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097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包括壳体、隔板、前盖板、后盖板、热管芯体、第一送风机及第二送风机。前盖板、后盖板及隔板将壳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热管芯体收容于壳体内,并穿设于隔板。第一送风机及第二送风机分别收容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内,且均位于前盖板与热管芯体之间。壳体上在第一腔体位置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回风口,壳体上在第二腔体位置开设有出风口,前盖板上在第一腔体位置开设有送风口,后盖板上在第二腔体位置开设有进风口。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回风口、送风口、进风口及出风口分别设于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提高了进风的广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出风的广度,消除了基站室内气流的热盲区,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环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运行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共享共建基站,基站的通讯设备将会越来越多,为此也带来了基站热耗大量增加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基站热耗问题将成为基站节能减排的重心。
[0003]热交换器是利用室外自然冷空气,通过智能控制将外部冷空气直接引入热交换设备,在热交换设备内部通过隔离的热交换芯体与机房内部热量进行交换,排出机房内部热量的空气调节系统。热交换器本身不带任何制冷元件,即可实现室内风冷降温,以减少基站空调能耗。传统的热交换器将室外的空气引入,以及将室内的空气排出时的风向单一,很容易产生热盲区,一些局部位置不能够很好地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同时热交换芯体的流道过长,阻力较大,热交换效率较低,降低了基站整体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基站散热效果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
[0005]一种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包括:
[0006]壳体,为中空腔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
[0007]隔板,所述隔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0008]前盖板,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第一开口端连接;
[0009]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与所述第二开口端连接,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及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
[0010]热管芯体,所述热管芯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设于所述隔板;
[0011]第一送风机,所述第一送风机收容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上,且位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热管芯体之间 '及
[0012]第二送风机,所述第二送风机收容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且位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热管芯体之间;
[0013]其中,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一腔体位置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回风口,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二腔体位置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前盖板上在所述第一腔体位置开设有送风口,所述后盖板上在所述第二腔体位置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机与所述送风口对应,所述第二送风机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管芯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为两个的所述热管芯体相互层叠。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机为离心风机。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挡板及导流圈,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导流圈为圆环状,所述第二送风机、所述导流圈、所述挡板及所述热管芯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送风机的轴线、所述导流圈的轴线及所述圆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为百页扇形。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为百页扇形。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口为多个均匀阵列分布的开孔。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口为圆形通孔。
[002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后盖板相对设置。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方形体。
[0023]所述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所述回风口、所述送风口、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分别设于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提高了进风的广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出风的广度,消除了基站室内气流的热盲区,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结构分解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0027]图4为图3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沿A-A线的剖视图;
[0028]图5为图3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0]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的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的结构分解图。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包括:壳体100、隔板200、前盖板300、后盖板400、热管芯体500、第一送风机600及第二送风机700。
[0031]壳体100为中空腔体,壳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开口端110及第二开口端12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为方形体。
[0032]隔板200收容于壳体100内,隔板200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
[0033]前盖板300与第一开口端110封闭连接。
[0034]后盖板400与第二开口端120封闭连接。
[0035]前盖板300与后盖板400相对设置。
[0036]前盖板300、后盖板400及隔板200将壳体100分隔成第一腔体130及第二腔体140。
[0037]热管芯体500收容于壳体100内,热管芯体500穿设于隔板200。热管芯体500的一端位于第一腔体130内,另一端位于第二腔体140内。位于第一腔体130内的热管芯体500为蒸发端,位于第二腔体140内的热管芯体500为冷凝端。[0038]热管芯体500采用了微通道平行流技术,管内抽真空填充有冷媒工质,工作时,冷媒工质在第二腔体140内利用室外冷风经冷凝端冷凝后回流至第一腔体130的蒸发端,蒸发端通过吸收室内热风的热量蒸发,然后蒸发的冷媒工质又回流至冷凝端,依次循环进行源源不断的热量交换。采用微通道平流技术的热管芯体500通常由数根扁管、翅片及集流管组成。扁管可以采用全铝扁管,扁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采用微通道平流技术的热管芯体500具有传热效率高、紧凑、轻巧、适应性强、风阻较小、不易积尘等优点,在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39]在本实施例中,热管芯体5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热管芯体500相互层叠,可实现简单、可靠地进行产品设计扩容,有利于产品系列化,降低后续产品开发成本。
[0040]第一送风机600收容于第一腔体130内,并设于第一腔体130的腔壁上,且位于前盖板300与热管芯体500之间,前盖板300在第一腔体130位置开设有送风口 310,第一送风机600与送风口 310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送风口 310为圆形通孔,第一送风机600转轴的轴线与送风口 3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保证了第一送风机600快速、有效进行送风工作。
[0041]第二送风机700收容于第二腔体140内,并设于第二腔体140的腔壁上,且位于前盖板300与热管芯体500之间,壳体100在第二腔体140位置开设有出风口 150,第二送风机700与出风口 150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送风机700为离心风机,出风口 150为百页扇形,离心式的第二送风机700将吸收过来的气流抛向出风口 150 —侧,从而改变了气流的方向,更好实现散热。
[0042]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还包括挡板710及导流圈720,挡板710上开设有圆孔712,导流圈720为圆环状,第二送风机700、导流圈720、挡板710及热管芯体500依次连接,第二送风机700转轴的轴线、导流圈720的轴线及圆孔71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采用挡板710及导流圈720,可以更好地将气流导向第二送风机700,提高了第二送风机700的
工作效率。
[0043]其中,壳体100在第一腔体130位置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回风口 160,后盖板400在第二腔体140位置开设有进风口 410。在本实施例中,回风口 160为多个均匀阵列分布的开孔,进风口 410为百页扇形。
[0044]如图3所示,其为图1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的正视图。请同时参阅图4,其为图3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沿A-A线的剖视图。两个回风口 160、第一腔体130、热管芯体500、第一送风机600及送风口 310构成第一风道,如图4箭头所示,风向呈“T”字形。
[0045]如图5所示,其为图3所示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沿B-B线的剖视图。进风口410、第二腔体140、热管芯体500、第二送风机700及出风口 150构成第二风道,如图5的箭头所示,风向呈“L”字形。
[0046]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的回风口 160、送风口 310、进风口 410及出风口 150分别设于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提高了进风的广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出风的广度,消除了基站室内气流的热盲区,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00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为中空腔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 隔板,所述隔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前盖板,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第一开口端连接; 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与所述第二开口端连接,所述前盖板、所述后盖板及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 热管芯体,所述热管芯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设于所述隔板; 第一送风机,所述第一送风机收容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上,且位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热管芯体之间;及 第二送风机,所述第二送风机收容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且位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热管芯体之间; 其中,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一腔体位置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回风口,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二腔体位置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前盖板上在所述第一腔体位置开设有送风口,所述后盖板上在所述第二腔体位置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机与所述送风口对应,所述第二送风机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芯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为两个的所述热管芯体相互层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为离心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挡板及导流圈,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导流圈为圆环状,所述第二送风机、所述导流圈、所述挡板及所述热管芯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送风机的轴线、所述导流圈的轴线及所述圆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百页扇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百页扇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为多个均匀阵列分布的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为圆形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后盖板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方形体。
【文档编号】F24F5/00GK203586444SQ201320682653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黄志强, 郑骅飞, 张鑫, 杨国全, 王永新 申请人:深圳市同昌汇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