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909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属于供热自动控制及监测【技术领域】;所述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测温单元、通信模块和自动控制阀,所述测温单元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自动控制阀与微控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控温实时精准,节能效果明显,可避免在供热中由于水力不平衡而造成的近端用户室温过高引起的开窗换气致使热量流失,造成能源无端浪费的现象;由于采用微控制单元自动控制温差,控制范围可调,给使用带来便利;同时采用电动球阀不易堵塞,避免了机械温控阀工作不稳定、易堵塞从而影响供暖的弊端。
【专利说明】一种采暖供热控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温装置,特别是一种室内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属于供热自动控制及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如何实现在冬季采暖供热和夏季空调制冷过程中的自动控温节能是相关行业不断探索和推广的主要课题,同时也是构建节能环保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求。
[0003]目前在采暖供热中采用的主要控温方法有以下几种:静态水力平衡阀法:安装于供热末端用户的一种手动调节阀门,通过手动调节阀门从而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法:安装于用户末端,通过自力式动作,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压差保持恒定的调节阀,通过保持恒定压差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法:安装于用户末端,通过自力式动作,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流量保持恒定的调节阀,通过保持恒定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法:该方法使用专用恒温控制阀,通过机械感温装置测量室温并根据温度调节流量的机械控温方法。
[0004]以上四种方法在现有供热系统上都有应用,但也都存在明显的缺点:静态水力平衡阀法需要人工调节,必须由专用人员借助专用仪器调试;自力式压差或流量控制阀法都只能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控制,但无法感知室内温度的真正变化;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法相对前面三种方法相对效果较好一点,但也存在易堵塞和对供热水质要求高,实际运行故障率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技术测量手段,增强采暖供热中测量和控温实时性来提高控温精准度,减少室温过高而造成的能源浪费,实现供热控温节能的目的。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测温单元、通信模块和自动控制阀,所述测温单元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自动控制阀与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测温单元设置于供热空间测量并传输供热空间温度信号至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接收测温单元温度信号并控设置于供热管道自动控制阀的开度。
[0008]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所述微控制单元还连接有测量单元,测量单元上连接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于供热管道并将流量信号传输至测量单元。
[0009]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计为超声波流量计。
[0010]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所述测量单元还连接有温度测量计,所述温度测量计设置于供热管道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测量单元。
[0011]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所述测量单元还连接有热量显示单元,所述热量显示单元接受测量单元信号并显示。[0012]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测温单元与通信模块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阀为电动球阀。
[00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可克服现有控温方法的缺点,控温实时精准,节能效果明显,可完全避免在供热中由于水力不平衡而造成的近端用户室温过高引起的开窗换气致使热量流失,造成能源无端浪费的现象,特别是在供暖季节的初期和后期,气温比较高时,节能效果更加显著;由于采用电子测温,避免了机械测温所带来的分散误差,采用微控制单元自动控制温差,控制范围可调,给使用带来便利;同时采用电动球阀不易堵塞,避免了机械温控阀工作不稳定、易堵塞从而影响供暖的弊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1-微控制单元、2-测温单元、3-通信模块、4-自动控制阀、5-测量单元、6-流量传感计、7-温度传感计、8-热量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微控制单元1、测温单元
2、通信模块3和自动控制阀4,所述测温单元2与通信模块3连接,所述通信模块3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I连接,所述自动控制阀4与微控制单元I连接,所述测温单元2设置于供热空间测量并传输供热空间温度信号至微控制单元I,所述微控制单元I接收测温单元2温度信号并控设置于供热管道自动控制阀4的开度,所述测温单元2与通信模块3间采用有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自动控制阀4为电动球阀。
[0021]实施例2
[0022]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微控制单元1、测温单元
2、通信模块3和自动控制阀4,所述测温单元2与通信模块3连接,所述通信模块3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I连接,所述自动控制阀4与微控制单元I连接,所述测温单元2设置于供热空间测量并传输供热空间温度信号至微控制单元I,所述微控制单元I接收测温单元2温度信号并控设置于供热管道自动控制阀4的开度,所述测温单元2与通信模块3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自动控制阀4为电动球阀。
[0023]进一步的,所述微控制单元I还连接有测量单元5,测量单元5上连接有设置于供热管道的流量传感计6和温度传感计7,所述流量传感计6为超声波流量传感计,所述测量单元5还连接有热量显示单元8,热量显示单元8接受测量单元5信号并进行数据的显示。
[0024]本实用新型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可克服现有控温方法的缺点,控温实时精准,节能效果明显,可完全避免在供热中由于水力不平衡而造成的近端用户室温过高引起的开窗换气致使热量流失,造成能源无端浪费的现象,特别是在供暖季节的初期和后期,气温比较高时,节能效果更加显著;由于采用电子测温,避免了机械测温所带来的分散误差,采用微控制单元自动控制温差,控制范围可调,给使用带来便利;同时采用电动球阀不易堵塞,避免了机械温控阀工作不稳定、易堵塞从而影响供暖的弊端。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单元(I)、测温单元(2)、通信模块(3 )和自动控制阀(4 ),所述测温单元(2 )与通信模块(3 )连接,所述通信模块(3 )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I)连接,所述自动控制阀(4)与微控制单元(I)连接,所述测温单元(2)设置于供热空间测量并传输供热空间温度信号至微控制单元(1),所述微控制单元(I)接收测温单元(2 )温度信号并控设置于供热管道自动控制阀(4 )的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I)还连接有测量单元(5 ),测量单元(5 )上连接有流量传感计(6 ),所述流量传感计(6 )设置于供热管道并将流量信号传输至测量单元(5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传感计(6)为超声波流量传感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5)还连接有温度传感计(7),所述温度传感计(7)设置于供热管道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测量单元(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5)还连接有热量显示单元(8),所述热量显示单元(8)接受测量单元(5)信号并显示。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单元(2)与通信模块(3)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采暖供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阀(4)为电动球阀。
【文档编号】F24D19/10GK203533707SQ20132059565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樊治勤 申请人:四川泰力智能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