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548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落地式空调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内底部的风机部件及安装于外壳内且位于风机部件之上的热交换器,外壳的背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风机部件包括蜗壳件及安装于蜗壳件中的离心风轮和电机,蜗壳件开设有背部进风口、前部进风口及与背部进风口与前部进风口相连通的排风口,蜗壳件的背部进风口与外壳的第一进风口相连通,蜗壳件的下部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连通外壳的第一进风口与蜗壳件的前部进风口,背部进风的设计,使空调的前部不必开设进风口,使空调更加美观,满足了用户对空调外观的更高要求。
【专利说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的空调行业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大多数是设置于前面板上,并对应这种进风口的设置设计了风机部件的结构,在空调领域发展的多年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及风机部件均是如此设置,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提高的不断追求,对于空调不仅不是制冷制热的功能要求,还有美观上的要求,因为进风口设置于前面板上,非常影响用户对美观的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风口设置在前面板上而影响用户对美观的追求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底部的风机部件及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风机部件之上的热交换器,所述外壳的背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风机部件包括蜗壳件及安装于所述蜗壳件中的离心风轮和电机,所述蜗壳件开设有背部进风口、前部进风口及与所述背部进风口与所述前部进风口相连通的排风口,所述蜗壳件的背部进风口与所述外壳的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蜗壳件的下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外壳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蜗壳件的前部进风口。
[000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开设有出风口的出风框、安装于所述蜗壳件后部的过滤网支架及安装于蜗壳件的顶后部的背风框,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所述过滤网支架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框与所述背风框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热交换器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的空调送风机构,所述空调送风机构包括环形基体及由所述环形基体的外围且朝向所述出风框呈阶梯状向外渐扩的若干叶片环,前一所述叶片环与其相邻的后一所述叶片环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导风口,所述导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空纳空间。
[0007]进一步地,前一所述叶片环与其相邻的后一所述叶片环之间连接有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板,相邻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导风口。
[0008]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叶片环之间设置的所述连接板在该空调送风机构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0009]进一步地,在若干所述叶片环中,与所述环形基体最远的所述叶片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由该与所述环形基体最远的叶片环的外缘垂直于该叶片环的轴线向外延伸,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出风框上。
[0010]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导风口呈环状均布于相邻所述叶片环之间的连接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空调送风机构还包括封堵连接于所述环形基体的端缘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所述环形基体是一体成型的;或者,所述背风框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风框的所述出风口相对的安装口,所述环形基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贯通所述安装口、所述空调送风机构及所述出风口的环境气流通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空调送风机构的每一所述导风口沿着由所述安装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
[00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外壳的背部,实现背部进风,相应地,风机部件作了彻底地改变,风机部件通过蜗壳件上安装电机、离心风轮,然后在蜗壳件上形成通风口 ;气流一部分由背部的第一进风口进入蜗壳件的背部进风口,再进入离心风轮,然后再通过离心风轮将气流由蜗壳件的排风口排至热交换器处,另一部分气流由背部的第一进风口进入通风口,再进入外壳内部,再经由蜗壳件的前部进风口进入离心风轮内,最后通过离心风轮一并由排风口排出至热交换器处,如此,背部进风的设计,使空调的前部不必开设进风口,使空调更加美观,满足了用户对空调外观的更高要求,另外,在背部进风的方案基础上,通过风机部件的重新设计,不但保证了空调原有的风量,还通过背部的第一进风口及蜗壳件的通风口,增加了空调的风量,使气流较为平衡地由离心风轮的相对两端轴向进入,减少了噪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组装图。
[0015]图2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3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7]图4是图2的空调送风机构的立体图。
[0018]图5是图4的空调送风机构的正视图。
[0019]图6是图5的空调送风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组装图。
[0021]图8是图7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送风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外壳10、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底部的风机部件20及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且位于所述风机部件20之上的热交换器50。所述外壳10的前部开设有出风口 11,所述外壳10的后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 12。
[0024]所述风机部件20包括蜗壳件30、离心风轮21及电机22。所述蜗壳件30开设有背部进风口 13、前部进风口 40及与所述背部进风口 13与所述前部进风口 40相连通的排风口 35,所述蜗壳件30的背部进风口 13与所述外壳10的第一进风口 12相连通,所述蜗壳件30的下部开设有通风口 33,所述通风口 33连通所述外壳10的第一进风口 12与所述蜗壳件30的前部进风口 40。
[0025]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进风口 12设置在外壳10的背部,实现背部进风,相应地,风机部件20作了彻底地改变,风机部件20通过蜗壳件30上安装电机22及离心风轮21,然后在蜗壳件30上形成通风口 33;气流一部分由背部的第一进风口 12进入蜗壳件30的背部进风口 13,再进入离心风轮21,然后再通过离心风轮21将气流由蜗壳件30的排风口 35排至热交换器50处,另一部分气流由背部的第一进风口 12进入通风口 33,再进入外壳10内部,再经由蜗壳件30的前部进风口 40进入离心风轮21内,最后通过离心风轮21 —并由排风口 35排出至热交换器50处,如此,背部进风的设计,使空调的前部不必开设进风口,使空调更加美观,满足了用户对空调外观的更高要求,另外,在背部进风的方案基础上,通过风机部件20的重新设计,不但保证了空调原有的风量,还通过背部的第一进风口 12及蜗壳件30的通风口 33,增加了空调的风量,使气流较为平衡地由离心风轮21的相对两端轴向进入,减少了噪音。
[0026]所述风机部件20还包括安装于蜗壳件30的前部进风口 40的导风圈23。所述蜗壳件30包括底座31及支撑于所述底座31上的蜗壳主体32。所述底座31与所述蜗壳主体32之间形成有所述通风口 33。
[0027]所述通风口 33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 12及所述外壳10内的空间。所述蜗壳主体32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容纳口 34,排风口 35与所述容纳口 34相连通且朝上出风。所述容纳口 34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 12与所述外壳10内的空间。所述电机22安装于所述蜗壳主体32上且位于所述容纳口 34内。所述离心风轮21安装于所述电机22上且位于所述容纳口34内。所述导风圈23安装于所述蜗壳主体32上且与所述容纳口 34的前侧相对。所述容纳口 34的后侧与所述第一进风口 12相对。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0包括开设有出风口 11的出风框14、安装于所述蜗壳件30后部的过滤网支架15及安装于蜗壳件30的顶后部的背风框16。所述第一进风口 12开设于所述过滤网支架15上。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壳件30的容纳口 34及通风口 33处横纵交叉设置安装壁36,以供所述过滤网支架15安装其上。
[0029]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6,所述出风框14与所述背风框16形成一容纳空间(未标示)。所述热交换器50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11处的空调送风机构60,所述空调送风机构60包括环形基体61及由所述环形基体61的外围且朝向所述出风框14呈阶梯状向外渐扩的若干叶片环62,前一所述叶片环62与其相邻的后一所述叶片环62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导风口 63,所述导风口 63连通所述出风口 11和所述空纳空间。
[0030]所述空调送风机构60主要由环形基体61及若干叶片环62组成,结构简单,在实际空调中使用时,气流由相邻叶片环62之间的导风口 63排出,由于叶片环62是呈阶梯状排布,导风口 63是一层层排布的,使该空调送风机构60的出风是多个层面,并由环形基体61的周围一层层向外扩张,使气流分配至多层导风口 63处排出,一方面,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另外一方面,减少总体气流与空调送风机构60的撞击,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0031]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基体61的轴线与每一所述叶片环62的轴线重合,所述导风口6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基体61的轴线重合。所述空调送风机构60是轴对称结构。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基体61呈椭圆环状,每一所述叶片环62呈椭圆环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基体61可呈圆环状,每一所述叶片环62可呈圆环状。
[0033]若干所述导风口 63呈环状均布于相邻所述叶片环62之间的连接处,即相邻叶片环62之间的连接处呈环状,于该环状连接处上均匀分布导风口 63,使气流在叶片环62之间均匀排风。
[0034]优选地,前一所述叶片环62的靠近后一所述叶片环62的侧部连接于该后一所述叶片环62的靠近该前一所述叶片环62的侧部外围,该前一所述叶片环62与其相邻的后一所述叶片环62之间连接有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板65,相邻所述连接板65之间形成所述导风口 63。相邻叶片环62之间的若干连接板65均匀分布于该相邻叶片环62之间的连接处。各个相邻叶片环62之间的连接处上的连接板65由环形基体61至远离环形基体61的方向上的投影呈放射状排布。
[0035]在若干所述叶片环62中,与所述环形基体61最远的所述叶片环62连接有安装板66,所述安装板66由该与所述环形基体61最远的叶片环62的外缘垂直于该叶片环62的轴线向外延伸,所述安装板66安装于所述出风框14上。
[0036]相邻叶片环62之间设置的连接板65在该空调送风机构60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当气流由各个连接板65之间的导风口 63排出时,使气流呈螺旋状排出,舒适性更好。为了安装需要,与环形基体61最远的叶片环62偏向于安装板66的一侧部。
[0037]所述背风框16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风框14的所述出风口 11相对的安装口 17,所述环形基体61安装于所述安装口 17处,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贯通所述安装口 17、所述空调送风机构60及所述出风口 11的环境气流通道68。所述空调送风机构60的每一所述导风口 63沿着由所述安装口 17至所述出风口 11的方向延伸。
[0038]由于环境气流通道68的存在,根据流体力学中的“康达效应“原理,气流由空调送风机构60的导风口 63排出至外壳10的前部的高速、高压气流会带动外壳10后部的大量气流进入至该环境气流通道68内,使两股气流混合后共同吹向用户,该股合气流的温度与室温接近,从而实现了更加类似自然风吹拂的效果。
[0039]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调送风机构60a还包括封堵连接于所述环形基体61a的端缘的封堵板69a,所述封堵板69a与所述环形基体61a是一体成型的,同时背风框16a上不必开设如第一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上的安装口 17。所述封堵板69a垂直于所述环形基体61a的轴线。
[0040]可以理解地,第一实施例中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虽然在背风框16上开设了安装口 17,但是空调送风机构60也可以包括封堵连接于所述环形基体61的端缘的封堵板。
[0041]上述各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 (200)通过风机部件20将空气由第一进风口 12吸入外壳10内,并由风机部件20再通过空调送风机构60 (60a)上的导风口 63、再经过出风口 11排出至室内。由于空调送风机构60 (60a)的渐扩状的叶片环62及分布于相邻叶片环62之间的导风口 63,使得由空调送风机构60 (60a)排出的气流以更多出口面积且更少的气流速度吹入室内,给人带来自然风吹拂的感觉,提高了用户使用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 (200)的舒适性及送风均匀性。
[0042]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 (200)的工作原理是:电机22带动离心风轮21转动,气流由过滤网支架15的第一进风口 12直接流入离心风轮21中,同时,气流由过滤网支架15的第一进风口 12进入外壳10内部,然后再经导风圈23进入离心风轮21内,然后全部气流再经过热交换器50之后由前部的出风口 11排至室内。[0043]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 (200)的安装过程是:将电机22装配在蜗壳件30上,再将离心风轮21装配在电机22上面;导风圈23装配在蜗壳件30上,背风框16装配在蜗壳件30的顶后部;将热交换器50装配在背风框16上;将空调送风机构60 (60a)装配在出风框14上,将装有空调送风机构60 (60a)的出风框14装配到背风框16上,再将过滤器支架装配在蜗壳件30的后部,由此组成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底部的风机部件及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风机部件之上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背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风机部件包括蜗壳件及安装于所述蜗壳件中的离心风轮和电机,所述蜗壳件开设有背部进风口、前部进风口及与所述背部进风口与所述前部进风口相连通的排风口,所述蜗壳件的背部进风口与所述外壳的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蜗壳件的下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外壳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蜗壳件的前部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开设有出风口的出风框、安装于所述蜗壳件后部的过滤网支架及安装于蜗壳件的顶后部的背风框,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所述过滤网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与所述背风框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热交换器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的空调送风机构,所述空调送风机构包括环形基体及由所述环形基体的外围且朝向所述出风框呈阶梯状向外渐扩的若干叶片环,前一所述叶片环与其相邻的后一所述叶片环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导风口,所述导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容纳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前一所述叶片环与其相邻的后一所述叶片环之间连接有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板,相邻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导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叶片环之间设置的所述连接板在该空调送风机构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若干所述叶片环中,与所述环形基体最远的所述叶片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由该与所述环形基体最远的叶片环的外缘垂直于该叶片环的轴线向外延伸,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出风框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风口呈环状均布于相邻所述叶片环之间的连接处。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送风机构还包括封堵连接于所述环形基体的端缘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所述环形基体是一体成型的。
9.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框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风框的所述出风口相对的安装口,所述环形基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贯通所述安装口、所述空调送风机构及所述出风口的环境气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送风机构的每一所述导风口沿着由所述安装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
【文档编号】F24F1/00GK203744395SQ201420082456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钟志尧, 陈俊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