饪容器加热功率配比,减少输出功率的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立体加热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立体加热装置以及电磁炉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立体加热装置以及电磁炉的爆炸图。主要元件标号电磁炉10 立体加热装置 20电磁加热线圈 21 外环加热线圈211内环加热线圈 212 耦合线圈22外环耦合线圈 221 内环耦合线圈222座体24 第一磁条25第二磁条26 底盖27励磁线圈11 电控装置16上盖18 下壳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 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20的实施例一, 其适用于不同电磁炉,立体加热装置20设于电磁炉上10,所述电磁炉10内置产生交变磁场 的励磁线圈11,立体加热装置20包括可实现立体加热的耦合加热组件,耦合加热组件包括 与电磁炉耦合作用的耦合线圈22、以及由耦合线圈22提供能量的至少两个沿同ー中心轴 线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21。上述励磁线圈11中产生交变的感应磁场,耦合线圈22处于交 变的磁场中产生的交变电流,由于电磁加热线圈21和耦合线圈22串接成闭环,前述交变电 流通过电磁加热线圈21后又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对烹饪容器进行加热。前述至少两个电磁加热线圈21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电磁加热线圈21与耦合线 圈22闭环连接。电磁加热线圈21包括并联连接的内环加热线圈212以及外环加热线圈 211且分别与耦合线圈22闭环连接,内环加热线圈212及外环加热线圈211沿同ー中心轴 线设置。耦合线圈22包括内环耦合线圈222以外环耦合线圈221,内环加热线圈212与内 环耦合线圈222电连接且形成闭环回路ー,外环加热线圈211与外环耦合线圈221电连接 且形成闭环回路ニ。在使用时,可以选择外环加热线圈211或内环加热线圈212达到对不同加热区域 的控制,当使用半径较大的烹饪容器时,可选用内、外环加热线圈211、212同时工作;当使 用半径较小的烹饪容器时,可只选用内环加热线圈212对烹饪容器进行加热,从而减少了 电磁加热线圈21的功率浪费。另外,通过调整内环加热线圈212以及外环加热线圈211的匝数以及线束直径达到调整闭环回路一及闭环回路二的功率因数,从而调节烹饪容器加热功率配比,使得电磁加热线圈21实现对烹饪容器的均勻加热效果。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功率因数的调整方式使得电磁加热线圈21对于烹饪容器的加热效果更好,避免糊锅现象。 同时,内环加热线圈212以及外环加热线圈211的设置可改变电磁加热线圈21的磁场分布,在烹饪容器上产生加热环带的效果。[0030]电磁炉10包括上盖18和下壳19,电控装置16和励磁线圈安装在上盖18和下壳 19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励磁线圈11安装在线盘支架上且与电控装置16电连接。为了提高耦合和加热效率,励磁线圈11下方安装了磁条,磁条安装在线盘支架上,可有效防止高频磁场向外围和底部泄露。[0031]立体加热装置20包括电磁加热线圈21、耦合线圈22和座体M,座体M为中空的封闭腔体,中部可放置烹饪容器,底部安装有底盖27,可制作成碗状以适于普通烹饪容器加热。电磁加热线圈21和耦合线圈22设在座体M的内部,座体M起到电气防护的作用。 电磁加热线圈21设在座体2的中且包络在烹饪容器的侧部和底部,以实现对烹饪容器侧部及底部环绕式加热。耦合线圈22和电磁加热线圈21串接成一体且形成闭环。在制作时, 内环耦合线圈222以及内环加热线圈212可采用一束导线缠绕且将头尾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在耦合线圈22的上方安装了第一磁条25,起到向上屏蔽磁力线的作用,增加第一磁条25 后,耦合线圈22对烹饪容器底部的加热大大减少,则可以将更多的能量传递给电磁加热线圈21以加热烹饪容器侧部。电磁加热线圈21的外侧也安装有第二磁条沈,第二磁条沈可以防止电磁加热线圈21向立体加热装置20外侧产生磁场泄露,既提高使用安全性,又可以提高侧面加热的效率。第一磁条25和第二磁条沈均为U形磁条,该种磁条包括两个拐角, 线圈卡在两个拐角之间,起到导磁和磁屏蔽的作用。[0032]为了防止使用时立体加热装置20在电磁炉10的上盖18上滑动,在座体M和电磁炉10之间设置了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了设在座体M上的定位销和设在电磁炉10上的定位槽,定位销嵌入定位槽中时,该定位装置限定耦合加热装置的位置,既防止了滑动,同时也可以使第一磁条25和线盘磁条15的位置正对,提高上下之间的耦合效率,减少漏磁。[0033]如图3所示,为本创作的实施例二,内环加热线圈212以及外环加热线圈211串联连接,且整体为碗型,可以在两线圈上分别并联一个电子开关,达到对内环加热线圈212以及外环加热线圈211的选择控制。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内环加热线圈212以及外环加热线圈 211的匝数或是疏绕方式调整功率因数,从而达到调节烹饪容器加热功率配比,使得电磁加热线圈2实现对烹饪容器的均勻加热效果。[0034]为了实现与现有电磁炉的通用化且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耦合线圈22直径为 80mm 200mm,前述耦合线圈的尺寸适用于具有任何规格励磁线圈11的电磁炉10。[0035]本创作中通过对多个沿同一中心轴线的电磁加热线圈21的选择控制,可达到对不同加热区域的选择。可通过调整内环加热线圈212以及外环加热线圈211的匝数以及线束直径达到调整闭环回路一及闭环回路二的功率因数,从而达到调节烹饪容器加热功率配比,使得电磁加热线圈实现对烹饪容器的均勻加热效果。另外,可以选择其他功率因数的调整方式使得电磁加热线圈对于烹饪容器的加热效果更好,避免糊锅现象。内环加热线圈212 以及外环加热线圈211的设置可改变电磁加热线圈21的磁场分布,在烹饪容器上产生加热环带的效果。[0036]在本实施例中的实用新型目的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实现,例如电磁炉10内的励磁线圈11可以设为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串联连接,且在两线圈上分别并联一个电子开关, 也可以实现两线圈的选择控制,仅仅是成本略高于上述技术方案。[00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对方案中电磁烹饪装置做改进或是等同的变化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范围。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与电磁炉组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加热装置包括可实现立体加热的耦合加热组件,耦合加热组件包括与电磁炉耦合作用的耦合线圈、以及由耦合线圈提供能量的至少两个沿同一中心轴线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电磁加热线圈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电磁加热线圈与耦合线圈闭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包括并联连接的内环加热线圈以及外环加热线圈且分别与耦合线圈闭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包括内环耦合线圈和外环耦合线圈,内环电磁加热线圈与内环耦合线圈闭环连接,外环电磁加热线圈与外环耦合线圈闭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直径为80mm 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为疏绕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均勻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立体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第一磁条设置在耦合线圈上部,第二磁条设在电磁加热线圈的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其与电磁炉组合使用,所述立体加热装置包括可实现立体加热的耦合加热组件,耦合加热组件包括与电磁炉耦合作用的耦合线圈、以及由耦合线圈提供能量的至少两个同心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多个同心轴线的电磁加热线圈的结构设计,可实现不同加热区域的选择,可改变电磁加热线圈的磁场分布,同时通过所需要的线圈直径选择不同电磁加热线圈达到调整烹饪容器加热功率配比,减少输出功率的浪费。
文档编号F24C7/06GK202281269SQ20112030992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朱泽春, 李红亮, 王 忠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