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74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灶具(特别是燃气灶具)成了厨房中必不可少的家具,一般地,灶具包括底壳(也称“底板”)、设置在底壳上的燃烧器以及设置在底壳上方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操作旋钮,所述灶具还包括干电池,阀体,点火器,控制器,布线,线圈等部件。

而对于灶具,温度的升高是关键要求,而灶具的各个部件都具有承受温度的范围,当灶具工作时,其各零部件(例如阀体、点火器、控制器、布线等)的温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果灶具内部(一般指底壳与面板形成的空间)的散热条件不佳,各零部件温度上升会很高,甚至会超出标准规定的温升范围,从而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存在安全问题。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灶具,以能够改善灶具内部的散热条件,解决各零部件温升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灶具,以改善燃气灶内部散热条件,提高灶具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上安装有第一燃烧器,所述底壳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热风入口和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入口朝向所述第一燃烧器,所述热风出口通向所述底壳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为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开口为所述热风入口。

优选地,所述底壳上安装有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燃烧器的功率。

优选地,所述灶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燃烧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燃烧器,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燃烧器的连线交叉,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所述第一百叶窗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百叶窗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中的另一者。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燃烧器的连线垂直;和/或,所述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的连线上。

优选地,所述灶具包括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所述第三百叶窗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百叶窗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三百叶窗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中的一者,所述第四百叶窗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百叶窗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四百叶窗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燃烧器中的另一者。

优选地,所述灶具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方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操作旋钮;所述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器的靠近所述操作旋钮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底壳的靠近所述第二燃烧器的位置设置有散热孔;和/或,所述散热孔为长条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并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第四百叶窗以及多个所述散热孔的连线能够形成四边形。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散热结构的热风入口朝向第一燃烧器(即,使热风入口对准第一燃烧器),从而能够使第一燃烧器附近的热量通过热风入口快 速散发至底壳的外部(即,外界环境),进而快速、有效地改善灶具内部的散热条件,从而使灶具内部的温度保持在理想的范围内,改善了灶具的各零部件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灶具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灶具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拆卸面板后的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的灶具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为了清楚显示,省略了一些部件)。

图5是沿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在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沿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在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沿图4中C-C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在H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壳; 21:第一燃烧器;

22:第二燃烧器; 23:凸缘;

30:面板; 40:操作旋钮;

50:锅支架; 61:第一百叶窗;

62:第二百叶窗; 63:第三百叶窗;

64:第四百叶窗; 65:散热孔;

66:热风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因此下文中的“底壳的外部”指的是外界环境。

为了改善灶具内部的散热条件,本发明提供一种灶具,下文将参考附图对该灶具进行详细的说明。

适当地参考图1以及图5至图1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灶具包括底壳10,所述底壳10上安装有第一燃烧器21,其中,所述底壳10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热风入口66和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入口66朝向第一燃烧器21,所述热风出口通向底壳10的外部。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散热结构的热风入口66朝向第一燃烧器21(即,使热风入口66对准第一燃烧器21),从而能够使第一燃烧器21附近的热量通过热风入口66快速散发至底壳10的外部(即,外界环境),进而快速、有效地改善灶具内部的散热条件,从而使灶具内部的温度保持在理想的范围内,改善了灶具的各零部件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灶具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散热结构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使热风入口66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燃烧器21即可,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为百叶窗,所述百 叶窗的开口为热风入口66。其中,百叶窗的尺寸及数量,可以根据燃烧器的功率来确定。

进一步地,如果灶具包括大功率燃烧器和小功率燃烧器,则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优选地,使散热结构的热风入口66朝向大功率燃烧器(因为大功率燃烧器的周围的温升会比较高)。具体地,结合图1所示,所述底壳10上安装有第二燃烧器22,所述第一燃烧器21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燃烧器22的功率。

其中,灶具的燃烧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所述灶具包括四个或六个燃烧器等,而百叶窗的尺寸及数量,可以根据燃烧器的功率来确定。现以灶具包括四个燃烧器为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灶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燃烧器21(即上文提到的大功率燃烧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燃烧器22(即上文提到的小功率燃烧器),两个第一燃烧器21的连线与两个第二燃烧器22的连线交叉,两个第一燃烧器21之间设置有第一百叶窗61和第二百叶窗62,所述第一百叶窗61的开口朝向两个第一燃烧器21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百叶窗62的开口朝向两个第一燃烧器21中的另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百叶窗61的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一燃烧器21,所述第二百叶窗62的开口朝向右侧第一燃烧器21,这样,两个第一燃烧器21周围的热量可以沿图3中的箭头A和箭头A′的方向通过第一百叶窗61和第二百叶窗62散发至底壳10的外部。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燃烧器21的连线与两个第二燃烧器22的连线垂直;和/或,所述第一百叶窗61和第二百叶窗62位于两个第一燃烧器21的连线上。

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灶具包括第三百叶窗63和第四百叶窗64,所述第三百叶窗63的开口方向与第一百叶窗61的开口方向垂直, 所述第三百叶窗63开口朝向两个第一燃烧器21中的一者,所述第四百叶窗64的开口方向与第二百叶窗62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四百叶窗64的开口朝向两个第一燃烧器21中的另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百叶窗63开口朝向右侧的第一燃烧器21(如图4、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四百叶窗64开口朝向左侧的第一燃烧器21(如图4、5和图6所示),这样两个第一燃烧器21周围的热量还可以沿箭头B和箭头C的方向通过第四百叶窗64、第三百叶窗63散发至底壳10的外部。

另外,所述灶具包括设置在底壳10上方的面板30,所述面板30上设置有操作旋钮40,其中,为了防止液体进入第一燃烧器21和第二燃烧器22,所述第一燃烧器21和第二燃烧器22的周围均设置有凸缘23。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灶具还包括锅支架50。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的利用第三百叶窗63和第四百叶窗64实现散热的功能,所述第三百叶窗63和第四百叶窗64设置在第一燃烧器21的靠近所述操作旋钮40的一侧,这样不仅两个第一燃烧器21周围的热量能够通过第四百叶窗64、第三百叶窗63散发至底壳的外部,同时第二燃烧器22周围的热量也能通过第四百叶窗64、第三百叶窗63散发至底壳的外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可以在小功率燃烧器的附近设置散热孔,具体地,所述底壳10的靠近第二燃烧器22的位置设置有散热孔65,所述散热孔65为长条孔,例如,散热孔的开口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当然,根据布置空间或者其他因素,所述散热孔65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孔。另外,所述散热孔65为多个并平行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65设置在第二燃烧器22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百叶窗61、第二百叶窗62、第三百叶窗63、第四百叶窗64以及多个所述散热孔65的连线能够形成四边形。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一燃烧器21中的一者周围的热量只是优先通过 第一百叶窗61和第四百叶窗64散发,同时该第一燃烧器21周围的热量还能够通过第二百叶窗62、第三百叶窗63以及散热孔65散发至底壳的外部,同理,两个第一燃烧器21中的另一者周围的热量只是优先通过第二百叶窗62、第三百叶窗63散发,该第一燃烧器21周围的热量也可以通过第一百叶窗61、第四百叶窗64以及散热孔65散发至底壳的外部。

因此,由上可知,本发明中的灶具内部的热量能够很快通过上述散热结构散发出去,从而使灶具内部的温度保持在理想的范围内,各零部件的温升大大降低,从而改善了各零部件的工作环境,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灶具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