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109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多个空气吹出口并设置于天花板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悬吊于天花板的吊顶式、埋入天花板的天花板埋入式等那样设置于天花板并具有多个空气吹出口的室内机。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03702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I)公开了能够向四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吊顶式室内机。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壳体呈长方体形状(俯视呈矩形状),在壳体的各边(各侧壁)设有用于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在专利文献I的室内机中,在矩形状的壳体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设有用于设置连接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导管、排水泵、排水导管等的导管空间。覆盖该导管空间的拐角罩与其他的三个拐角罩相比必然会变大。因此,在该室内机中,与覆盖导管空间的拐角罩相邻的空气吹出口有时受到该拐角罩的制约,与其他的空气吹出口相比开口面积变小。在该情况下,多个空气吹出口的风量均衡变差。此外,即使在四个空气吹出口的开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在导管空间中设置制冷剂导管、排水泵、排水导管、隔板等部件,所以由于这些部件堵住空气流路的一部分,有时从与该拐角罩相邻的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少于从其他的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多个空气吹出口并设置于天花板的室内机中,改善从多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均衡。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包括外壳,俯视时呈矩形状,具有沿第一边延伸的第一空气吹出口和沿第二边延伸的第二空气吹出口,并设置于天花板;送风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将室内的空气导入所述壳体内,并将该空气输送到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 ;热交换器,设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延伸的部位;以及导向板,设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沿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部分之间,将从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热交换器输送的空气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其中,所述导向板具有位于从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上游侧的前缘、和位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后缘,其中,在所述后缘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具有作为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的第一侧缘部和作为另一端部的第二侧缘部,所述送风机具有多个叶片,各叶片在通过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空气吹出口侧时,从所述第二侧缘部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缘部侧移动,在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后缘位于比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从多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均衡。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在图1所示的室内机中去除镶板后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室内机中去除顶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在图3的IV-1V线的位置剖切室内机时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导向板、电子设备单元以及顶板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导向板、送风机、热交换器以及空气吹出口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导向板、送风机、热交换器以及空气吹出口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导向板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室内机的整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是悬吊于天花板面T (参照图4)而设置的吊顶式室内机。室内机10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外壳11 ;在外壳11内呈环状设置的热交换器12 ;设置于热交换器12的内侧的送风机13 ;设于热交换器12的下方的排水盘24 ;搭载有进行各种控制的电子元件的电子设备单元80 ;以及导向板70 (参照图3)。外壳11俯视时呈矩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方形)。在外壳11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空气吹出口 14 (14A 14D)。四个空气吹出口 14分别沿着外壳11的四个边延伸。外壳11包含:具有吸入格栅17的镶板16 ;顶板19 ;位于镶板16与顶板19之间的四个拐角罩40 (41 44);在相邻的拐角罩40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四个上部镶条9 ;以及在相邻的拐角罩40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四个下部镶条15。顶板19通过加工钣金而形成。各空气吹出口 14是由构成外壳11的部件规定形状和大小的开口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空气吹出口 14是由位于其两侧的拐角罩40、上部镶条9和下部镶条15规定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各空气吹出口 14呈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比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长的横宽的形状。例如,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具有作为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延伸的方向(水平方向)的两端部的侧缘部141、142。在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水平方向两侧的侧缘部141、142中,第一侧缘部141由第四拐角罩44的侧端部规定,第二侧缘部142由第一拐角罩41的侧端部规定。另外,这 些侧缘部141、142并非必须由拐角罩的侧端部规定。侦彳缘部141、142例如也可以由省略图示的一对侧部镶条规定,该一对侧部镶条在两侧将上部镶条9和下部镶条15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连接。如图1所示,在各空气吹出口 14设有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叶门(风向板)29。各叶门29呈沿着对应的空气吹出口 1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宽的形状。各叶门29连接于马达M (参照图3),通过该马达M而转动,被调节成所需的角度。在外壳11内的四个角部中的第一角部设有导管空间SI。该导管空间SI通过隔板61、62而相对于设有送风机13的空间隔开(参照图3)。导管空间SI包含用于将来自室内机10的外部的省略图示的制冷剂导管连接于热交换器12的连接部和用于进行该连接作业的作业空间。在导管空间SI中设置有制冷剂导管54、排水泵51、省略图示的排水导管以及安装用于将外壳11悬吊于天花板的吊挂螺栓的吊挂金属件52等。热交换器12的两端部的管板2a、2b设置于导管空间SI的附近。在外壳11内的其他三个角部、即第二角部、第三角部和第四角部分别形成有通过隔热件53而相对于设有热交换器12的空间隔开的空间S2、S3、S4。在这些空间S2、S3、S4也分别设置有吊挂金属件52。设置于导管空间SI的制冷剂导管54、排水导管、吊挂金属件52等部件被由相对于镶条15拆装自如的第一拐角罩41覆盖。设置在位于导管空间SI的相邻的角落的空间S2的吊挂金属件52等部件被由第二拐角罩42覆盖。同样,设置于空间S3的吊挂金属件52等部件被由第三拐角罩43覆盖,设置于空间S4的吊挂金属件52等部件被由第四拐角罩44覆盖。第一拐角罩41的大小是能够从外侧覆盖设置于导管空间SI的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位于该第一拐角罩41的对角的第三拐角罩43的大小形成为与第一拐角罩41相同的大小,使四个空气吹出口 14为相同的开口面积。S卩,第一拐角罩41和第三拐角罩43的尺寸比第二拐角罩42和第四拐角罩44的尺寸大。但是,如上所述,在导管空间SI中设置制冷剂导管54、排水泵51、省略图示的排水导管等部件,并且通过隔板61、62而相对于设有送风机13的空间隔开。隔板62被设置于从第二空气吹出口 14B的导管空间SI侧的侧缘部附近至第一空间吹出口 14A的导管空间SI侧的侧缘部142附近。隔板61与隔板62 —体形成。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导管空间SI侧的侧缘部(第二侧缘部)142相比,隔板61更向第一侧缘部141侧延伸。在该隔板61的内侧未设置热交换器12。此外,在设置于导管空间SI的附近的热交换器12的管板2a、2b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位于隔板61的内 侧。朝向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空气流路的一部分被隔板61堵住。由此,朝向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空气所受到的阻力比分别朝向其他的空气吹出口 14B 14D的空气所受到的阻力大。在未设有导向板70的情况下,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吹出的风量比从其他的空气吹出口 14B 14D吹出的风量小。因而,从与第一拐角罩41相邻的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吹出的风量容易变得比从其他的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将从送风机13朝向热交换器12输送的空气引导至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导向板70。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有导向板70,所以在不具有导向板70的情况下应该朝向第四空气吹出口 14D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导向板70引导至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由此,因为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吹出的风量增加,所以风量不均得到缓解。后面详述该导向板70。在吸入格栅17与送风机13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8。在外壳11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空气吹出口 14。各上部镶条9设于对应的空气吹出口 14的上方,各下部镶条15设于对应的空气吹出口 14的下方。在上部镶条9的内侧,沿着上部镶条9以及与其连续的顶板19设置有隔热件57。隔热件57例如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等发泡树脂形成。作为热交换器12,例如能够使用将多个板状翅片在相对于彼此平行地设置的多根导热管正交的状态下安装而成的交叉翅片型,但是不限定于此。热交换器12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在制暖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如图2所示,该热交换器12呈围绕送风机13的形状。具体而言,该热交换器12沿着四个空气吹出口 14延伸。此外,该热交换器12呈其一侧的端部以防止与设置于所述角部的附近的排水泵51干涉的方式朝向送风机13侧(在图2中为下侧)折弯的形状。排水盘24回收在热交换器12中所产生的排水。排水盘24例如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等发泡树脂形成。排水盘24包含:位于热交换器12的正下方,能够暂时收容排水的收容部24b ;以及位于比该收容部24b更靠空气吹出口 14侧,构成空气吹出口 14的下缘部的一部分的侧端部24a。侧端部24a设于下部镶条15的内侧(上侧)。作为送风机13,例如能够使用离心送风机(涡轮风扇)、斜流送风机等。送风机13具有叶轮,所述叶轮包含:圆形的轮毂21 ;在中央部具有空气导入开口的圆形的轮盖22 ;以及被保持于轮毂21与轮盖22之间的多个叶片23。在送风机13的轮毂21连接有风扇马达26的旋转轴。在轮盖22的下侧设有用于向送风机13引导室内空气的喇叭口 20。该喇叭口 20在中央部具有比轮盖22的开口稍小的开口。在送风机13的叶轮旋转时,室内的空气从镶板16的吸入格栅17被吸入外壳11内,并通过热交换器12后,从各空气吹出口 14向侧方吹出。如图2和图3所示,当送风机13的叶轮旋转时,各叶片23在通过旋转轴C的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侧时(沿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而通过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附近时),从第二侧缘部142侧向第一侧缘部141侧移动。电子设备单元80设于外壳11内的送风机13与热交换器12之间。电子设备单元80包括收容安装有进行各种控制的电子元件的印刷线路板等的单元壳体81。单元壳体81通过加工钣金而形成。[导向板]导向板70用于将从送风机13朝向热交换器12输送的空气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如图3至图6所示,导向板70设于该单元壳体81与顶板19之间、且送风机13与热交换器12的沿着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部分12A之间。导向板70具有:位于从送风机13朝向热交换器12的气流的上游侧的前缘71 ;位于气流的下游侧的后缘72 ;位于前缘71与后缘72之间,并朝向送风机13的各叶片23通过导向板70的附近时的移动方向的背面73 (朝向空气吹出口 14D侧的背面);以及为背面73的反面,并将空气引导至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导向面74。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73和导向面74沿与送风机13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相对于旋转轴倾斜。如图3所示,导向板70的导向面74呈朝向送风机13的各叶片23通过导向板70的附近时的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朝向空气吹出口 14D侧凹陷的形状),背面73呈朝向各叶片23通过导向板70的附近时的移动方向凸起的形状(朝向空气吹出口 14D侧凸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板70通过加工钣金而形成,并不是通过如后述的图8所示那样的弯曲加工而形成,从容易加工的观点出发,如图3和图7所示,通过在两个部位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导向面74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朝向空气吹出口 14D侧凹陷的形状)。导向板70的下缘部连接于单元壳体81的上表面81a,上缘部连接于顶板19的下表面。具体而言,在导向板70的上缘部设有用于将导向板70固定于顶板19的两个折弯片75,77ο折弯片77从导向板70的上缘部的靠近前缘71的位置向导向面74侧突出。折弯片75从导向板70的上缘部的靠近后缘72的位置向背面73侧突出。如图7所示,在折弯片77上形成有长孔77a,在折弯片75上形成有圆形的孔75a。导向板70通过被插通于这些长孔77a和孔75a的螺钉而固定于顶板19。另外,因为折弯片77具有长孔77a,所以能够在该长孔77a的开口尺寸的范围内对导向板70的位置进行微调。如图7所示,折弯片77的长孔77a向沿着以折弯片75的孔75a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或与该方向接近的方向延伸。在导向板70的下缘部设有用于将导向板70固定于电子设备单兀80的单兀壳体81的折弯片76。在折弯片76上形成有孔76a。导向板70通过被插通于该孔76a的螺丝而固定于单兀壳体81。导向板70如上所述地连接于电子设备单元80和顶板19,所以不仅发挥引导空气的作用,而且还作为电子设备单元80与顶板19之间的接地路径而发挥作用。在后缘72与热交换器12之间设有间隙G1。因此,如图7所示,沿着导向面74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和沿着背面73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能够在间隙Gl处汇流。因此,沿着背面73朝向后缘72侧的空气的流动变得平顺,能够抑制在背面73与热交换器12之间产生空气的停滞、或背面73与热交换器12之间的空间成为无效空间。由此,能够抑制因设置导向板70而引起的阻力的增大。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在间隙Gl中促进沿着导向面74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和沿着背面73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的汇流,能够更有效地增加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吹出的风量。此外,在前缘71与送风机13之间设有间隙G2。该间隙G2被设定成能够抑制送风机13的叶轮旋转时产生风噪声等的程度。如图3和图7所示,在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延伸方向Dl (外壳11的第一边延伸的方向)上,后缘72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第一侧缘部141更靠内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图7所示的俯视图中,在画出与方向Dl垂直且通过第一侧缘部141的直线LI时,后缘72位于该直线LI的内侧、即第一侧缘部141的相反侧的第二侧缘部142侧(空气吹出口 14A的长边方向中心侧)(参照图3)。前缘71在方向Dl上位于后缘72的内侧(空气吹出口 14A的长边方向中心侧)。此外,在图7所示的俯视图中,从后缘72向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侧延长了导向面74的延长线E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第一侧缘部141更靠内侧(空气吹出口 14A的长边方向中心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向板70是通过对钣金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所以延长线E如图7所示成为直线。并且,如图7所示,在画出与方向Dl垂直且通过送风机13的旋转轴C的直线L2、和通过旋转轴C及第一侧缘部141的直线L3时,导向板70设于由直线L2和直线L3围成的范围内。由此,导向板70能够更有效地将空气引导至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本实施方式的导向板70相对于送风机13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具有指定的迎角(例如从几度到十几度左右)。并且,导向面74以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方式弯曲或屈曲难以产生从前缘71到后缘72的气流剥离的程度。送风机13的空气吹出角度例如被设定为20 40度左右。该吹出角度是俯视时吹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圆形的叶轮的切线方向所成的角度。[0053]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有如上所述的导向板70,所以能够改善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吹出的风量与从第二空气吹出口 14B等其他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之间的均衡。导向板70设于送风机13与热交换器12的沿着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部分12A之间。并且,因为导向板70的导向面74朝向与送风机13的各叶片23通过导向板70附近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所以从送风机13吹出并具有旋转方向R的速度成分的气流的一部分朝向导向板70的导向面74流动,通过该导向面74弓丨导至导向板70的后缘72侧。并且,因为该后缘72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第一侧缘部141更靠内侧的位置,所以被导向板70的导向面74引导并通过了后缘72的气流的大部分朝向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流动。由此,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吹出的风量增加。而且,因为在后缘72与热交换器12之间设有间隙G1,所以沿着导向面74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与沿着背面73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能够在间隙Gl处汇流。因此,与导向板70的后缘72与热交换器12相连的情况相比,沿着背面73朝向后缘72侧的空气的流动变得平顺,能够抑制在背面73与热交换器12之间产生空气的停滞、或背面73与热交换器12之间的空间成为无效空间。由此,能够抑制因设置导向板70而引起的阻力增大。此夕卜,如上所述,通过在间隙Gl中促进沿着导向面74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和沿着背面73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的汇流,能够更有效地增加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吹出的风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面74呈朝向送风机13的各叶片23通过导向板70的附近时的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因而,沿着呈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的导向面74流动的空气随着朝向后缘72侧,越能接近与热交换器12的延伸方向和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延伸方向Dl垂直的方向。因此,能够将由导向板70的导向面74引导的空气更有效地输送到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而且,如果沿着导向面74流动的空气接近与热交换器1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则因为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2时的阻力降低,所以能够降低送风机13的输入(消耗电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向板70的导向面74呈朝向送风机13的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的情况下,俯视时从后缘72向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侧延长了导向面74的延长线E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第一侧缘部141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沿着呈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的导向面74向后缘72侧流动的空气基于导向面74的凹形状而被赋予方向,所以通过后缘72后容易向沿着延长线E的方向流动。在该结构中,因为延长线E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第一侧缘部141更靠内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由导向面74引导的空气更有效地输送到第一空气吹出口 MA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和第二空气吹出口 14B设于外壳11的侧壁,外壳11悬吊设置于天花板,并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和第二空气吹出口14B向侧方吹出空气的吊顶式室内机。若比较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和吊顶式室内机,则在前者的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中,从送风机13朝向侧方的热交换器12输送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2后,在壳体内将朝向改变为下方,从设于壳体的下表面(装饰面)的空气吹出口向室内吹出。因此,在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2后朝向下方而到达空气吹出口为止的期间,因为与周围的空气少许混合,所以从多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不均与吊顶式室内机相比容易变小。另一方面,在后者的吊顶式室内机中,具有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和第二空气吹出口 14B设于外壳11的侧壁,并从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和第二空气吹出口 14B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结构,所以通过了热交换器12的空气在与周围的空气几乎不混合的状态下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因此,吊顶式室内机与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相比,风量的不均容易变大,所以通过设置上述的导向板70能够期待更大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板70不仅发挥将空气引导至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而改善风量均衡的作用,而且还发挥作为接地的作用。因而,无需另外设置接地用的部件,能够减少元件数目。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改进等。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向板70通过在两个部位对钣金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导向板70也可以是俯视时呈弯曲的形状。在该变形例中,导向面74是朝向各叶片23通过导向板70的附近时的移动方向凹陷的弯曲面,背面73是朝向各叶片23通过导向板70的附近时的移动方向凸起的弯曲面。并且,从后缘72向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侧延长了导向面74的延长线E是后缘72的切线。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四个空气吹出口的吊顶式室内机,但是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具有两个或三个空气吹出口的吊顶式室内机,此外,还能够应用于在下表面(装饰面)具有两个、三个或四个空气吹出口的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向面74呈朝向送风机13的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导向面74例如也可以是平面等。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俯视时导向面74的延长线E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第一侧缘部141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向板70作为接地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但是该作用并非是必需的。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为了改善因朝向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的空气流路的一部分被隔板61堵住而引起的风量不均,而在第一空气吹出口 14A设置引导空气的导向板70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了改善因多个空气吹出口的一部分比其他的空气吹出口开口面积小而引起的风量不均而设置导向板70。在该情况下,导向板70参照图7、图8等说明那样地设置于与开口面积比其他的空气吹出口的开口面积小的空气吹出口 14相向的位置。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靠近前缘71而设置的折弯片77上形成有长孔,在靠近后缘72而设置的折弯片75上形成有圆形的孔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长孔也可以设置在靠近后缘72的折弯片75上。此外,长孔也可以设置在折弯片75、77两方。另外,两个折弯片75、77上也可以设置有圆形的孔而不是长孔。[实施方式的概要]汇总所述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室内机包括外壳,俯视时呈矩形状,具有沿第一边延伸的第一空气吹出口和沿第二边延伸的第二空气吹出口,并设置于天花板;送风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将室内的空气导入所述壳体内,并将该空气输送到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 ;热交换器,设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延伸的部位;以及导向板,设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沿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部分之间,将从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热交换器输送的空气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其中,所述导向板具有位于从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上游侧的前缘、和位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后缘,其中,在所述后缘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具有作为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的第一侧缘部和作为另一端部的第二侧缘部,所述送风机具有多个叶片,各叶片在通过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空气吹出口侧时,从所述第二侧缘部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缘部侧移动,在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后缘位于比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具有例如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二空气吹出口的开口面积的结构、例如制冷剂导管、排水泵、排水导管等部件堵住与第一空气吹出口相连的空气流路的一部分的结构等那样从第一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与从第二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均衡变差的结构的情况下,因为设有如上所述的导向板,所以能够改善从第一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与从第二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均衡。具体而言如以下所述。导向板设于送风机与热交换器的沿第一空气吹出口的部分之间。并且,从送风机吹出并具有旋转方向的速度成分的气流的一部分朝向导向板流动,并沿着该导向板被引导至后缘侧。因为该后缘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的所述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所以被导向板引导并通过了后缘的气流的大部分朝向第一空气吹出口流动。由此,从第一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增加。而且,因为在后缘与热交换器之间设有间隙,所以沿着导向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面朝向后缘侧流动的空气与沿着位于该一侧的面相反侧的另一侧的面朝向后缘侧流动的空气能够在所述间隙汇流。因此,在本结构中,例如与在后缘与热交换器之间未设有间隙的情况相比,因为朝向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平顺,所以能够抑制在导向板与热交换器之间产生空气的停滞、或导向板与热交换器之间的空间成为无效空间。由此,能够抑制因设置导向板而引起的阻力增大。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在所述间隙中促进沿着导向板的一侧的面朝向后缘侧流动的空气与沿着另一侧的面朝向后缘侧流动的空气的汇流,能够有效地增加从第一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根据以上可知,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多个空气吹出口并设置于天花板的室内机中,能够改善从多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均衡。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导向板还包括:导向面,位于所述前缘与所述后缘之间,呈朝向所述送风机的各叶片通过所述导向板附近时的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将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 ;以及背面,为所述导向面的相反侧的面,呈向所述移动方向凸起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因为导向面呈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所以沿着该导向面流动的空气平顺地向第一空气吹出口侧改变朝向。因而,能够将由导向板的导向面引导的空气更有效地输送到第一空气吹出口。此外,根据该结构,沿着呈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的导向面向后缘侧流动的空气与沿着呈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凸起的形状的背面向后缘侧流动的空气在间隙中平顺地汇流。此外,根据该结构,因为导向面呈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所以也能够使由导向面引导的空气通过后缘时的朝向更加接近于与热交换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如此,如果气流的朝向接近与热交换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时的阻力降低,所以能够降低送风机的输入(消耗电力)。此外,在导向板的导向面呈朝向所述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俯视时,从所述导向板的后缘向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侧延长的延长线位于比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因为沿着导向板向后缘侧流动的空气被导向板赋予方向,所以通过后缘后,容易向沿着所述延长线的方向流动。根据该结构,因为延长线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由导向板引导的空气更有效地输送到第一空气吹出口。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室内机是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壳体悬吊设置于天花板的吊顶式室内机。若比较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和吊顶式室内机,则在前者的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中,从送风机朝向侧方的热交换器输送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后,在壳体内将朝向改变为下方,从设于壳体的下表面(装饰面)的空气吹出口向室内吹出。因此,在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后朝向下方而到达空气吹出口为止的期间,因为与周围的空气少许混合,所以从多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不均与吊顶式室内机相比容易变小。另一方面,在后者的吊顶式室内机中,具有第一空气吹出口和第二空气吹出口设于外壳的侧壁,并从第一空气吹出口和第二空气吹出口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结构,所以通过了热交换器的空气在与周围的空气几乎不混合的状态下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因此,吊顶式室内机与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相比,风量的不均容易变大,所以通过设置上述的导向板能够期待更大的效果。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在所述壳体内设置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电子设备单元,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金属制的顶板,所述电子设备单元具有金属制的单元壳体,所述导向板是金属制,其下端部连接于所述单元壳体并且其上端部连接于所述顶板,以便发挥接地作用。根据该结构,导向板不仅发挥将空气引导至第一空气吹出口而改善风量均衡的作用,而且还发挥作为接地的作用。因而,无需另外设置接地用的部件,能够减少元件数目。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导向板具有设置在靠近所述前缘的位置和靠近所述后缘的位置的两个折弯片,以将所述导向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在所述两个折弯片的其中之一折弯片上形成有插通用于固定到外壳的固定用螺丝的孔,在所述两个折弯片中的另一折弯片上形成有插通用于固定到外壳的固定用螺丝的长孔。根据该结构,在所述另一折弯片上形成有长孔,因此,能够在长孔的尺寸范围内对导向板的位置进行微调。
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俯视时呈矩形状,具有沿第一边延伸的第一空气吹出口和沿第二边延伸的第二空气吹出口,并设置于天花板; 送风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将室内的空气导入所述壳体内,并将该空气输送到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 热交换器,设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延伸的部位;以及 导向板,设于所述 送风机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沿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部分之间,将从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热交换器输送的空气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其中,所述导向板具有位于从所述送风机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气流的上游侧的前缘、和位于所述气流的下游侧的后缘,其中, 在所述后缘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第一空气吹出 口具有作为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的第一侧缘部和作为另一端部的第二侧缘部, 所述送风机具有多个叶片,各叶片在通过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空气吹出口侧时,从所述第二侧缘部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缘部侧移动, 在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后缘位于比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还包括: 导向面,位于所述前缘与所述后缘之间,呈朝向所述送风机的各叶片通过所述导向板附近时的移动方向凹陷的形状,将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 ;以及背面,为所述导向面的相反侧的面,呈向所述移动方向凸起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从所述导向板的后缘向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侧延长的延长线位于比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从所述导向板的后缘向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侧延长的延长线位于比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是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壳体悬吊设置于天花板的吊顶式室内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是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壳体悬吊设置于天花板的吊顶式室内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是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壳体悬吊设置于天花板的吊顶式室内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是所述第一空气吹出口及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壳体悬吊设置于天花板的吊顶式室内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电子设备单元,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金属制的顶板, 所述电子设备单元具有金属制的单元壳体, 所述导向板是金属制,其下端部连接于所述单元壳体并且其上端部连接于所述顶板,以便发挥接地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板具有设置在靠近所述前缘的位置和靠近所述后缘的位置的两个折弯片,以将所述导向板固定于所述外壳, 在所述两个折弯片的其中之一折弯片上形成有插通用于固定到外壳的固定用螺丝的孔, 在所述两 个折弯片中的另一折弯片上形成有插通用于固定到外壳的固定用螺丝的长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含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具有位于从送风机朝向热交换器的气流的上游侧的前缘和位于气流的下游侧的后缘,在后缘与热交换器之间设有间隙。第一空气吹出口具有作为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的第一侧缘部和作为另一端部的第二侧缘部。送风机具有多个叶片,各叶片在通过旋转轴的第一空气吹出口侧时,从第二侧缘部侧朝向第一侧缘部侧移动。在第一空气吹出口的延伸方向上,后缘位于比第一空气吹出口的第一侧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据此,能够改善从多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均衡。
文档编号F24F1/00GK203083029SQ20132007143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道辻善治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