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7051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器包括蒸汽加热组件和电热组件,所述的电热组件包括电热管和触头,所述的触头固定于电热管上端,所述的蒸汽加热组件包括蒸汽管道,蒸汽管道呈“S”型排列设置,所述的相邻的蒸汽管道之间设有容腔,所述的电热管竖直设置于容腔内。达到除湿机同时配有两套热媒(蒸汽、电)可切换的再生加热系统目的,压缩再生加热箱的体积,且兼顾蒸汽与强电整合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

【背景技术】
[0002]在转轮除湿机使用的过程中,需对除湿的空气进行的一定的加热,目前所使用的主要加热手段为:燃气加热、蒸汽加热和电热管加热,蒸汽加热更为节能,加热温度较为稳定,使用较为安全;而燃气加热和电热管加热效率高,能够快速将空气进行加热,以提高除湿效果。
[0003]目前,申请号为CN201410035762.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预缩机的混合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板和蒸汽加热管,加热板内设有蒸汽加热管,加热板内还包括电加热管,蒸汽加热管与电加热管均为U型结构,电加热管设置于蒸汽加热管的内侧,电加热管内设置有电热丝,加热板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温控装置,温控装置与加热板上的温度传感器相连接。这种预缩机的混合加热系统虽然适用于多种面料衣物且可以加快烘干,即通过在保留原蒸汽加热管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加热管,利用电加热管的温度可调性来使烘干工艺满足各种面料的适用范围,最终达到了提高缩布质量和缩布效率的目的。
[0004]但是由于电加热管设置于蒸汽加热管内,占据了一定的蒸汽的流通面积,在使用蒸汽加热时,蒸汽首先加热电热管,导致蒸汽的加热的效率降低;其次,蒸汽通过电加热管易在电加热管表面留有水分,若频繁的交替使用电热和蒸汽加热,极易导致电热管表面出现裂纹,造成使用安全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能够同时使用蒸汽和电力进行加热,加热器体积小、效率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加热器,所述的加热器包括蒸汽加热组件和电热组件,所述的电热组件包括电热管和触头,所述的触头固定于电热管上端,所述的蒸汽加热组件包括蒸汽管道,蒸汽管道呈“S”型排列设置,所述的相邻的蒸汽管道之间设有容腔,所述的电热管竖直设置于容腔内。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双模加热器使除湿机同时配有蒸汽加热和电加热可切换的再生加热系统;蒸汽管道呈扭曲呈“S”形,加大了蒸汽管道对空气的加热面积,提高解热效率;电热组件夹设于相邻的加热管道之间,最大程度压缩了加热器的体积,同时提高了电热管的加热效率。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电热管为“U”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点热管底部与蒸汽加热管的接触面积较大,当使用电热管加热空气时,能增加电热管对蒸汽加热管的导热效率,通过蒸汽加热管将空气加热,提尚导热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壳的顶部设有用于触头穿插以固定电热管的固定孔和防止触头外露的保险盖。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热组件的触头设置于保险盖内,使其与潮湿的空气隔离,防止触头部位与潮湿空气共同作用导致电路老化和导电的危险。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管道有若干排并相互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蒸汽管道设置为若干排并且相互连通,则只需一个进气口和出气口,无需多处连接,减少加工难度。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管道数量大于或等于5排。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管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时,电热组件数量则大于或等于4,加热效果最好,且蒸汽或电力浪费较少,起到节能作用。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蒸汽管道截面呈正方形,所述的电热管截面呈正方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管道和电热管的截面均呈正方形,使蒸汽管道和电热管的以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导热,极大的提高了蒸汽管道和电热管的导热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图2为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加热器的半剖视图;
[0021]图4为双模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双模加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加热器;2、外壳;3、进风口 ;4、保险盖;5、蒸汽管道;51、进汽口 ;52、出汽口 ;6、电热组件;61、电热管;62、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包括设于外壳2内的加热器1,所述的加热器I包括蒸汽加热组件和电热组件6,所述的电热组件6包括电热管61和触头62,所述的触头62固定于电热管61上端,所述的蒸汽加热组件包括蒸汽管道5,蒸汽管道5呈“S”型排列设置,所述的相邻的蒸汽管道5之间设有容腔,所述的电热管61竖直设置于容腔内。
[0026]空气经过加热器I的通风口通入加热器I内部,当使用蒸汽作为热媒时,蒸汽通入蒸汽管道5,蒸汽管道5截面为正方形,且呈“S”扭曲排列,极大的增加蒸汽加热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蒸汽管道5发热将潮湿的空气加热至60°C左右,热空气经过除湿转轮使空气内的水分液化,降低空气内的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当使用电力作为热媒时,电热管61发热,由于电热管61夹设于相邻的加热管道之间,蒸汽管道5与电热管61接触,电热管61将蒸汽管道5加热,通过蒸汽管道5增加了空气的加热面积,提高电热管61的加热效率。
[0027]使用蒸汽作为热媒时,其加热温度稳定,能耗低,但是其加热的温度有限,除湿机刚启动时加热速度较慢;而当使用电热管61加热时,其加热速度快,启动时能较快的提升温度,并且可调节加热温度的范围。其中,蒸汽管道5由铜构成,铜的导热性较高,极大的增加了电热管61、热蒸汽与蒸汽管道5间的导热效率。
[0028]其中,所述的电热管61为“U”形。
[0029]“U”形点热管底部与蒸汽加热管的接触面积较大,当使用电热管61加热空气时,能增加电热管61对蒸汽加热管的导热效率,通过蒸汽加热管将空气加热,提高导热效果;若使用直条状的电热管61,电热管61与蒸汽管道5接触面积较小,导热效果低,蒸汽加热效果较差。
[0030]其中,所述的外壳2的顶部设有用于触头62穿插以固定电热管61的固定孔和防止触头62外露的保险盖4。
[0031]由于需要除湿的空气往往较为潮湿,而触头62直接与电路相连接,当触头62暴露于潮湿的空气内,极易产生电火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通过设置保险盖4,使触头62穿过固定孔并放置于保险盖4内,使触头62与潮湿的空气隔离,防止触头62部位与潮湿空气共同作用导致电路老化和导电的危险。
[003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管道5有若干排并相互连通。
[00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蒸汽管道5设置为若干排并且相互连通,则只需一个进气口和出气口,无需多处连接,减少加工难度。
[0034]其中,所述蒸汽管道5数量为6。
[0035]当加热管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时,电热组件6数量则大于或等于4,加热效果最好,且蒸汽或电力浪费较少,起到节能作用;当加热管道小于5时,热媒的利用率较高,但是无法将潮湿的空气加热到预设的温度;而当加热管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6时,加热器I已经能将空气加热至预设的温度,若加热管道数量大于6时,热媒的利用率开始降低,无法起到节能效果,大部分热量浪费。
[0036]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器包括蒸汽加热组件和电热组件,所述的电热组件包括电热管和触头,所述的触头固定于电热管上端,所述的蒸汽加热组件包括蒸汽管道,蒸汽管道呈“S”型排列设置,所述的相邻的蒸汽管道之间设有容腔,所述的电热管竖直设置于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热管为“U”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的顶部设有用于触头穿插以固定电热管的固定孔和防止触头外露的保险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其特征是:所述蒸汽管道有若干排并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其特征是:所述蒸汽管道数量大于或等于5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再生加热除湿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蒸汽管道截面呈正方形,所述的电热管截面呈正方形。
【文档编号】F24F3/147GK204254785SQ20142071927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赵剑奇 申请人:杭州福达除湿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