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60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的室外机,特别是涉及具有压力容器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备送风风扇、热交换器、压缩机以及压力容器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近年来,在空调机的室外机中,能够在节省空间的安装条件下施工,并且抑制耗电量的高性能的设计不断发展。特别是使室外机的壳体小容积化在密集型住宅设计中特别有效,并且追求维持或改善与大型室外机同样的能力以及耗电量,并改善因使壳体小容积化而带来的安装性以及施工性。

然而,在室外机的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送风机室,其设置有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机械室,其设置有压缩机、压力容器、减压阀以及将它们连接的配管。为了使壳体小容积化,例如也考虑缩小送风机室,但若缩小送风机室,则热交换量减小。以下为了使壳体小容积化而考虑缩小机械室。

通常,设置于机械室的压缩机是能够通过轴旋转来缩小以及扩大压缩室的机构,因此无论转速如何,均成为产生扭矩以及振动的重要因素。在此,压缩机经由吸入配管与压力容器连接,压力容器固定于底板。因此压缩机的扭矩以及振动经由吸入配管以及压力容器而向底板传递。因此容易产生噪声。

因此,以往存在具备缓冲件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缓冲件抑制压力容器(储能器)的支承机构与基座直接接触。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抑制从压缩机通过连接的吸入配管传递的扭矩以及振动直接向固定压力容器的底板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496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压力容器仅由缓冲件支承,因而压力容器容易振动。因此应力载荷容易施加于吸入配管,在成为低频且较高的外力的输送时,吸入配管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存在容易产生金属疲劳破坏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以上述课题为背景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不产生噪声、并且设备的可靠性比以往提高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具备:壳体,其具有底板;压缩机,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容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吸入配管,其对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压力容器进行连接;缓冲件,其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与所述底板之间;安装部件,其供所述压力容器安装;第一卡合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压力容器的侧面;以及第二卡合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件,在垂直截面中观察时,该第二卡合部件以点接触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卡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件设置于比所述压力容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靠上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件设置于比所述压力容器的重心靠上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底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件是支承配管连接阀的支承板,所述配管连接阀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配管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具有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该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配置于从所述压力容器的侧面离开的位置,在该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与所述压力容器的侧面之间形成开放空间,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具有壳体侧卡合部位,该壳体侧卡合部位位于所述开放空间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从所述安装部件的内壁沿水平方向离开预定的距离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仅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的所述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的上端接触,所述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以不与所述壳体侧卡合部位接触的方式,与所述壳体侧卡合部位隔开间隔地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压力容器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缓冲件,因此能够减少在压缩机产生的扭矩以及振动经由吸入配管以及压力容器而向底板传递的可能性,因此与以往相比不会产生噪声。另外,由于在压力容器的侧面安装第一卡合部件,安装部件具有与第一卡合部件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件,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压力容器的位移,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对吸入配管的应力载荷。因此能够比以往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制冷剂回路的一个例子。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风路扩大前后的p-h线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风路扩大前后的壳体10的内部的横截面的简略图。

图4是表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 的机械室30的部件的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压力容器7安装于底板12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压力容器7、安装部件17以及底板12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安装部件17与底板12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第一卡合部件7a与第二卡合部件17a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7a的情况下吸入配管8产生的应力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7a的情况下向底板12的传递加速度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压力容器7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物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是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全文中通用。此外在说明书全文中出现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制冷剂回路的一个例子。另外,图1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图1中的虚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如图1所示,室外机100具备:热交换器1、室外机风扇2、室外机风扇马达3、压缩机4、四通阀5、减压电磁阀6、压力容器7、液体管侧阀9a、气体管侧阀9b、连接上述构成部件的配管、以及壳体10(图3)。

热交换器1是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压缩机4将导入的制冷剂作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排出。四通阀5是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切换单元。压力容器7(储能器)是保持多余的制冷剂或冷冻机油的容器。

壳体10的内部被划分形成为送风机室20和机械室30。在送风机室 20设置有热交换器1、室外机风扇2以及室外机风扇马达3。在机械室 30设置有压缩机4、四通阀5、减压电磁阀6、压力容器7、液体管侧阀 9a、气体管侧阀9b以及连接上述构成部件的配管。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风路扩大前后的p-h线图。在图2中,“风路扩大前”的p-h线图用虚线表示,“风路扩大后”的p-h线图用实线表示。

如图2所示,随着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量增大,能力相对地增大,并且压力差减小,压缩机4的做功量减少,从而耗电量减少。另外,为了维持室外机100的总容积并且获得这样的效果,而追求相对地缩小机械室30的空间。图3中示出扩大送风机室20的空间并缩小机械室30 的空间的简略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风路扩大前后的壳体10的内部的横截面的简略图。在图3中,“风路扩大前”的壳体10的内部的俯视图表示于纸面上方,“风路扩大后”的壳体10 的内部的俯视图表示于纸面下方。

如图3所示,“风路扩大后”的壳体10的内部的俯视图与“风路扩大前”的壳体10的内部的俯视图相比较,送风机室20的空间相对增大,机械室30的空间相对减小。另外,“风路扩大后”的壳体10的内部的容积与“风路扩大前”的壳体10的内部的容积相同。

在此,与如图3的“风路扩大前”那样构成壳体10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较,若如图3的“风路扩大后”那样构成壳体10的内部,则作为设置于机械室30的部件而要求大容量的压缩机4以及压力容器7的配置位置被限定,另外,连接压缩机4与压力容器7的吸入配管8的配置位置也被限定。

另外,与“风路扩大前”那样构成壳体10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较,若如图3的“风路扩大后”那样构成壳体10的内部,则压缩机4与压力容器7的距离较近,因此在压缩机4产生的振动容易经由吸入配管8 而大量地向压力容器7传递,且吸入配管8的配置空间也被限定,因此配管长度延长、形状变更带来的响应传递衰减效果也减少。为了获得响应传递衰减效果,也考虑缩小吸入配管8的外径,但有可能使吸入配管 8的内部的制冷剂流路的压力损失增大而引起性能恶化,因此通过扩大送风机室20获得的性能改善效果减小。

这样,与图3的“风路扩大前”那样构成壳体10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较,若如图3的“风路扩大后”那样构成壳体10的内部,则来自压缩机4的驱动扭矩以及振动容易向压力容器7传递,因此来自压缩机4 的驱动扭矩以及振动容易向设置压力容器7的底板12传递。因而存在因低频噪声传播而使噪声恶化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考虑噪声恶化的情况而如图4~图6那样构成压力容器7。

图4是表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 的机械室30的部件的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压力容器7安装于底板12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4、图5所示,吸入配管8与压缩机4以及压力容器7连接。如图6所示,在压力容器7的下部设置有固定金属板13以及缓冲件14。另外,在压力容器7的侧面安装有第一卡合部件7a。

固定金属板13例如构成为在俯视观察下各边大致相同的三角形状。在固定金属板13的各边设置有用于设置缓冲件14的贯通部(省略图示)。贯通部是以供螺钉等固定单元(省略图示)沿固定金属板13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方式设置的开口部,例如设置有三个。另外,贯通部的具体个数不限定于此,只要设置有设置缓冲件14的个数以上即可。

缓冲件14是用于尽量不使在压缩机4产生的振动向底板12传递的部件,例如在压力容器7与底板12之间设置有三个。缓冲件14以压力容器7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的状态下与底板12接触的方式设置。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金属疲劳。

第一卡合部件7a是用于抑制压力容器7平移位移的部件,例如在比压力容器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靠上方且比压力容器7的上端靠下方处安装于压力容器7。第一卡合部件7a具有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7a1,该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7a1设置于从压力容器7的外壁离开第一基准距离的位置。在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7a1与压力容器7的外壁之间至少设置有开放空间7a2。

在此,在固定金属板13与底板12之间不设置缓冲件14的情况下,当压缩机4振动时,吸入配管8容易承受应力载荷,容易产生因金属疲劳导致的折断破损。特别是对于输送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高外力且低频的振动,压缩机4以及压力容器7容易产生振动,因而吸入配管8的金属疲劳容易产生。与此相对,通过在固定金属板13与底板12之间设置缓冲件14,从而即便在压缩机4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固定金属板13,缓冲件14也能够吸收该振动来抑制该振动到达底板12。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压力容器7安装于底板12后的状态的图。如图7所示,固定金属板13以不与底板12抵接的方式位于比底板12靠上方的位置,缓冲件14载置于底板12。通过这样设置固定金属板13以及缓冲件14,传递至固定金属板13的振动经由缓冲件14而传递至底板12。因此传递至固定金属板 13的振动不直接传递至底板12,与不设置缓冲件14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传递至底板12的振动。

在压力容器7经由缓冲件14安装于底板12的情况下,与压力容器 7不经由缓冲件14安装于底板12的情况相比较,压力容器7变得不稳定,因此成为对于输送条件、低转速的压缩机振动等低频率振动容易具有较大的位移的构造。因此在压力容器7自身产生了位移的情况下,如前述那样,存在因吸入配管8的应力载荷循环而产生金属疲劳破坏的可能性。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压力容器7、安装部件17以及底板1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安装部件17与底板1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100的第一卡合部件7a与第二卡合部件17a卡合的状态的图。

如图8所示,在压力容器7的侧方设置有安装部件17以及配管连接阀18。安装部件17例如设置于构成壳体10的右侧面的右侧面面板(省略图示)侧。安装部件17是支承配管连接阀18的支承板。配管连接阀 18是连接壳体10内部的各种配管的部件。

如图9所示,安装部件17安装于底板12。将安装部件17安装于底板12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螺纹固定等公知的固定方法。

如图10所示,在安装部件17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件17a。第二卡合部件17a是构成为能够与第一卡合部件7a卡合的部件。第二卡合部件17a具有壳体侧卡合部位17a1,该壳体侧卡合部位17a1在从安装部件17的内壁离开第二基准距离的位置向下方突出。

以下,对将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中的压力容器7安装于壳体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以第一卡合部件7a与第二卡合部件17a对置的方式,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压力容器7以及安装部件17。然后,以第二卡合部件17a位于开放空间7a2的内部的方式使第一卡合部件7a与第二卡合部件17a卡合。由此,即便在压缩机4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压力容器7而导致压力容器7振动的情况下,压力容器7的平移位移也能够被抑制。

这样,若压力容器7的平移位移被抑制,则减少对吸入配管8的应力载荷,从而能够减少吸入配管8因金属疲劳而折断破损的可能性。另外,压力容器7以点接触固定于安装部件17,而不完全固定于安装部件 17。因此,压缩机4被激振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安装部件17。因此能够不损害在压力容器7的下部降低噪声的效果,抑制压力容器7的振动。

此外,第一卡合部件7a与第二卡合部件17a卡合,从而压力容器7 安装于安装部件17,因此能够预先避免因压力容器7的振动导致的金属板接触,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机械室30的空间,将压力容器7设置于机械室30。

图11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7a的情况下吸入配管8产生的应力的图。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7a的情况下向底板12的传递加速度的图。另外,图11的横轴表示频率[Hz],图11的纵轴表示Y轴方向垂直应力[Mpa]。另外,图12的横轴表示频率[Hz],图12的纵轴表示加速度[mm/s2]。

如图11所示,在压力容器7安装于安装部件17的情况下,与压力容器7不安装于安装部件17的情况相比较,Y轴方向垂直应力减小。特别是可知在10Hz~50Hz中Y轴方向垂直应力减小。

如图12所示,在压力容器7安装于安装部件17的情况下,与压力容器7未安装于安装部件17的情况相比较,基座传递响应减少。特别是在10Hz~80Hz中基座传递响应减少。可知伴随着压力容器7的振动抑制,传递响应也减少。

由于压力容器7是重量部件,因此压力容器7自身振动,从而应力载荷施加于与压力容器7连接的吸入配管8。对吸入配管8施加的应力载荷有可能对具有50Hz以下的频率带的振动特性的输送振动环境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一次特征值因压力容器7的重量以及压力容器7的大小而被限定为低频率。根据这样的背景,要求在输送振动环境中抑制压力容器7的振动。

在作为输送振动环境的频率为50Hz以下的范围内,可知频率为 10Hz附近的应力特别高。这是因为在没有固定金属板13的情况下,压力容器7振动从而对吸入配管8施加负荷而产生的。设置第一卡合部件 7a以及第二卡合部件17a,并使第一卡合部件7a与第二卡合部件17a 卡合,从而能够抑制压力容器7的位移,其应力被大幅度地缓和。

另外,即使在频率为10Hz~50Hz区域内,在压力容器7未安装于安装部件17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应力峰值,但压力容器7安装于安装部件 17,从而使应力峰值消失。根据上述验证结果,能够抑制压力容器7的振动,从而能够减少对因该振动而容易受到影响的吸入配管8的损伤。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具备:壳体10,其具有底板 12;压缩机4,其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压力容器7,其设置于壳体10 的内部;吸入配管8,其对压缩机4与压力容器7进行连接;缓冲件14,其设置在压力容器7与底板12之间;安装部件17,其供压力容器7安装,在压力容器7的侧面安装有第一卡合部件7a,安装部件17具有与第一卡合部件7a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件17a。

这样,由于在压力容器7与底板1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4,因此能够减少在压缩机4产生的扭矩以及振动经由吸入配管8以及压力容器7 而向底板传递的可能性,因此与以往相比,不会产生噪声。另外,在压力容器7的侧面安装有第一卡合部件7a,安装部件17具有与第一卡合部件7a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件17a,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压力容器7 的位移,从而能够抑制对吸入配管8的应力载荷。因此即便是压力容器 7经由缓冲件14与底板12固定,相对于输送条件那样的低频率的外力容易振动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对吸入配管8的应力载荷,能够减少输送时的金属疲劳,能够比以往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另外,第一卡合部件7a设置在比压力容器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靠上方处。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压力容器7的平移位移。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方式设置第一卡合部件 7a。另外,对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而言,对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相同的构成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压力容器7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在比压力容器7的重心位置靠上方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7a。因此在因设置有缓冲件14而导致压力容器7容易平移位移、且容易产生以压力容器7的重心位置为中心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压力容器7的振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作为将压缩机以及压力容器设置于机械室的空调机的室外机非常用用。

附图标记说明:1...热交换器;2...室外机风扇;3...室外机风扇马达; 4...压缩机;5...四通阀;6...减压电磁阀;7...压力容器;7a...第一卡合部件;7a1...压力容器侧卡合部位;7a2...开放空间;8...吸入配管;9a...液体管侧阀;9b...气体管侧阀;10...壳体;11...侧面面板;12...底板;13... 固定金属板;14...缓冲件;17...安装部件;17a...第二卡合部件;17a1... 壳体侧卡合部位;18...配管连接阀;20...送风机室;30...机械室;100... 室外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