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738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烟机部件,具体是指一种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吸油烟机风机蜗壳结构多从一侧进风,排烟效果不甚理想,因而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应运而生,例如专利号为200620103332. 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欧式风机蜗壳结构,其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及环状中间壳体,前后盖板的轮廓线均由7段圆弧和4段直线组成,理论上,风机蜗壳内部腔室轮廓线呈渐开线状吸油烟效果最佳,但为加工及装配方便,该专利通过多段圆弧和直线的组合近似形成渐开线状轮廓线以及便于与出风口固定板连接的形状,但该方案仍存在以下缺陷(I)轮廓线组合方式仍然较复杂,在兼顾吸油烟效率和加工成本之间有失偏颇;(2)与出风口端面垂直方向的轮廓为圆弧,占用安装空间大,蜗壳安装不便;(3)前后盖板厚度均匀,而蜗壳内部腔室各出受到的应力不同,外边缘和圆形出风口之间的中部位置容易发生变形。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装配方便的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包括出风口固定板、平行设置的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以及用于连接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的蜗壳侧板,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均开有圆形进风口,所述蜗壳前板边缘轮廓线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线 AB、第二直线BC、第一圆弧⑶、第二圆弧DE、第三直线EF,第三圆弧FG、第四圆弧GH、第五圆弧HJ、第四直线JK以及第五直线KA组成;第五直线KA与出风口固定板接触,第二直线BC 和第三直线EF均与第五直线KA垂直;蜗壳后板与蜗壳前板轮廓一致且所有点对应。[0005]进一步地,所述蜗壳前板尺寸比例如下以圆形进风口的圆心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为(-176. 8,180),第一直线AB线长142. 7且与X轴呈79°夹角;第二直线BC与Y轴平行向X轴负方向偏移204且线长63. 6 ;第一圆弧⑶的半径Ra为186. 7、弧长为351. 5, 圆心a的坐标分别为(-20,8);第二圆弧DE与第一圆弧⑶相切,半径Rb为163、弧长146, 圆心b的坐标为(-9,-13);第三直线EF与Y轴平行向X轴正方向偏移151且线长62. 3 ;第三圆弧FG的半径Re为163、弧长48. 5,圆心与第二圆弧DE的圆心b重合;第四圆弧GH与第三圆弧相切,半径Rd为146、弧长171. 6,圆心c的坐标为(6,-5);第五圆弧HJ与第四圆弧GH相切,半径Re为12、弧长26. 3,圆心d的坐标为(-8. 9,152. 3);第四直线JK与第五圆弧相切、线长25,与X轴呈60°夹角;第五直线KA与X轴平行向Y轴正方向偏移180、线长 170。[0006]进一步地,所述尺寸数值单位为mm。[0007]进一步地,所述蜗壳侧板宽度为17(Tl80mm。[0008]进一步地,所述蜗壳 前板和蜗壳后板分别具有用于包覆蜗壳侧板边缘的唇边。[0009]进一步地,所述蜗壳后板内侧具有加强筋。[0010]进一步地,所述蜗壳前板、蜗壳后板及蜗壳侧板分别具有与出风口固定板接触的唇边,出风口固定板呈回字形,相应唇边与出风口固定板通过点焊固定连接。[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轮廓线设置合理,加工方便且吸油烟效果好;与出风口端面垂直的两侧为直线段,便于蜗壳装配,节省安装空间;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相向内侧设置加强筋,在受力较大的位置提高强度,有效防止变形;蜗壳各组成部分连接方式简便快捷。


[0012]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图;[0015]图4为蜗壳前板展开投影的边缘轮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7]参照图I至图4,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包括出风口固定板I、平行设置的蜗壳前板2和蜗壳后板3以及用于连接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的蜗壳侧板4,蜗壳前板2和蜗壳后板3分别开有圆形进风口 21和圆形进风口 31,蜗壳前板2边缘轮廓线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线AB、第二直线BC、第一圆弧⑶、第二圆弧DE、第三直线EF,第三圆弧FG、第四圆弧 GH、第五圆弧HJ、第四直线JK以及第五直线KA组成;第五直线KA与出风口固定板接触,第二直线BC和第三直线EF均与第五直线KA垂直;蜗壳后板3与蜗壳前板2轮廓一致且所有点一一对应。[0018]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蜗壳前板2尺寸比例如下以圆形进风口的圆心O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为(-176. 8,180),第一直线AB线长142. 7且与X轴呈79°夹角;第二直线 BC与Y轴平行向X轴负方向偏移204且线长63. 6 ;第一圆弧⑶的半径Ra为186. 7、弧长为351. 5,圆心a的坐标分别为(-20,8);第二圆弧DE与第一圆弧CD相切,半径Rb为163、 弧长146,圆心b的坐标为(-9,-13);第三直线EF与Y轴平行向X轴正方向偏移151且线长62. 3 ;第三圆弧FG的半径Re为163、弧长48. 5,圆心与第二圆弧DE的圆心b重合;第四圆弧GH与第三圆弧相切,半径Rd为146、弧长171. 6,圆心c的坐标为(6,-5);第五圆弧HJ 与第四圆弧GH相切,半径Re为12、弧长26. 3,圆心d的坐标为(-8. 9,152. 3);第四直线JK 与第五圆弧相切、线长25,与X轴呈60°夹角;第五直线KA与X轴平行向Y轴正方向偏移 180、线长 170。[0019]本实施例中,以上尺寸数值单位为mm。为保证吸油烟效果,蜗壳侧板宽度范围优选 17(Tl80mm。从图I还可以看出,为装配及加工方便,蜗壳前板2和蜗壳后板3分别具有用于包覆蜗壳侧板边缘的唇边,蜗壳前板2具有唇边22、蜗壳后板3具有唇边32。为防止蜗壳变形,蜗壳后板3内侧具有加强筋33,有效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采用的连接方式是 蜗壳前板2、蜗壳后板3及蜗壳侧板4分别具有与出风口固定板I接触的唇边,出风口固定板1呈回字形,相应唇边与出风口固定板I通过点焊固定连接。[0020]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包括出风口固定板、平行设置的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以及用于连接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的蜗壳侧板,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均开有圆形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前板边缘轮廓线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线(AB)、第二直线(Be)、 第一圆弧(⑶)、第二圆弧(DE)、第三直线(EF),第三圆弧(FG)、第四圆弧(GH)、第五圆弧 (HJ)、第四直线(JK)以及第五直线(KA)组成;第五直线(KA)与出风口固定板接触,第二直线(BC)和第三直线(EF)均与第五直线(KA)垂直;蜗壳后板与蜗壳前板轮廓一致且所有点 --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前板尺寸比例如下以圆形进风口的圆心(ο)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为(-176. 8,180),第一直线 (AB)线长142. 7且与X轴呈79°夹角;第二直线(BC)与Y轴平行向X轴负方向偏移204 且线长63. 6 ;第一圆弧(⑶)的半径(Ra)为186. 7、弧长为351. 5,圆心(a)的坐标分别为 (-20,8);第二圆弧(DE)与第一圆弧(⑶)相切,半径(Rb)为163、弧长146,圆心(b)的坐标为(-9,-13);第三直线(EF)与Y轴平行向X轴正方向偏移151且线长62. 3 ;第三圆弧(FG) 的半径(Re)为163、弧长48. 5,圆心与第二圆弧(DE)的圆心(b)重合;第四圆弧(GH)与第三圆弧相切,半径(Rd)为146、弧长171. 6,圆心(c)的坐标为(6,-5);第五圆弧(HJ)与第四圆弧(GH)相切,半径(Re)为12、弧长26. 3,圆心(d)的坐标为(-8. 9,152. 3);第四直线 (JK)与第五圆弧相切、线长25,与X轴呈60°夹角;第五直线(KA)与X轴平行向Y轴正方向偏移180、线长170 ;所述尺寸数值单位为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侧板宽度为170 180_。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分别具有用于包覆蜗壳侧板边缘的唇边。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后板内侧具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前板、蜗壳后板及蜗壳侧板分别具有与出风口固定板接触的唇边,出风口固定板呈回字形,相应唇边与出风口固定板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装配方便的双面进风式吸油烟机蜗壳结构,包括出风口固定板、平行设置的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以及用于连接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的蜗壳侧板,蜗壳前板和蜗壳后板均开有圆形进风口,所述蜗壳前板边缘轮廓线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直线AB、第二直线BC、第一圆弧CD、第二圆弧DE、第三直线EF,第三圆弧FG、第四圆弧GH、第五圆弧HJ、第四直线JK以及第五直线KA组成;第五直线KA与出风口固定板接触,第二直线BC和第三直线EF均与第五直线KA垂直;蜗壳后板与蜗壳前板轮廓一致且所有点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轮廓线设置合理,加工方便且吸油烟效果好;与出风口端面垂直的两侧为直线段,便于蜗壳装配,节省安装空间。
文档编号F24C15/20GK202747439SQ2012202456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陈建卫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