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875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包含具有空调出风口的空调前框、设置在空调前框背面且位于空调出风口上方的积水盘、以及设置在空调前框正面的装饰盖板,前框设置在装饰盖板与积水盘之间,前框将装饰盖板与积水盘完全隔离,使装饰盖板与积水盘不发生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凝露水侵入空调机组缝隙,且杜绝凝露水滴下,提高了空调抗凝露的能力,降低了抗凝露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挂壁式空调机的出风口设置在前框I’上,出风口 V的背面设置积水盘3’,装饰盖板2’设置在前框I’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空调出风口的吹出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再加上出风口的背面就是积水盘3’,而积水盘3’的里面盛放的是空调凝露水,该水的水温也低于环境露点温度。所以会将积水盘3’的温度也降低,积水盘3’的温度降低后,传递到前框I’上,使前框I’出风口的温度也降低,当前框I’的出风口部位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温度时,则凝露水的产生在所难免。
[0003]通过在出风口等易产生凝露的地方设置电加热等装置以提高局部温度,从而减少凝露产生(例如:中国的ZL 200720125287.6)。采用电加热装置的话会造成结构复杂,且成本增加等问题,所以基本上采用这种方案的比较少。
[0004]比较多的方案是采取在出风口配置吸水片来吸收凝露水,然后通过自然蒸发,将这部分凝露水蒸发掉(例如:日本的P2003-90592A)。但是由于出风口吸水片的面积有限,当凝露水来不及蒸发,吸水片吸满水后就无法再继续吸水了。此时凝露水会沿着接触面流下去,在流动过程中受毛细现象的影响,凝露水会流入到机组的缝隙中。例如:凝露水可能会通过装饰盖板的背面同前框之间的缝隙,流入到装饰盖板的背面,从而造成凝露水的意外滴下。所以只能在装饰盖板的背面追加吸水片,这样就造成了成本的恶化,不利于降成。
[0005]还有的空调产品采取将产生的凝露水进行有效地引导,并最终将其回收的方式来对应凝露水问题。如图1所示,是空调产品的凝露水回收路径图,在前框I’和积水盘3’的横向接触部位设置第一吸水片4’,在积水盘3’上设置第二吸水片5’,该第二吸水片5’接触第一吸水片4’,在前框I’和积水盘3’的竖向接触部位设置第三吸水片6’,该第三吸水片6’接触第二吸水片5’。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是凝露水回收路径,凝露水从第一吸水片4’流到第二吸水片5’,然后流到第三吸水片6’。如图2所示,是图1中空调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W-W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显示了装饰盖板2’与前框I’和积水盘3’的位置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前框I’的剖面为L型,由于空调款式设计的要求,装饰盖板2’要延伸至空调出风口附近,则装饰盖板2’的背面将与积水盘3’上竖向设置的第三吸水片6’直接接触,就会造成凝露水侵入到装饰盖板2’背面及前框I ’的缝隙中,从而造成凝露水的滴下,导致凝露水没有按照指定路径流动。
[0006]所以综上所述,现行的技术手段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同时出于成本考虑及结构简便化,还是要考虑如何回收凝露水,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如何避免凝露水流出回收路径以外。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能够防止凝露水侵入空调机组缝隙,且杜绝凝露水滴下,提高了空调抗凝露的能力,降低了抗凝露成本。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该防凝露结构包含具有空调出风口的空调前框、设置在空调前框背面且位于空调出风口上方的积水盘、以及设置在空调前框正面的装饰盖板,所述的前框设置在装饰盖板与积水盘之间,前框将装饰盖板与积水盘完全隔离,使装饰盖板与积水盘不发生接触。
[0009]所述的空调用防凝露结构还包含设置在前框上部与积水盘接触位置处的第一吸水片、设置在前框侧部与积水盘接触位置处的第二吸水片、以及设置在前框下部的第三吸水片,所述的第二吸水片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第一吸水片和第三吸水片。
[0010]所述的前框位于装饰盖板与积水盘之间的部分的剖面为Z字形。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2]1、装饰盖板的背面不与积水盘的吸水片直接接触,让凝露水顺着吸水片到达前框底部的大吸水片,从而完成凝露水的回收,在凝露水的整个回收路径上都能防止其意外地侵入到机组的缝隙中,从而杜绝凝露水意外滴下的情况产生。
[0013]2减少了对空调装饰件的设计限制,可以根据美观性的要求,将装饰件设计到出风口的附近,满足了空调美观性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空调装饰盖板部品扩大化后,易被凝露水侵入的问题,提高了空调抗凝露的能力,也杜绝了凝露水的滴下。
[0014]3、减少了装饰盖板背面的吸水片,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背景技术】中空调产品的凝露水回收路径图。
[0016]图2是【背景技术】中空调产品的剖面位置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的W-W向剖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凝露水回收路径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位置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框、积水盘和装饰盖板的结构爆炸图。
[0021]图7是图5的Z-Z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根据图4?图7,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0023]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该防凝露结构包含具有空调出风口 7的空调前框1、设置在空调前框I背面且位于空调出风口 7上方的积水盘3、以及设置在空调前框I正面的装饰盖板2。
[0024]图7是图5中Z-Z向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所述的空调用防凝露结构中,所述的前框I设置在装饰盖板2与积水盘3之间,前框I将装饰盖板2与积水盘3完全隔离,使装饰盖板2与积水盘3不发生接触。
[0025]如图7所示,前框I位于装饰盖板2与积水盘3之间的部分的剖面为Z字形。
[0026]如图4所示,所述的空调用防凝露结构还包含设置在前框I上部与积水盘3接触位置处的第一吸水片4、设置在前框I侧部与积水盘3接触位置处的第二吸水片5、以及设置在前框I下部的第三吸水片6,所述的第二吸水片5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第一吸水片4和第三吸水片6。
[0027]当空调出风口处产生了凝露水后,由于前框I的背面同积水盘3的表面中间隔着第一吸水片4,且为紧密结合,凝露水凝结后被第一吸水片4吸收,第一吸水片4同前框I背面的间隙为0,第一吸水片4会逐渐吸满水。然后,第一吸水片4上的水会逐渐流至第二吸水片5上。凝露水顺着第二吸水片5 —路向下到达前框I的背面。此时由于装饰盖板2的侧壁搭在前框I的上面,而不是装饰盖板2直接同第二吸水片5接触,所以即使前框I背面同第二吸水片5的间隙为0,第二吸水片5上的凝露水也不会受毛细现象的影响,通过装饰盖板2的背面侵入到装饰盖板2与前框I之间的缝隙中去,而是会像如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的那样,顺着第二吸水片5 —直向下流去,最终被第三吸水片6吸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凝露水的滴下。
[002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9]1、装饰盖板的背面不与积水盘的吸水片直接接触,让凝露水顺着吸水片到达前框底部的大吸水片,从而完成凝露水的回收,在凝露水的整个回收路径上都能防止其意外地侵入到机组的缝隙中,从而杜绝凝露水意外滴下的情况产生。
[0030]2减少了对空调装饰件的设计限制,可以根据美观性的要求,将装饰件设计到出风口的附近,满足了空调美观性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空调装饰盖板部品扩大化后,易被凝露水侵入的问题,提高了空调抗凝露的能力,也杜绝了凝露水的滴下。
[0031]3、减少了装饰盖板背面的吸水片,降低了成本。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用防凝露结构,该防凝露结构包含具有空调出风口(7)的空调前框(I)、设置在空调前框(I)背面且位于空调出风口(7)上方的积水盘(3)、以及设置在空调前框(I)正面的装饰盖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空调用防凝露结构中,所述的前框(I)设置在装饰盖板(2 )与积水盘(3 )之间,前框(I)将装饰盖板(2)与积水盘(3)完全隔离,使装饰盖板(2)与积水盘(3)不发生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用防凝露结构还包含设置在前框(I)上部与积水盘(3)接触位置处的第一吸水片(4)、设置在前框(I)侧部与积水盘(3)接触位置处的第二吸水片(5)、以及设置在前框(I)下部的第三吸水片(6),所述的第二吸水片(5)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第一吸水片(4)和第三吸水片(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用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I)位于装饰盖板(2)与积水盘(3)之间的部分的剖面为Z字形。
【文档编号】F24F13/22GK204115185SQ20142059515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大場安志, 杨云斌 申请人: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