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

文档序号:463284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包括有回转窑筒、检测回转窑筒的温度检测装置、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其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通过在管路上设置相对的阀门形成之间的通路及断路,所述回转窑筒的外筒设有集热罩,用于支撑集热罩的支撑架,用于收集集热罩所采集热能的热风管,该集热罩包括有罩体、设于罩体内的导流板,其导流板由纵横交错的横向导流板及纵向导流板架组成,其横向导流板上开有导流孔,所述热风管设有与罩体相通的通管,热风管一端与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的管路连通,通过其相对的阀门形成与此之间的通路及断路。本发明提供的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安全,易于生产,能有效利用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对多个系统输送热能。
【专利说明】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涉及回转窑筒的余热收集,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俗称旋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筑等行业。它主要用于各类矿石的煅烧和焙炼,窑内温度高达千几度,窑体表面温度也有250?350°C,有时会更高。在大量余热被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周围环境的热污染。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回转窑企业采取了余热利用措施,产品为水管罩蒸汽式集热,其热能回收率较低,有的只有不到10%;由于采用水管蒸汽式集热,存在高温热水泄露的隐患,需要经常进行日常检修;窑筒体仍然需要风机进行冷却,且集热装置的温度不可调控;回转窑余热利用的用途所限,回转窑的余热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由于换热装置是安装在回转窑筒体的外表面,严重影响了回转窑筒体表面的正常散热,这样很容易造成窑体表面的温度升高,对窑体表面钢结构造成热应力破坏,危害回转窑窑体的安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能有效利用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对多个系统输送热能。
[0004]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包括有回转窑筒、检测回转窑筒的温度检测装置、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其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通过在管路上设置相对的阀门形成之间的通路及断路,所述回转窑筒的外筒设有集热罩,用于支撑集热罩的支撑架,用于收集集热罩所采集热能的热风管,该集热罩包括有罩体、设于罩体内的导流板,所述罩体为一种不封口的环形结构,其罩体一端及两侧设有与回转窑筒外筒相接触的密封夹层,罩体另一端为不与回转窑筒外筒接触的开口端,在罩体的外表面用保温棉覆盖,所述导流板与回转窑筒外筒存在一定的间隔距离,其导流板由纵横交错的横向导流板及纵向导流板架组成,其横向导流板上开有导流孔,所述热风管设有与罩体相通的通风管,热风管一端与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的管路连通,通过其相对的阀门形成与此之间的通路及断路。
[0006]进一步,所述集热罩的罩体至少覆盖了回转窑筒外筒直径的三分之二。
[0007]进一步,所述导流板采用0.5丽以下的铝板或铁板制成,导流板与回转窑筒外筒的间隔距离为20-30MM,两上下相邻横向导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200-250MM,两相邻弧形纵向导流板架间隔距离500-600MM,横向导流板上的导流孔口径为50-60*100丽。
[0008]进一步,所述横向导流板被弧形纵向导流板架分格成多个格体,其相邻格体之内的横向导流板所开的导流孔成斜角设置。
[0009]进一步,设于回转窑筒外筒的集热罩至少有三个,三个集热罩分别设于回转窑筒外筒的前、中、后段位,三个集热罩与热风管相连的通风管上设有控制阀门。
[0010]进一步,所述与回转窑筒外筒相接触的密封夹层采用一种玻璃纤维等耐高温保温材料制成,其厚度不低于250MM。
[0011]一种回转窑筒系统余热收集及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在回转窑筒外筒设置一产生负压的集热罩,回转窑筒外筒的余热在集热罩的负压影响下成S形规则的气流;
[0013]S2:由集热罩采集的余热通过一热风管收集,且热风管与三个集热罩设置连通的管路,在三个集热罩管路上设置调节控制阀门,三个集热罩产生不同的温度,利用三个集热罩各自管路上的阀门控制平衡三个集热罩及余温进入热风管的温度和流量;
[0014]S3:热风管、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通过在管路上设置相对的阀门形成之间的通路及断路,煤磨工作时,打开煤磨与热风管的阀门用来烘干原煤,此时篦冷机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的阀门关闭,热风管采集回转窑筒外筒的余温供给煤磨,通过S2中热风管三个集热罩各自管路上的控制阀门来控制余温进入煤磨系统与平衡窑筒体的温度;如煤磨在采集热风管内余温仍然不够温度时,打开篦冷机系统的阀门,形成热风管及篦冷机同时向煤磨输送热能;如煤磨的温度过高可打开热风管与余热收集系统的阀门将集热罩产生的热能分流传送到余热收集系统。
[0015]本发明所述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回转窑筒的外筒设置产生负压的集热罩,集热罩内设置导流板,导流板通过设置交错斜线性导流孔来延长冷风与热能的传热交换流动长度,集热罩分成三个段位与热风管连通,使集热罩三个段位产生的温度供热风管采集,热风管通过管路与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形成连通,能根据需要对其中某个系统提供热能,本发明系统可根据需要对所需采集的余热进行采集,适应负荷变化能力强,不怕那个部位高低温;不影响水泥生产,不增加水泥熟料热耗和电耗,回转窑筒外筒的余热回收率至少在70%以上;造价相对低廉,质量轻,成本回收快;整体系统工作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中集热罩与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取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9]一种回转窑筒系统的余热收集及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在回转窑筒外筒设置一产生负压的集热罩,回转窑筒外筒的余热在集热罩的负压影响下成S形规则的气流;
[0021]S2:由集热罩采集的余热通过一热风管收集,且热风管与三个集热罩设置连通的管路,在三个集热罩管路上设置调节控制阀门,三个集热罩产生不同的温度,利用三个集热罩各自管路上的阀门控制平衡三个集热罩及余温进入热风管的温度和流量;[0022]S3:热风管、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通过在管路上设置相对的阀门形成之间的通路及断路,煤磨工作时,打开煤磨与热风管的阀门用来烘干原煤,此时篦冷机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的阀门关闭,热风管采集回转窑筒外筒的余温供给煤磨,通过S2中热风管三个集热罩各自管路上的控制阀门来控制余温进入煤磨系统与平衡窑筒体的温度;如煤磨在采集热风管内余温仍然不够温度时,打开篦冷机系统的阀门,形成热风管及篦冷机同时向煤磨输送热能;如煤磨的温度过高可打开热风管与余热收集系统的阀门将集热罩产生的热能分流传送到余热收集系统。
[0023]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包括有回转窑筒1、检测回转窑筒的温度检测装置、篦冷机系统2、煤磨系统3及余热收集系统4,其篦冷机系统2、煤磨系统3及余热收集系统4通过在管路上设置相对的阀门21、31、41形成之间的通路及断路,所述回转窑筒I的外筒设有集热罩5,用于支撑集热罩5的支撑架6,用于收集集热罩所采集热能的热风管7,该集热罩5包括有罩体51、设于罩体51内的导流板,所述罩体51为一种不封口的环形结构,且罩体51至少覆盖了回转窑筒外筒直径的三分之二,其罩体51 —端及两侧设有与回转窑筒I外筒相接触的密封夹层8,罩体51另一端为不与回转窑筒I外筒接触的开口端52,在罩体51的外表面用保温棉9覆盖,所述导流板与回转窑筒I外筒存在一定的间隔距离,其导流板由纵横交错的横向导流板53及纵向导流板架54组成,其横向导流板53上开有导流孔55,所述横向导流板53被弧形纵向导流板架54分格成多个格框,其相邻格框之内的横向导流板53开有导流孔55,且两相邻的导流孔55成交错斜线设置,这样能使回转窑筒过来的热流成“S”形流路,设于回转窑筒I外筒的集热罩5至少有三个,三个集热罩5分别设于回转窑筒外筒的前、中、后段位置,所述热风管7设有与三个集热罩5相通的通管71、72、73,其接口处设有对应的控制阀门74、75、76,热风管7 —端与篦冷机系统2、煤磨系统3及余热收集系统4的管路连通,通过其相对的阀门21、31、41形成与此之间的通路及断路。
[0024]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板采用0.5丽以下的铝板或铁板制成,导流板与回转窑筒外筒的间隔距离为20-30MM,两上下相邻横向导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200-250MM,两相邻弧形纵向导流板架间隔距离500-600MM,横向导流板的导流孔为50-60*100丽。
[0025]作为优选,与回转窑筒外筒相接触的密封夹层采用一种采用玻璃纤维的耐高温保温材料等制成,其厚度不低于250MM。
[0026]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包括有回转窑筒、检测回转窑筒的温度检测装置、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其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通过在管路上设置相对的阀门形成之间的通路及断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筒的外筒设有集热罩,用于支撑集热罩的支撑架,用于收集集热罩所采集热能的热风管,该集热罩包括有罩体、设于罩体内的导流板,所述罩体为一种不封口的环形结构,其罩体一端及两侧设有与回转窑筒外筒相接触的密封夹层,罩体另一端为不与回转窑筒外筒接触的开口端,在罩体的外表面用保温棉覆盖,所述导流板与回转窑筒外筒存在一定的间隔距离,其导流板由纵横交错的横向导流板及纵向导流板架组成,其横向导流板上开有导流孔,所述热风管设有与罩体相通的通风管,热风管一端与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的管路连通,通过其相对的阀门形成与此之间的通路及断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罩的罩体至少覆盖了回转窑筒外筒直径的三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采用0.5MM以下的铝板或铁板制成,导流板与回转窑筒外筒的间隔距离为20-30MM,两上下相邻横向导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200-250MM,两相邻弧形纵向导流板架间隔距离500-600MM,横向导流板上的导流孔口径为50-60*100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流板被弧形纵向导流板架分格成多个格体,其相邻格体之内的横向导流板所开的导流孔成斜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回转窑筒外筒的集热罩至少有三个,三个集热罩分别设于回转窑筒外筒的前、中、后段位,三个集热罩与热风管相连的通风管上设有控制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外筒余热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回转窑筒外筒相接触的密封夹层采用一种玻璃纤维等耐高温保温材料制成,其厚度不低于250MM。
7.一种回转窑筒系统余热收集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在回转窑筒外筒设置一产生负压的集热罩,回转窑筒外筒的余热在集热罩的负压影响下成S形规则的气流; 52:由集热罩采集的余热通过一热风管收集,且热风管与三个集热罩设置连通的管路,在三个集热罩管路上设置调节控制阀门,三个集热罩产生不同的温度,利用三个集热罩各自管路上的阀门控制平衡三个集热罩及余温进入热风管的温度和流量; S3:热风管、篦冷机系统、煤磨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通过在管路上设置相对的阀门形成之间的通路及断路,煤磨工作时,打开煤磨与热风管的阀门用来烘干原煤,此时篦冷机系统及余热收集系统的阀门关闭,热风管采集回转窑筒外筒的余温供给煤磨,通过S2中热风管三个集热罩各自管路上的控制阀门来控制余温进入煤磨系统与平衡窑筒体的温度;如煤磨在采集热风管内余温仍然不够温度时,打开篦冷机系统的阀门,形成热风管及篦冷机同时向煤磨输送热能;如煤磨的温度过高可打开热风管与余热收集系统的阀门将集热罩产生的热能分流传送到余热收集系统。
【文档编号】F27B7/20GK103712439SQ201310739137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蔡赞区 申请人:蔡赞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