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钧瓷烧制托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5819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钧瓷烧制托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钧瓷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钧瓷烧制托体。



背景技术: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釉变,图形色彩变化无穷,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然而在烧制的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

在烧制钧瓷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钧瓷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托体。使用托体烧制产品,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粘结、提高成品率,而且托体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产品质量。现有的托体的托底一般为平的,托体在窑炉中高温烧结时,出现的热应力很大,托体容易产生裂纹,造成托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托体,通过改进托体底部和托壁结构,使得托体在窑炉中使用时受热受冷气氛均匀,底部气流通畅,托体与坯体的接触应力集中影响小,减少了托体的开裂,提高了托体抗热震性,增加了托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钧瓷烧制托体,包括托底,托底上设有托壁,所述的托底底部均匀的设有托脚,托壁上设有手环,托底和托壁的内壁上均设有波浪纹。

所述的托底的形状为矩形、方形或圆形。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改进托体底部和托壁结构,使得托体在窑炉中使用时受热受冷气氛均匀,底部气流通畅,托体与坯体的接触应力集中影响小,减少了托体的开裂,提高了托体抗热震性,增加了托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钧瓷烧制托体,包括托底1,托底1上设有托壁2,所述的托底1底部均匀的设有托脚4,托壁2上设有手环3,托底1和托壁2的内壁上均设有波浪纹5。所述的托底1的形状为矩形、方形或圆形。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托体设为上部开口,托体采用耐火材料制成。将钧瓷坯体放置在托体内,手环3的设置方便提拿托体,托脚4的设置保证托体放置时平稳牢固。本发明通过改进托体底部和托壁结构,使得托体在窑炉中使用时受热受冷气氛均匀,底部气流通畅,托体与坯体的接触应力集中影响小,减少了托体的开裂,提高了托体抗热震性,增加了托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