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051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包括支架,循环轨道及接灰槽,所述支架上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所述循环轨道安装在两块侧板之间,所述接灰槽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在两块侧板下方,且位于循环轨道正下方,所述循环轨道上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上并排放置有复数坩埚,所述接灰槽侧壁设置有复数清灰口。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通过在轨道下方设置接灰槽,可以有效收集摩擦产生的粉尘,从而防止粉尘飞扬。
【专利说明】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窑炉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粉体行业所用的烧结窑炉主要为推板窑和辊道窑,烧结时,物料加入坩祸内,将坩祸放置在推板上,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滚轮,在窑炉内进行循环运行。在窑炉运行过程中,外循环轨道上的推板与推板下方的滚轮,推板、滚轮与外循环轨道支架之间发生连续摩擦,摩擦所产生的的粉末掉落地面,不仅给5S清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清理时也会再次造成粉尘飞扬。由于扬尘中含有支架和滚轮摩擦所掉落的Zn、Fe等金属异物,这类异物随扬尘进入物料中,造成物料的污染,特别是Cu、Zn等非磁性的金属异物,因无法通过后续的除铁工艺去除,这类金属异物引入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后,易造成电池的内部短路,严重时引起电池起火,甚至爆炸。因此,很有必要对窑炉的外循环轨道进行防护,对摩擦所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通过在轨道下方设置接灰槽,可以有效收集摩擦产生的粉尘,从而防止粉尘飞扬。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包括支架,循环轨道及接灰槽,所述支架上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所述循环轨道安装在两块侧板之间,所述接灰槽安装在两块侧板下方,且位于循环轨道正下方,所述循环轨道上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上并排放置有复数坩祸,所述接灰槽侧壁设置有复数清灰口。
[0005]所述接灰槽截面呈U型,两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侧板上。
[0006]所述清灰口上安装有透明盖板。
[0007]所述透明盖板上边缘通过合页与清灰口上边缘连接,所述透明盖板下部安装有打开盖板的拉手。
[0008]所述透明盖板内侧四周设置有密封条。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具有如下优势:
[0010]通过在循环轨道下方设置接灰槽,可以收集推板、循环轨道的滚轮及侧板之间摩擦产生的粉尘,有效防止粉尘飞扬,从而防止粉尘进入物料内而使得后期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在接灰槽上设置清灰口,方便对接灰槽内的粉尘进行集中清理,同时设置的透明盖板既可以防止粉尘从清灰口溢出,还能观察接灰槽内粉尘量多少,以及时清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4]如图1~2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包括支架1,循环轨道2,接灰槽3,推板4及复数坩祸5,其中循环轨道2及接灰槽3安装在支架I上,且接灰槽3位于循环轨道2下方,所述推板4放置在循环轨道2上,所述复数坩祸5并排放置在推板4上。
[0015]具体说来,所述支架I具有支撑杆6和设置在支撑杆6上方的两块侧板7,两块侧板7相对设置,所述循环轨道2安装在两块侧板7正下方,所述接灰槽3截面呈U型,两侧通过紧固螺丝11固定在两块侧板7上。
[0016]所述接灰槽3侧面开设有复数清灰口 8,所述清灰口 8上安装有透明盖板9,所述透明盖板9上边缘通过合页安装在清灰口 8上边缘,所述透明盖板9下部设置有拉手10,通过拉手10可以将透明盖板9向上翻起或向下盖合,所述透明盖板内侧四周设置有密封条,使得透明盖板9盖合在清灰口 8上能够密封。
[00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循环轨道及接灰槽,所述支架上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所述循环轨道安装在两块侧板之间,所述接灰槽安装在两块侧板下方,且位于循环轨道正下方,所述循环轨道上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上并排放置有复数坩祸,所述接灰槽侧壁设置有复数清灰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灰槽截面呈U型,两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侧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口上安装有透明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上边缘通过合页与清灰口上边缘连接,所述透明盖板下部安装有打开盖板的拉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窑炉外循环轨道接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内侧四周设置有密封条。
【文档编号】F27B9/30GK204240793SQ20142071845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发明者】尹雄鸽, 李魁, 周贵海 申请人: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