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429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包括炉体、设置于炉体下方的窑气入口、安装于炉体上且位于窑气入口上方的喷煤管Ⅰ、安装于炉体上且位于喷煤管Ⅰ上方的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Ⅰ、安装于三次风引入管路Ⅰ上的喷煤管Ⅱ以及安装于炉体1上且位于喷煤管Ⅱ上方的下料管Ⅰ,窑尾热气从炉体底部的窑气入口中进入到炉体内,喷煤管喷射煤粉可以有效利用窑气预热煤粉并使之燃烧,使炉体内缺氧燃烧,形成还原气氛,降低NOx产生。三次风在三次风引入管路Ⅰ中流入炉体内会形成自下而上旋转的旋流场,其和来自窑气入口中的窑尾的气流共同形成旋喷上升的气体流场。因此分解炉内气体流场更加稳定,江邵了稀相区,有效改善分解炉的工况。
【专利说明】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分解炉。
【背景技术】
[0002]分解炉是水泥窑外预分解系统的重要设备,承担着物料煅烧和碳酸盐分解的任务,是水泥生产的核心部位。分解炉能否高效的完成物料煅烧和碳酸盐分解的任务,主要取决于物料能否与燃料充分均匀混合及燃料能否完全燃烧并迅速将热量传递给物料。而这些工序的完成,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解炉内气固流场是否稳定,喷旋效果是否优越。
[0003]如今雾霾天气越发频繁,其与水泥行业排放的勵X有直接的关系。燃料在高温时与空气中的吧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未得到较好的还原,随废气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
[0004]由于现有同类型的分解炉三次风的引入方式多为圆形管道对中入炉,导致系统流场不合理,存在局部的稀相区,气流相互碰撞压力损失严重,影响喷旋效果,另外,喷煤管设置位置虽能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但产生较多的顯X,不能降低的顯X排放。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泥生产设备中低氮氧化合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包括炉体、设置于炉体下方的窑气入口、安装于炉体上且位于窑气入口上方的喷煤管1、安装于炉体上且位于喷煤管I上方的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1、安装于三次风引入管路I上的喷煤管II以及安装于炉体1上且位于喷煤管II上方的下料管I,所述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管口 I为五边形结构,所述每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在竖直方向上围绕炉体外表面自下而上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包绕固定于炉体上形成蜗壳形结构,所述三次风引入管路I尾端与炉体连接处形成的入风口 I的高度高于管口I的高度。
[0008]为了提高喷旋动力,还包括安装于炉体上且位于下料管I上方的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以及安装于炉体上且位于三次风引入管路II上方的下料管II,所述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的管口 II为五边形结构,所述每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在竖直方向上围绕炉体外表面自下而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包绕固定于炉体上形成蜗壳形结构,所述三次风引入管路II尾端与炉体连接处形成的入风口 II的高度高于管口 II的高度。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窑尾热气从炉体底部的窑气入口中进入到炉体内,喷煤管喷射煤粉可以有效利用窑气预热煤粉并使之燃烧,使炉体内缺氧燃烧,形成还原气氛,降低勵:产生。三次风在三次风引入管路I中流入炉体内会形成自下而上旋转的旋流场,
其和来自窑气入口中的窑尾的气流共同形成旋喷上升的气体流场。因此分解炉内气体流场更加稳定,减少了稀相区,有效改善分解炉的工况。【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的六-八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炉体2.喷煤管I 3.窑气入口 4.三次风引入管路I 5.管口 I 6.喷煤管II 7.下料管I 8.三次风引入管路II 9.管口 II 10.下料管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4]本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包括炉体1、设置于炉体1下方的窑气入口 3、安装于炉体1上且位于窑气入口 3上方的喷煤管I 2、安装于炉体1上且位于喷煤管I 2上方的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安装于三次风引入管路I 4上的喷煤管II 6以及安装于炉体1上且位于喷煤管II 6上方的下料管I 7,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管口 I 5为五边形结构,每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在竖直方向上围绕炉体1外表面自下而上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包绕固定于炉体1上形成蜗壳形结构,三次风引入管路I 4尾端与炉体1连接处形成的入风口 I的高度高于管口 I 5的高度。窑尾热气从炉体1底部的窑气入口 3中进入到炉体1内,喷煤管I 2喷射煤粉可以有效利用窑气预热煤粉并使之燃烧,使炉体内缺氧燃
烧,形成还原气氛,降低勵,产生,三次风利用三次风引入管路I 4进入炉体1内,由于两
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自下而上螺旋环绕于炉体1外侧,因此三次风在三次风引入管路I4中流入炉体1内会形成自下而上旋转的旋流场,其和来自窑气入口 3中的窑尾的气流共同形成旋喷上升的气体流场。管口 I 5采用五边形结构,目的在于使引导进入的气流发生偏斜运动以减少阻力,同时,为降低阻力适当降低进口风速,使得入口处的流体碰撞、挤压效应明显减弱。而传统的圆形入口结构中心处气流的速度最大,进入蜗壳形结构旋转的流体碰撞严重,阻力较大,损失严重。喷煤管II 6设置在三次风引入管路I 4中,保证了煤粉的完全燃烧,并使热量随气流带入炉体1内,均匀分散,为分解炉提供了较好的温度场。本
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有效降低了勵,的产生,另外由于三次风为喷旋进入,因此
分解炉内气体流场更加稳定,减少了稀相区,有效改善分解炉的工况。
[0015]还包括安装于炉体1上且位于下料管I 7上方的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以及安装于炉体1上且位于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上方的下料管II 10,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8的管口 II 9为五边形结构,每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在竖直方向上围绕炉体1外表面自下而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包绕固定于炉体1上形成蜗壳形结构,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尾端与炉体1连接处形成的入风口 II的高度高于管口 II 9的高度。三次风还可以通过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进入炉体1内,由于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自下而上螺旋环绕于炉体1外侦牝因此三次风在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中流入炉体1内会形成自下而上旋转的旋流场,其和来自下部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喷入路途1内的气流叠加,共同形成喷旋上升的气体流场,为喷旋再次提供动力,既不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也可避免三次风相互碰撞导致的压力损失,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I)、设置于炉体(I)下方的窑气入口(3)、安装于炉体(I)上且位于窑气入口(3)上方的喷煤管I (2)、安装于炉体(I)上且位于喷煤管I (2)上方的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安装于三次风引入管路I(4)上的喷煤管II (6)以及安装于炉体(I)上且位于喷煤管II (6)上方的下料管I (7),所述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管口 I (5)为五边形结构,所述每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 (4)在竖直方向上围绕炉体(I)外表面自下而上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包绕固定于炉体(I)上形成蜗壳形结构,所述三次风引入管路I (4)尾端与炉体(I)连接处形成的入风口 I的高度高于管口 I (5)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分解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炉体(I)上且位于下料管I (7)上方的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以及安装于炉体(I)上且位于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上方的下料管II (10),所述两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的管口 II (9)为五边形结构,所述每个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在竖直方向上围绕炉体(I)外表面自下而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包绕固定于炉体(I)上形成蜗壳形结构,所述三次风引入管路II (8)尾端与炉体(I)连接处形成的入风口 II的高度高于管口 II (9)的高度。
【文档编号】F27B17/00GK203629297SQ201320845795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董立龙, 赵蔚琳, 段广彬 申请人:济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