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结构及具有通风结构的厢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841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通风结构及具有通风结构的厢式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通风结构及具有通风结构的厢式车,通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厢式车的厢体外墙隔板,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上部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装置、连接装置和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中部或下部,所述操作装置能够被操作以驱动所述连接装置带动所述通风装置打开和关闭所述通风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厢式车及其通风结构的操作装置设置的厢体外墙隔板较低的位置,使得操作者操作方便,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就能打开或关闭通风口,提高了操作的方便程度。
【专利说明】通风结构及具有通风结构的厢式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厢式车,特别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及具有通风结构的厢式车。【背景技术】
[0002]图1为现有的厢式车的厢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厢式车的厢体包括顶板1’、右侧板、左侧板2’、前墙3’、地板4’和后门5’。上述元件均为板体形状。
[0003]厢体内部的前端处距离后门5’较远,导致空气流动量小,在装卸货过程中常会引起装卸货工人呼吸困难的情况,在炎热的夏季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在一些厢式车的厢体的前墙3’顶部开设通风孔10a’(如图3所示)并安装有通风装置31’,通风装置31’能够被操作以打开和关闭通风孔10a’,用于装卸货时使厢体内部通风。
[0004]图2为现有的通风装置31’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通风装置31’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现有的通风装置31’主要包括百叶窗11’、第一通风件12’、第二通风件13’、垫块16’和把手21’。其中垫块16’具有对应于通风孔10a’的开孔。第一通风件12’和第二通风件13’分别具有形状相同的风口。垫块16’、第一通风件12’和第二通风件13’装设在厢体的外墙板10’和内墙板100’之间,百叶窗11’固定在外墙板10’的通风孔10a’上并位于外墙板10’的外部。
[0005]安装时,首先将垫块16’设置在厢体的外墙板10’的内部并对应于通风孔10a’的位置,然后将自攻螺钉S’穿过百叶窗11’的边缘,并从外墙板10’的外部在外墙板10’和垫块16’上攻出螺纹孔,以将百叶窗11’固定在外墙板10’上。之后,从厢体外墙板10’的内部利用自攻螺钉s’将第二通风件13’和第一通风件12’固定在垫块16’上。
[0006]当需要通风时,通过旋转连接于第二通风件13’上的把手21’将第二通风件13’和第一通风件12’的风口相互对位,以便使厢体内外通风。由于通风装置31’安装在厢体前墙3’顶部,操作通风装置31’时需要借助梯子或其它辅助工具才能接触到把手21’,操作不方便。此外,雨天雨水会通过百叶窗11’进入厢体内部,导致厢体密封性不好,存在漏水的问题,影响使用性能。
[0007]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带通风口的厢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善现有通风口的密封性能,提高通风口的防水性能;改善厢式车的操作性能,使得操作者能够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就能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提高操作方便程度。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厢式车的通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厢式车的厢体外墙隔板,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上部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装置、连接装置和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中部或下部,所述操作装置能够被操作以驱动所述连接装置带动所述通风装置打开和关闭所述通风孔。
[0010]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外部并对应所述通风孔的百叶窗、固定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内部并对应所述通风孔的第一通风件和第二通风件,所述第一通风件具有风口,所述第二通风件具有相匹配的风口,所述第二通风件设置在所述外墙隔板和所述第一通风件之间,并能够被所述连接装置带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风件旋转,使所述第一通风件的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件的风口重合或错开。
[0011]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把手和拉杆,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风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于能与所述操作装置相连的连接件。
[0012]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手柄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外部,并包括长形孔,所述操作手柄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长形孔和所述厢体外墙隔板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3]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母固定板和固定于所述螺母固定板的螺母,所述螺母固定板平行于所述限位板,所述操作手柄具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能够在所述长形孔中移动,并能够与所述螺母旋合。
[0014]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件具有配合孔,所述第一通风件在对应于所述配合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孔,所述把手穿过所述弧形孔并固定于所述配合孔,并能在所述弧形孔中移动而带动所述第二通风件转动。
[0015]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内壁,所述第一通风件通过固定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垫块上,所述百叶窗通过固定元件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和所述垫块相互固定。
[0016]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元件为自攻螺钉,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防水板,罩设在所述百叶窗的外部。
[0017]在本实用新型厢式车的通风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垫块上具有锥孔,所述锥孔的直径从所述厢体外至所述厢体内逐渐减小。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厢式车,包括厢体外墙隔板和通风结构,所述厢体外墙隔板的上部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结构是上述的通风结构。
[00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厢式车及其通风结构的操作装置设置的厢体外墙隔板较低的位置,使得操作者操作方便,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就能打开或关闭通风口,提高了操作的方便程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的厢式车的厢体的示意图。
[0021]图2为现有的通风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3为现有的通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风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风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风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风结构设置在厢体外墙隔板10并对应于通风孔10a,通风结构能够被操作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孔10a,从而实现厢体的通风,通风结构包括通风装置1、连接装置2和操作装置3。
[0026]通风装置1包括百叶窗11、第一通风件12、第二通风件13、转轴14、防水板15、垫块16、。其中百叶窗11通过固定元件例如自攻螺钉S固定设置在厢体外墙隔板10的外侧(即厢体外部的一侧),并且其位置对应于通风孔10a。防水板15同样通过自攻螺钉S固定于厢体外墙隔板10并位于百叶窗11的外侧。防水板15大致呈“几”字形,其两端供自攻螺钉S穿过,中间对应于百叶窗11的位置有一定高度的台阶,保证了防水板15与百叶窗11间有一定间隙,在防水的同时保证气流能通畅地流入厢内。
[0027]垫块16、第一通风件12和第二通风件13设置在厢体外墙隔板10和厢体内墙隔板100之间,垫块16例如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在厢体外墙隔板10的内侧(即厢体外墙隔板10位于厢体内部的一侧),从厢体外侧插入的自攻螺钉S从厢体的外侧穿过防水板15或百叶窗11以及厢体外墙隔板10,并在垫块16上攻出螺纹,以利用垫块16将防水板15或百叶窗11固定在厢体外墙隔板10上。
[0028]第二通风件13和第一通风件12均为圆形片状,且相互配合使用。第一通风件12的直径大于第二通风件13,并且第一通风件12与第二通风件13配合的一面具有能够容置第二通风件13的凹槽。第二通风件13和第一通风件12上分别有大小、形状相同的风口13a、12a。第一通风件12和第二通风件13通过转轴14连接起来,使第二通风件13可绕转轴14旋转,当二者的风口 13a、12a重合时则通风孔10a打开,可以通风;当二者的风口 13a、12a错开时风口则互相被遮挡住,通风孔10a关闭,气流被阻止。其中转轴14是先后穿过第一通风件12和第二通风件13的中心孔,从而可旋转地连接第一通风件12与第二通风件13。
[0029]第二通风件13的边缘附近具有配合孔13b,第一通风件12在对应于配合孔13b的位置设置有弧形孔12b,在第二通风件13绕着转轴14 一定幅度转动时,配合孔13b始终位于弧形孔12b的弧形轨迹内。第一通风件12的边缘可以穿过自攻螺钉S,以将第一通风件12固定在垫块16上。
[0030]连接装置2包括把手21、拉杆22和连接件23。连接件23包括螺母固定板231和螺母232。把手21的一端能够从第一通风件12的弧形孔12b穿过并固定连接于第二通风件13的配合孔13b,把手21的活动能够带动内部旋转通风件8绕着转轴14转动,从而使风口 13a、12a重合或错开。把手21的另一端连接于拉杆22的一端,拉杆22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的螺母固定板231。螺母固定板231为L形板,其具有连接于拉杆22的延伸部和从延伸部垂直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上固定设置有螺母232。当通风结构组装完成之后,弯折部优选平行于厢体外墙隔板10,并能够贴合于厢体外墙隔板10。
[0031]操作装置3设置在厢体外墙隔板10的中部或下部,并与通风装置1位于厢体外墙隔板10的同一侧。操作装置3包括操作手柄31和限位板32。限位板32通过例如抽芯铆钉33、实心铆钉等固定元件固定在厢体外墙板10上,限位板32具有长形孔32a,厢体外墙隔板10具有对应的长孔(图未示)。操作手柄31具有螺纹部31a,螺纹部31a穿过长形孔32a,并能与连接装置2的螺母232连接。长形孔32a可以限制操作手柄31的行程。在操作手柄31的螺纹部31a与连接装置2的螺母232相连之后,当操作手柄31被下压至长形孔32a的最底端时,由于拉杆22和把手21的连动,第二通风件13会相对于第一通风件12旋转,风口 13a、12a错开,通风孔10a关闭;当操作手柄31被抬升指长形孔10a的最顶端时,由于拉杆22和把手21的连动,第二通风件13相对于第一通风件12反向旋转,风口 13a、12a重合,通风孔10a打开。
[0032]当通风孔10a处于关闭状态时,螺纹部31a能与螺母232相互紧固,将操作手柄31拧紧在螺母232上,通风结构就被牢牢地固定,不会引起震动。此外,由于限位板32上设置有长形孔32a,为了防止外界的雨水等从长形孔32a进入厢体,连接装置2的螺母固定板231的弯折部不仅用于固定螺母232,而且其与厢体外墙隔板10的内表面接触,可以遮挡住限位板32的长形孔10a,起到防水的作用。
[0033]此外,垫块16中间有一锥形孔16a,垫块16装设之后,锥形孔16a从厢体外部到厢体内部的孔径逐渐减小,锥形孔16a的作用是一旦有少量水进入通风孔10a,水可以沿斜面流到厢体的外部。
[0034]安装时,将垫块16粘接在厢体外墙隔板10上,然后把防水板15、百叶窗11用自攻螺钉S固定在垫块16上,再将第一通风件12的边缘用自攻螺钉S固定在垫块16上,此时第二通风件13位于垫块16和第一通风件12之间。将把手21的一端与拉杆22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另一端穿过第一通风件12的弧形孔12b固定于第二通风件13的配合孔13b,拉杆22向下延伸至厢体外墙隔板10的下端,拉杆22下端与螺母固定板231连接在一起,螺母232焊接在螺母固定板231的弯折部上。最后,将限位板32用铆钉固定在厢体外墙隔板10上,并将操作手柄31的螺纹部31a穿过长形孔32a与螺母232连接。最后将防水板15用自攻钉或铆钉固定在前墙3上。
[0035]通常情况下,通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即厢体外部气流不能流入厢体内部,此时第一通风件12上的风口 13a与第二通风件13上的风口 12a互相被遮挡住,气流无法流入厢体内,操作手柄31位于限位板32上的限位孔32a的最底端。为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通风结构的震动,行驶时将操作手柄31与螺母232拧紧。
[0036]当需要开启通风口时,将操作手柄31旋转松开,并往上抬升操作手柄31,带动拉杆22上移,并带动把手21驱动第二通风件13旋转,此时第一通风件12上的风口 13a与第二通风件13上的风口 12a重合,厢体外部的气流可以通过百叶窗11和风口 13a、12a进入厢内,实现通风。
[0037]当有水落在厢体外墙隔板10上时,水会被防水板15遮挡住,不会透过百叶窗11进入厢内,有效的实现了防水。
[00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风结构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0039]首先,该通风结构操作方便,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就能打开或关闭通风口,提高了操作的方便程度;
[0040]其次,相比于现有技术,该通风结构的防水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了雨水侵入厢内,实现了防水;
[0041]再次,该通风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的优点,能够在传统的通风装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简单的零件进行改进。
[0042]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所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厢式车的通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厢式车的厢体外墙隔板(10),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的上部具有通风孔(10a),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装置(1 )、连接装置(2)和操作装置(3),所述操作装置(3)设置在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的中部或下部,所述操作装置(3)能够被操作以驱动所述连接装置(2)带动所述通风装置(1)打开和关闭所述通风孔(10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1)包括固定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的外部并对应所述通风孔(10a)的百叶窗(11 )、固定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的内部并对应所述通风孔(10a)的第一通风件(12),以及第二通风件(13),所述第一通风件(12)具有风口( 12a),所述第二通风件(13)具有相匹配的风口( 13a),所述第二通风件(13)设置在所述外墙隔板(10)和所述第一通风件(12)之间,并能够被所述连接装置(2)带动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风件(12)旋转,使所述第一通风件(12)的风口(12a)和所述第二通风件(13)的风口(13a)重合或错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把手(21)和拉杆(22),所述把手(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风件(13),另一端连接所述拉杆(22)的一端,所述拉杆(2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于能与所述操作装置(3)相连的连接件(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3)包括操作手柄(31)和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固定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的外部,并包括长形孔(32a),所述操作手柄(31)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长形孔(32a)和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并与所述连接件(23)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包括螺母固定板(231)和固定于所述螺母固定板(231)的螺母(232),所述螺母固定板(231)平行于所述限位板(32),所述操作手柄(31)具有螺纹部(31a),所述螺纹部(31a)能够在所述长形孔(32a)中移动,并能够与所述螺母(232)旋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件(13)具有配合孔(13b),所述第一通风件(12)在对应于所述配合孔(13b)的位置设置有弧形孔(12b),所述把手(21)穿过所述弧形孔(12b)并固定于所述配合孔(13b),并能在所述弧形孔(12b)中移动而带动所述第二通风件(13)转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1)还包括垫块(16),所述垫块(16)固定设置在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的内壁,所述第一通风件(12)通过固定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垫块(16)上,所述百叶窗(11)通过固定元件与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和所述垫块(16)相互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为自攻螺钉(S),所述通风装置(1)还包括防水板(15),罩设在所述百叶窗(11)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厢式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16)上具有锥孔(16a),所述锥孔(16a)的直径从所述厢体外至所述厢体内逐渐减小。
10.一种厢式车,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包括厢体外墙隔板(10),所述厢体外墙隔板(10)的上部具有通风孔(10a),所述厢式车还包括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是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结构。
【文档编号】F24F7/00GK203543589SQ201320567738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黄田化, 王晓毅, 徐仁勇, 马端骏, 梁国军, 赵东峰 申请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