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5770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环形炉和转底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铁企业中,钢管厂的环形加热炉得到普遍使用,作为还原处理的转底炉也日益受到业内重视并推广应用。环形炉体上环是环形炉体机械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形炉体的上环叠放在环形炉体的下环之上,环形炉体的上环扇形段间接缝与环形炉体的下环扇形段间接缝错开安装,环形炉体的上环上方铺设耐火材料,用于隔热和放置被加热物。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内外环与炉体的内外炉墙之间预留有一定间距的环缝,用于保证在热膨胀后炉体不会触碰到炉墙。如果环形炉体的上环安装偏差较大,定位不准确,就不会围绕既定的炉体中心转动,与炉体的内外炉墙之间的距离就会极不均匀,造成了炉体与炉墙之间的刮碰,运行阻力增加,损坏炉墙和设备,甚至会造成设备整体报废。

环形炉体的上环扇形段的外形一般较大,移动困难,劳动强度大,造成安装困难。目前,现有的用于环形炉体上环的安装方法,通常在安装现场,首先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环形炉体上环中心所在的分布圆周半径值,在环形炉体的上环扇形段上,找到并标注出相应的点;再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需要不断将小棱镜支在环形炉体的上环扇形段上方的这些表示点,用全站仪测量到这些表示点到小棱镜的距离值,并与理论值R进行比较,直至该距离值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由于在调整过程中,小棱镜的位置需要不断变化,重复性工作较多,且不能适时的检查环形炉体上环扇形段位置的变化,效率较低,同时现场确定上述位置标识点存在较大误差,精度无法保证,进而造成环形炉体的上环扇形段的实际定位偏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对现有的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存在上述缺陷,进而提供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环形炉体的上环包括若干个上环扇形段,且在上环扇形段的内环上设有多个内环角板,在上环扇形段的外环上设有多个外环角板;根据施工现场选定吊装起始区域,用吊装车将第一上环扇形段吊放在下环扇形段上,且使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对称中心线尽量与两个下环扇形段之间的下环段间接缝重合,同时,使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上环中心线沿炉体的圆周半径方向向所述环形炉体的外环方向偏移;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两侧预留间隙,再按照预装标识和说明书,将剩余的上环扇形段逐一地安放在环形炉体的下环上,每个所述上环扇形段均沿炉体的圆周半径方向向所述环形炉体的外环方向偏移;

步骤3调整好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与环形炉体中心点的位置关系,并在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上,随机选取多个特殊点,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到所述炉体中心点的距离,用于保证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安装精度;

步骤4对所述第一件上环扇形段进行简易定位,在所述第一件上环扇形段的内环端和外环两端分别固定一个薄定位板,所述薄定位板的下端焊接固定在所述下环扇形段上,防止所述第一件上环扇形段相对所述下环扇形段发生位置变动;

步骤5移动第二件上环扇形段贴近经过步骤3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一侧放置,不再预留间隙,进而对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进行调整,直至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到环形炉体中心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的环形炉体的半径值,再通过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与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段间的连接螺栓,将二者紧固;

步骤6依据步骤5的操作,将剩余的上环扇形段依次安装并紧固;

步骤7在靠近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型槽钢处,在所述上环扇形段的两侧分别焊接一定位块组,用于限定所述上环扇形段相对所述下环扇形段在半径方向的移动;其中,所述定位块组包括:小定位块和大定位块,所述大定位块焊接在位于所述上环扇形段的段间接缝的正下方的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内环侧的斜支腿的上端,所述大定位块的顶端贴近所述上环扇形段,所述小定位块焊接在所述上环扇形段内环侧的下方,并抵靠在所述大定位块的内环侧;

在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型槽钢和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外环圆弧形槽钢上分别放置一个圆周定位块,所述圆周定位块的顶部紧靠在所述上环扇形段上,用于限定所述上环扇形段和所述下环扇形段在炉体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

步骤8检查并调整所述上环扇形段的内环角板和外环角板,保证任意两件所述上环扇形段的段间相邻的内环角板之间以及外环角板之间均能圆滑过渡;

步骤9根据设计要求,在所述上环扇形段的内环端部的内侧安装并固定内环活动水封刀,在所述上环扇形段的外环端部的外侧安装并固定外环活动水封刀。

在所述步骤3中,调整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与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的位置关系具体包括:

步骤3-1将位于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之下的两个所述下环扇形段的段间接缝的对称中心线设为0角度基准,用安放在环形炉体中心点的全站仪,向左或右偏转二分之一扇形段夹角,调整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直至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左侧边缘线或右侧边缘线与所述全站仪的望远镜的十字线的竖线重合;

步骤3-2在该第一上环扇形段内环两侧分别悬挂一个磁力线坠,所述磁力线坠中的细垂线到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内侧的最靠近所述炉体中心点的垫板上螺栓通孔的竖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设为定值,安装完成后,该定值等于该螺栓通孔的竖直中心线到其正下方的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定心轨道内弧面的水平距离;

步骤3-3再将两个螺旋千斤顶分别侧置在该第一上环扇形段的内环的左右两侧,且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的底座直接抵在下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形槽钢,将枕木垫在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的顶盘与上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形槽钢之间;通过同时操作两个所述螺旋千斤顶,来调整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与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的距离,直至符合技术要求。

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

步骤5-1移动第二件上环扇形段,将其贴近该第一上环扇形段的一侧,不预留间隙;

步骤5-2在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的内环两侧分别悬挂一个磁力线坠,保证所述磁力线坠中的细垂线到所述第二件上环扇形段内侧的最靠近所述炉体中心点的垫板上螺栓通孔竖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设为定值,安装完成后,该定值等于该螺栓通孔的竖直中心线到其正下方的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定心轨道内弧面的水平距离;

步骤5-3再将两个螺旋千斤顶分别侧置在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的内环的左右两侧,且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的底座直接抵在下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形槽钢,将枕木垫在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的顶盘与上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形槽钢之间;通过同时操作所述两个所述螺旋千斤顶,来调整所述第二件上环扇形段与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的距离,直至符合技术要求。

每个所述上环扇形段的两侧分别安装若干垫板,且每个所述垫板上开有两个螺栓通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仅方便、快捷地安装炉体的上环,对炉体的上环有了一个精确的调整,而且还提高了安装效率;更好的保证了上环的安装精度,移动方便,缩小了上环扇形段在实际安装时的定位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的第一上环扇形段安装在下环扇形段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的A-A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的第二件上环扇形段安装在下环扇形段的示意图

1、第一上环扇形段 2、定位块组

3、垫板 4、螺栓通孔

5、竖直中心线 6、内环角板

7、磁力线坠 8、上环扇形段内环圆弧形槽钢

9、内环活动水封刀 10、细垂线

11、定心轨道内弧面 12、线坠体

13、螺旋千斤顶 14、下环扇形段内环圆弧形槽钢

15、下环中心线 16、上环中心线

17、下环扇形段 18、圆周定位块

19、下环扇形段外环圆弧形槽钢 20、外环角板

21、外环活动水封刀 22、斜支腿

23、枕木 24、下环段间接缝

25、对称中心线 26、炉体中心点

27、第二件上环扇形段

201、小定位块 202、大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环形炉体的上环的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将某中经21m环形炉炉体的上环和下环分别平均分成为15段,每个所述上环扇形段1和每个所述下环扇形段17的夹角均为24°;在每个所述上环扇形段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并且固定10块垫板3,且如图2所示,在每块所述垫板3上开有两个螺栓通孔4。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如图1所示,在上环扇形段1的内环上设有四个内环角板6,在上环扇形段1的外环上设有四个外环角板20;根据施工现场选定吊装起始区域,用吊装车将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吊放在下环扇形段17上,且使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对称中心线25尽量与两个下环扇形段之间的下环段间接缝24重合,同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沿炉体的圆周半径方向向上偏移,如图2所示,使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上环中心线16相对下环中心线15向右偏移50mm;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两侧预留50mm的间隙,再按照预装标识和说明书,将剩余的上环扇形段逐一地安放在环形炉体的下环上,如图2所示,使每个所述上环扇形段1的所述上环中心线16均在沿炉体的圆周半径方向相对所述下环中心线15向右偏移50mm;

步骤3调整好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与环形炉体中心点26的位置关系,并在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上,随机选取多个特殊点,测量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到所述炉体中心点26的距离,用来验证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的安装精度,如取所述上环扇形段1的所述上环中心线16上任一点进行测量,与标准半径R值比较,确保符合技术要求;

步骤4对所述第一件上环扇形段1进行简易定位,在所述第一件上环扇形段1的内环端和外环两端分别固定一个薄定位板,所述薄定位板的下端焊接固定在所述下环扇形段17上,防止所述第一件上环扇形段1相对下环扇形段17发生位置变动;

步骤5移动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贴近在经过步骤3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左侧放置,不再预留间隙,进而对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进行调整,直至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到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26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的环形炉体的半径值,再通过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与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段间的连接螺栓,将二者紧固;

步骤6依据步骤5的操作,将剩余的上环扇形段1依次安装并紧固;

步骤7如图1和2所示,在靠近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型槽钢14处,在所述上环扇形段的两侧分别焊接一定位块组,用于限定所述上环扇形段相对所述下环扇形段17在半径方向的移动;其中,所述定位块组包括:小定位块201和大定位202;所述大定位块202焊接在位于所述上环扇形段的段间接缝的正下方的所述下环扇形段17的内环侧的斜支腿22的上端,所述大定位块202的顶端贴近所述上环扇形段,所述小定位块201焊接在所述上环扇形段内环侧的下方,并抵靠在所述大定位块202的内环侧;

在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型槽钢14和所述下环扇形段的外环圆弧形槽钢19上分别放置一个圆周定位块18,所述圆周定位块18的顶部紧靠在所述上环扇形段上,用于限定所述上环扇形段和所述下环扇形段在炉体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

步骤8检查并调整所述上环扇形段的内环角板6和外环角板20,保证任意两件所述上环扇形段的段间相邻的内环角板6之间以及外环角板20之间均能圆滑过渡;

步骤9根据设计要求,在所述上环扇形段的内环端部的内侧安装并固定内环活动水封刀9,在所述上环扇形段的外环端部的外侧安装并固定外环活动水封刀21。

在所述步骤3中,调整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与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26的位置关系具体包括:

步骤3-1如图1所示,将位于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之下的两个所述下环扇形段17的段间接缝24的对称中心线25设为0角度基准,用安放在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26上的全站仪,向左偏转12°,即二分之一该第一上环扇形段1夹角;来调整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调整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直至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左侧边缘线或右侧边缘线与所述全站仪的望远镜的十字线的竖线重合;

步骤3-2如图1和2所示,在该第一上环扇形段1内环两侧分别悬挂一个磁力线坠7,所述磁力线坠7中的细垂线10到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内侧的最靠近所述炉体中心点26的垫板3上螺栓通孔4的竖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设为定值,安装完成后,该定值等于该螺栓通孔4的竖直中心线5到其正下方的所述下环扇形段17的定心轨道内弧面11的水平距离;

步骤3-3如图2所示,再将两个螺旋千斤顶13分别侧置在该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内环的左右两侧,且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13的底座直接抵在下环扇形段17的内环圆弧形槽钢14,将枕木23垫在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13的顶盘与上环扇形段的内环圆弧形槽钢8之间;通过同时操作所述两个所述螺旋千斤顶13,来调整所述第一上环扇形段1与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26的距离,直至符合技术要求。

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

步骤5-1移动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将其贴近第一上环扇形段1的左侧,不预留间隙;

步骤5-2在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的内环两侧上分别悬挂一个磁力线坠7,保证所述磁力线坠7中的细垂线10到所述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内侧的最靠近所述炉体中心点26的垫板3上螺栓通孔4的竖直中心线5的水平距离设为定值,安装完成后,该定值等于该螺栓通孔4的竖直中心线5到其正下方的所述下环扇形段17的定心轨道内弧面11的水平距离;

步骤5-3再将两个螺旋千斤顶13分别侧置在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的内环的左右两侧的内侧,且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13的底座直接抵在下环扇形段17的内环圆弧形槽钢14,将枕木23垫在每个所述螺旋千斤顶13的顶盘与该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的内环圆弧形槽钢8之间;通过同时操作所述两个所述螺旋千斤顶13,来调整所述第二件上环扇形段27与所述环形炉体中心点26的距离,直至符合技术要求。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