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及其热回收新风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765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及其热回收新风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及其热回收新风机,属于通风设备热回收高效节能【技术领域】,包括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壳体、新风风机、污风风机、隔板A、隔板B;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包括机架层组件、六棱形传热膜B、上盖、下盖和固定杆,整体由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层组件包括框架、上支架、六棱形传热膜A、下支架,所述六棱形传热膜层A、B采用异相膜层或金属膜层,所述异相膜层或金属膜层总厚度为0.02~0.2mm;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总高(L)为100-3000mm;组装时,机架层组件和六棱形传热膜B层相间放置,传热机芯采用内风道的宽度从外向内按不同梳密分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能有效发挥异向膜高传热的效应,节约能源;组装稳固方便、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及其热回收新风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为传热机芯及其空气能量回收新风机,特别涉及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及其热回收新风机,属于通风设备中空气能量回收高效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国家实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十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认识已越来越深,由于空调器的广泛使用,加上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的质量问题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到了必须解决的程度。采用新风机改变室内空气质量的方式已是人们最起码的要求,但新风机对空调器供冷供暖能量损失让人望而却步,特别是近年天气的寒热变化,空调器的高耗能已造成国家供电紧张,今年浙江的天气又创下历史记录,近一个月气温高于38°C,40°C以上已是这里常见气温,今年还出现了 43°C以上的气温,夏季在浙江地区除了工矿企业让电停产外,已到了居民也不得不限电停电的地步。
[0003]空调器的节能已成了当务之急。引进新风已成奢想,为了降低因引进新风而耗的能源,而成了新风行业的重要任务。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联合研究了一种传热效率较高的异向传热膜、简称异向膜,提高了热回收新风机的能效系数和焓效率。由于新风机结构老化,未能有效发挥异向膜的效应,不能满足异向膜高传热效果,能量耗费大。如何研究一种能有效发挥异向膜效应的机芯成了热回收新风机的迫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热回收新风机的现有技术中,新风机结构老化,未能有效发挥异向膜的效应,不能满足异向膜高传热效果,能量耗费大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及其热回收新风机,可以达到设计新风机新结构,能有效发挥异向膜的效应,满足异向膜高传热效果,节约能源的目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包括框架、支架、六棱形传热膜层、上盖、下盖和固定杆,整体由固定杆固定连接;
[0006]所述框架为六棱形,框架包括A边、B边、C边、D边、E边、F边;B边和E边上、下设置,B边和E边的距离为六棱形框架的高度,高度为200-500mm ;左侧A边、F边的交点与右侧C边、D边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为六棱形框架的宽度,宽度为200-1000mm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六棱形传热膜层包括六棱形传热膜层A和六棱形传热膜层B,所述六棱形传热膜层采用异相膜层或金属膜层,所述异相膜层或金属膜层总厚度均为0.02mm?
0.2mm ;
[0007]所述框架、上支架、六棱形传热膜A、下支架组成机架层组件,所述机架层组件为一体结构、注塑连接,机架层组件由六棱形传热膜A作为模芯、以工程塑料作为原料,在注塑模具内一次注塑而成,所述工程塑料为阻燃ABS、尼龙66,机架层组件的侧边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机架层组件厚度为8-16mm ;2层以上的机架层组件与机架层组件相同数量的六棱形传热膜B层交叉叠加设置,组成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所述上盖、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和下盖由固定杆通过连接孔固定连接,组成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主体;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总高(L)为100-3000mm ;
[0008]在每I层机架层组件中,所述上支架、六棱形传热膜A、下支架设置在框架内,上支架、六棱形传热膜A、下支架自上至下顺次设置;所述上支架包括12根上分支条,所述下支架包括12根下分支条;所述上分支条包括后部上分支条斜导风部和前部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所述下分支条包括后部下分支条斜导风部和前部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
[0009]6根上分支条由A边向D边方向伸出,另6根上分支条由D边向A边方向伸出,所述上分支条斜导风部之间形成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6根由A边伸出的上分支条直导风部和另6根由D边伸出的上分支条直导风部在机架层组件中部、自上至下相间平行设置,互相之间形成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所述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自上至下依次为风道c、d、e、f、g、h、1、j、k、l、m、η、ο ;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和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组成污风通风层;
[0010]6根下分支条由C边向F边方向伸出,另6根下分支条由F边向C边方向伸出,所述下分支条斜导风部之间形成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6根由C边伸出的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和另6根由F边伸出的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在机架层组件中部、自上至下相间平行设置,互相之间形成的下分支条直导风部新风通道的情况与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和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新风通道组成新风通风层;
[0011]所述风道c、d、e、f、g、h、1、j、k、l、m、n、o为不等距分布,分布尺寸为:c:20-60mm>d:18_58mm、e:16_56mm、f:14_54mm、g:12_52mm、h:10_50mm、1:10_50mm、j:10_50mm、k:12_52mm、1:14_54mm、m:16_56mm、n:18_58mm、o:20_60mm ;
[0012]上述尺寸以仿真计算设计建立的模型试验验证的最佳距离为准;所述风道C、d、e、f、g、h、分别与风道ο、n、m、1、k、j互相上、下对称设置;
[0013]所述新风通风层和污风通风层在六棱形传热膜A层两侧呈交叉状、相间设置;A边的上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污风出口,D边的上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污风进口,F边的下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新风进口,C边下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新风出口 ;
[0014]工作时,新风与污风逆向而行,新风自机芯新风进口进入,通过新风通风层,与六棱形传热膜层另侧的污风进行逆向传热交换后,从机芯新风出口排出;与此同时,污风自机芯污风进口进入,通过污风通风层,与六棱形传热膜层另侧的新风进行逆向传热交换后,从机芯污风出口排出,完成六棱形逆向传热过程。
[0015]所述框架内侧中部设置有中凹环,六棱形传热膜A外侧边镶嵌在中凹环内;六棱形传热膜B安装在上支架上方、并热塑粘接固定;框架内侧下部设置有向下开口的下凹环,上、下叠加的机架层组件之间通过下凹环套接连接;当然,六棱形传热膜B也可以安装在下支架下方的下凹环内、并热塑粘接固定。
[0016]所述六棱形框架的高度为340mm,所述六棱形框架的宽度为340mm,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总高(U为663_ ;所述风道C、d、e、f、g、h、1、j、k、1、m、η、ο为不等距分布,分布尺寸为:c:32mm、d:30mm、e:28mm、f:26mm、g:24mm、h:22mm、1:22mm、j:22mm、k:24mm、1:26mm、m:28mm、n:30mm、o:32mm。
[0017]所述上盖、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和下盖由固定杆通过连接孔套接后,再通过压紧,并对固定杆露出份进行热熔固定连接而成。
[0018]所述六棱形传热膜A、六棱形传热膜B为异相膜层,所述异相膜层包括基础膜层和添加剂薄膜层,下层为基础膜层,上层为添加剂薄膜层,基础膜层与添加剂薄膜层之间为热塑粘接连接;异相膜层总厚度为0.10mm。
[0019]所述六棱形传热膜A、六棱形传热膜B为金属膜层,所述金属膜层为厚铜、铝箔膜层,金属膜层总厚度为0.10mm。
[0020]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包括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壳体、新风风机、污风风机、整机污风进口、整机污风出口、整机新风进口、整机新风出口、隔板A、隔板B、污风进风通道、污风出风通道、新风进风通道、新风出风通道;
[0021 ] 所述壳体包括上、下、左、右侧板,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位于壳体内中心位置,分别与壳体的上、下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污风风机、整机污风出口、整机新风进口、隔板A、污风出风通道、新风进风通道设置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左侧;所述新风风机、整机污风进口、整机新风出口、隔板B、污风进风通道、新风出风通道、设置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右侧;
[0022]所述隔板A —端与左侧板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左端为滑道连接,所述隔板B —端与右侧板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右端为滑道连接;所述整机污风出口设置在壳体下侧板左下部,所述整机污风进口设置在壳体上侧板右上部,所述整机新风进口设置在壳体上侧板左上部,所述整机新风出口设置在壳体下侧板右下部;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整机新风出口内侧,所述污风风机设置在整机污风出口内侧;所述隔板A下方、机芯污风出口与污风风机之间为污风出风通道,所述隔板B上方、整机污风进口与机芯污风进口之间为污风进风通道,所述隔板A上方、整机新风进口与机芯新风进口之间为新风进风通道,所述隔板B下方、机芯新风出口与新风风机之间为新风出风通道;
[0023]所述隔板A与左侧板中部和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左端为密封安装;所述隔板B与右侧板中部和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右端为密封安装;整机新风进口与新风进风通道密封连接,新风风机与新风出风通道密封连接;整机污风进口与污风进风通道密封连接,污风风机与污风出风通道密封连接。
[0024]本实用新型对热回收新风机机芯结构进行了全新设计,增加了空气逆向流流道有效长度和减少交叉流流道长度,传热机芯采用内风道的宽度从外向内按不同梳密分配,梳密比例采用仿真计算模拟设计,强化了换热能力,可有效发挥异向膜的效应,满足异向膜高传热的效果,从而强化了换热能力。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6](I)本实用新型对热回收新风机机芯结构进行了全新设计:热回收新风机机芯的机架采用六棱形结构,内部风道采用进风道与出风道交叉结构,导风筋为长S弧形结构,此结构可消除进出风处局部涡流现象和降低流阻的效果,并有混流效应;增加了空气逆向流流道有效长度和减少交叉流流道长度;传热机芯采用内风道的宽度从外向内按不同梳密分配,梳密比例采用仿真计算模拟设计。能有效发挥异向膜的效应,满足异向膜高传热效果,达到提高节能效果和能量回收的能力。同时组装稳固方便,还减小了传热机芯结构和热回收新机整体结构,便于运输、安装,降低产品成本。
[0027](2)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与原机型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性能对比参看表1:
[0028]表1:
[0029]
M原机型正方型机芯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热回收新风机外形尺寸 mm 824*904*270 744*804*270体积比 0.80
机芯尺寸 mm164*164*763(352*352-150*94*2)
*663
[0030]
机芯体积m3 0.020520.01870机芯体积比0.91
风量测试m3/h 494504制冷/制热输入功率w183.7制冷/制热制冷焓交换效率 % 34.374.0434.3/74.04=0.46
回收冷量 w 1785.540241785.5/4024=0.44
制冷能效比 w/w9?7212.989.72/12.98=0.75
[0031]从上表中可见:
[0032]①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外形体积比原LNRV-10Q-D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缩小20% ;
[0033]②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比原机型正方型机芯体积减小了 8.9% ;
[0034]③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制冷焓交换效率比原机型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提高了 54%,也就是为原机型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的2.1倍;
[0035]④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制冷回收冷量比原机型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提高了 56%,也就是为原机型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的1.34倍;
[0036]⑤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制冷能效比比原机型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提闻了 2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1是:机架层组件和六棱形传热膜层B主视图(下支架在六棱形传热膜A后面,显示为虚线);
[0038]图1-2是:机架层组件和六棱形传热膜层B左视剖视图;
[0039]图1-3是:图1-2A部放大图;
[0040]图1-4是:机架层组件和六棱形传热膜层B组合图;
[0041]图2是:机架层组件主视图;
[0042]图3-1是:机架层组件及污风走向主视图;
[0043]图3-2是:机架层组件及新风走向主视图(下支架在六棱形传热膜A后面,显示为虚线);
[0044]图4: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立体图;
[0045]图5:六棱形逆向传热空气能量回收新风机结构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框架1、A边101、B边102、C边103、D边104、E边105、F边106、上支架2、上分支条斜导风部201、上分支条直导风部202、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203、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204、下支架2a、下分支条斜导风部201a、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202a、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203a、下分支条直导风部新风通道204a、六棱形传热膜层3、六棱形传热膜层A301、六棱形传热膜层B302、上盖4、下盖5、固定杆6、机架层组件7、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主体8、机芯污风出口 9、机芯污风进口 10、机芯新风进口 11,机芯新风出口 12、中凹环13、下凹环14、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壳体16、新风风机17、污风风机18、整机污风进口 19、整机污风出口 20、整机新风进口 21、整机新风出口 22、隔板A23、隔板B24、污风进风通道25、污风出风通道26、新风进风通道27、新风出风通道28、墙体29、外壁30、内壁31。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48]如图1-1至图5所示,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包括框架1、支架、六棱形传热膜层3、上盖4、下盖5和固定杆6 ;所述框架I为六棱形,框架I包括A边101、B边102、C边103、D边104、E边105、F边106 ;B边102和E边105上、下设置,B边102和E边105的距离a为六棱形框架的高度a,高度a为340mm ;左侧A边101、F边106的交点与右侧C边103、D边104的交点之间的距离b为六棱形框架的宽度b,宽度b为340mm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2和下支架2a,所述六棱形传热膜层3包括六棱形传热膜层A301和六棱形传热膜层B302,所述六棱形传热膜层3采用异相膜层,所述异相膜层包括基础膜层和添加剂薄膜层,下层为基础膜层,上层为添加剂薄膜层,基础膜层与添加剂薄膜层之间为喷涂粘接连接;所述异相膜层总厚度为0.1mm ;
[0049]所述框架1、上支架2、六棱形传热膜A301、下支架2a组成机架层组件7,所述机架层组件7为一体结构,机架层组件7由六棱形传热膜A301作为模芯、以工程塑料作为原料,在注塑模具内一次注塑而成,所述工程塑料为阻燃ABS或尼龙66,机架层组件7的侧边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机架层组件7厚度为12mm ;54层机架层组件与54层六棱形传热膜B302层交叉叠加设置,组成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主体8;所述上盖4、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8和下盖5由固定杆6通过连接孔套接后,再通过压紧,并对固定杆露出部份进行热熔固定连接,组成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总高(U为663mm ;
[0050]在每I层机架层组件中,所述上支架2、六棱形传热膜A301、下支架2a设置在框架I内,上支架2、六棱形传热膜A301、下支架2a自上至下顺次设置;所述上支架2包括12根上分支条,所述下支架2a包括12根下分支条;所述上分支条包括上分支条斜导风部201和上分支条直导风部202,所述下分支条包括下分支条斜导风部201a和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202a ;
[0051]6根上分支条由A边向D边方向伸出,另6根上分支条由D边向A边方向伸出,所述上分支条斜导风部之间形成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203 ;6根由A边伸出的上分支条直导风部和另6根由D边伸出的上分支条直导风部在机架层组件7中部、自上至下相间平行设置,互相之间形成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204,所述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204自上至下依次为风道c、d、e、f、g、h、1、j、k、l、m、n、ο ;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203和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204组成污风通风层;
[0052]6根下分支条由C边向F边方向伸出,另6根下分支条由F边向C边方向伸出,所述下分支条斜导风部201a之间形成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203a ;6根由C边伸出的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202a和另6根由F边伸出的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202a在机架层组件7中部、自上至下相间平行设置,互相之间形成的下分支条直导风部新风通道204a的情况与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204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203a和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新风通道204a组成新风通风层;
[0053]所述新风通风层和污风通风层在六棱形传热膜A301两侧呈交叉状、相间设置,新风通风层和污风通风层数量相等;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8中部的任一层机架层组件7中,污风通风层在六棱形传热膜A301上方、又在上方机架层组件7下方的六棱形传热膜B302的下方;新风通风层在六棱形传热膜A301下方,又在六棱形传热膜B302的上方;新风通风层和污风通风层分别对六棱形传热膜A301两侧面的新风和污风起逆向流导向的作用;A边101的上支架2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污风出口 9,D边的上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污风进口 10,F边的下支架2a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新风进口 11,C边下支架2a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新风出口 12 ;
[0054]所述框架内侧中部设置有中凹环13,六棱形传热膜A301外侧边镶嵌在中凹环13内;六棱形传热膜B302安装在上支架2上方、并热塑粘接固定;框架I内侧下部设置有向下开口的下凹环14,上、下叠加的机架层组件7之间通过下凹环14套接连接。
[0055]所述风道C、d、e、f、g、h、1、j、k、1、m、η、o为不等距分布,分布尺寸为:c:32mm、d:30mm、e:28mm、f:26mm、g:24mm、h:22mm、1:22mm、j:22mm、k:24mm、1:26mm、m:28mm、n:30mm、o:32mm0
[0056]上述尺寸以仿真计算设计建立的模型试验验证的最佳距离;所述风道C、d、e、f、g、h、分别与风道ο、n、m、1、k、j互相上、下对称设置;
[0057]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包括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壳体16、新风风机17、污风风机18、整机污风进口 19、整机污风出口 20、整机新风进口 21、整机新风出口22、隔板A23、隔板B24、污风进风通道25、污风出风通道26、新风进风通道27、新风出风通道28 ;
[0058]所述壳体16包括上、下、左、右侧板,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位于壳体16内中心位置,分别与壳体16的上、下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污风风机18、整机污风出口 20、整机新风进口 21、隔板A23、污风出风通道26、新风进风通道27设置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左侧;所述新风风机17、整机污风进口 19、整机新风出口 22、隔板B24、污风进风通道25、新风出风通道28、设置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右侧;
[0059]所述隔板A23—端与左侧板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左端为滑道连接,所述隔板B24 —端与右侧板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右端为滑道连接;所述整机污风出口 20设置在下侧板左下部,所述整机污风进口 19设置在上侧板右上部,所述整机新风进口 21设置在上侧板左上部,所述整机新风出口 22设置在下侧板右下部;所述新风风机17设置在整机新风出口 22内侧,所述污风风机18设置在整机污风出口 20内侧;所述隔板A23下方、机芯污风出口 9与污风风机18之间为污风出风通道26,所述隔板B24上方、整机污风进口 19与机芯污风进口 10之间为污风进风通道25,所述隔板A23上方、整机新风进口 21与机芯新风进口 11之间为新风进风通道27,所述隔板B24下方、机芯新风出口 12与新风风机17之间为新风出风通道28 ;
[0060]所述隔板A23与左侧板中部和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左端为密封安装;所述隔板B24与右侧板中部和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右端为密封安装;整机新风进口 21与新风进风通道27密封连接,新风风机17与新风出风通道28密封连接;整机污风进口 19与污风进风通道25密封连接,污风风机18与污风出风通道26密封连接。
[0061]还有控制器、进风过滤器、保温棉等辅助件(图中未显示)均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0062]组装方法:先把框架1、上支架2、六棱形传热膜A301、下支架2a经过注塑连接组成机架层组件7 ;再准备机架层组件7和六棱形传热膜B302各55件,组装时,机架层组件7和六棱形传热膜B302相间放置、并热塑粘接固定,组成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 ;六棱形传热膜3采用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自产的异相膜,两端为上盖板4和下盖板5,将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夹在中间,用4根塑料做成的固定杆6穿过连接孔,将机芯高度尺寸(L)压紧至663_,加预留端部尺寸,剪断固定杆,并用加热法热熔固定杆端部,整形后完成机芯的组装。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在客户安装时,把新风进口 21和污风出口 20安装在墙体29外壁30外,把新风出口 22和污风进口 19安装在墙体29内壁31内。
[0063]运行时,新风与污风逆向而行。新风在新风风机17的作用下,从室外整机新风进口 21进入新风进风通道27,然后,新风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内,先经过左侧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203a、自动分流,再经过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新风通道204a和右侧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203a,与上、下两层的六棱形传热膜层3的污风进行逆向传热交换后,导入新风出风通道28,经新风风机17,从整机新风出口 22排出机外,进入室内;同时,污风在污风风机18的作用下,从室内整机污风进口 19进入污风进风通道25,然后,污风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内,先经过右侧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203、自动分流,再经过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204和左侧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203,与上、下两层的六棱形传热膜层3外侧的新风进行逆向传热交换后,导入污风出风通道26,经污风风机18,从整机污风出口 20排出机外至室外;整个过程均为逆向流动传热,70%污风中的能量传给新风,送回室内。达到既向室内引进了富氧的新风,排出了室内的污浊空气,同时减少因引进新风排出室外空气中能量的目的。
[0064]当然,上述实施例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15的六棱形传热膜3也可采用金属膜层,即厚铜或铝箔膜层,所述金属膜层总厚度为0.10_,其余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结构同以上实施例。由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整体结构的先进设计,使采用金属膜层组装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的节能效果和能量回收的能力比同样采用金属膜层的原机型正方型机芯热回收新风机要提高许多;同时也可达到减小传热机芯结构和热回收新机整体结构,便于运输、安装,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006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包括框架、支架、六棱形传热膜层、上盖、下盖和固定杆,整体由固定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为六棱形,框架包括A边、B边、C边、D边、E边、F边;B边和E边上、下设置,B边和E边的距离为六棱形框架的高度,高度为200-500mm ;左侧A边、F边的交点与右侧C边、D边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为六棱形框架的宽度,宽度为200-1000mm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六棱形传热膜层包括六棱形传热膜层A和六棱形传热膜层B,所述六棱形传热膜层采用异相膜层或金属膜层,所述异相膜层或金属膜层总厚度都为0.02?0.2mm ; 所述框架、上支架、六棱形传热膜A、下支架组成机架层组件,所述机架层组件为一体结构、注塑连接;机架层组件的侧边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机架层组件厚度为8-16mm ;2层以上的机架层组件与机架层组件相同数量的六棱形传热膜B层交叉叠加设置,组成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所述上盖、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和下盖由固定杆通过连接孔固定连接,组成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主体,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总高(L)为100-3000mm; 在每I层机架层组件中,所述上支架、六棱形传热膜A、下支架设置在框架内,上支架、六棱形传热膜A、下支架自上至下顺次设置;所述上支架包括12根上分支条,所述下支架包括12根下分支条;所述上分支条包括上分支条斜导风部和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所述下分支条包括下分支条斜导风部和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 6根上分支条由A边向D边方向伸出,另6根上分支条由D边向A边方向伸出,所述上分支条斜导风部之间形成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6根由A边伸出的上分支条直导风部和另6根由D边伸出的上分支条直导风部在机架层组件中部、自上至下相间平行设置,互相之间形成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所述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自上至下依次为风道c、d、e、f、g、h、1、j、k、l、m、η、ο ;上分支条斜导风部污风通道和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组成污风通风层; 6根下分支条由C边向F边方向伸出,另6根下分支条由F边向C边方向伸出,所述下分支条斜导风部之间形成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6根由C边伸出的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和另6根由F边伸出的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在机架层组件中部、自上至下相间平行设置,互相之间形成的下分支条直导风部新风通道的情况与上分支条直导风部污风通道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分支条斜导风部新风通道和下分支条直向导风部新风通道组成新风通风层; 所述风道c、d、e、f、g、h、1、j、k、1、m、η、o为不等距分布,分布尺寸为:c:20-60mm>d:18_58mm、e:16_56mm、f:14_54mm、g:12_52mm、h:10_50mm、1:10_50mm、j:10_50mm、k:12_52mm、1:14_54mm、m:16_56mm、n: 18-58mm> o:20_60mm ; 所述风道c、d、e、f、g、h、分别与风道ο、n、m、1、k、j互相上、下对称设置; 所述新风通风层和污风通风层在六棱形传热膜A层两侧呈交叉状、相间设置;A边的上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污风出口,D边的上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污风进口,F边的下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新风进口,C边下支架之间的风道口为机芯新风出口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侧中部设置有中凹环,六棱形传热膜A外侧边镶嵌在中凹环内;六棱形传热膜B安装在上支架上方、并热塑粘接固定;框架内侧下部设置有向下开口的下凹环,上、下叠加的机架层组件之间通过下凹环套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形框架的高度为340mm,所述六棱形框架的宽度为340mm,所述机架层组件厚度为12mm,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总高(U为66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c、d、e、f、g、h、1、j、k、1、m、η、ο 为不等距分布,分布尺寸为:c:32mm、d:30mm、e:28mm、f:26mm、g:24mm、h:22mm、1:22mm、j:22mm、k:24mm、1:26mm、m:28mm、n:30mm、o:3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和下盖由固定杆通过连接孔套接后,再通过压紧,并对固定杆露出部份进行热熔固定连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形传热膜A、六棱形传热膜B为异相膜层,所述异相膜层包括基础膜层和添加剂薄膜层,下层为基础膜层,上层为添加剂薄膜层,基础膜层与添加剂薄膜层之间为喷涂粘接连接;异相膜层总厚度为0.10mn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形传热膜A、六棱形传热膜B为金属膜层,所述金属膜层为厚铜、铝箔膜层,金属膜层总厚度为0.10mm。
8.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壳体、新风风机、污风风机、整机污风进口、整机污风出口、整机新风进口、整机新风出口、隔板A、隔板B、污风进风通道、污风出风通道、新风进风通道、新风出风通道; 所述壳体包括上、下、左、右侧板,所述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位于壳体内中心位置,分别与壳体的上、下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污风风机、整机污风出口、整机新风进口、隔板A、污风出风通道、新风进风通道设置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左侧;所述新风风机、整机污风进口、整机新风出口、隔板B、污风进风通道、新风出风通道、设置在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A一端与左侧板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左端为滑道连接,所述隔板B一端与右侧板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右端为滑道连接;所述整机污风出口设置在壳体下侧板左下部,所述整机污风进口设置在壳体上侧板右上部,所述整机新风进口设置在壳体上侧板左上部,所述整机新风出口设置在壳体下侧板右下部;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整机新风出口内侧,所述污风风机设置在整机污风出口内侧;所述隔板A下方、机芯污风出口与污风风机之间为污风出风通道,所述隔板B上方、整机污风进口与机芯污风进口之间为污风进风通道,所述隔板A上方、整机新风进口与机芯新风进口之间为新风进风通道,所述隔板B下方、机芯新风出口与新风风机之间为新风出风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热回收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A与左侧板中部和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左端为密封安装;所述隔板B与右侧板中部和六棱形逆向传热机芯右端为密封安装;整机新风进口与新风进风通道密封连接,新风风机与新风出风通道密封连接;整机污风进口与污风进风通道密封连接,污风风机与污风出风通道密封连接。
【文档编号】F24F13/30GK203949345SQ201420164983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9日
【发明者】邵安春 申请人: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