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387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已经逐渐应用于各普通家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均是通过出风口向外吹冷风或热风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热量的,但是由于冷风或热风直接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吹到室内的用户的身上,会使用户造成过冷或过热的感觉,用户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是直接向房间内吹冷风或热风来改变房间内的温度,但是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时,用户会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够向房间内提供冷量和热量,又能够避免冷风火或热风直吹的空调器室内机。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壳体、头部和驱动装置,所述头部包括圆盘底座、内框和外壳,所述内框通过圆盘底座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上端,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内框的外侧,述外壳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内框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内框侧壁的周向分为出风区、微孔区和挡风区,所述出风区设有出风框,所述微孔区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区为平整的板面,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内框相对于所述外壳做圆弧轨迹转动,使出风区、微孔区或挡风区转动至出风口处;所述机身壳体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内框中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用于连通内框的开口端和出风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壳体、头部和驱动装置,所述头部包括圆盘底座、内框和外壳,所述内框通过圆盘底座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上端,同时在所述内框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区、微孔区和挡风区,所述出风区设有出风框,所述微孔区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区为平整的板面,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框转动,当所述出风区转动至出风口时,内框中的气流通过出风框和出风口排进室内,正常向室内送风;当微孔区转动至出风口时,风道内吹出的气流通过微孔区上的散风孔吹出,由于散风孔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散风孔时被散风孔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当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驱动装驱动内框上的挡风区转动至出风口处,此时挡风区的平整板面封闭所述出风口,阻止灰尘杂物等进入所述内框中的风道内。用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多种出风模式,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另外,散风孔均是设置在内框上的,而内框为一个整体式的圆柱形框体,因此在不会出现导风叶片在关闭所述出风口时,导风叶片不能够完全覆盖住出风口,导致气流通过缝隙进入室内而造成的噪音,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凝露问题,解决了散风叶片排列不整齐、容易出现缝隙而导致的噪音凝露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固定在圆盘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齿轮和设于所述圆盘底座内侧的内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相连,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上端的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还设有出风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壳体的下方两侧和/或下方后侧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所述机身壳体内靠近进风口处设有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横向导风组件和/或纵向导风组件。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散风孔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散风孔的面积之和占所述微孔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散风孔为长条形通孔,多个所述长条形通孔在所述散风区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散风孔为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区上均匀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

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微孔区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微孔区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器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常规出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常规出风时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关机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微风送风时的主视图;

图6是常规出风状态下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内框另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头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没有设置微孔时空调器的出风示意图;

图11是设有微孔区空调器的出风示意图;

图12是散风孔为圆孔时空调器直吹的出风示意图;

图13是散风孔为圆孔时空调器斜着出风的示意图;

图14是散风孔为长条形孔时空调器直吹出风的示意图;

图15是散风孔为长条形孔时空调器斜着出风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机身壳体,11、支撑座,12、进风口,13、气流通道,131、换热器,132、轴流风机,121、进风格栅,2、头部,21、内框,211、出风区,2111、出风框,212、微孔区,2121、散风孔,213、挡风区,22、外壳,221、出风口,2211、出风格栅,23、圆盘底座,231、驱动电机,232、传动齿轮,233、内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壳体1、头部2和驱动装置,所述头部2包括圆盘底座23、内框21和外壳22,所述内框21通过圆盘底座23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1的上端,所述外壳22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1上并位于所述内框21的外侧,述外壳22上设有出风口221,所述内框21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内框21侧壁的周向分为出风区211、微孔区212和挡风区213,所述出风区211设有出风框2111,所述微孔区212设有多个散风孔2121,所述挡风区213为平整的板面,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内框21相对于所述外壳22做圆弧轨迹转动,使出风区211、微孔区212或挡风区213转动至出风口221处;所述机身壳体1内设有气流通道13,所述内框21中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13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用于连通内框21的开口端和出风框2111。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壳体1、头部2和驱动装置,所述头部2包括圆盘底座23、内框21和外壳22,所述内框21通过圆盘底座23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1的上端,同时在所述内框2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区211、微孔区212和挡风区213,所述出风区211设有出风框2111,所述微孔区212设有多个散风孔2121,所述挡风区213为平整的板面,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框21转动,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当所述出风区211转动至出风口221时,内框21中的气流通过出风框2111和出风口221排进室内,正常向室内送风;如图5所示,当微孔区212转动至出风口221时,风道内吹出的气流通过微孔区212上的散风孔2121吹出,由于散风孔2121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散风孔2121时被散风孔2121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驱动装驱动内框21上的挡风区213转动至出风口221处,此时挡风区213的平整板面封闭所述出风口221,阻止灰尘杂物等进入所述内框21中的风道内。用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多种出风模式,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另外,散风孔2121均是设置在内框21上的,而内框21为一个整体式的圆柱形框体,因此在不会出现导风叶片在关闭所述出风口221时,导风叶片不能够完全覆盖住出风口221,导致气流通过缝隙进入室内而造成的噪音,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凝露问题,解决了散风叶片排列不整齐、容易出现缝隙而导致的噪音凝露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中散风孔2121是设置在头部2的内框21上的,而内框21为一个整体式的圆柱形框体,因此在不会出现导风叶片在关闭所述出风口221时,导风叶片不能够完全覆盖住出风口221,导致气流通过缝隙进入室内而造成的噪音,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凝露问题;另外,将散风孔2121设置在导风叶片上,导风叶片通过转轴在出风口221处绕转轴转动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21,那么多个导风叶片之间的转动的一致性较差,可能会出现头部2甚至整个空调器室内机的震动和滑动的问题;由于导风叶片设置在出风口221时需要多个进行配合共同关闭或打开出风口221,因此就需要多个驱动机构、结构更加复杂,同时多个导风叶片在闭合时导风叶片容易出现排布不整齐,相邻的导风叶片之间在接触时容易存在缝隙,因此在出风时容易出现噪音和凝露问题;而本申请中通过在一体式的内框21的侧壁上设置散风孔2121,能够避免导风叶片之间出现缝隙或者导风叶片与出风口221的边缘存在缝隙而导致的出风噪音和凝露问题,并且整体式的微孔区212仅仅需要一个驱动机构,就能够驱动微孔区212转动,驱动结构更加简单,进而使整个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精简。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内框21固定在圆盘底座23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231、传动齿轮232和设于所述圆盘底座23内侧的内齿轮233,所述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232相连,所述传动齿轮232与所述内齿轮233啮合,因此驱动电机231通过传动齿轮232带动内齿轮233转动,内齿轮233是固定在圆盘底座23内的,因此驱动电机231转动带动圆盘底座23转动,而外壳22是固定在机身壳体1的上端的,因此不会随着圆盘底座23一起转动,外壳22上的出风口221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内框21可相对于外壳22做圆弧转动,因此设于内框21上的出风区211、微孔区212或挡风区213能够转动至出风口221处;在所述出风区211转动至出风口221时,内框21中的气流通过出风框2111和出风口221排进室内,正常向室内送风;当微孔区212转动至出风口221时,风道内吹出的气流通过微孔区212上的散风孔2121吹出,由于散风孔2121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散风孔2121时被散风孔2121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当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驱动装驱动内框21上的挡风区213转动至出风口221处,此时挡风区213的平整板面封闭所述出风口221,阻止灰尘杂物等进入所述内框21中的风道内。用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多种出风模式,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如图9所示,所述驱动电机231是固定在机身壳体1上端的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交叉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的两端均固定在机身壳体1上端的内侧,这样由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交叉设置形成的支撑座11能够让气流通过,因此该支撑座11能够连通气流通道13和风道。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出风口221处还设有出风格栅2211,通过设置出风格栅2211能够调整出风速度和出风方向,使出风更加均匀,所述机身壳体1内设有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内形成气流通道13,在所述气流通道13内设有轴流风机132,所述进风口12设于所述机壳本体的下方两侧和/或下方后侧,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身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12的上侧,即所述轴流风机13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出风口221和进风口12之间,这样从下侧进入的气流通过轴流风机132从机身壳体1中的气流通道13进入上侧内框21形成风道内,然后通过出风框2111或者散风孔2121进入室内;另外,在所述出风口221处还设有横向导风组件和/或纵向导风组件,这样在常规出风状态时,可通过横向导风组件和/或纵向导风组件题解出风的风速和出风的均匀性。

如图1所示,所述机身壳体1内还设有换热器131,所述换热器131设于所述进风口12处,其可以设置在风道结构的内衬上也可以是设置在机身壳体1上,这样空调器在工作时,气流通过进风口12进入机身壳体1并与换热器131进行热交换,将气流变成冷气或热气,然后冷气或热气在轴流风机132的作用下,从机身壳体1进入内框21中的风道内,此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出风方式,所述进风口处还设有进风格栅121,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当需要迅速的改变室内温度时,切换装置驱动微孔区212转动离开出风口221位置、打开出风口221,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气流直接从出风口221进入室内;如图5所示,当需要舒适的向室内送风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内框21转动,使内框21上的出风框2111对准出风口221位置,此时风道内的气流通过出风框2111和出风口221进入室内;当在进行微风送风时,驱动装置驱动内框21上的微孔区212对准并关闭所述出风口221,此时风道内的气体通过微孔区212上的散风孔2121进入室内。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驱动装驱动内框21上的挡风区213转动至出风口221处,此时挡风区213的平整板面封闭所述出风口221,阻止灰尘杂物等进入所述内框21中的风道内。

优选地,所述散风孔2121为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在所述内框21上横向设置,多个所述长条形通孔在所述微孔区212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微孔区212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另外,每个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面积在10-100mm2,优选地,长条形通孔的面积为30、35、50或60mm2,这样既能够使经过长条形通孔的气流被分解成细微的气丝,进入室内的气流不会被用户感受到,又能够满足送风量的需求,优选地,在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面积为50mm2时其出风效果最好。

如图14和15所示,当所述散风孔2121为长条形孔时,在直吹出风的时候,气流经过所述长条形孔时出风的方向不变,直接通过出风口221向外侧出风;而在斜着出风时,气流斜着进入长条形孔内,在进过长条形孔后斜着从向外侧送风,送风范围更广、送风效果更好,同时直吹或者斜着出风的控制更准确;并且多个所述散风孔212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微孔区212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能够使送风量满足需求,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散风孔2121的总面积之和为微孔区212总面积的80%以上,这样在实现无风感送风的同时,也能够满足送风风量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孔区212上的长条形孔也可以是横向设置的,且多个所述长条形通孔在所述微孔区212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内框21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

如图5、图7和图9所示,所述散风孔2121为设于所述内框21微孔区212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孔在所述微孔区212上均匀分布;这样使得整个微孔区212的表面形状更加整齐,外观更好;另外,每个所述圆孔的面积在10-100mm2,优选地,圆孔的面积为30、35、50或60mm2,这样既能够使经过圆孔的气流被分解成细微的气丝,进入室内的气流不会被用户感受到,又能够满足送风量的需求,优选地,在所述圆孔的面积为50mm2时其出风效果最好。

如图12所示,当所述散风孔2121为圆孔且直吹风时,气流经过所述圆孔时出风的方向不变直接通过所述圆孔向外侧送风,如图13所示,在所述散风孔2121为圆孔且斜着出风时,气流倾斜着进入圆孔内,在圆孔内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由倾斜的出风方向变成直吹风,送风效果更好,同时直吹或者斜着出风的控制更准确;另外多个所述散风孔2121的面积之和占所述微孔区212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能够使送风量满足需求,具体地如图7和图9所示,所述散风孔2121的总面积之和为微孔区212总面积的80%以上,这样在实现无风感送风的同时,也能够满足送风风量的需求;。

当然所述微孔区212上的散风孔2121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如所述散风孔2121为三角形通孔、方形通孔、长条形通孔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通孔,只要所述散风孔2121的面积在10-100mm2范围内,即能够满足将经过散风孔2121的气流疏散成气丝来向室内舒适送风的需求,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其中图10是常规空调器室内机1(即没有使用设有散风孔2121的微孔区212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出风示意图,图11是采用设有散风孔2121的微孔区212112的示意图,在图10和图11中箭头线长表示的是风速大小,由图10和图11对比可知,不设有微孔区212的空调器在出风时,其出风的风速呈阶梯状分布,出风口221各个位置的出风速度不均匀,且出风速度更大,出风效果较差;而图12中在使用设有散风孔2121的微孔区212时,出风时风速更加均匀、风速更小、出风效果更好,风吹到人体上的感觉更加轻微,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如图1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微孔区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微孔区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器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内机控制方法,空调器室内机可根据检测到的控制信号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空调器室内机可以根据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者微风出风模式,这样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方式更加多样,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需要快速改变室内温度时,可选择常规出风模式,由于常规出风模式下出风口时完全打开的,因此出风量较为充足,能够迅速的改变室内温度,同时在常规出风模式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1,同时将T1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1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空调器室内机自动切换至微风出风状态,这样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状态的切换更加智能化,不必使用者经常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空调器室内机的的使用更加便捷;当然,如果使用者需要空调器室内机一直处于常规出风状态时,也可以通过对控制面板进行设定,这样在室内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范围时,空调器室内仍然进行常规出风,不自动对出风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在微风送状态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T2,同时将T2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室内温度T2快速调节至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身壳体、头部和驱动装置,所述头部包括圆盘底座、内框和外壳,所述内框通过圆盘底座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上端,同时在所述内框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区、微孔区和挡风区,所述出风区设有出风框,所述微孔区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挡风区为平整的板面,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框转动,当所述出风区转动至出风口时,内框中的气流通过出风框和出风口排进室内,正常向室内送风;当微孔区转动至出风口时,风道内吹出的气流通过微孔区上的散风孔吹出,由于散风孔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散风孔时被散风孔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当空调器室内机停止工作时,驱动装驱动内框上的挡风区转动至出风口处,此时挡风区的平整板面封闭所述出风口,阻止灰尘杂物等进入所述内框中的风道内。用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多种出风模式,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另外,散风孔均是设置在内框上的,而内框为一个整体式的圆柱形框体,因此在不会出现导风叶片在关闭所述出风口时,导风叶片不能够完全覆盖住出风口,导致气流通过缝隙进入室内而造成的噪音,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凝露问题,解决了散风叶片排列不整齐、容易出现缝隙而导致的噪音凝露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