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368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室(1)、反渗透装置(2)和溶液除湿装置(3);所述干燥室(1)和溶液除湿装置(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反渗透装置(2)和溶液除湿装置(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盐溶液循环回路;空气循环回路的管路上设有抽风机(6),所述盐溶液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泵,所述反渗透装置(2)的淡水出口通过出水管(23)引出。本装置先通过溶液除湿装置对干燥室中失去干燥能力空气除湿,将空气中水分转移到溶液除湿装置的盐溶液中,再通过反渗透装置将含水的盐溶液中的水份分离出来,使盐溶液恢复除湿能力,这一过程正好也制备出淡水。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用于生物料(包括植物、蔬菜、水产品)干燥又同时能够制取淡水的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生物料(包括植物、蔬菜、水产品)的水分含量高(一般80%左右),各种海产品蛋白质和各种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但在常温条件下干燥,细菌滋生快,容易失去风味甚至变质。如果干燥温度选择在20°C以下干燥,待含水量降到40%时,再适当提高温度,干燥后的鱼类产品,颜色鲜艳如初,味道鲜美。像大黄鱼的脂肪含量比较高,而且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传统热风干燥方法干燥温度高,容易造成脂肪的氧化程度比较大,采用低温干燥的方法可以避免因高温而产生的脂肪过度氧化,成为解决水产品加工过程中防止其腐败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0003]常见的水产品低温干燥技术有:低温冷风干燥、热泵干燥、冷冻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等。这些低温干燥所需的冷风均是通过制冷产生的,当从干燥室出来的空气通过制冷系统蒸汽发生器时,通过将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这时空气温度下降冷却,同时所携带的水蒸气发生相变凝结,这时空气相对湿度几乎饱和,不再具有干燥能力,随后又通过加热器加热,使其相对湿度减小,使其重新具有干燥能力,这种干燥方法,很重要特点是对空气处理过程存在冷热抵消弱点,将空气除湿和降温合二为一,因而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干燥能耗大。
[0004]另外目前还没有一种设备能在对生物料进行干燥同时进行淡水制备的装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以用于生物料干燥又同时能够制取淡水的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该装置具有干燥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室、反渗透装置和溶液除湿装置;所述干燥室和溶液除湿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反渗透装置和溶液除湿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盐溶液循环回路;所述空气循环回路的管路上设有抽风机,盐溶液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泵,反渗透装置的淡水出口通过出水管引出。
[0007]上述干燥室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路与溶液除湿装置中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抽风机设置在进气管路上,干燥室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路与溶液除湿装置中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溶液除湿装置中的出液端过进液管路与反渗透装置的溶液进口连通,反渗透装置的溶液出口通过出液管路与溶液除湿装置中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溶液泵设置在出液管路上。其为前述空气循环回路和盐溶液循环回路的具体连接结构,溶液泵也可设在进液管料上。
[0008]上述进液管路上设有冷却器。经过冷却后的盐溶液其吸收水蒸汽的效果更佳,冷却器还可设置在出液管路上。
[0009]上述溶液冷却器内设有盘旋设置供冷水通过的水管,该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均外露出溶液冷却器。该冷却器为溶液冷却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溶液冷却器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的运行由盐溶液(LiCl等)循环和空气循环组成,先通过溶液除湿装置中的盐溶液对干燥室中失去干燥能力空气除湿,将空气中水分转移到溶液除湿装置的盐(LiCl等)溶液中,然后通过反渗透装置将含水的盐溶液中的水份分离出来,使盐溶液恢复除湿能力,这一过程正好也制备出淡水,本装置和现有干燥装置相比不但可以制备淡水,而且无需额外电加热器对口子进行干燥,具有干燥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0014]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包括干燥室1、反渗透装置2和溶液除湿装置3 ;溶液除湿装置3为现有技术,一般包括位于装置壳体内的喷淋结构31,及将盐溶液抽向喷淋结构35的内循环溶液泵36,常用于空调系统中,溶液除湿就是利用一些吸湿性好的溶液,比如溴化锂,氯化锂,氯化钙等溶液对要处理的空气进行处理,在除湿侧被处理的空气水蒸汽分压力大于浓溶液的水蒸汽分压力,利用两者之间的压力差,使水蒸汽从空气传到溶液中,溶液浓度变稀。在再生侧则过程相反,对溶液进行再生处理,同样也是利用再生空气与溶液之间的水蒸汽分压力差,用再生溶液继续对被处理空气进行除湿。如此循环进行。
[0015]干燥室I和溶液除湿装置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空气循环回路,反渗透装置2和溶液除湿装置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盐溶液循环回路;空气循环回路的管路上设有抽风机6,盐溶液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泵,反渗透装置2的淡水出口通过出水管23引出。
[0016]干燥室I的出气口 11通过出气管路4与溶液除湿装置3中的进气端31连通,抽风机6设置在进气管路4上,干燥室I的进气口 12通过进气管路7与溶液除湿装置3中的出气端32连通;溶液除湿装置3中的出液端33通过进液管路8与反渗透装置2的溶液进口 21连通,反渗透装置2的溶液出口 22通过出液管路10与溶液除湿装置3中的进液端34连通,溶液泵9设置在出液管路10上。进液管路8上设有冷却器5,因为经溶液除湿装置3除湿过的盐溶液要吸收热量,经过冷却后的盐溶液进入溶液除湿装置3中其吸收水蒸汽的效果更佳。溶液冷却器5内设有盘旋设置供冷水通过的水管51,该水管51的进口和出口均外露出溶液冷却器5。
[0017]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将带干燥的生物料置于干燥室内,本装置运行由盐溶液(LiCl等)循环和空气循环组成。从干燥室I出来的潮湿低温空气在抽风机6驱动下进入溶液除湿装置3内,湿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溶液除湿装置3内的盐溶液(LiCl等)吸收,流出溶液除湿装置3后的空气将变为干空气,然后通过进气管路7又进入干燥室I内,对位于干燥室I内的生物料进行干燥;除湿装置3的盐溶液在溶液除湿组件吸收水蒸气后,变为含水的稀盐溶液,该稀盐溶液被通过溶液冷却器5后进入反滲透装置2,将其中所含水分与盐分离,制出淡水,同时出去水份后的浓盐溶液被溶液泵9泵进溶液除湿装置3,完成循环。本装置和现有干燥装置相比不但可以制备淡水,而且无需额外电加热器对ロ子进行干燥,具有干燥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
[0018] 反滲透装置的原理: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カ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カ差即为渗透压。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カ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ー过程称为反渗透。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ー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カ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滲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ー过程称为反渗透。反滲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ー种在压カ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室(1)、反渗透装置(2)和溶液除湿装置(3);所述干燥室(1)和溶液除湿装置(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反渗透装置(2)和溶液除湿装置(3)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独立的盐溶液循环回路;所述空气循环回路的管路上设有抽风机(6),所述盐溶液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泵,所述反渗透装置(2)的淡水出口通过出水管(23)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室⑴的出气口(11)通过出气管路⑷与溶液除湿装置⑶中的进气端(31)连通,所述抽风机(6)设置在进气管路(4)上,所述干燥室(1)的进气口(12)通过进气管路(7)与溶液除湿装置(3)中的出气端(32)连通;所述溶液除湿装置(3)中的出液端(33)通过进液管路⑶与反渗透装置⑵的溶液进口(21)连通,所述反渗透装置(2)的溶液出口(22)通过出液管路(10)与溶液除湿装置(3)中的进液端(34)连通,所述溶液泵(9)设置在出液管路(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8)上设有冷却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溶液除湿的干燥和淡水制取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冷却器(5)内设有盘旋设置供冷水通过的水管(51),该水管(51)的进口和出口均外露出溶液冷却器(5)。
【文档编号】F26B21/04GK203454683SQ201320336907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9日
【发明者】许光映, 韩志, 杜燕, 刘平波, 刘春花, 张艳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