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465099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进风机房,进风机房内设置有空气处理单元,且与室外连通,用于处理从室外进入的空气流;设备机房,设备机房中形成冷通道和热通道,冷通道中用于放置机组设备,且与进风机房连通,用于导引空气流经过机组设备,热通道为与冷通道相邻且连通的空间,分别与进风机房和/或排风机房连通,用于导引空气流排出设备机房;排风机房,与设备机房连通,用于将空气流排出到室外。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导引室外空气流进入设备机房,利用室外空气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降低了降温能耗,从而降低了设备机房的能耗。
【专利说明】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互联网【技术领域】,机房是运行、存放和维护IT(Informat1n Technology,信息技术)设备的地方。IT设备的工作温度不能高于35°C,但是IT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排放到机房外,机房内的温度会迅速上升,导致IT设备失灵,因此需要温度调节装置对机房进行降温,使机房的温度保持在35°C以下。
[0003]目前,机房使用直膨式空调机组或水冷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直膨式空调机组中设置有压缩机,压缩机制备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盘管内直接蒸发实现对盘管外的机房空气吸热而制冷。水冷式冷水机组通过机械制冷提供冷却水,作为低温冷源,循环冷冻水,可将冷冻水提供给空调末端,对机房的IT设备进行冷却降温。但是使用直膨式空调机组或水冷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能耗较高,造成机房的能源利用率偏低。
[0004]因此,如何在保证IT设备在正常工作温度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机房的能耗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方法,以降低机房的能耗。
[0006]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包括:
[0007]进风机房,所述进风机房内设置有空气处理单元,且与室外连通,用于处理从室外进入的空气流;
[0008]设备机房,所述设备机房中形成冷通道和热通道,所述冷通道中用于放置机组设备,且与所述进风机房连通,用于导引所述空气流经过所述机组设备,所述热通道为与所述冷通道相邻且连通的空间,分别与所述进风机房和/或排风机房连通,用于导引所述空气流排出所述设备机房;
[0009]排风机房,与所述设备机房连通,用于将所述空气流排出到室外。
[0010]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采用上述温度可调节的系统来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0011]通过与室外连通的进风机房中的空气处理单元,处理从室外进入的空气流;
[0012]通过形成于设备机房中的冷通道,导引所述空气流经过所述设备机房中放置的机组设备,且通过形成于所述设备机房中的热通道导引所述空气流排出所述设备机房;
[0013]通过所述排风机房将所述空气流排出到室外。
[0014]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导引室外空气流进入设备机房,利用室外空气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相对现有技术中使用直膨式空调机组或水冷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降低了降温能耗,从而降低设备机房的能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至六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0]为清楚起见,附图中标记如下所示:
[0021]进风机房1、设备机房2、排风机房3、空气处理单元4、冷通道5、热通道6、机组设备7、新风密闭阀8、送风机9、送风密闭阀10、回风密闭阀11、排风密闭阀12、排风机13、初效过滤段14、二效过滤段15、第一检修段16、加湿段17、除湿段18、第二检修段19、第一防雨百叶窗20、回风百叶21和第一防火阀22、排风百叶23和第二防火阀24 ;
[0022]完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1、预热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2、除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3和加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4]实施例一
[00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可以适用于对高温区域和在高温区域中工作的机组设备进行降温的情况,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进风机房1、设备机房2和排风机房3。
[0027]进风机房I,进风机房内设置有空气处理单元4,且与室外连通,用于处理从室外进入的空气流。
[0028]从室外进入进风机房I的空气流即流动的空气,由于空气流的温度一般低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并且室外温度低于设备机房2内的温度,因此空气流的温度低于设备机房2内的温度,可以利用空气流对设备机房2进行降温。为了保证设备机房2中的机组设备7不因空气流湿度过大造成锈蚀或被空气流中的颗粒物污染,在空气流进入设备机房之前,进风机房I中的空气处理单元4可以依据预设的空气流标准对空气流进行处理,预设的空气流标准可以是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温度范围内,颗粒物浓度低于预设的颗粒物浓度等标准。
[0029]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空气处理单元4,空气处理单元4可以是直接空气处理单兀(DAU, Direct Airside handling Unit)。
[0030]设备机房2,设备机房2中形成冷通道5和热通道6,冷通道5中用于放置机组设备7,且与进风机房I连通,用于导引空气流经过机组设备7 ;热通道6为与冷通道5相邻且连通的空间,分别与进风机房I和/或排风机房3连通,用于导引空气流排出设备机房2。
[0031]设备机房2中积聚了大量由机组设备7中在工作的时产生的热量,因此需要对设备机房2和机组设备7进行降温。与进风机房I和热通道6相连通的冷通道5引导空气流由进风机房I进入热通道6,空气流经过机组设备7,由于空气流的温度低于机组设备7的温度,空气流会吸收机组设备7散发的热量,对机组设备7进行降温。
[0032]排风机房3,与设备机房2连通,用于将空气流排出到室外。
[0033]排风机房3与设备机房2中的热通道6相连接,将吸收机组设备7散发的热量的空气流排出到室外,从而将机组设备7散发的热量排出室外。
[0034]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可以导引室外空气流进入设备机房,利用室外空气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相对现有技术中使用直膨式空调机组或水冷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降低了降温能耗,从而降低设备机房的能耗。
[0035]实施例二
[00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通过切换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改变系统中的空气流路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包括:
[0038]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用于对进风机房I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入口、进风机房I与设备机房2的冷通道5之间的出风口、进风机房I与设备机房2的热通道6之间的回风口、设备机房2的热通道6与排风机房3之间的排风口、以及排风机房3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切换控制,以改变系统中的空气流路径。
[0039]具体的,当工作模式切换装置控制空气流入口、出风口、排风口和空气流出口处于畅通状态,控制回风口处于截止状态时,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内的空气流的路径可以是由室外依次通过空气流入口、进风机房1、出风口、冷通道5、热通道6、排风口和排风机房3,并经空气流出口排到室外。
[0040]当工作模式切换装置控制空气流入口、出风口、回风口、排风口和空气流出口处于畅通状态时,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内的空气流的路径可以是由室外依次通过空气流入口和进风机房1,与经回风口排出的空气流混合后,混合后的空气流依次进入出风口、冷通道5和热通道6 ;热通道6内部分空气流可以经回风口进入进风机房I中,部分空气流经排风口、排风机房3、空气流出口直接排到室外。
[0041]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可以通过对空气流入口、出风口、回风口排风口和空气流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切换,以改变空气流路径。
[0042]实施例三
[0043]在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的基础上,为控制空气流的路径,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
[0044]设置于空气流入口的新风密闭阀8 ;设置于出风口的送风机9和送风密闭阀10 ;设置于回风口设置的回风密闭阀11 ;设置于排风口的排风密闭阀12 ;设置于空气流出口的排风机13。
[0045]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可以通过控制新风密闭阀8、送风机9、送风密闭阀10、回风密闭阀11、排风密闭阀12和排风机13的开启或关闭,以改变系统中的空气流路径。
[0046]例如:若同时开启新风密闭阀8、送风机9、送风密闭阀10、排风密闭阀12和排风机13,关闭回风密闭阀11,则空气流可以由室外依次进入送风机房、空气处理单元、冷通道、热通道、排风机房,最终排出室外。
[0047]例如:若同时开启新风密闭阀8、送风机9、送风密闭阀10、回风密闭阀11、排风密闭阀12和排风机13,则空气流由室外进入到送风机房与通道回风混合后,进入空气处理单元、冷通道、热通道、排风机房,最终排出室外。
[0048]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工作模式切换装置中的新风密闭阀、送风机、送风密闭阀、回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和排风机的开启或关闭,以空气流路径。
[0049]实施例四
[0050]为了保证设备机房中的机组设备不因空气流湿度过大造成锈蚀或被空气流中的颗粒物污染,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在空气流进入设备机房之前,进风机房中的空气处理单元可以依据预设的空气流标准对空气流进行处理,预设的空气流标准可以是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颗粒物浓度低于预设的颗粒物浓度等标准。该系统如图3所示,还包括:空气处理单元4。
[0051]空气处理单元4依次包括:初效过滤段14、二效过滤段15、第一检修段16、加湿段17、除湿段18、第二检修段19、送风机9、和送风密闭阀10。
[0052]具体的,初效过滤段14可以滤除空气流中直径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直径的颗粒,例如滤除直径大于等于10 μ m的颗粒。
[0053]二效过滤段15可以滤除空气流中直径小于第一预设直径,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直径的颗粒,例如滤除直径小于10 μ m大于等于2.5 μ m的颗粒。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二预设直径小于第二预设直径。从而初效过滤段14和二效过滤段15可以降低空气流中颗粒物浓度,提高机房内空气质量。
[0054]机房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检修段16对初效过滤段14和二效过滤段15进行检修、维护和更换。
[0055]加湿段17可以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范围的空气流进行加湿处理,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消除机房内由于空气流过于干燥产生静电。
[0056]除湿段18可以对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空气流进行除湿处理,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可以防止由于空气流过于过于潮湿,而锈蚀机房内的设备。
[0057]机房维护人员可以在第二检修段19内可以对加湿段17和除湿段18进行检修和维护。
[0058]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不但可以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而且可以降低空气流中颗粒物浓度,提高空气流的质量。
[0059]实施例五
[006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61]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结合图3和图4,所述系统中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完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1、预热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2、除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3和加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4中的至少一个。
[0062]其中,完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1,用于在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和湿度位于预设温度、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9和排风机13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8、送风密闭阀10、排风密闭阀12,并关闭回风密闭阀11。使得位于预设温度、湿度阈值范围内的空气流直接进入设备机房内,对设备机房进行降温。
[0063]预热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2,用于在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9和排风机13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8、送风密闭阀10、排风密闭阀12和回风密闭阀11 ;使得热通道6内的较热的空气流与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的室外空气流进行混合,使室外空气流升温至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
[0064]除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3,用于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高于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9、除湿段18和排风机13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8、送风密闭阀10、排风密闭阀12,并关闭回风密闭阀11 ;可以对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空气流进行加湿处理,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可以防止由于空气流过于过于潮湿,而锈蚀机房内的设备。
[0065]加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44,用于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低于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9、加湿段17和排风机13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8、送风密闭阀10、排风密闭阀12,并关闭回风密闭阀11。可以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范围的空气流进行加湿处理,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消除机房内由于空气流过于干燥产生静电。
[0066]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通过对控制送风机排风机新风密闭阀、送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回风密闭阀、除湿段和加湿段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温度可调节的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从而控制空气流的温度、湿度和路径。
[0067]实施例六
[0068]本发明实施例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如图3所示,还包括:第一防雨百叶窗20、回风百叶21、第一防火阀22、排风百叶23和第二防火阀24。
[0069]第一防雨百叶窗20,设置在进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入口处;
[0070]回风百叶21和第一防火阀22,设置在进风机房与热通道之间的回风口处;
[0071]排风百叶23和第二防火阀24,设置在设备机房22热通道6与排风机13房3之间的排风口处。
[0072]第一防雨百叶窗20、回风百叶21和排风百叶23不但可以隔绝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和室外,而且可以允许空气流由第一防雨百叶窗20进入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并经回风百叶21和排风百叶23排出温度可调节的系统。
[0073]第一防火阀22和第二防火阀24可以在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时开启,温度高于预设的温度时关闭,预设的温度例如70°C或280°C,第一防火阀22和第二防火阀24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起到隔烟阻火的作用,防止火灾蔓延。
[0074]实施例七
[007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6]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采用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温度可调节的系统来执行,方法包括:
[0077]步骤S501,通过与室外连通的进风机房中的空气处理单元,处理从室外进入的空气流。
[0078]在步骤S501中,从室外进入进风机房的空气流即流动的空气,由于空气流的温度一般低于或等于室外温度,并且室外温度低于设备机房内的温度,因此空气流的温度低于设备机房内的温度,可以利用空气流对设备机房进行降温。为了保证设备机房中的机组设备不因空气流湿度过大造成锈蚀或被空气流中的颗粒物污染,在空气流进入设备机房之前,进风机房中的空气处理单元可以依据预设的空气流标准对空气流进行处理,预设的空气流标准可以是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温度范围内,颗粒物浓度低于预设的颗粒物浓度等标准。
[0079]步骤S502,通过形成于设备机房中的冷通道,导引空气流经过设备机房中放置的机组设备,且通过形成于设备机房中的热通道导弓I空气流排出设备机房。
[0080]在步骤S502中,设备机房中积聚了大量由机组设备中在工作的时产生的热量,因此需要对设备机房和机组设备进行降温。与进风机房和热通道相连通的冷通道引导空气流由进风机房进入热通道,空气流经过机组设备,由于空气流的温度低于机组设备的温度,空气流会吸收机组设备散发的热量,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
[0081]步骤S503,通过排风机房将空气流排出到室外。
[0082]在步骤S503中,排风机房与设备机房中的热通道相连接,将吸收机组设备散发的热量的空气流排出到室外,从而将机组设备散发的热量排出室外。
[0083]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可以导引室外空气流进入设备机房,利用室外空气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相对现有技术中使用直膨式空调机组或水冷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对机组设备进行降温,降低了降温能耗,从而降低设备机房的能耗。
[0084]实施例八
[0085]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为了保证空气流的路径,在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还包括对温度可调节的系统进行模式切换控制操作,模式切换控制操作包括:
[0086]对进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入口、进风机房与设备机房冷通道之间的出风口、进风机房与设备机房热通道之间的回风口、热通道与排风机房之间的排风口、以及排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切换控制,以改变系统中的空气流路径。
[0087]在本发明实施例八中,为了保证设备机房中的机组设备不因空气流湿度过大造成锈蚀或被空气流中的颗粒物污染,模式切换控制操作具体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0088]在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和湿度符合预设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和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送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并关闭回风密闭阀,以实现完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式;使得位于预设温度、湿度阈值范围内的空气流直接进入设备机房内,对设备机房进行降温。
[0089]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和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送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和回风密闭阀,以实现预热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式;机房内较热的空气流经开启的回风密闭阀,进入送风机房中,使得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的空气流与机房内较热的空气流在送风机房内混合,使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的空气流升温。
[0090]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高于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除湿段和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送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并关闭回风密闭阀,以实现除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式。除湿段可以对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空气流进行除湿处理,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可以防止由于空气流过于过于潮湿,而锈蚀机房内的设备。
[0091]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低于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除湿段和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送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并关闭回风密闭阀,以实现加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加湿段可以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范围的空气流进行加湿处理,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湿度范围内,消除机房内由于空气流过于干燥产生静电。
[0092]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不但能够通过控制工作模式切换装置中的新风密闭阀、送风机、送风密闭阀、回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和排风机的开启或关闭,以空气流路径,而且可以使空气流的湿度位于预设的温度、湿度范围内。
[0093]请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温度可调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机房,所述进风机房内设置有空气处理单元,且与室外连通,用于处理从室外进入的空气流; 设备机房,所述设备机房中形成冷通道和热通道,所述冷通道中用于放置机组设备,且与所述进风机房连通,用于导引所述空气流经过所述机组设备,所述热通道为与所述冷通道相邻且连通的空间,分别与所述进风机房和/或排风机房连通,用于导引所述空气流排出所述设备机房; 排风机房,与所述设备机房连通,用于将所述空气流排出到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用于对所述进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入口、所述进风机房与所述设备机房冷通道之间的出风口、所述进风机房与所述设备机房热通道之间的回风口、所述设备机房热通道与所述排风机房之间的排风口、以及所述排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切换控制,以改变所述系统中的空气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所述空气流入口的新风密闭阀; 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送风机和送风密闭阀; 设置于所述回风口的回风密闭阀; 设置于所述排风口的排风密闭阀; 设置于所述空气流出口的排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依次包括:初效过滤段、二效过滤段、第一检修段、加湿段、除湿段、第二检修段、送风机和送风密闭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完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用于在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和湿度符合预设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和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所述送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并关闭回风密闭阀; 预热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用于在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送风机和所述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所述新风密闭阀、所述送风密闭阀、所述排风密闭阀和所述回风密闭阀; 除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用于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高于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送风机、所述除湿段和所述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所述新风密闭阀、所述送风密闭阀、所述排风密闭阀,并关闭所述回风密闭阀; 加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块,用于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低于所述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送风机、所述除湿段和所述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所述新风密闭阀、所述送风密闭阀、所述排风密闭阀,并关闭所述回风密闭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防雨百叶窗,设置在所述进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入口处; 回风百叶和第一防火阀,设置在所述进风机房与所述热通道之间的回风口处; 排风百叶和第二防火阀,设置在所述热通道与所述排风机房之间的排风口处。
7.一种温度可调节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温度可调节的系统来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与室外连通的进风机房中的空气处理单元,处理从室外进入的空气流; 通过形成于设备机房中的冷通道,导引所述空气流经过所述设备机房中放置的机组设备,且通过形成于所述设备机房中的热通道导引所述空气流排出所述设备机房; 通过所述排风机房将所述空气流排出到室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切换控制操作,所述模式切换控制操作包括: 对所述进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入口、所述进风机房与所述设备机房冷通道之间的出风口、所述进风机房与所述设备机房热通道之间的回风口、所述设备机房热通道与所述排风机房之间的排风口、以及所述排风机房与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切换控制,以改变所述系统中的空气流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控制操作具体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在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和湿度符合预设阈值范围时,控制送风机和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新风密闭阀、送风密闭阀、排风密闭阀,并关闭回风密闭阀,以实现完全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式; 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送风机和所述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所述新风密闭阀、所述送风密闭阀、所述排风密闭阀和所述回风密闭阀,以实现预热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式; 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高于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送风机、所述除湿段和所述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所述新风密闭阀、所述送风密闭阀、所述排风密闭阀,并关闭所述回风密闭阀,以实现除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式; 监测到室外空气流的湿度低于所述预设的湿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送风机、所述除湿段和所述排风机开启,且打开所述新风密闭阀、所述送风密闭阀、所述排风密闭阀,并关闭所述回风密闭阀,以实现加湿直接风侧自然冷却模式。
【文档编号】F24F3/16GK104456768SQ20141050479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孙晓钢, 周天宇, 朱永忠 申请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