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02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热系统,具备:

热源(1),产生热并且将该热向第一热介质散发;以及

蓄热部(2),该蓄热部(2)蓄积热,

所述蓄热部(2)在所述蓄热部(2)的温度为相变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变化成固体状的第一相状态,并且在所述蓄热部(2)的温度超过所述相变温度的情况下变化成固体状的第二相状态,

所述蓄热部(2)通过所述第一相状态与所述第二相状态之间的相变化进行蓄热或者散热,

所述蓄热系统构成为能够切换蓄热模式与散热模式,该蓄热模式是将所述第一热介质所具有的热蓄热到所述蓄热部(2)中的模式,该散热模式是将被蓄积于所述蓄热部(2)的热向传热对象(1、7)散发的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热源是能量转换部(1),该能量转换部(1)在将来自外部的供给能量转换成其他形态的能量时对所述第一热介质散发热,

所述蓄热系统应用于车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热介质是与所述能量转换部(1)之间进行热的接收或供给的液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热介质是从所述能量转换部(1)排出的气体。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传热对象是所述能量转换部(1),

在所述散热模式下,将被蓄积于所述蓄热部(2)的热经由所述第一热介质向所述能量转换部(1)散发。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传热对象是与所述能量转换部(1)不同的加热对象,

所述车辆具备供第二热介质流通的第二热介质流路(6),该第二热介质是与所述蓄热部(2)之间进行热的接收或供给的热介质,

在所述散热模式下,将被蓄积于所述蓄热部(2)的热经由所述第二热介质向所述加热对象散发。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传热对象是与所述能量转换部(1)不同的加热对象(7),

在所述散热模式下,将被蓄积于所述蓄热部(2)的热经由所述第一热介质向所述加热对象(7)散发。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传热对象是所述能量转换部(1),

所述车辆具备供第二热介质流通的第二热介质流路(3),该第二热介质是与所述蓄热部(2)及所述能量转换部(1)这两者之间进行热的接收或供给的流体,

所述第二热介质流路(3)与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通的第一热介质流路(4)独立,

在所述蓄热模式下,将所述第一热介质所具有的热蓄热到所述蓄热部(2)中,

在所述散热模式下,将被蓄积于所述蓄热部(2)的热经由所述第二热介质向所述能量转换部(1)散发。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蓄热部(2)具有:

蓄热层(21),该蓄热层(21)由强相关电子类化合物形成;以及

高热导率层(26),该高热导率层(26)由与所述蓄热层(21)相比热导率更高的物质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蓄热部(2)由化合物构成,该化合物包括强相关电子类化合物(2a)以及无机化合物(2b)。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系统,其中,

所述蓄热部(2)具有:

蓄热层(21),该蓄热层(21)由强相关电子类化合物形成;以及

传热构件(27),该传热构件(27)使与所述蓄热层(21)之间的传热面积增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